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夯实基础(30分):知识点一三元里抗英1图片中所反映的两次抗英斗争,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2“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不畏强暴的精神团结一心的精神敢于造反的精神抵御外侮的精神A B C D知识点二左宗棠收复新疆3有人曾经写下了如下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下列关于此人物的说法
2、,不正确的是()A赴俄谈判,签订改订条约B出征新疆,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C在他的军事支持下,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谈判得以成功D在他的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4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建立西安行辕知识点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6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2008年央
3、视一套热播的台湾1895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邓世昌的部队 B义和团C刘永福的黑旗军 D李宗仁的部队7台湾诗人邱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是指()A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B三国干涉还辽事件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约知识点四义和团反帝运动8义和团运动前期口号是“反清复明”,后期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
4、矛盾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9“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该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本质问题是()A义和团男女平等 B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C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 D排斥外洋一切事物10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综合运用(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
5、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自开罗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2)材料二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3)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1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6、,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请回答:(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主张和活动?(2)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措施?(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答案解析
7、】夯实基础:1B2C3A4B5C6C7D8C9D10C综合运用:11(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2)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全是该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徐图挽救”是事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
8、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解析第(1)问实际上考查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局限性,第(2)问从侧面考查当时义和团、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及清政府采取的策略,第(3)问则考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解答时,第(1)问应结合材料抓住“反帝”和“排外”两个信息;第(2)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企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即实行这一政策对清政府的利弊得失;第(3)问应结合上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如材料一中义和团的反帝思想、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含义、材料三中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奴颜婢膝的态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指出其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