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寓言两则(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2、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知识与技能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
3、石多鸟”的效果。 (1)认识“寓”、“焦”、“喘”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守”、“丢”、等12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小道理。2.过程与方法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的小道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做到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小道理。【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小道理。【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的有关图片,(如:狐假虎威
4、、井底之蛙、亡羊补牢。)指名猜故事名字。师板书:寓言两则。认识“寓”字。从这些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寓言”?( 小故事,大道理)课件出示补充解释“寓言”: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借助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两则寓言,纠正生字字音。(3)图文结合说一说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2.生字认知小朋友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让学生认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y
5、 jio chun ji shu cun zhung zhung c ch寓 焦 喘 截 守 窜 撞 装 此 锄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壮 + 衣 =(装) 金 + 助 =(锄) 止 + 匕 =(此)换一换:遇(寓) 端(喘) 村(守) 认读词语:把会认的生字去掉拼音放在词语里,指名认读,集体交流,巩固识字。寓言 焦急 喘气 一截 守住 窜出 树桩 从此 锄头3.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会写的生字“守 丢 焦 费 望 算 此 桩 肥”,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临摹书写。 师指导:“焦”首点朝左下方运笔,余三点则朝右下方运笔。“算”字里面是三横。 4.整体感知图文结合说一说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
6、么故事?指名完成填空,集体交流。揠苗助长讲了有个宋国农夫嫌禾苗(长得慢),便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萎了)。守株待兔讲了过去有个人在农田干活的时候,碰巧有个(兔子撞死在他附近的树桩上),以后他就(不再干活了),每天守着树桩,等(撞死的兔子)。三、精读领悟1.学习揠苗助长(1)默读寓言揠苗助长,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把“巴望”换一个词语。(盼望、希望)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农夫在自言自语说什么?(“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7、。”)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词语训练:照样子写词语。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2)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请用“_”画出来。“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理解“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上次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 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的吗?(不是,禾苗枯死了。)想一想:禾苗怎么会枯死呢?(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 (4)现在有谁知
8、道“揠”是什么意思?(拔)那“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呢?(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5)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呢?(预设: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杀鸡取卵。)(6)感悟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2. 学习守株待兔(1)默读课文1、2小节,找出种田人再也不种田了,专门坐在树桩边等兔子的原因。汇报:“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在这段话里,有一个字与兔子撞死有很大关系,你认为是哪个字?(窜)怎样跑才能叫“窜”?(飞快地跑、慌慌张张地跑)(2)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让这只兔子
9、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也许是受到敌人的袭击才慌不择路地窜出来,撞到树桩上。)是呀,兔子撞到树桩上这件事纯属意外。(3)“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白捡”是什么意思?(不用花力气就得到)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不劳而获)这意外的收获使种田人心情怎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乐滋滋)(4)“他乐滋滋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拓展训练:第一天,种田人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想今天我还会捡到一只兔子。 第二天,种田人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想今天我一定会捡到一只兔子。 第二天,种田人坐在树桩旁,美滋滋地想今天我应该捡到一只兔子了吧。(5) 种
10、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不能实现,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个意外,这样偶然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的,也许一个月、一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发生的。)(6) 此时,你想对种田人说点什么?(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只是个偶然,我们不能把偶然当必然。)(7)感悟寓意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把偶然的事情看成经常发生的事,存在侥幸心理。成功要靠辛勤的劳动,否则将会一无所获。)3. 拓展延伸你身边有类似于“揠苗助长”的人和事吗?和大家讲一讲。预设一: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堆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到100分!预设二:我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个小时,而
11、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还要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有趣的寓言,从中还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希望大家再多读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答:去掉“好像”一词,就是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而实际是长高了,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答:去掉“焦急地”一词,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焦急的心情。 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答:“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去掉这个词以后,种田人什么时候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六、作业布置1.把这两个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听。2.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不要急于求成、不劳而获。【教学反思】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寓言的学习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