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193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三单元 经典原文 晋灵公不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一面。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

2、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能熟练地诵读文本,阐释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2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掌握史通的理论主张。3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走近先贤文宗史圣左丘明1生平简介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史学家。左丘明晚年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曾一度绝望,但强烈的使命感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诸侯各国的政闻要事

3、及君臣谋议得失之词口述给子孙,汇集成卷。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他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2地位影响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著有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晚年口述而汇集成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背景呈现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

4、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包括三位只出场一次的战士:麑、提弥明和灵辄,也都写得光彩照人。国学链接文学常识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左传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1内容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

5、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谚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它不但记录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只记录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2思想左传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3影响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文化常识古代车马古书上常见车马

6、并举。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一般地说,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这是说乘肥马驾的车。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或四匹,则有骖服之分。两旁的马叫骖,中间的马叫服。一说服之左曰骖,右曰。笼统地说,则骖和是同义词。古代贵族的车马还有若干装饰附件。一、通假字1而观其辟丸也同“避”,躲避2三进及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3寘诸畚同“置”,放置4衮职有阙通“缺”,过失5宣子田于首山通“畋”,打猎二、一词多义1过2克3假4登5舍6免三、词类活用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2人谁无

7、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死四、古今异义1书法不隐古义:记事的原则(方法)。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2古之良大夫也古义:古代官职名。今义:医生的别称。五、文言句式1董狐,古之良史也。(判断句)译文: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状语后置句)译文: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

8、住了一晚。3有一于此。(状语后置句)译文: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有一种。4赵穿攻灵公于桃园。(状语后置句)译文:赵穿在晋灵公的园囿杀死了晋灵公。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译文:您进谏,如果国君不采纳,那么就没有谁能够接着您去进谏了。6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句)译文:大概是说我吧。六、名句默写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4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晋灵公不君一文通过晋灵公横征暴敛、弹射行人、残杀厨师、不听雅言等事件,突出晋灵公的残暴无道,提示了不行仁义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文章通过赵盾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与晋灵公的暴行的对比,说明了

9、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其大致内容概括如下:段落内容第一段以典型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二段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第三段晋灵公设宴,计划在酒席上刺杀赵盾,提弥明战死第四段写赵盾救助灵辄,灵辄反戈报恩第五段写了晋灵公为赵穿所杀,赵盾为法受恶,身背弑君之名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1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通过麑反衬_。明确赵盾的忠诚2结合这段文字,分析赵盾的尽职尽责体现在哪些方面。

10、明确“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3题。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3这段话表明了孔子对赵盾怎样的态度?明确这段话是孔子对赵盾的感慨。孔子认为赵盾是个忠直之臣。1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2结合全文,以儒家的观点来看,赵盾是个怎样的人?明确总结:赵盾为人臣敬忠国君,直言敢谏;对本职工作是宵衣旰食,连杀手都佩服他;对百姓尽其分,做到了养民以惠;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从以上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赵盾按儒家臣道做到了“敬”,是一位良臣。3孔子如何评价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这一记载

11、?以现代概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明确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法”指“春秋书法”,正直史官记事的原则,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被杀之事承担责任,所以记作“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虽然明明是赵穿杀了晋灵公,但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不算冤枉。这种“赵盾弑其君”的“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又前也。公知欲谏,故佯不视。”及:到。溜:通“罶(li)”,的园囿。山

12、:指晋国国界处的山。大(ti)史:后来写作“太史”,课内素材先贤思想:直面错误在一个“暴君”的眼中,弹射路人、残暴地杀害厨师等举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错误”罢了。如果在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的劝说下,晋灵公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改邪归正,亦可成就一段历史佳话。但晋灵公没有,他不能直面臣子的诤言,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课外素材王源吸烟引发“粉圈”震动追星不是无原则袒护近日,青年偶像明星王源在北京一家餐厅包间里频频吸烟的视频被曝光,引发热议。网友普遍认为,王源在公共场合吸烟是错误的行为,北京市控烟协会也对此进行了谴责。事发之后,王源本人随即发布微博致歉,表示闻过则改,不过也有部分粉丝

13、持“成年人抽烟怎么了”“责任在于偷拍视频的人”的观点。这起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并不模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王源在饭店吸烟,显然触犯了这一控烟条例。而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王源作为童星出身的公众人物,是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其一言一行都有受到未成年人追捧的可能,因此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粉丝无原则地为偶像开脱、辩护,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给偶像带来更多争议。遗憾的是,这种非理性的追星心态并非个别现象,而已成为当今“饭圈”的一类公害。今年上半年,某偶像男星因流量造假引发剧烈争议。面对证据,该男星的部分粉丝不仅

14、想方设法否定证据,还在网上公开辱骂质疑其偶像的网友,甚至发动网络暴力。结果没过多久,流量造假行为就被央视点名批评,粉丝们的举动也因此沦为了笑柄。如果说这位男星的问题只是不诚实的话,那么另一名女星在税务问题上严重触犯法律,遭到最高检旗下媒体点名,问题就严重得多了。即便如此,这名女星的部分粉丝仍然屡屡试图为其开脱,最终,随着地方税务局依法向该女星追缴税款和罚款,粉丝们的“洗白”行为反而变成了“抹黑”,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其实,在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明星也是普通人。一个人偶尔犯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涉嫌违法违规,社会也未必不会给其“重新做人”的机会。一个明星在犯错之后,如果能够以端

15、正的态度知错改错,其个人形象受到的损害会减小很多,公众人物通过改正错误,转危为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粉丝作为与明星没有直接关联的个人,既没有替其偶像开脱的义务,也没有对不了解的事件妄加判断的资格。不顾事实,一味地袒护偶像,本质上是对偶像倾注了过度以至于扭曲的感情的表现,这样的“追星”,远远超出了健康追星的范畴,而如果这样的追星者是未成年人,则更值得引起教育者的警惕。明星作为公众关注的受益者,是有责任让渡一部分放纵欲望的权利,在公开场合自我约束的。健康的追星方式,应该是在偶像犯错时友善地指出,督促其反省错误,使其变得更好,而非罔顾事实,一味袒护。部分粉丝以为自己的“支持”“力挺”是在

16、帮助偶像渡过难关,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助长偶像的错误行为,诱导其一错再错。更严重的是,如果那些年纪尚小的“追星族”们过多、过早接触了这种不健康的“粉圈文化”,将不利于其人格与价值观的积极发展。【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犯了错的明星,也应该被无原则袒护偶像的粉丝们熟记。明星在公开场合的不当行为,自然是越少越好;粉丝们非理性的追星举动,也应该再少一些。只有如此,才能扭转社会大众对“追星族”的偏见。践行写作左传中士季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请以“直面错误”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200字。范文示例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说得没错。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自

17、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在一次次错误中成长,在一次次错误中我们品味了人生。但我们不能一直犯错,要及时纠正失误,切勿将错就错。事实证明,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承认错误,直面错误,敢于担当,就能获得原谅,消除负面影响,一切从头再来。回想经历的每一次错误,我们是不是都勇于承担了呢?也许有很多时候没有。但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勇敢地面对错误,真诚地道歉,勇于承担后果,你会发现,这会比逃避心情轻松得多。愿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向善的心,乐观向上的心,如此,我们就会永远快乐幸福。左传的形成与史学地位左传作者左丘明是一位瞽史,鲁国人,与孔子同期。但从左传所记内容看

18、,断非一人一世所能完成,多有后人的加工增益。所以用“左氏”命名者,古人讲师传,最初传授者,便是作书人。如公羊传谷梁传写定于汉初,但仍以战国人公羊高、谷梁赤名书。左传是名,似亦此理。史学界多认定左传最后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这是一个激烈动荡又精彩纷呈的时代。左丘明构思在前,继作者加工润色在后,把这纷呈的时代精彩全部融注左传中,从编写体例、史事记载到文字表述,将史学推入了它的学术成型期。史的本质在求真求实。左传崇奉秉笔直书。故文心雕龙史传篇有“辞宗丘明,直归南、董”的名句,将首倡史学直笔的优良传统归功于左传。由于强调直笔,史料自然讲究信实,左传引用的大量史料,与现今传世的春秋国语竹书纪年等记载多有吻

19、合,可互为印证。书中对远古三代的追溯,亦多能与诗经尚书互为证明。司马迁撰史记,便较多地采用了左传。左传是我们研究春秋社会最丰富而可信的史料依据。当然,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亦有迷信夸饰的成分。春秋礼崩乐坏,旧秩序大乱,孟子说“孔子惧,作春秋”,以使“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显然是说孔子在惊恐之余,犹欲力挽狂澜。左传则认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如同“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无庶”一样,合乎天理,顺乎人情,对历史转型表示了深刻的理解与认同,体现了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历史观。左传大量描述战争,这是时代赋予的内容。但要精确地捕捉每次战争的性质、简练地体现双方的特点,生动地

20、写出战争的全貌并揭示出胜败的原因,作者如果没有成熟的军事思想和外交斗争的经验,是不易达此境地的。故史学界有以左传为三晋人最后成书的推想,一则书中记晋事最多,再则记晋国战事又多,三则战国法家、纵横家多出自三晋,这方人士在军事外交上有深厚的积淀,故在讲习传阅中予以加工润色的可能性不无存在。其实由谁写成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左传提供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外交斗争艺术,已成为我国军事学与外交学上的宝贵财富。左传在编纂学上首创“君子曰”一栏,以言论形式升华史事的意义,为史家主体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后世史家效仿成传统,是我国史著中进行理论阐述的重要部分,也可视作是史书与子书结合的体现。从历史文学角度看,其叙事井

21、井有条,以插叙、倒叙补编年之不足,使史事因果分明。构思情节,又往往放飞想象;踵事生华,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因此许多片段写得脍炙人口,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这大概渊源于瞽朦的说唱艺术,使文学与史学取得了完满的结合。至于其语言的运用,可谓雄健流畅,准确凝练,想来已是几代人共同锤炼的结晶了。刘勰所说“辞宗丘明”,我们可以再宽泛些理解,即实际上确立了左传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解析:选B。A项,“辟”同“避”;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2下列句子中

22、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竟乃免免:避免B宣子骤谏 骤:突然C舍于翳桑 舍:住宿D宦三年矣 宦:做贵族的仆隶解析:选B。骤:多次。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解析:选D。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B项,“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读“yn”,“给喝”。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古之良大夫

23、也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选C。这里指古代官职名;今义是医生的别称。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

24、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这里指被采纳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克制D晨往,寝门辟矣 辟:打开解析:选C。克:能,能够。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C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7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恭敬”的一项是()A

25、.B.C.D.解析:选D。A项,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是士季的话;C项,不能表现灵公“不君”。排除这三项即可。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麑都被感化。解析:选C。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

26、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译文:(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译文:(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译文:解析:注意第(1)句中“终”“赖”的含义,第(2)句中“患”“贼”的含义。第(3)句注意翻译出判断句的语气来。答案:(1)您如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呢。(2)赵盾多次劝谏,使晋灵公很厌恶他,便派麑去刺杀赵盾。(3)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就是不守信用。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

27、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

28、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29、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元年)【注】节选于左传。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武姜:武是郑武公谥号,姜是娘家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D公语之

30、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解析:选B。原文标点为: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中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C“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却俨然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解析:选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为战争做准备。12下列对原文有关

31、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掘地见水,打成地道与姜氏见面,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解析:选C。C项中“突出了庄公的无为”表述有误。在此文中,庄

32、公对于弟弟缺乏管教,但这并不能体现出庄公的无为。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译文:(2)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译文:答案:(1)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池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要不能控制(它)。(2)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唉,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

33、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池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要不能控制(它)。”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

34、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的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那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35、。”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补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

36、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唉,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还告诉颍考叔说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四、语言表达14下列语段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排列使之语意连贯。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

37、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中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期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指的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或使用语言的艺术,这种方法为孔子首创。也就是说,孔子在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种做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史官传承、褒扬。正确的顺序:_解析:细读五个语句,其话题中心应该是“春秋笔法”,据此应该是首句。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话,承接,对“这种方法为孔子

38、首创”进行举例证明。是对的归纳总结。是对的具体阐述。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应为结句。答案:15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孟子名轲,字子舆,祖籍乃山东邹县。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乃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词。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孟子故居时,向大家介绍孟子时说:_答案:孟子的名字是孟轲,字是子舆,祖籍是山东邹县。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

39、孟孙氏的后代,他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贫困,曾经跟随子思的门人学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人们称他为“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正宗的孔门弟子,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批评的言辞。16在辩论中,讽刺幽默的论辩语言往往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从而在论辩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阅读下面这则故事,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紧扣对话主题,语意步步深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传说汉武帝晚年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大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1)“_”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东方朔说:(2)“_”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解析:由文中出现的“彭祖”可知,两处内容应与彭祖有关,答题时要紧扣“长寿”这个主题,语意有逐步深入的逻辑关系,语言前后连贯、得体。答案:(1)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啊。(2)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说的那样,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