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本题有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2.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当他到达巴黎时,法国群众面带愠色,有的人甚
2、至喊出反英的口号。但他毫不在意,到处发表演说,宣称两国友好在他心目中“常居首要地位”。英王“毫不在意”的主要原因是他力图()A. 消除英法在争夺世界霸权方面的矛盾 B. 巩固英法两国签订的英法协约C. 调整与法国的矛盾,寻求与法国和解 D. 弘扬英法两国的传统友谊3.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表述正确的是() 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非、拉美等洲 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A. B. C. D. 4.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 军事力量明显
3、削弱 B. 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 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 英德矛盾急剧上升5.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A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B. 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C. 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D. 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
4、。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C.远离战火,借与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7.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挽救了巴黎是一战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A B C D8.对“一战”中某战役的描述如下:“7时30分左右,远方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运动着的黑点它们渐渐接近了,德军士兵们依稀听到了一种奇怪的轰鸣声,其间还隐约夹杂着钢铁的撞击声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其抵抗意志顷刻间就彻底崩溃
5、了。”该战役() A.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 B.是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C.由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主动发起进攻D.促使战争的重心开始回到西线9.在一战的诸多各色战役中,下列哪一战役和另外三个战役的发动方不同的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10.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造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资源的短缺A. B. C. D. 11.“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第一次
6、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D.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12.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A.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B.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C. 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D.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13.
7、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C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14.阅读“1919年列强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外交磋商表”,此表反映出()2月威尔逊提出山东应实行国际联盟托管,遭到日本的当场拒绝4月15日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山东由协约国和参战国共同管理,日本代表以山东情况特殊为理由予以拒绝4月16日威尔逊改为由5国共管,日本以不加入国联相要挟,美国考虑到西伯利亚还有美、日干
8、涉军存在,美国需要与日本合作, 向日本妥协此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早有密约,英、法、美一齐向中国代表劝降A. 日美之间的矛盾成为列强间主要矛盾 B. 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弱肉强食的分赃会议C. 国际联盟已经被英法两国间接控制 D.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并不排斥妥协15.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警告美
9、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16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是()A美国总统威尔逊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C意大利总理奥兰多 D.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17.如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将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克里孟梭对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A. 激化了战胜国间的矛盾B. 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C. 不能维持欧洲持久和平
10、D. 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18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退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B英国在东亚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日矛盾居次要地位D英国实力衰退,外交上追随美国19.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A. 一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 B. 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C. 日本实施“大东亚
11、共荣圈”计划 D. 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20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史实推论判断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所造成A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是强权政治的产物B英国的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美国挑战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D21.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先悲后喜的获胜者;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12、;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是德国B.是法国,是苏俄(联)C.是德国,是英国D.是苏俄(联),是美国22.国际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B.实质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殖民统治C.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弛D.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23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各国的影响是()美国资本进一步向欧洲渗透 德国获得重建经济
13、的有利时机英国达到限制法国、维持均势的目的 法国削弱德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重创A B C D24“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材料出自()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25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A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义务 B由美国领导签订 C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重任 D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26.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的方式是()A. 进军柏林
14、,武装夺取 B. 制造事变,扩大势力C. 国会选举,大获全胜 D. 恐怖独裁,对外扩张2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 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 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C.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28.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三个“小孩”分别指()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29.漫画图中的
15、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B.本图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也自食恶果D.苏联签此条约实际上纵容了德国对法国、英国的侵略30.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A.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B.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C.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D.为英国购买美国军火量身定做的“特别通行证”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历史
16、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
17、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6分)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
18、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材料二 “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19、。”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8分)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六日,在意大利热那亚郊外温泉区的拉巴洛,由苏维埃俄国的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与德国的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共同签署了一项早已准备好的双边条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德拉巴洛条约”。因为是在热那亚世界经济会议期间签订的,所以引起与会各国的强烈反响。并成为二十年代初。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之一。“苏、德巴洛条约”的主要内容,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点:一、苏德两国彼此放弃时于战争用以及它们
20、在战时给双方国民造成的战争或战争损失而索求赔偿的权利;彼此停止战俘给养费的支付。二、德国放弃由于“苏俄及其机构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有权采取的措施而提出的要求,但以苏俄不得满足其他国家类似要求为条件”。三、苏德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及领事关系。四、用最惠国原则调整和发展相互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五、在双方经济需求方面,坡此以亲善的精神进行合作。此外还规定,该条约不步及缔约双方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孙祥秀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评苏、德拉巴洛条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拉巴洛条约”签订的各自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
21、分)高二历史4月月考参考答案1-5 BCADB 6-10 CCCCA 11-15 BCBDD 16-20 DCBBC 21-25 BDDCA 26-30 CDBBD31.(1)背景: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宜战。(每点2分,共6分)(2)历史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欧友谊做出巨大贡献。(每点2分,共6分)32.(1)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矛盾加剧。(每点2分,共6分)(2)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造成沉重的灾难;俄国失去了在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权,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攫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诸多权益,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客观上刺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追求民族独立的决心。(每点2分,共8分)33.(1)苏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红色政权建立不久,苏俄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共存发展(每点2分,共8分)33.(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