收藏 分享(赏)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510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师说》2015高考生物全程复习构想检测: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说习题拾阶而上练能力SHUO XI TI 课/堂/巩/固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理解和标志重捕法的使用以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标志重捕法是用来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可用来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只是说明群落内的物种和数量达到相对平衡,群落内物种组成仍有变化;洪泽湖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

2、不同,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2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土壤动物群落中有的分布在土壤表层,有的分布在表层以下,还有的分布在深层,所以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A项错误;土壤动物种间关系更多的是捕食和竞争,B项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影响动物的分布,所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只在表层取样不能体现该群落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另外调查群落丰富度不宜随机取样,D项错误。答案:C3一块农田

3、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豌豆和杂草之间属于竞争关系,B项正确;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答案:B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C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D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4、的分层现象解析: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B正确;群落的结构受土壤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C正确;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D错误。答案:D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移栽植物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

5、存的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预期的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不会随时间延长而一直逐渐加剧,D项错误。答案:B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退耕还林初期,退耕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因此此时群落没有垂直结构D群落演替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演替过程中,甲种

6、群数量经过“S”型增长后数量开始下降,A错误;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变,所以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退耕还林初期,种群中各种生物仍然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具有垂直结构,所以C错误;群落的演替中物种的取代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这种优势取代是在生存斗争中实现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答案:D7.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

7、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结构和特征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及有关实验的知识。(1)由题干叙述“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8、2)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由坐标图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可推测二者构成捕食关系。(3)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种内竞争加剧,并且存在捕食天敌,因此其种群数量变化呈现“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不管哪一密度的福寿螺存在时,狐尾草的增长率均最大,因此最可能成为该区的优势种。(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