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240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教科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部分 阅读 黄山奇石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怪石奇特的形状,突出了黄山怪石之“奇”。 分段及段意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引出黄山奇石。这部分是总写。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怪石,突出了黄山怪石之“奇”。第三部分(第自然段):写黄山的奇石还有许多,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去黄山游览的向往之情。写作特点1.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课文第25自然段分段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奇石, 而

2、对“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一笔带过,做到了有详有略。详写突出了黄山石之“奇”,略写突出了黄山石之“多”。2想象丰富,充满情趣。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的想象中趣味横生,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少年聂耳主要内容本课讲述的是少年时期的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聂耳小时候学吹笛子的故事。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少年时代的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吸引。第二层

3、(第3自然段):写聂耳诚恳地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第三层(第45自然段):写聂耳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中。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课文选取聂耳雨中吹笛子这一有代表性的事件,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2.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画鸡蛋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是天才,但他的成功也是靠勤奋努力得来的。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达芬奇的身份地位。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述

4、达芬奇学画鸡蛋的事。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画鸡蛋,对于表现达芬奇刻苦学画的精神极具典型意义,因此,只需娓娓道来,人物形象便已鲜活欲滴。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与简洁的行动描写相结合。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行动描写仅寥寥数笔,却使人物鲜活,尤其是对达芬奇画画的前后对比描写,虽然十分简单,却起到了突出文章主题的重要作用。小猫咪穿鞋子主要内容这是一则童话,讲述了小猫咪穿鞋子的故事,通过这件事,小猫咪知道了动物是不能穿鞋子的,因为它们的“脚”都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分段及段意根据故事的进展过程,课文可以分为个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猫咪因为羡慕人穿鞋子,自己也好奇地穿上了鞋子。

5、第二部分(第2倒数第3自然段):写小猫咪明白了小动物们不能穿鞋子的原因,因为它们的“脚”都有特殊的用途。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小猫咪从妈妈那里明白了自己的“脚”的特殊用途而脱掉了鞋子。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生动,人物特点突出。2.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交代动物特征。课文主要是由对话构成的,每个小动物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简洁明确地说明了他们各自的特点。3.通过浅显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要只看局部和表面,否则也会像小猫咪一样,犯可笑的错误。苏红的画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以画为线索,记叙了苏红不小心把要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

6、丽的、有情趣的画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分段及段意根据事件的经过,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苏红不小心将要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在爸爸的帮助下弄脏的画变得更好了。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苏红的画得了一等奖。写作特点1.课文选取生活小事表现人生大道理。一个人有正确的世界观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论也至关重要,本课即试图通过一件生活小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2.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全文以画为线索,结构严谨,呼应对照严密。聪明的小高斯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写了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小

7、时候的一件事:8岁的小高斯用简便的方法算出了老师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完的数学题,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8岁的小高斯是一年级的学生。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小高斯用简便算法算出了老师用一个多小时才算完的题。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小高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写作特点主要内容:1.选取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3.材料详略安排得当,使课文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一定要争气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期间凭着熟练

8、的技术和超人的耐心和细心,做成了青蛙卵外膜剥离实验,震动了欧洲生物学界,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为祖国争了气。表现了他的刻苦和爱国精神。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童第周刚到比利时留学时,由于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童第周下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努力完成了高难度的实验。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生物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争了气。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课文全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有纵向的对比,如童第周因刚留学时被人瞧不起和实验成功后震动欧洲的对比;有横向的对比,如教授几年实验不成功

9、,同学们都不敢尝试,与童第周下决心做实验并最终成功的对比,将童第周刻苦钻研、为国争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2.教材安排详略得当,有力地表现了课文的主题。如课文详细地描写了实验的难度和童第周的决心,而略写了实验的过程等。比本领主要内容本课讲述的是一则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树上果子的事,告诉读者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大象伯伯为了教育他们,为他们出了一个考题:看谁先摘到河对岸树上的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比赛开始了,梅花鹿很快就过了河,可

10、是不会爬树,只好垂头丧气的回来,金丝猴过不了河,急得团团转。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大象伯伯对他们的开导。大象伯伯让他们想想办法,摘到果子。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他们听了大象伯伯的话,合作摘到了果子,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摘到果子的道理。写作特点1、通过故事说明“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2、所选取的角色也非常恰当,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设计巧妙。3、对角色的语言描写也比较传神。不动笔墨不读书主要内容课文通过毛泽东读伦理学原理及其他书籍善动笔墨的故事,叙述了毛泽东年轻时即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一生坚持这种习惯,表现了毛泽东读书认真刻苦,勤于思考的品质。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11、,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毛泽东读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写了12 000字的批注。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写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写作特点1.课文在选材上点面结合,表达时具体描述与概括叙述相结合。2.注重通过人物行为、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特征,而且注重抓住细节进行详细描写,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徐悲鸿画马主要内容本文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师法造化,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教育学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徐悲鸿的地

12、位和特长。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徐悲鸿师法造化,刻苦练习画马。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徐悲鸿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材料表现文章主题。课文篇幅短小,但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却表现得十分深刻,这得益于“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几个典型材料的运用。2.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使人物鲜活传神。3.首尾呼应,层次清楚。课文开头介绍徐悲鸿是举世闻名的画家,结尾有“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相呼应;开头有“擅长画马”的介绍,结尾有奔马图与之呼应。课文中间部分层次也井然有序,层次清楚,步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鲜明。一群

13、光头男孩儿主要内容本篇课文向人们讲述了少年布莱恩因为药物治疗,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都掉了,他难过地不愿出门见朋友。为了帮助他树立信心,重新找到快乐,全班男生都剃光了头发。课文塑造了一群最美的儿童形象,让我们看清了美与丑的真正内涵。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以“光头”为线索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美国印第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个光头男孩儿,他觉得自己很丑。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学校里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儿,这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写作特点1.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引人入胜。布莱恩的头发掉光了,谁能想到会有一个男孩儿为了换回他的自信和笑容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谁还能想到会有第

14、二个、第三个乃至一群孩子都剃光了头发呢?这个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却引人入胜,发人深思。2.平实的故事语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课文语言平实,像寻常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但在平实中却反映了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一群最美的儿童形象。爱护书籍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作者通过鲁迅“爱读书、保存书、爱护书”的三个具体事例的分别叙述,总的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第一层(1自然段):写鲁迅爱读书,看书时对书籍非常当心。第二层(2自然段):写鲁迅爱书,他精心地保存书籍。第三层(3自然段):写鲁迅爱书,认真保

15、持书籍的干净和完好。第二部分(4自然段):写鲁迅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2.用词准确,极有表现力。3.先叙事后总结的“分-总”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而且有说服力。窗外听课的孩子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宋朝著名学者王洙因家贫不能读书便在学堂窗外听课,经过努力最后终于成才的事,赞扬了王洙刻苦好学的精神。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王洙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不起书,他渴望读书。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王洙在学堂的窗外听课,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长大后当了官的王洙为穷孩子办学校。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通过王洙在学堂窗外听课的故事,赞扬了他刻苦好学的精神。2.语言朴实简练,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