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35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3学年高一政治精品教案: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教学教学目标(一)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知道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懂得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 了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含义。 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坚持的原则。2能力目标 能准确分

2、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入世的利弊影响的辩证思维能力。 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能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系的理性思维能力。 正确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就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 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二、教学内容分析(一)内容结构分析1总

3、体逻辑结构本课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来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背景,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事经济活动。本课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介绍,使学生认识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同时认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原则。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进而引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由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入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引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出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

4、、自力更生。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教材从洋货到处可见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切入经济全球化主题,使学生感到经济全球化并不遥远,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一目中,教材讲了三层意思。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即可。这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时应该利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5、其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材着力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教材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教师进行点拨即可。其三,跨国公司的含义及其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或者说,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所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它所起的作用是大大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为帮助学生理解上述内容,教师可查阅有关跨国公司

6、的资料。学生对此只作一般了解即可。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材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路,由一个探究活动切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与实质,由此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教材讲了三层意思。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经济全球化的利,是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弊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内容既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借助我国对外开放所取得

7、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也可描述反经济全球化的风云,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弊端。在引用反经济全球化的资料时,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其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存在以上弊端,把问题引向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教材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性质的经济

8、全球化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目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其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无法置身事外的利弊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经济全球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能一味地迎合或排斥经济全球化。教师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可以把它与后面讲我国的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既要持开放的态度,又要有自主精神。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即可,教师无需过多拓展。3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本框下设两目,分别讲述对

9、外开放的新阶段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第一目就集中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材共讲了三层意思。其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及其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学生对此一般了解即可。其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它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

10、和国民待遇原则。教师应该主要指导学生了解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就是对外一视同仁,国民待遇原则就是内外一视同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民待遇原则,教师可引用我国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两税合并的材料。其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取得的成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有:有利于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几年间,我国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应防止片面性倾向。只讲机遇不讲挑战,或者只讲挑战而不讲机遇,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如果时间允许,可讲一些我国“入世”后遇到的挑战。第二目: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我们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就是本目的内容。教材主要讲了四层意思。其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教材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并指出我国已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此,学生只要了解即可。其二,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入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生对此应有正确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获得答案,教师不要包办。其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举措。为提高我

12、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学生对此应有准确理解:一是要知道什么是“引进来”,尤其是新形势下“引进来”的重点应该放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二是要了解什么是“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组织学生在课堂外讨论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是否意味着资金外流、人才流失。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辨析,学生会认识到,“走出去”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其四,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所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

13、上实行对外开放。教师讲授此内容时,可结合自主创新这一热点问题,探究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可引导学生思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否意味着不要对外开放、不要引进技术。这一探究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对外开放的国策,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教学提纲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14、,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迎接挑战,防范风险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1)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4)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三)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本目设计了四

15、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感受经济全球化。设计意图一是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经济现象的能力。操作建议(1)可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回答第一个问题。(2)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第一问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各自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感受。如果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教师可层层深入地设计一些具体问题,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例如,在我国畅销的外国商品和在国外畅销的中国商品主要有哪些?我国与外国的这些商品在质量、价格和技术含量、销售量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16、和不同点?存在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注意事项(1)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畅谈自己的感受,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从资金、技术、劳务交流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要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换,也涉及生产要素的流动。(3)本探究活动比较简单,无需花太多时间。第二个探究活动:多国合作生产“空中客车”。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初步了解生产全球化的原因;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与分析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建议(1)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探究材料,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2)

17、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论适时予以点评、引导,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飞机等许多产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这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注意事项(1)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第一个问题上。该问题理论性较强,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应该注意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2)本探究活动最好在课堂上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甲乙两国的合理分工。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优势的含义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作用;二是让学生懂得发展对外贸易的好处;三是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学会理性决策。操作建议(1)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如果学生分析不全或不准,教

18、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劳动生产率来看,乙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虽然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在粮食生产上的劣势相对要小。也就是说,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相对优势,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相对优势。因此,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应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2)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或调查有关资料,课堂内让学生列举,教师最后进行补充。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除个别领域外,一般不具备比较优势。我们应当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

19、的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行业的比较优势,尤其要创国际知名品牌。注意事项(1)教师可提醒学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2)如果教学时间不够,此探究活动可以放在课后进行。第四个探究活动:跨国公司的概况。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二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树立创国际品牌的意识。操作建议(1)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交流探究成果。(2)对该探究活动的两个问题,不能仅仅让学生列举事实就算完成任务,而要引导学生分析。正因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到处投资设厂,才迅速推动了生产全球

20、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使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真正理解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注意事项(1)此探究活动理论难度不大,不必花太多时间。(2)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指点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的途径。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目共设计三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珠江三角洲与经济全球化。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各种机遇,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是强化学生抓住机遇的意识。操作建议(1)让学生阅读、观察探究材料,思考后相互交流各自的探究结论。(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师生概括总结探究结论。注意事项(1)此探究

21、活动最好能与后面的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不仅包括教材所列的内容,还有其他方面。例如,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技术转移与扩散;经济全球化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使各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等等。第二个探究活动: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从而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衡,使得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二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操作建议(1)先让学生阅读探究材料,思考后相互交流各自的探究结论。(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师生概括总结探

22、究结论。注意事项(1)本探究活动可以与前一探究活动一起进行。(2)教师可引用“反全球化运动”的事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弊端的理解。第三个探究活动:亚洲金融风暴。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导致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操作建议(1)建议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或查阅文献收集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的材料,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课堂内进行交流。(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评论、引导、总结。注意事项(1)本探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3、(2)本探究可以在课外进行。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本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世贸组织及其影响。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与原则,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二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操作建议(1)教师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了解世贸组织的组织机构、功能、宗旨、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入世”的材料。这些资料也可以由教师提供。(2)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按照探究问题的要求,撰写一篇综述文章。(3)教师选取优秀文章在全班进行交流,并给予点评。注意事项(1)本探究

24、活动可以在课外进行,不要占太多的课堂时间。(2)教师应该指点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第二目: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本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我国的外资利用情况。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二是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从各种图形中获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操作建议(1)学生先认真阅读、归纳、整理教材的探究材料,然后相互交流。也可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如何提高外资利用水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提出合理建议。(2)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并归纳总结探究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资利用额逐步增长,但外资利用在行业分布

25、和地区分布上不够平衡。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从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利用外资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要拓宽投资领域,鼓励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注意事项(1)教师要教给学生读图表的一些规范和技巧。(2)第二问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第二个探究活动:“走出去”。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走出去”的形式、内容及原因;二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6、和自豪感。操作建议(1)学生通过上网或社会实践调查等渠道,收集我国或当地“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这些企业“走出去”的原因和成功经验。(2)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按照探究问题的要求,撰写一篇调查文章。(3)教师选取优秀文章在全班进行交流,并给予点评。注意事项(1)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外进行,不要占太多的课堂时间。(2)教师应该指点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三、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在理解经济全球化时,应该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

27、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教材采用了目前比较被公认的描述性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材没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教师把握这个问题时,可以分别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在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张、资本的全球奔走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生产力方面,主要是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一方面,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的销售客观上需要拓展国

28、际市场。科技进步为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这些经济资源的流动由需要变为现实。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使资本能在几分钟内通过投资者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就完成跨国界的流动。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在西方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发展中国家,使得以跨国组织生产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分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得以完成。(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技术与信息全球化、消费全球化、规则全球化等,但教材只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全球

29、化最主要的三个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查阅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然后思考这些大公司为什么要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通过阅读教材,不难看出:它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为了这一目的就要寻找“最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跨国公司的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客观上促进了资本、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应该

30、讲清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掌握,三是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四是发达国家左右着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对这四个方面,教师可利用各种事例、数据加以佐证。(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教材在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说明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二是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

31、材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它使世界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二是它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4)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态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把“双刃剑”。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WTO及其前身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成立以来,对推行贸易自由化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第一,WT

32、O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WTO与GATT一样,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逐步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最终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其明确的机构职能、透明高效的运作机制及具有一定强制力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评审机构,都对推动贸易自由化有重要作用。第二,WTO将更广泛的领域纳入其管辖协调范围。与GATT相比,WTO的管辖范围延伸到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这样,它便能更好地协调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第三,WTO提供了一整套协调管理全球经济贸易的法律体系与规则。WTO协定对WTO建立的目标

33、、宗旨、职能、法律地位、决策、机构设置和吸收新成员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还以附件的形式明确了WTO的管辖范围。这样,WTO不仅总结了GATT40多年的经验教训,还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其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它还理顺了WTO相关规则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为世界各国开展“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削减”的谈判,逐步统一国际贸易制度与规则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规章。第四,WTO为各成员方讨论贸易问题、解决贸易纠纷提供了谈判场所。WTO及其前身GATT主要以磋商和谈判的方式,通过“减少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这一主要手段来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像WTO这样的国际组织的有效运行很大

34、程度上取决于各成员方的协作与共同努力。及时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磋商、消除误解、让步与妥协、合作与达成协定,是WTO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处事的基本程序,也是WTO保持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五,WTO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大大高于世界GDP的增长。19952000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率为7%,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只有3%。2000年表现尤为突出,世界出口增加11%,而世界GDP仅增长4%。在这当中,WTO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以说,WTO在很大程度上是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2)加入世贸组织对

35、我国经济的影响。加入WTO,对我国经济有五大积极影响。第一,可以逐步实现国内、国际资源在我国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就是一种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WTO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贸易组织,加入WTO可以享受它在这方面已经积累的成果。同时,我国正处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要革除计划经济所遗留的弊端,单靠国内体制改革还不够,还需要引入国际规则,才能达到目的。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引进外资。由于在WTO中,发展中国家有“普惠制”利益,我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可以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都已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外商可能转到我国投资设厂,在出口方面享受普惠制待遇。第三,

36、可以消除外国的贸易歧视待遇。第四,可把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仲裁机构去作公正、合理的处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当公正有效,可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化解发达国家通过双边关系给我国带来的压力。第五,可在修订国际贸易规则方面拥有发言权。加入WTO后,可在这个重要的“经济联合国”取得发言权,防止发达国家把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提案放进WTO。当然,入世也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首先是加入WTO就要一切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经济透明度、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要与国际接轨等,对我国来说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其次,商品和服务业的进口会给一些落后行业增加困难,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些冲

37、击,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时期和一定方面的困难。此外,国内竞争会大大加剧,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入世”交了份合格的答卷。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首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中国在“引进来”取得一定成效和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必须适时地“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以“引进来”为主,把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等引入国内,这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

38、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渐具备了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主体基础和经验基础,“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必须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到世界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并力争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其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又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

39、正在形成,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对外投资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跨国公司和跨国投资的迅猛发展趋势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现在的海外公司数量有限,对外投资与引进国外投资的数量和规模相比很不相称。发展对外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只有“走出去”,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个有分量的大国。最后,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中国实现21世纪改革和发展目标的战略之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质,是将我国的发展空间,从本土拓展到世界范围。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虽说地大物博

40、,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有限。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从世界市场取得必需的资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我们不但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要通过在国外投资和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关系重大。(二)难点问题分析1比较优势原理最早论证国际贸易对各国有利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能从贸易中获益,是因为各国都有生产率绝

41、对高于对方的产品。但不久这种理论就被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所取代。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任何产品的生产率都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的贸易仍然对双方有利。因为各国必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新古典经济学家用机会成本的概念解释了比较优势。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稀缺的,生产某种产品一定要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放弃的其他产品量就是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国际贸易能给各国都带来好处。比较优势的存在正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我们用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机会成本。例

42、如,A、B两国都生产汽车和粮食。如果A国把全部资源(劳动)用于生产自己消费的汽车和粮食,A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万小时,生产一吨粮食需要500小时。这样,生产一辆汽车就要放弃20吨粮食,生产一吨粮食要放弃005辆汽车,即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吨粮食,生产一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05辆汽车。B国生产一辆汽车需要9 000小时,生产一吨粮食需要300小时。显然,B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仔细计算机会成本,我们发现B国生产一辆汽车就要放弃30吨粮食,生产一吨粮食要放弃0033辆汽车,即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30吨粮食,生产一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033辆汽车。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

43、,A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由于两国各有比较优势,所以,A国专门生产汽车,B国专门生产粮食,然后双方交换,都可以获益。这个例子说明,各国在生产某种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各自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然后互相交换,对各国都有利。这正是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也是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有利于共同繁荣的秘密。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动力和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其内在动力,同时也有一系列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对其进程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经济全球化起根本作用的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推动经济走向全球化,最明显地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能源的转换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

44、的现代化。特别是信息网络拓展和催生了多种新的经济交往领域,如电子商务、各种金融服务、跨国企业网络等,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资本流动、跨国投资和国际生产。从根本上说,生产力乃是社会走向全球化的根本性的第一动力。社会劳动分工在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也是全球化的动力。当劳动分工从一国内部扩大到世界,形成国际劳动分工体系,国际交换和国际生产才会产生和发展起来。此外,资本追求利润而具有的扩张性也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的快慢起伏,与科技革命的潮来潮去有关。对全球化起促进作用的因素还有: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环境;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正常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公平合理的国际经

45、济秩序。在全球化进程中,也有一些因素起阻碍作用。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经济危机,再次是冷战、封锁和禁运,最后是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3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条件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和共同开发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这将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利条

46、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国已开始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中国已经有了一批拥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熟悉国际化经营管理、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需要的企业。通过推动这些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内容,为加强多双边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过改革开放

47、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格局的基本形成,意味着我国已经走向世界,世界向中国走来。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在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坚持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沿边、

48、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5引进外资与壮大内资的关系外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并非所有的外资都是多多益善。在强调引进外资的必要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发展和壮大内资的重要性。引入外资与壮大内资既有矛盾竞争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和相互配合的一面。首先内资的发展与壮大本身就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内资是引进外资的重要主体。其次,外资的进入有助于本国资本的成长。外资进入既是挤占国内市场的因素,也是国内市场的开拓因素。外资企业的竞争对于内资企业会形成一种外在压力,促使它们改进技术和管理。四、教学建议(一)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共安排

49、两课时,每框一课时。(二)教学方法建议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现实条件,教师都要坚持贴近生活,从社会生活甚至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出结论。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1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该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归纳、分析、综合,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融入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中,融入到具体的背景材料中。真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例如,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入世”给

50、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均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典型案例。2活动教学法(社会调查法)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社会实际生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得到内化。在进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先分组到当地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经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3讨论法和辩论法在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利弊、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等内容的教学时,可选取有可辩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广泛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辩论,使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

51、点。(三)教学评价建议1知识评价本课涉及的经济学原理及概念较多,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以能力立意为基础设计测评试题作纸笔测验。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习方法作出相应的评价,如撰写、提交政治小论文,撰写、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基础知识的检测(见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2学习表现评价教师可以从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辩论的表现、参与小组活动以及完成课外作业的态度和效果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定,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五、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对于冷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下列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

52、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A B C D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A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B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C一把双刃剑D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3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充分利用国际规则,防止发达国家实施市场垄断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A B C D 4到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已达60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

53、、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为进一步推进中非经济合作,2006年11月4日5日,双方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述活动()是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体现表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A B C D 5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A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C以“走出去”为主D以“引进来”为主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该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内外资企业同税率符合()A国民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

54、原则C市场准入原则D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简答题7根据比较流行的投资阶段理论,当一个国家年人均GDP处于4002 500美元阶段,对外投资开始出现。当年人均GDP处于2 5004 000美元阶段时,对外投资将大大增加。按照这一理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已进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基本成熟。(1)我国经济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辨析题8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55、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扩大到今天的60%。辨题: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论述题9表1:2000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4 74225 09656 20778 509911 54814 2212(注: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外贸直接提供就业岗位8 000多万个;其中19月的经济增长43%来自净出口带动。)表2: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及增长情况项目外贸总额出口进口总量14 2212亿美元7 620亿美元6 60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284%176

56、%表3: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在全球的排名项目纺织品服装皮革DVD电视机鞋占国际市场份额111111国际竞争力123013(注:在DVD的57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仅掌握9项;在电视机的40项专利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18项,且都是非核心技术。我国出口鞋的平均单价只有意大利的十分之一。)请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表1、表2、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 A2 A3 D4 B5 B6 A简答题7答:(1)实施“走出去”战略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发展到一个新层次。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客观要

57、求,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聚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必要手段。它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2)“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有,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辨析题8答:对外依存度提高证明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并不是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对外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容易使我国经济遭受外来影响的冲击。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8、。论述题9答:(1)表1说明我国对外贸易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外贸规模大,结构不断优化,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2说明我国进口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外贸易处于顺差;表3说明我国主要产品虽然外贸发展规模大,是外贸大国,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不强,外贸效益相对较低,还不是外贸强国。(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必须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妥善应对外贸争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外贸经营效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扶持自有品牌、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六、教学资源链接 (一)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关于经济

59、全球化的定义很多,含义基本相同,表述方法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全球化一词”由莱维于1985年提出。莱维用“全球化”说明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全世界扩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全球化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由各国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一般说来,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的趋向与走势,它以贸易和资本的跨国流动为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商品服务、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再生

60、产过程在全球范围的扩展。教材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是,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是针对歧视性待遇的一项缔约原则,它要求缔约双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要对缔约对方实施歧视待遇。在世贸组织中,非歧视原则主要由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体现出来。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方。任何国家不能给其他成员以特殊的贸易特权或对它进行歧视,所有成员都处于平等的基础上。国民待遇强调的是外国产品与本国产

61、品享有权利的平等性,可以使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和取得利益。3互惠原则互惠互利是建立WTO共同行为规范、准则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体现。(1)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2)一国或地区加入WTO后,其对外经贸体制在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及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同时,还要开放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3)互惠贸易是多边贸易谈判及一成员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与其他成员实现经贸合作的主要工具。任何一个成员在WTO体系内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最大的获益者,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

62、是最大的受害者。4公平贸易原则各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扭曲国际贸易竞争,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世贸组织强调,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产品,给进口方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有实质性损害威胁时,进口方可以根据受损的国内工业的指控,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同时,世贸组织强调,反对成员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5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将有关管理对外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判决等迅速加以公布,以使其他成员政府和贸易经营者加以熟悉;各成员政府之间或政府机构之间签署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现行协定和条约也应加以公布;各成员应在其境内统一

63、、公正和合理地实施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判决等。(二)理论动态1冷静看待外资并购外资并购是国际通用的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长期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一直以直接投资为主,也就是投资新建企业。近年来,外商以并购方式对我国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规模并不大。2006年1月5月,以并购方式投入的外资仅有20亿美元左右,约占我国同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7%。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外资并购,要以平常心态、全球视野看待。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促进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并购法律法规,规范并购行为,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2006年11月9日公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将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

64、全的敏感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2外资银行将给我们带来什么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从当年12月11日起,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的分行吸收中国境内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业务。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限制,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实行与中资银行统一的监管标准,全面体现国民待遇。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后,个人理财业务势必成为竞争的焦点。外资银行拥有全球理财市场的操作经验,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还能根据客户的细微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但外资银行网点

65、少,对客户设定的门槛高。因此,国内多数小客户还难以从外资银行的到来中直接受益。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人才缺乏;产品设计能力弱,原创产品少,产品开发慢;服务意识和水平低,内部治理仍有待加强。中资银行也有自己的优势,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识,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长期以来在民众心目中建立的信用和文化认同,并不能在短期内被外资银行取代。3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化进程出现的种种问题,批判和抨击的声浪日益高涨,到90年代末,终于形成一股颇有势力的反全球化运动。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日)成立的“人民全球行动”是世界上最大的反全球化组织。2001年1月2

66、5日,英国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组织了在巴西召开的反全球化集会,创立了旨在促进社会正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反全球化组织,提出成立国际仲裁组织,反对无节制的自由贸易。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还专门致信表示支持。2001年9月,“人民全球行动”召开世界反全球化运动大会,许多国家著名的反全球化组织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目前已经是一种有组织的全球活动。参加该运动的人士,有发达国家的工人,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环保主义者,激进的学者,政界、宗教界人士,非政府组织代表。反全球化运动反对的具体对象是跨国公司、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机构制定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规则,以及为全球化提

67、供理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反全球化运动提出的基本要求有:建立尊重所有国家利益的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豁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和利息,改变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规则。反全球化运动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弊端,但没有看到全球化带来机遇,具有片面性。(三)资料选辑1“他一打喷嚏,全球都得下雨”格林斯潘,曾四次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历经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任总统。1987年,格林斯潘上任伊始,就碰上了著名的“87股灾”。他当机立断,一反上任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的做法,放松货币供给,使危机迅速消除,使美国乃至世界将重蹈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覆辙的预言破灭。1995年1月,

68、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积极支持白宫,挽救墨西哥比索。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震动全球,并有蔓延美国之势。格林斯潘从9月到11月,连续三次下调利率,舒缓美国及全球应付危机的压力,并牵头出资,挽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正因为格林斯潘的杰出表现,使他成为左右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人物。难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说:“美国总统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格林斯潘一打喷嚏,全球都得下雨了。”蒙代尔对格林斯潘的这一评价,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2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什么是“非市场经济”问题?“非市场经济”(英文简称NME)问题,

69、旧称“统制经济”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西方国家贸易法中处理诸如基本贸易待遇和反倾销问题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做法。作为法律技术用语,“非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相应原始数据。例如,在中国输美彩电案中,美国在初裁中使用印度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提高了我国几家出口企业的倾销幅度,从2794%至7845%不等。(2)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缘何而来?在长达十几年的中国加入

70、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表示怀疑。在最终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中国接受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一是对中国实行12年特殊保障的条款,二是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条款,三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议定书第15条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世贸组织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此项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内终止”。也就是说,中国15年内不自动具有市场经济地位。要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需要得到进口国的承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

71、国一直与相关国家进行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率先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意味着中国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也表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西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给予客观承认。(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意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对中国多年改革开放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可,对于改善中国的外贸环境,保证中国正常的外贸出口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一些世贸组织成员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搞贸易保护主义,它们采用最多的手段就是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它们不是看中国的企业在生产

72、、销售中有无政府补贴,而是选一个参照国来比较。这种做法使中国企业在应诉部分国家反倾销调查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它们拿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去裁决中国企业是否进行了倾销、实施高关税或其他方面的保护措施,使中国产品不得不退出当地市场。(4)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外贸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后,中国理应得到公正的待遇。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也是实事求是的做法。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客观公正地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也要看到,占中国进出口总额45%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十分不利。要最终解决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中国对非贸易与投资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4中华民族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