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找骆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师导:有人说在生活中只有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找骆驼这篇课文,就是讲的这个道理。2.揭题。第16课“找骆驼”,(师生板书课题)谁找骆驼?二.新课 初读课文(1)初读要求(2)下面老师想欣
2、赏你们读课文,请你们开火车读课文。(指名读)师: 读的非常好,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就读的这么流利,真是了不起。下面咱们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迪解决问题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板书。4.第一关测试,指导朗读.如:商人丢失了骆驼,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着急.气愤,要读得快一点)老人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沉稳.胸有成竹要读得慢一点)说明老人家经验丰富,见多识广。5.大家体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女生读商
3、人,男生读老人)四.第二关测试,说话训练,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脚印、路上左边有蜜,右边有米、树叶上的牙齿印) (2)填一填,说一说: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师:谢谢孩子们,用你的语言有条理帮老人向商人解释了,平息了商人的心中的怒火,在老人的帮助下找到了骆驼,为什么商人自己找不到,而老人却能帮他找到,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五,课外拓展师:经过老人的帮助,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骆驼,商人在找骆驼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他会遇到什么难题呢?下面闯第三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
4、能力,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习文中老人家的观察、判断能力,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到出正确的结论。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1、讲有关生活中发现的故事。2、改编课本剧并表演。设计意图: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读中感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 板书 找骆驼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
5、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脚印左浅右深 左脚有点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
6、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左驮蜜右驮米 驮两样东西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
7、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板书设计理念:板书直观、形象,表现出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