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
2、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二、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
3、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教学过程】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复习并导入复习儒学的产生和如
4、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是这正统的位置虽然树立了,却也不是牢不破的,儒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低谷才最终占据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讲授新课一、儒学的困境和复兴(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简述儒学在汉以后的发展情况。2、讨论分析汉末开始儒学出现困境的原因。3、补充: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4、简述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5、为什么北宋会出现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主要内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6、P12学习思考: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是“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
5、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二)讲解1、情况:2、原因(讨论后归纳)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3、补充: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从“无为”出发,为
6、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和入世的关系。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说明:隋唐时期,在国
7、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扩大
8、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4、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何渭“道统”?“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5、背景:宋代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辩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取佛道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
9、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主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文化上;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为复兴儒学创造条件)影响: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应运而生。二、儒学的新发展理学 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一)阅读第
10、二目,思考: 1、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2、理学的思想来源是什么?3、理学的基本思想特征是什么?4、简述北宋五子的主张及影响。5、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答案提示: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二)讲解1、理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
11、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同时,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4、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
12、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韧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13、这就是“孔颜之乐”。理学的成熟:朱熹(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理学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来源。2、朱熹理学的主张是什么?3、分析朱熹理学的影响。4、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答案提示: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二)讲解1、代表人物:朱熹。理论来源;二程+张载2、主张和成就:理气关系论: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理学的修养论: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
14、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3、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发展心学(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分析心学的基本特征。2、简述陆九渊的思想主张。3、简述王阳明的思想主张4、分析理学发展的意义。5、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他
15、的这种忧虑? 答案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6、思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二)讲解1、心学的基本特征: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发明本心” 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思想: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
16、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叫“先立乎其大者”。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王守仁“致良知”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思想: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17、4、意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6、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同属于宋明理学的这一范畴。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
18、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三、影响: 1、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小结1、本节主要内容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创立理学的成熟理学的发展2、把握宋明理学理学流派思想内涵历史地位认识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源,伦理道德也是“理”的表现。心性论。“仁”与万物同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也受欧美重视。都是理学的流派,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唯心
19、主义。陆王心学“人心”是万物的本源。“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发展“仁”的思想发展了儒学新体系,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3、练习: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回答: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先理后物,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
20、的表现,不可违背。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程朱理学以“道”或“理”为宇宙的本体),这一体系强调自心,主张修身养性,返身而诚。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有,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板书设计】【作业】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2、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1、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 特点: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2)变化: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3)原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
22、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3、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 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答案: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提示: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