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830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观察、描述常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说出其特点及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及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貌有何影响?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2.什么是风化?风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风化对地貌有何影响?3.什么是侵蚀作用?什么是搬运作用?4.流水侵蚀作用在河流不同河段各有何特点?5.堆积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堆积的规律是什么?6.举例说明风力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所形

2、成的地貌类型。一、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外部的作用力。2能量来源: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3主要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4对地貌的影响:从长时间、大范围来看,其结果往往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名师点拨内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在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内力作用为主,但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任何一个力量都能成为决定性因素。二、风化概念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类型物理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化学风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物风化:岩石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影响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

3、屑风化物,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图表点拨教材第32页图2210,该图展示出: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微思考风化作用是否就是风力作用?为什么?提示:不是。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热胀冷缩)、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而风力作用是指由风引起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外力作用。三、侵蚀和搬运1概念(1)侵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

4、移的过程。(2)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2流水侵蚀和搬运(1)类型:河流中的侵蚀包括流水的冲蚀,流水挟带的泥沙等物质对河床和地表进行的撞击和磨蚀。(2)表现:山区:河床下蚀作用强。河流转弯处:侧蚀作用加强。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3)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下切,会形成沟谷。3风力侵蚀与搬运(1)特点:相伴而行。(2)表现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磨蚀作用在近地地面最为明显。4冰川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5波浪侵蚀和搬运波浪的侵蚀和搬运常形成各种海岸地貌。图表点拨1.教材

5、第33页图2211,该图展示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侵蚀过程。2教材第33页图2212,该图展示出: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迎风一侧沙丘坡度缓。3教材第33页图2213,该图展示出:河流上游以搬运为主,中下游以堆积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自上游到下游越来越小,依次为砾石、砂、黏土。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流转弯处,河流下切作用加强。()2一般而言,河流在凸岸侵蚀,凹岸堆积。()3风力搬运作用只发生在风力侵蚀作用弱的地区。()4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提示:1.在河流转弯处,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2一般情况下,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3风力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挟带碎

6、屑磨蚀岩石,这说明风力侵蚀是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的。4沿海地区的各种海岸地貌很多是由波浪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四、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2特点:(1)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2)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名师点拨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沙丘剖面图沙丘示意图沙丘等高线图(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微思考是否所有的外力堆积作用颗粒物都具有分选性(颗粒物大的先沉积)?提示:不是。通常受流水、

7、风力、波浪等外力作用堆积的物质大都具有分选性,但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外力作用与地貌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的“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问题1(综合思维)“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提示: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和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问题2(综合思维)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有类似于“女王头”的蘑菇石,它的形成与“女王头”有何异同?提示:都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但“

8、女王头”形成的外力是海水,西北地区的蘑菇石形成的外力是风力。问题3(区域认知)流水作用是外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河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相同吗?试举例说明。提示:不相同。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上游形成“V”形谷地,在地势平坦的中下游形成宽谷、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1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

9、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岸、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力堆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多要素综合分析。(1)气候因素:主要从干湿地区角度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

10、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侵蚀作用减弱。1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

11、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1)A(2)B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

12、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组成,全长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问题1(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问题2(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提示: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2河流弯道的侵蚀与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

13、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组成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2读下面

14、两幅图,完成(1)(2)题。甲乙(1)图示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溶蚀作用堆积作用ABCD(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 B C D(1)D(2)C第(1)题,河流对河岸主要产生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第(2)题,乙图中T岸侵蚀,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人地协调观风沙活动的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15、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2)下列属于图中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降低风速,有利于沙丘固定截取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ABCD(1)C(2)A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强劲,被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会形成沙丘。第(2)题,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摩擦,降低风速,截取水分,减少蒸发,使沙丘固定和固沙植被成活,项正确。本题以西北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沙丘的成因以及风沙活动的危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外力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

16、侵蚀、搬运、堆积等。2.风化作用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风化作用的结果是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3.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山区河流坡度较大,河床下蚀作用强;在河流转弯处,侧蚀作用加强。一般情况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以堆积作用为主。4.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相伴而行,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且迎风坡坡度缓。5.在沉积过程中,通常颗粒大的、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但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题组

17、1外力作用大自然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猫咪山”图,完成12题。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力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大气 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1A2.C第1题,“猫咪山”形态酷似猫咪,该形态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等。第2题,所有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既包括内力作用引起的山体隆起,又包括外力作用对山体外表的塑造。题组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武

18、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图1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2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图1图23形成图1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4形成图2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 D风力侵蚀作用3B4.A第3题,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图示山体陡峭,主要是流水侵蚀作

19、用形成的。第4题,在风化作用下,花岗岩的棱角易被破坏,形成球状特征。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6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5B6.C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第5题,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较小。故B项正确。第6题,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石笋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的,A项错误;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出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D项错误。(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34活动提示: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别为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地表形态特征分别为:棱角变得圆滑、地表沟壑纵横、新月形沙丘、削高填洼使地表趋于和缓。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处于壮年期;内蒙古高原等处于老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