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13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7页
2014版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复习(新课标) 参考答案—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海导航高中新课标总复习(第二轮)生物参考答案限时训练基础知识篇专题一小专题11B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元素、原子、分子、无机物及有机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2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而成。3D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是886193,A选项错误。88个氨基酸有87个肽键,其中一个甲硫氨酸位于肽链中的第88位(末端),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其R基团没有氨基和羧基,故去掉该多肽中的5个甲

2、硫氨酸将得到5条肽链,肽键数目共83个,会减少4个,B选项错误。5条肽链至少有6个氨基和6个羧基,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增加4个,C选项错误。甲硫氨酸被水解掉后,少了3个NHCO,但多了4个COOH,氧原子数增加了835个,D选项正确。4D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A选项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选项错误。脂肪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合成该物质不需要磷酸盐,C选项错误。5D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苏丹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染液浮色;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酒精中,

3、因此可用酒精提取;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所使用的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6B 核酸包括DNA和RNA,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DNA的组成碱基是A、T、G、C。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选择性通过的孔道,某些蛋白质分子和RNA可以通过,但DNA分子(脱氧核糖核酸)不能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为遗传物质,要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所以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够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氮、磷氮、磷(2)缺Mg时植物合成叶绿素受阻,因而叶片呈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黄色使研磨充分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色素解析:(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其组成元素是C、H、O、N、P,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2)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Mg时植物合成叶绿素受阻,因而叶片呈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黄色。8脱氧核苷酸氨基酸N和P(2)4染色体甲基绿(3)C蛋白质(4)DNA复制(5)脱水缩合(erm)/(r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联系。由A可自我复制判断其为DNA,则B为mRNA,C为蛋白质;a为脱氧核苷酸

5、,b为核糖核苷酸,c为氨基酸;X应为N、P,Y应为N;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白化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肽键数目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9(1)苏丹()染液橘黄色(红色)(2)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其含氢量高,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3)第一步: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乙第二步: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三步: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解析:(1)检验脂肪应选用苏丹()染液,颜色反应为橘黄色(红

6、色)。(2)脂肪是生物体的重要储能物质,其含氢量高,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并且产生的水多。(3)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瘦素”,因变量是大鼠的食欲和体重变化。10第一步:取五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上述烧杯中的五种液体各2 mL,然后再用滴管分别加入两滴碘液,出现蓝色的试管内是淀粉溶液。第二步:再从余下的四个烧杯中取等量液体,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后将四支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沸水浴加热2 min,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内是还原糖溶液。第三步:从余下的三个烧杯中取等量液体,再分别加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滴加等量双缩脲试剂,不

7、产生紫色的试管内装的是水,变成紫色的是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第四步:再取两支试管,分别取淀粉溶液2 mL加入,然后向两试管中加入等量余下的两个烧杯内的液体,将试管放到温水中水浴保温5 min,取出试管后再分别加2 mL斐林试剂,摇匀后再放到烧杯中沸水浴加热2 min,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试管中加入的是淀粉酶溶液,最后余下的是蛋白质溶液。解析:首先利用碘遇淀粉变蓝,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将淀粉溶液和还原糖溶液逐一鉴别开。再利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将水和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分开。最后通过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将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

8、鉴别开来。小专题21C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的参与提供能量;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2D本题考查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及相关细胞器的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P肽段的功能,即“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由此可推断出:P肽段功能缺失,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的合成是正常的,但不能再进入到内质网中,故无法再由内质网对该新生肽链进行加工和运输,也无法运送到高尔基体中和分泌到细胞外。故本题应选D。3D 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先吞噬这些物质,

9、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为7.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H泵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所以H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的细胞,溶酶体要对它们进行分解消化。4D由概念图中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可知:过程为脱水缩合过程;A是氨基酸分子,可通过过程在核糖体中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所需模板是mRNA,运输工具是tRNA;因此A、B选项正确;B为肽键,结构简式是NHCO,可见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其中,C选项正确;结构多样性是导致蛋白质的功

10、能多样性的原因,而不是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D选项错误。5B a图中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促使肝细胞合成肝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与细胞通讯有关,能识别信息的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6C 蓝藻和光合细菌都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应该相同,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也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大部分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7(1)同位素标记法 (2)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4) (5)生物膜选择透过8(1)没有叶绿体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3)

11、(4)等渗(或高渗)(5)解析:酵母菌是真菌,菠菜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中含RNA的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分解丙酮酸而不能分解葡萄糖。9(1)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2)蛋白质0(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白细胞吞噬细菌、细胞分裂、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5)解析:淋巴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即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较,动物细胞一定不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不穿过膜;抗体分泌过程中,从内质网膜脱落的囊泡到达高尔基体上与之融合,再从高尔基体上脱落下囊泡到达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这样内

12、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专题二小专题31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酶在化学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NA连接酶是连接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2C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故选C。3D 和试管形成对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说明要探究的问题是酶的专一性。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试管中淀粉不能分解成麦芽糖;酶具有专一性,胃蛋白酶不

13、能分解淀粉,故试管中的淀粉也未被分解,因此用斐林试剂检验时,、试管内都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4C当pH从b降为a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H2O2分解产生O2的速率减慢,但O2产生的总量不会改变,因此d点会右移,而e点不会移动。当pH从b升为c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为0,此时H2O2仍能分解,只是分解速率很慢,因此e点不会变为0。当温度从最初的最适温度开始降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H2O2分解产生O2的速率减慢,但O2产生的总量不会改变,因此d点会右移,而e点不会移动。当H2O2量增加时,H2O2完全分解所需时间将会增加,最终产生O2的总量也增加,因此d点会右移,e点会上移。5D物质A生成物

14、质P需要的活化能是指ab段的能量,A错;酶催化比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更能降低活化能,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由于酶的本质、影响因素不变,故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改变,C错;由于曲线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故改变酶促条件后,降低的活化能减少,反应速率降低,故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对。6A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的水解能释放大量的能量,a是高能磷酸键,b、c是普通的化学键。7(1)脂肪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 )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

15、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解析: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思路。(1)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明确要求写出的是 “实验思路”而不是实验步骤。8(1)细胞呼吸ATP与ADP的相互迅速转化(2)腺苷(3)受体细胞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或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ATP的受体解析: (1)神经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细胞呼吸,细胞中ATP和ADP含量不高,但它们可以在需要时迅速相互转化,这样既保证了生命活动的能量得到及时提供,又

16、避免了浪费。(2)ATP结构简式为APPP,ATP中含有一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当磷酸基团逐个脱下来就只剩下腺苷了。(3)题中提示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则当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被阻止,ATP在与靶细胞膜上ATP受体结合后,也能使受体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9(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实

17、验综合分析能力。10(1)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催化效率(2)0.6、0.4、0(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4)2 mL斐林试剂60 水浴加热2 min(5)三解析:(1)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 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淀粉酶不耐热,在70 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催化效率。(2)根据探究实验中一定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各个试管中液体的总量要相等,所以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0.6、0.4、0(单位mL)。(3)实验中B试管起对照作用,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

18、糖。(4)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的存在,必要条件是水浴加热,所以步骤五的做法中要补上2 mL斐林试剂,60 水浴加热2 min。(5)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若要测定淀粉酶活性,则需在步骤三进行改变。小专题41D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图中表示的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2C 酵母菌在有氧的环境下,进行有氧呼吸;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是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在有氧的环境下不会生成酒精。3D过程中产生的H一部分来自于葡萄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水

19、。4B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就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陆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数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5C蔬菜的贮藏应该是选择呼吸速率低的环境中,以及自身成熟慢的特点,A选项t2有利于叶片贮藏,因为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消耗的有机物少,且贮藏时间长。B选项,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叶片衰老的速度快,不利于贮藏。D选项从图上的曲线可以读出t1t2, 所以D错。6B图甲ab段和cd段分别表示在凌晨0时至6时和晚上18时至24时,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图甲中b点曲线的斜率为0,说明b点时棚内植株

20、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即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相等,其体积比为11。7C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化;若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消耗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8(1)细胞质基质酒精(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3)(4)0.85(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解析: (1)图1中A、B、C、D、E分别是丙酮酸、CO2、H、O2、乙醇。依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2)KOH溶液扩散到筒状滤纸上,可增加吸收CO2的面积。(3

21、)葡萄糖作呼吸底物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甲装置中CO2不能被吸收,墨滴不移动,说明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氧气体积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乙装置墨滴左移是因为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4)乙装置墨滴左移200 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70 mm,所以呼吸商为170/2000.85。(5)温度等物理因素如热胀冷缩也会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校正时设置的对照装置中要排除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是与装置甲作对照,故对照装置中大试管内应放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小烧杯中的液体则和原装置中相

22、同即为清水。9(1)b相关的酶NH3等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2)类囊体薄膜ADPPi能量ATP(3)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4)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变为灰绿色解析:(1)图中a、b、c、d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在人体内不能进行a过程和b过程,原因是缺乏相关的酶。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自NH3等物质的氧化释放的化学能。(2)水稻叶肉细胞内,通过光反应完成H2OO2过程,其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伴随着ATP的产生。(3)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CO2

23、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4)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10(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种子储存的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综合考查细胞呼吸速率,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高。(1)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呼吸利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衡量种子的呼吸速率应以种子的干重减少量作为指标。由上面的曲线可以看出,在7296小时之间,单位时间内种子干重减少得最多,该时间段(2

24、4小时)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204.2177.7)26.5 mg。(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的量,转化速率(胚乳减少的量种子干重减少的量)/单位时间。在7296小时内,转化速率为(161.7118.1)(204.2177.7)17.3 mg粒1d1,96120小时内,转化速率为(118.191.1)(177.7172.7)22 mg粒1d1,最大转化速率为22 mg粒1d1。(4)黑暗条件下,萌发种子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而不能进行光合作

25、用,因而种子干重持续下降。小专题51BMg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矿质元素;提取叶绿素是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形成色素液,层析液的作用是溶解并分离不同色素,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度;黄化苗因缺光而不能产生叶绿素,所以变黄,但有其他色素存在。2A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碳在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呼吸作用的转化途径为(CH2O)丙酮酸CO2;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的CO2在暗反应阶段合成有机物。3B图

26、1表示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由图可知,a、b、c、d四点的情况依次是a点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大;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强度比较大。所以可以判断出图1中时间点a、b、c、d依次发生了图2中所示的生理活动。4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缺少叶黄素时对红光的吸收差异不显著;叶绿体中的色素经层析后,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5CNaHCO3溶液既能产生CO2,为光合

27、作用提供原料,也能吸收CO2,从而保持CO2浓度恒定,故题中叶圆片上升只与光照下产生的O2有关。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作用的时间缩短,说明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故A错误;在bc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作用的时间并未继续缩短,故B错误;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也下降,导致叶圆片上浮至液面作用的时间延长,故C正确;尽管NaHCO3溶液不含氧气,但植物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故D错误。6A根据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图示可知d1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d3

28、处的实际光合速率,因此d1处光反应产生的H大于d3处光反应所产生的H,A正确;由图示可知d3处的呼吸速率小于d2处的呼吸速率,因此d3处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较少,B错误;蓝藻种群K值的大小与相应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C错误;密闭光照培养蓝藻,蓝藻可通过自身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7D由图可判断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内膜,处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H,同时产生少量ATP,处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ATP。8(1)暗反应C3的还原呼吸(2)大于4030(3)能12 h光照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大于12 h黑暗条件下呼吸作

29、用消耗的有机物(4)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解析:(1)光反应较迅速,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而影响暗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则是CO2浓度。暗反应过程较复杂,所需的时间较长,参与反应的酶很多,故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大。(2)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10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曲线位于X轴上方),据此判断,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同理,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即曲线与X轴相交时对应的温度)。两曲线所夹线段即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故所夹线段最长时对应的温度即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值。(3)在25 的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一天中

30、12 h的光合净积累总量,大于12 h的呼吸消耗总量,所以,植物能正常生长。(4)45 时,净光合作用为4,呼吸作用为5,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即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9(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增加(2)温度升高使光合酶的活性下降,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减少温度升高使呼吸酶的活性升高,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增加(3)大于当温度低于30 时适当升温;当温度超过30 时适当降温(或把室温控制在30 左右)解析:由图可知,(1)图甲中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是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减少CO2的供应,CO2的固定减少,CO2的还原在这一瞬间不变,故导致C5积

31、累。(2)若图乙中A曲线表示CO2吸收量,光照相同时,3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30 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40 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温度大于30 时,一方面因降低光合酶的活性进而减少CO2的消耗,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呼吸酶的活性而增加了CO2的产生。(3)若图乙中A曲线表示CO2吸收量,则实线为实际光合产量,虚线为呼吸消耗量,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即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B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50 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10(1)10:0012:00气孔导度光照降低(2)幼叶(3)生殖隔离解

32、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的速率也就越快,从图中可见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H用于暗反应对C3的还原,CO2增多,使生成C3增多,这时会消耗更多的H,使H的含量降低。(

33、2)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利用,当缺钙时,首先引起幼叶出现症状。(3)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出现生殖隔离。专题三小专题61C解离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处于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2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证明

34、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由于细胞质均等分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彼此分开,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X、Y染色体;1、3是复制以后形成的,所含基因相同,如果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则可能含有不同的基因。3B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4A甲图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加倍,是由D

35、NA复制造成的;CD段因为着丝点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因此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4个染色体组。5B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数的比例关系。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依次是101,122,122,101,101;由乙图知,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由丁图可知,染色体数减半且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等于核DNA分子数,所以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结束。6A细胞凋亡是由

36、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依图示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崩溃,分解成多个凋亡小体,被小泡包裹,使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能释放出水解酶,分解凋亡小体。7(1)有丝分裂和(2)中心体(3)睾丸(4)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1)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表示精细胞的变形过程。注意精细胞的变形阶段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2)造血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在整个过程中,中心体能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由于该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的过程,所以该器官为睾丸。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

37、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前期)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后期)。(4)图中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后期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8.(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2)使细胞分散开来中122右上.(1)(2)A、B(3)C804解析:.(1)提取洋葱叶中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数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

38、清晰),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2。显微镜中物体与像是完全倒置的,中期细胞图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1)所画分裂期图中缺中期图,画图时要注意抓住有丝分裂中期图像的特点:染色体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二是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植物是从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动物是从细胞中部凹陷缢裂。(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染色单体数为0条。

39、9(1)B细胞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2)转录、翻译(3)抗体体液(4)有丝分裂和减数(5)D细胞内除细胞膜外,还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解析:(1)B细胞是A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仍是干细胞,D细胞则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前者可以继续分裂和分化,后者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2)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尽管该过程首先经过的是核糖体,但其无膜结构;基因的表达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3)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信息分子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4)每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要形成多个卵细胞,则需先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多个卵原细胞,再经减

40、数分裂形成卵细胞。(5)由于D细胞内除细胞膜外,还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10(1)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线粒体、核糖体(其他正确答案也可)(3)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扩散和转移(4)分裂间RNA(5)6(6)基因内环境(7)有多酚酶基因(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8)第一步:将相同培养液分为相等的两份,一份加入药物X,另一份不加,并分别标上甲、乙第二步:将等

41、数量的肿瘤细胞分别置于两份培养液中第三步: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的分裂情况如果加入新型药物X(实验组)中的肿瘤细胞停止分裂,而空白对照组中的肿瘤细胞继续分裂,则药物X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如果加入新型药物X(实验组)中的肿瘤细胞与空白对照组中的肿瘤细胞一样继续分裂,则药物X对肿瘤没有疗效解析:(1)致癌因子有三大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不断进行增殖,需要合成大量的物质(如蛋白质),故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3)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是因为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4)根据题题干信息,癌症化疗与“

42、DNA复制”有关,则作用时期为分裂间期;5氟尿嘧啶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而尿嘧啶可以用于合成RNA。(5)稀释100倍后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说明总数为1600,为原来的16倍,2n16,n4,故周期为24/46。(6)由关键词“决定”可以想到“基因”。(7)绿茶抗癌作用的直接原因是具有多酚酶,根本原因是具有多酚酶基因。(8)判断药物是否对肿瘤具有疗效,可以观察其是否能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专题四小专题71D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数量的变化特点。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92条,则A项对。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只是相同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

43、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B项对。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效果最好,则C项对。图和图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如精巢或卵巢),图细胞分裂后形成次级性母细胞,并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故D项错。2C要特别注意该细胞的每极4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都不是同源染色体,而分别是两条相同的染色体。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3B本题通过分析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像,加深理解减数分裂过程。图表示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则A项错。图表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则B项对。a、b、c、d表示4个精细胞,染色体的组成a、b相同,c、d相同,则C项错。由图可看出

44、此果蝇为雄果蝇,则图表示4个精细胞,故D项错。4D如图所示,OP段表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变化,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应该在分裂间期,则A项错。在A点将核DNA用同位素标记,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然后进行减数分裂,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则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25%,则B项错。在图中GH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在OP段,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2倍,故C项错。图中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精卵细胞的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理,则D项对。5C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特点。此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动物的基因型还可能为AaBbDd或AABb

45、Dd或AaBbDD,则A项错。该细胞中基因B、b所在的两条染色体正在进行相同染色体的分离,则B项错。如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Dd,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即B与b基因交换,可以出现上述图像,故C项对。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数目的一半,故D项错。6C为减数分裂;为有丝分裂;是基因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少,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进行的。7(1)线粒体代谢和遗传(2)核仁核糖体(3)糖蛋白A、CC(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A、B、C、E(5)极体或精细胞(6)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亚

46、显微结构与功能及减数分裂相关知识。(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动物细胞线粒体内有遗传物质,表现出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蓝藻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和DNA,无核膜,有分散的核糖体。(3)癌细胞和人皮肤生发层的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转移。(4)图2中的B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除了D细胞外,细胞A、B、C、E都有同源染色体。(5)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或精细胞。8(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0(3)卵细胞或极体3(4)BCDE

4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1)如图所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将要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等变化。(2)如图所示,雄性动物肝脏里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的精子。(3)如图所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该雌性动物产生卵细胞或极体。其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能形成3个四分体。(4)图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应该与图中BC段对应;图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则应该与图中DE段对应。9(1)2种或1种(有2种可能,一种可能出现2种基因型,一种可能出现1种基因型)。DdEeFF和DdEeff或DdEeFf。(

48、不考虑字母顺序)(若答案为:有2种可能,每种可能出现2种基因型,基因型写为DEF/deF和DEf/def或DEF/def和DEf/deF,才给分)(2)2种。DEF和def(不考虑字母顺序)(3)4种。DEF、DEf、deF、def(不考虑字母顺序)(4)减数分裂的贡献更大。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到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生物个体的局部有影响解析:综合考查考生对细胞学和遗传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和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遗传学现象进行推理,做出合理解释和正确判断的能力。10(1)id(2)和和(第二)极体(3)8(4)a和f(5

49、)ERd、erD、erD解析:本题考查了哺乳动物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核DNA的连续变化,包括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和数量的变化。识别图A中的细胞分裂图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因细胞质不均等分开,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雌性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图B中的ae段属于有丝分裂,fn段属于减数分裂。(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中虽然有4条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有8个核DNA分子,中含有8条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所以也含有8个核DNA分子。图像中细胞质均等分开,所以为第二极体。(3)由于图B中

50、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所以形成8个子细胞,但其中只有2个是卵细胞。(4)抗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5)图的基因型为ERd,所以另外三个子细胞中,一个与相同(ERd),另外两个是erD、erD。小专题81C、组:R型菌中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或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组:R型菌中加入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故C正确。2C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

51、移动,所以C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3A噬菌体侵入宿主后,利用宿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所以A对;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B错;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C错;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宿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D错。4D根据中心法则可以看出,翻译是以RNA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以RNA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只存在于某些RNA病毒中。5D本题考查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甲图表示以DNA两条单链为模板,而乙图表示以一条单链为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确

52、定甲图表示DNA复制,乙图表示转录。转录不是半保留方式,产物是单链RNA,A错;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B错;DNA复制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C错;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但要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所以转录可以多次发生,D对。6B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S基因与生长素合成有关,R基因与细胞分裂素合成有关;诱发肿瘤生芽时,R表达,S不表达,细胞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A、D正确。因为在清除土壤农杆菌之前,Ti质粒上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上了,肿瘤将继续生长,B错误。肿瘤组织细胞中含有控制合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关的基因,自身可以产生生长素和

53、细胞分裂素,可以在不含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生长,C正确。7分裂期分裂间期2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周期和DNA半保留复制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上的考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其原因是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作准备;如果缺少氨基酸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一条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只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因此DNA复制一次后,每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带3H胸腺嘧啶标记的DNA单链。在细胞

54、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故每条染色体的DNA中都含有一条带3H胸腺嘧啶标记的DNA单链。8(1)多15NH4Cl(2)312半保留复制(3)B半保留不能没有变化轻15N解析:本题考查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学生推理能力。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的情况是有2个15N/14N DNA,其余全都是14N/14N DNA,所以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9(1)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2)c(3)间(S)(4)细胞核(5)tRNA氨基酸(6)RNADNARNA蛋白质解析:“中心法则”确定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RN

55、A都是在DNA模板上复制的。有些病毒并没有DNA,只有单链的RNA作为遗传物质。当这些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能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自我复制。这样就需要对原来的“中心法则”进行修改,即不仅DNA可以进行自我复制,RNA也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10(1)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2)不能。因为没有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3)细胞质(核区、拟核)重组DNA(S型细菌的基因、含有S型细菌的基因的DNA)基因重组(4)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解析:本题考查了两类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实验的设计思路,即设法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

56、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还考查了细菌的转录场所、模板和原理以及翻译的过程等几个知识点。小专题91C由题干信息“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知,等位基因之间会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后代出现异常分离比。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后代可表示为:9W_Y_3wwY_3W_yy1wwyy,由于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因此W_Y_和W_yy个体都表现为白色,占12/16;wwY_个体表现为黄色,占3/16;wwyy个体表现为绿色,占1/16。2C解此题可将两对基因的遗传分解为两个一对基因的遗传,D与d遗传后代的基因型为DD、D

57、d,比例为11,SSSsss121,故选C。3D由于T或R纯合致死,双杂黄色短尾鼠(RrTt)交配,则所生后代的基因型为R_T_R_ttrrT_rrtt9331。其中R_T_中不能存活的有RRTT、RRTt、RrTT,能存活的只有RrTt(4/16)。R_tt中不能存活的有RRtt(1/16),rrT_中不能存活的有rrTT(1/16)。所以,子代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4C本题考查特定情景条件下遗传规律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AABB与aabb杂交得到F1(AaBb),F1自交得到(aabbaaBb)(白色)(A_bbAaB_)(粉色)AAB

58、_(红色)439。5B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涉及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情况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对应概率的计算。由题可知粒色最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6显),颜色最浅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0显),此外,小麦粒色还存在5显、4显、3显、2显、1显等情况。AABBCC与aabbcc杂交得到F1(AaBbCc),F1自交后代中与Aabbcc(1显)表现相同的有Aabbcc(1/21/41/4)、aaBbcc(1/41/21/4)、aabbCc(1/41/41/2),合计6/64。6D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

59、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7(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2)BbEeBbee(3)41111(4)BBEe和BbEebbEe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都为Bb;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为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Ee和ee。8.(1)分离(2)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预测的实验结果(子代果实性状)太空甜椒基因型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大果实太空甜椒全部为大果实DD出现性状分离(有大果实和小果实)Dd全部为小果实dd(3)基

60、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1)用花粉粒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2)结构(部分缺失)白粉红11(3)用深红色棉与以上的新品种白色棉杂交(bbb)(4)3/89(1)aaXBXB4215/6(2)常ttAAXbY81/524解析:(1)根据题意: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则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应为aaXBX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白眼雄果蝇有三种可能的基因型:AAXbY或AaXbY或aaXbY,只有AAXbY才符合题意),遗传图解如下:PaaXBXBAAXbY纯合粉红眼雌白眼雄F1AaXBXbAaXBY红眼雌 红眼雄故F1代雌果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将

61、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5/6。遗传图解如下:F1AaXBXbAaXBY红眼雌 红眼雄A_XBXaaXBXA_XBY红眼雌粉眼雌红眼雄 (3/41/2) (1/41/2)(3/41/4)aaXbYA_XbYaaXBY白眼雄白眼雄粉眼雄 (1/41/4) (3/41/4)(1/41/4)在F2粉红眼果蝇中,雌2/16(1/16aaXBXB1/16aaXBXb)雄1/16(aaXBY)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6/16A_XBX)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1/16AAXBXB)5/16,其在红眼雌果蝇中的比例为5/166/165/

62、6。(2)根据题意,因F1随机交配,F2中无粉红色出现,所以亲代白眼雄果蝇不能含a基因,基因型应为AAXbY。又因F2代雌雄比例为35,说明F2中有tt的雌果蝇出现(即性反转为雄性不育)。若T、t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后代雌雄的性别比例只能出现11或13(XTXT或XTXt)(XTY或XtY),不符合题意,故T、t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才会使后代雌雄比例为35。遗传图解如下:PTTAAXBXBttAAXbYF1TtAAXBXbTtAAXBYF2TAXBtAXBTAYtAYTAXBTTAAXBXBTtAAXBXBTTAAXBYTtAAXBYTAXbTTAAXBXbTtAAXBXbTTAAXbYTt

63、AAXbYtAXBTtAAXBXBttAAXBXBTtAAXBYttAAXBYtAXbTtAAXBXbttAAXBXbTtAAXbYttAAXbYT、t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bY。从表中可得出:雄果蝇有8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101/5。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可育的雄性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中有2条X染色体,不育的雄性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中有4条X染色体,因此,若观察到2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4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小专题101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才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

64、查。2C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但是4号不携带色盲基因,说明6号也不携带色盲基因。3C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即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母鸡发生性反转后,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由母鸡经性反转形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与母鸡(ZW)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中性染色体组成理论上是ZZZWWW121,但WW染色体组成的受精卵是不能存活的,所以,后代性别比例为母鸡公鸡21。4B从图可知6号患黑尿病,而她的父母不患该病,由此可知黑尿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3号个体与黑尿病有关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5B由于双亲没有患病,生出了患病的男孩,故该病属于隐性

65、遗传病,但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常染色体上;由题中所给信息不能确定该病易受环境影响,3与4属于旁系血亲;若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故1、2为杂合子,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1为携带者,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经复制而来的2个致病基因。6CXYY男性产生的精子有XY、Y、X、YY四种类型,所生育的后代中XYY的几率不为1/2。当XY、YY型精子参与受精时会生出畸形后代,占1/2。XYY与正常女性生育的后代有XXY、XY、XX、XYY四种类型,XX、XY型智力正常。7.(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交叉遗传、男性得病率高于女性

66、(2)1/600001/200(3)1(4)7.01.(1)4AA、Aa、aa(2)窄叶宽叶(3)Aabb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解析:.(1)6、7生出有病儿子,且7无乙病家族史,得出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交叉遗传,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2)1为Aa的概率是1/10000,为XBXb的概率是1/100。由3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2的基因型为1/3AAXBY和2/3AaXBY。若H为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00001/41/60000,患乙病的概率是1/1001/21/200。(3)由图中可知1与系谱中的其

67、他个体均无近亲关系。(4)由题意和相关图形可知长度为7.0单位的DNA片段含有致病基因,个体d是系谱图中编号为1的个体。.(1)两个品种玉米受粉方式有AA()aa()、AA()AA()、aa()AA()、aa()aa(),共4种。(2)宽叶(Aa)所结的种子有AA、Aa、aa,只有宽叶才可能是Aa,所以应收集窄叶植株上的种子,在第二年播种后,选择宽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3)PAABBaabb宽叶不抗病窄叶抗病F1 AaBbaabb宽叶不抗病窄叶抗病测交F2AaBbAabbaaBbaabb宽叶不抗病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窄叶抗病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筛选出抗矮花

68、叶病的玉米品种(Aabb和aabb),在苗期选出宽叶植株(Aabb),便获得高产且抗矮花叶病的玉米植株。8(1)28(2)XrYY(注:两顺序可颠倒)XRXr、XRXrY(3)311/18(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无子代产生解析:本题运用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综合考查了判断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1)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通过分析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染色体图谱可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2n8,为XY型性别决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未变,则染

69、色体组数也未变化,果蝇为二倍体,则此时有2个染色体组;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为8条。(2)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及产生的配子种类。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此果蝇(XrXrY)有同源染色体三条,正常情况下,只能一条移向一极,另外两条移向另一极,因此其组合可形成的配子为:Xr、XrY、XrXr、Y;与红眼雄果蝇XRY(其配子为XR、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RXr、XRXrY(雌性)、XRXrXr(死亡)、XRY、XrY、XrYY、XrXrY、YY。由

70、图形信息分析可知,其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3)考查利用遗传图解求概率的能力。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则F2中灰身红眼A_XRX(或A_XRY)的概率为3/41/2,黑身白眼aaXrY(或aaXrXr)的概率为1/41/2,其比例为31;随机选取一只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A_XR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rY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aaXrY(或aaXrXr)的概率2/32/31/41/21/18。(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由题意可知要设计实验区别基因型为XRY、XrY、Xr

71、O(雄性不育,由信息分析可知)的个体,自然想到动物运用测交(XrXr)的方式。9.(1)54(2)灰身常X(3)(4)隐X1/8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意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解析:(4)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中雌雄个体比值为21,且子代表现型相同,由此可推知致死基因具有隐性致死效应,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致死的概率为1/21/41/8。小专题111B此题考查有关基因突变与基因工

72、程的基础内容,因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共出现170、220、290和460个碱基对的四种片段,说明一个基因未发生突变,故可以被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三种片段,另一基因发生突变后,只有一个限制酶E识别序列,只出现220和460个碱基对的两种片段。2D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雄性小鼠发生了1个基因突变,个体性状完全没有变化,则这个突变是隐性突变,故后代性状有可能不发生变化,若杂交后代之间相交,出现隐性纯合子,则性状改变。此突变不能确定是在哪条染色体上发生的。3C 4D根据题干所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

73、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中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B正确。5B 6D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7(1)雌蕊(或柱头)2233(2)减数(3)组织培养解析:(1)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两者杂交,把得到的种子种

74、下去会长出三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所以在其开花后用二倍体的花粉涂抹其雌蕊或柱头,以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即为无子西瓜。四倍体植株由二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而来,体细胞中含有2224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44/222),二倍体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含22/211条染色体,两者结合形成含有33条染色体的受精卵。(2)三倍体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紊乱而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植物植株。8(1)表达有害性基因突变(2)诱

75、变育种基因重组胚状体(3)4(4)解析:本题是遗传与变异类的综合试题,综合考查了变异、育种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由“甲和丁杂交后代均为抗病高秆”可知,抗病和高秆为显性,据此推出各亲本的基因型即甲(aabb)、乙(Aabb)、丙(aaBb)、丁(AABB)。(1)基因缺失一段DNA后,其数量并未减少,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突变后的基因无法正常进行转录和翻译,体现了变异的有害性。(3)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9(1)A(2)替换增添(一).突变植株y2.构建Y基因的表达载体,用含有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y2(二)能不能维持

76、“常绿”(三)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的变异、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遗传学的探究实验的完善内容和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为突变型豌豆。(2)根据图2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蛋白有3处不同,处氨基酸由T变成S,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相应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从图2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

77、12、第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处变异引起。(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境考查基因工程和对照实验设计能力,包括实验步骤的完善、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然后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培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变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常绿突变植株y2作为对照。小专题121D太空育种是利用物理

78、因素(太空微重力、强辐射)诱导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所以常采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使得太空育种不一定就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优良性状;基因突变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基因,所以常采用太空育种来改良植物抗病性,获得新品种。2C生物的表现型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过程中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无尾鸡(乙群体)。若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引起基因突变,则乙群体的基因型应为MM或Mm。再用乙群体的雌雄鸡互相交配,不注射胰岛素也会产生无尾鸡;若后代没有无尾鸡出现,则胰岛素没有引起基因突变。3D A、B、C项分别得到四倍体

79、、单倍体和二倍体;选项D中,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才继续分裂,若用化学试剂阻止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则受精卵含有3个染色体组,经培育可形成三倍体牡蛎,故选D。4C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则其配子中含3个染色体组,即21条染色体,所以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也含21条染色体。胚乳是由受精极核(1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受精)形成的,所以胚乳中含9个染色体组。5D 四倍体西瓜A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41,二倍体西瓜Aa产生的两种配子及其比例为Aa11,所以胚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为1551,如下表所示:四倍体西瓜二倍体西瓜1AA4Aa1aaA1AAA4AAa1Aaaa1AAa4Aaa1aaa6

80、.D诱变育种的本质就是人工诱导基因突变,这里说的太空育种是指用物理方法诱导种子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有害性、稀有性、不定向性和可逆性。一般说来单凭基因突变是不能形成新物种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7(1)杂交自交基因重组(2)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3)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四解析:由图可知,由和两个纯合子经过程得到双杂合子,由个体可用两种方法得到个体,由还可以得到四倍体。8(1)(有丝分裂)前间(2)黄rrrrRrrrrrr(3)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红Rrr(4)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5)C9(1)显性隐性(2)A

81、aBBaaBb(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诱变当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和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性状,诱变当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和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10(1)纯合子(纯种)A、B杂交、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答“单倍体育种”)

82、1/42(2)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运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移接到植物体基因重组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育种知识,涉及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解答时要注意区别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1)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品种要保持优良性状,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抗倒伏、抗锈病)组合到一起,选择A、B两个亲本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最快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常用技术有杂交、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等。亲本杂交后的子代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4种纯合子,比例相同,因此抗倒伏、抗

83、锈病性状的概率为1/4。亲本杂交得到种子(子代)需要1年,子代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纯合子需要1年。(2)普通小麦为六倍体,黑麦为二倍体,两者杂交得到的个体有4个染色体组,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为八倍体,属于染色体变异。抗虫性状的基因一般来自原核生物,运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移接到植物体,属于基因重组。小专题131D不同物种的生物可以通过竞争相互选择,A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2.B根据题意可知,蝴蝶在一百年的进化过程中,深体色

84、和浅体色的个体都减少了,中间体色的个体增多了,说明环境条件有利于中间体色个体的生存。深体色和浅体色蝴蝶是同种生物不同的性状特征,不存在生殖隔离。3A用遗传平衡定律的公式即(pq)2p22pqq21来计算。由题意可知: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和2/3。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1/31/22/32/3,a的基因频率为2/31/21/3,故子一代中AA的个体比例为2/32/34/9,Aa的个体比例为22/31/34/9,即AAAa4/94/911。4D突变基因G的产生及G基因在种群中的变化曲线表明,该突变使该物种适应能力提高,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由于该突变个体始终在一个物种,没有

85、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始终是一个物种,没有新物种产生。5B 由题可推知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的比例为130%20%5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为30%AA50%Aa1/2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有1/4为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AA150%Aa1/442.5%。6B 狼进化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为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导致狼出现不同的变种。7B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

86、性降低,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8A 设该性状由A、a基因控制,则有aa81%,a0.9,A0.1。丈夫正常,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有2种可能的基因型(AA和Aa),这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0.10.1)(20.10.9)118,故妻子基因型为AA的概率1/19,为Aa的概率18/19,子代患病的概率1/191/218/1910/19。9种群(1)D(2)自然选择(3)基因库(4)33%(5)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五种,B种群为四种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认为

87、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看出,变异后的蛾和祖先蛾已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两个不同地区的蛙已不能自由交配,都已出现了生殖隔离。(2)蛾复杂的飞行方式是蛾适应多变的环境的结果,环境选择了生物,因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种群的种群基因库。材料二中部分个体死亡,种群基因库自然变小。(4)V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200502100)/(20050100150100)21/3。(5)由于A种群的基因型为五种,B种群为四种,所以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

88、种群。10(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解析:(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RR基因型频率为95%,R基因的频率为RR1/2RS95%1/24%97%。(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S。11(1)C(2)D(3)B(4)D(5)ABC解析:(1)18

89、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指的是188种杂草中的324个品种,在遗传上有多样性。(2)使用除草剂,实际是对杂草进行选择,具有抗药性的杂草被保留下来,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的数量增加。(3)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应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4)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个体是突变个体,数量较少。(5)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不会对杂草的抗药性进行筛选,可以维持抗药性杂草处于较少的状态;除草剂交替使用可以用不同的药物杀死同一种杂草,避免对杂草的单一选择,可以延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频率会加快抗药性杂草的选择过程。专题五小专题141B果实发育成熟

90、涉及生长素和乙烯;雪松树冠呈塔形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体现;饥饿时血糖的调节需要胰高血糖素;产生感觉不需要激素,需要递质;故答案为B。2D本题以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旨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及理解能力。由图可知,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喷施赤霉素和2,4D都可降低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并且同时喷施赤霉素和2,4D时效果更显著,A、B、C符合坐标曲线的含义,D项从图中无法得出,所以D项正确。3D本题以图像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迁移思维及对图形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由曲线可直接看出,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低。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

91、,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4C此题考查光对生长素的影响,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C选项提到的单侧光照能否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在本实验中并没有设计相应实验加以验证,故不能得出结论。5D 受单侧光刺激,琼脂块甲收集到的生长素增加明显,琼脂块乙收集到的生长素因为甲截留了部分而有所减少。6D插枝的芽和幼叶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所以插枝要保留芽和幼叶。同时成熟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而插枝无根,不能吸收大量水分,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插枝的成活率,常去掉成熟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插枝成活

92、。7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其作用具有两重性。8(1)产生调节微量的(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a、e、g解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素的产生、分布、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设计。9(1)b(2)6将6只洁净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等量的5种不同pH缓冲液和蒸馏水测量长度并记录蒸馏水中的胚芽段长度最短,缓冲液中的胚芽段随pH变小,长度增大(3)细胞壁解析:此题为信息题,兼考查实验设计。10(1)将材料中种子平均随机分成四组,标记为A、B、

93、C、D,加入适量赤霉素培养(2)16小时后,A组加放线菌素D,B组加亚胺环己酮,C组加物质X,D组作为空白对照(3).放线菌素D亚胺环己酮.转录翻译.亚胺环己酮抑制蛋白质合成,所以一加入就使淀粉酶合成立即停止;放线菌素D抑制mRNA的合成,但加入前已经形成的mRNA仍在指导淀粉酶的合成,所以4小时后,才使淀粉酶合成停止解析:此题的难点在于应根据实验结果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尤其是在16小时之前只有一条曲线,所以第二步的处理应是16小时之后,而曲线b和c分别表示加入了抑制mRNA和蛋白质合成的物质,此题对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小专题151D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

94、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对。2A一次性过量饮水,会使内环境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吸水,此时可通过静脉注射适量的高浓度盐水升高患者内环境的渗透压而进行治疗。3A人体中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当钠盐大量流失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大量乳

95、酸进入血液后,由于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与乳酸结合,使血液中的pH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进而达到升高血糖的目的,但肌糖元不能再分解成为血糖;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其呼吸运动的物质主要是CO2。4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不需要后天学习。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故A项错误。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小脑负责身体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D项错误。5D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则A应为淋巴因子等;B

96、项中传出神经元与传入神经元互换才可能,如膝跳反射;C项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为反馈调节。6D切除垂体的幼年大白鼠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幼年大白鼠的中枢神经发育受到影响,代谢减慢。7B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8(1)日光照时间(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巢(3)通过负反馈调节以维持激素c的相对稳定(4)细胞膜上激素a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5)(6)抑制减少解析:(1)从图示信息可知母鸡

97、月产蛋数主要与日光照时间有关。(2)图2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卵巢,三者间的关系为:并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内环境中雌性激素含量相对稳定。(4)多肽为高分子化合物,不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5)动物体中的各种激素均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来对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所以血浆中存在多种激素。9(1)稳态(2)延长(3)大脑皮层和脊髓(4)突触(5)反射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析:(1)乙醇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

98、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及脊髓等。(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推测它作用于突触。(5)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亢患者不适合做受试者。10(1)升高雌性激素(2)染色体(3)体液(或血液)受体解析:(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

99、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对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减数分裂、激素等知识。小专题161A本题主要考查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由题意可知,细菌毒素蛋白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细菌毒素蛋白作用的机理应该是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结果使

100、神经递质不能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其他三个选项和题意不符。2C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的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属于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利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3A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进行器官移植时,病人免疫系统就能识别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使被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4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5C鼠疫杆菌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该免疫过程有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6C为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7C

101、由题意知该免疫为细胞免疫,而穿孔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的是一种淋巴因子,不是抗体。8B麻风杆菌属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为细胞免疫。9(1)对照(2)相同抗体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内(3)细菌X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解析:(1)实验一中B组为A组的对照组。(2)由于组注射的是活化的T细胞,同时由曲线图可看出组抑菌效果最好,故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3)由图示信息即可得出答案。(4)由图示曲线可得出答案。(5)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为a、d、f。10(1)基因重组核糖核苷酸(2)灭活的微生物或灭活疫苗过敏原(3)甲型流感病毒抗原MHC复合体细胞

102、免疫(4)解析:(1)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故其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重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2)甲型流感疫苗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种于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故该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过敏原,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专题六小专题171C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热带雨林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处于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稳定状态,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一个群落可能会被另

103、一个群落代替。2D曲线不重叠,不能说明M、N所利用的资源种类完全不同;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M、N不会呈现“J”型增长。3D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叫做种内斗争。若食物等生活条件充裕,种群密度最大,其种内斗争不一定最激烈。4B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

104、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5D甲、乙两种群间存在甲先增先减而乙后增后减的相互关系,符合捕食关系曲线的特点;在M时,乙种群数量仍在增加,最有可能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两种群之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两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6A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105、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这样形成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曲线,其增长率不变。7(1)整个演替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3)物种丰富度空间上的分布(或不同高度上的配置或分层)(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8(1)15(2)(3)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4)C(5)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种群相关知识。9(1)种群中幼年的个体多,老年个体少(2)稳定相对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3)C环境容纳量(4)b食

106、物减少(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a10(1)繁殖功能受损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损害,前者受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食物链(2)种群数量逐渐下降(3)群落(4)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三丁基锡解析:(1)雌性激素与生物的繁殖有关,雌性激素的减少会使生物繁殖功能受到损害。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导致不能产生T细胞。由于细胞免疫主要靠T细胞,体液免疫也需要T细胞的参与,则该生物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污染物富集的途径是食物链。(2)由图可知污染前该种群是增长型,污染后是衰退型,则该种群的数量会下降。(3)研究某地区多个物种的数量变化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4)由第(2)

107、小题有机锡污染后某种鱼数量减少,第(3)小题的“个别物种消亡”知,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要筛选能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则选择培养基中要加入三丁基锡。小专题181D该生态系统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出水稻和鱼,所以为了维持物质的正常循环,需要输入肥料等物质。2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2370314)1031.1105 kJ/(m2y);为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为第二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5103(16103)100%15.6%;并非全部微生物都属于类

108、群。3B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从题中所给信息易知B正确。4A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螳螂属于第三营养级,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来计算,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图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但不是次级消费者而是初级消费者;捕食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由于被吃与吃的关系而建立的食物联系,分解者不应包括在内,故图中捕食食物链只有1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5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它们一般为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捕食链。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递减,据此可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为。传递效率,则能量在初级、次级消费者间的传递效率

109、100%11.3%。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总输入量为871.27102 kJ/(m2a),而输出量为:(13.1501.580.5479.13192.59)102786.94102 kJ/(m2a),即生产者输入的能量多于全部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由于能量的载体是有机物,因此系统有机物总量会增加。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6C湿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较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若引入的外来物种对湿地原有物种不构成威胁,则不会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围湖造田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7(1)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水、无机盐(2)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将

110、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4)次生演替a/100a/25 kJ(5)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水、无机盐和空气,题图已经给出了空气,因此没有给出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水、无机盐。(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B表示分解者,因此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其作用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农作物(A)所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a kJ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

111、20%,因此在ADC的食物链中,C获得的能量为10%10%a20%20%a。8(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解析: 此题是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综合考查。依题干,图甲为能量金字塔,而图乙表示的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所以不要因为定式思维把图乙理解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2)图乙中,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随粪便由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

112、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4)假设的能量为m,则mx20%m(1x)20%20%A,所以,m25A/(14x)。9(1)磷脂ADPPi能量ATP(2)自然选择(3)B(4)解析:(1)考查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和ATP的生成反应式。(2)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采样点植物种类差别明显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若水体中溶氧较高,则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是有利的。10(1)三或第四竞争和捕食(2)垂直结构(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解析:由图A可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和捕食。沙氏变色蜥的活动范围向树上部转移,

113、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向下降,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改变。专题七小专题191C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及实验分析能力。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是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2D果醋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为3035 ,果酒制作的最适温度为1825 ,腐乳制作的最适温度为16 左右;由于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所以果醋发酵为有氧发酵;三种发酵产品的制作所涉及的主要微生物依次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酵母菌、毛霉为真菌,醋酸菌为细菌,前两者为真核生物,后者为原核生物,它们均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3D愈伤组织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

114、和功能而转变成的未分化的细胞;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是高度不育的;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或腋芽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后得到的种子。4(1)压榨过滤(2)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高压蒸汽灭菌锅消毒(3)氮源越慢(4)直径(或大小)5(1)鲜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鲜薄荷叶才含薄荷油(2)酒精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3)使溶液分层分液漏斗除水过滤6.(1)电荷(带电情况)迁移速度(2)碳源氮源(3)数量(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1)在105 下灭菌30秒既保证杀死引起果汁变坏的病原微生物,又不会破坏果

115、汁品质(2)高温杀死了微生物(3)纤维素酶和果胶(4)醋酸菌3035 (5)C2H5OHO2CH3COOHH2O7(1)单链DNA或RNA加热到95 双链DNA分离成两条单链4种脱氧核苷酸(2)血红蛋白的释放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透析袋能让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透析袋内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解析:(1)PCR所用的引物为一小段单链DNA或RNA,PCR的每个循环包括三个阶段: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和引物的延伸,延伸需要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反应原料进行;(2)样品处理需经历红细胞洗涤、血红蛋白释放和分离血

116、红蛋白溶液等步骤,透析的目的在于提纯,去除小分子杂质,而凝胶色谱法则用于去除大分子杂质。8(1)木瓜蛋白酶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产物产生)(2)课题: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最适pH。单位时间消耗量提取液的pH6.06.26.46.66.87.07.27.47.67.88.0酶保护剂的浓度0.020.030.040.050.06解析:(1)审题结合图形和文字,在题目中已经提供了信息“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所以选择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有广的酸碱适应范围。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适应范围最广,所以可以选作食品添加剂。酶的活力,一般

117、用酶催化的底物消耗量或者产物生成量来表示。(2)实验设计,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这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pH,所以我们可以将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pH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9(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从芽平均数00.5 mgL1(3)1(4)6BA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植物组培知识的考查,提问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三的一些知识,再加上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并不局限于选修一。第(1)问考查必需元素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知识。由表格易知

118、IAA比例上升抑制长芽,为生长素(吲哚乙酸),故6BA为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第(2)问考查中学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自变量是IAA浓度(6BA浓度不变),取值范围是0到0.5 mgL1;因变量是丛芽数(即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10(1)稀释单个菌落的筛选(或筛选)(2)选择培养基C(3)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芽孢(4)C(5)A解析:(1)由图中显示,在后试管中细菌数目减少,可推知此过程为稀释,过程后使用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固体培养基培养,可推知此过程为分离纯化嗜热菌。(2)由图示可知是嗜热菌分离纯化的过程,号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不

119、可少,所以除淀粉外还应加入硝酸铵。(3)细菌芽孢是在极端环境中产生的,具有耐高温等特点,只有用高温高压,才能杀死细菌芽孢,防止培养基污染。(4)在使用该酶时,应保证活性较高、酶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温度范围。由图中数据可知,60 70 符合要求。(5)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可以测定酶的活性,A错误;由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 ,曲线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 下长时间保存,然后在80 下测定该酶活性,B、C正确。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 开始不断下降,在70 后,急剧下降,D正确。本题综合考查

120、了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的方法步骤,培养基的成分,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其适用情况,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及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等,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专题201A通过特定的实例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概念及操作要点。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即为我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可通过逆转录法获得基因B,再进行扩增以增加其数量;基因文库中保存的是各基因片段,提取时无需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且能向下一代遗传,应先在体外使用DNA连接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再导入大肠杆菌。2B因人生长激素不是大肠杆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所以不是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故A错;将大

121、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属于基因工程中的人工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B正确;大肠杆菌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不含尿嘧啶,故C错;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不需要DNA连接酶,故D错。3B种植转基因作物应防止对别的植物产生基因污染,所以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A正确;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B错误;转基因植物可能与野生植物发生杂交而出现基因交流,影响野生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目的基因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后,可能进入这些微生物中,D正确。4D单克隆抗体是相应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

122、,单个浆细胞的培养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血清中的抗体不是单一抗体,还含有体内已存在的其他抗原的抗体;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可以形成三种杂交细胞,但只有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5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B项错误。6B胚胎移植通常选发育到桑椹胚阶段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7(1)化学(2)(3)甲甲菌液细胞的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ATB1解毒酶基因的cDNA抗原抗体杂交(4)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B组5(5)脱氧核苷

123、酸解析:(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化学物质,AFB1属于化学类致癌因子。(2)AFB1能结合在DNA的G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在DNA复制中,G会与A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3)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甲菌液细胞的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过程中,与引物结合的模板是AFB1解毒酶基因的cDNA。检测酵母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4)本实验

124、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B组。由表中测定结果可知,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 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5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约了成本。(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8(1)质粒DNA连接酶(2)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维持培养基(液)的pH(3)促性腺激素(或促滤泡素、孕马血清)去核(4)(早期)胚胎培养胚胎分割解析:本题以获得转KIF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流程图为情境,考查生物工程

125、的基本操作,注重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9(1)核移植胚胎移植(2)免疫排斥反应(3)体细胞核(4)胰蛋白酶(5)动物血清营养、温度和pH解析:(1)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核移植、胚胎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是:供体和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胚胎与受体建立正常的联系,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3)早期胚胎发育经有丝分裂为32个细胞左右时称为桑椹胚,在此之前的细胞均尚未进行分化,都是全能细胞。(4)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以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5)胚胎干细胞培养

126、通常需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体外培养细胞时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和气体环境。10(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解析:(1)处理流程中有厌氧环境和曝气池,所以微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在一定地点的所有生物统称为群落,其中植物作为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原理。(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己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

127、稳定性。生物特色篇特色一1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随着光照强弱的变化,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变化,运动速度和受光面都随光的强弱而发生改变。呼吸作用的强弱代表了细胞代谢的快慢,从而影响细胞质流动的快慢。2D种子萌发过程中,在20 时产生的淀粉酶较30 时产生的淀粉酶少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斐林反应。斐林试剂是CuSO4和NaOH的混合液,本身为蓝色。3D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但仍为根尖的形态,所以细胞未分散开,只是为细胞分散开奠定了基础。观察到的装片上的细胞都是死细胞(因为在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不管其处于哪个时期,都不会再继续变化。4B仅靠上述两

128、组实验只能探究有机肥的肥力是否优于化肥,但并不能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所以应设计一组空白对照组,来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5(1)向经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0%NaCl,直至沉淀析出。经滤纸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1 mL蒸馏水,振荡,用于蛋白质鉴定(2)向除去蛋白质的滤液中,加入95%酒精,用玻棒轻轻搅拌,直到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经滤纸过滤,用镊子将滤纸上的絮状沉淀置于载玻片上,用于DNA鉴定(3)在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实验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同时将蛋白质标准样品和1 mL蒸馏水加入另一支试管,再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观察到两支试管中颜色基

129、本一致,说明实验试管中有蛋白质存在在用于DNA鉴定的载玻片上,滴加甲基绿染液,DNA呈现蓝绿色,说明该白色絮状沉淀为DNA通过对白萝卜贮藏根匀浆滤液的检测,说明有蛋白质和DNA的存在(4)是细胞膜等生物结构的成分,酶等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糊粉粒等贮存蛋白质的结构的成分细胞核解析:本题把物质鉴定与实验设计综合起来考查,既考查了DNA和蛋白质的鉴定结果,又考查了实验设计中对照原则的应用。如做有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必须要设计一组空白的对照组,从而使实验更为严谨。6(1)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无菌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已标号为1、2的培养皿中将1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2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培养

130、过程中,两者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相同且适宜培养相同的时间,并观察(2)若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则光的有无不影响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若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则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若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则光抑制了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解析: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其中实验变量是光,实验设计中将设置两组:一组为有光组;一组为无光组。由于是探究性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将出现三种情况(详见答案)。若将此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光(验证性实验中的结论已证明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只有一种,且答案为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光。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

131、不但要关注实验类型,还要注意结果与结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章可循。7.(1)大小一致、饱满程度相同每组绿豆种子的数量相等对绿豆种子进行浇灌的溶液要等量(2)B、C、D、E、F、GA萌发数量最少(3)洗涤剂对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或:洗涤剂对细胞具有诱变作用,或:洗涤剂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1)重复实验(2)有氧呼吸解析:本题借助水体污染考查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的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主要是在材料的选择、除自变量之外的条件与环境的设置方面保持一致性,可以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对照原则包括空白对照(本实验中的A)和实验组之间的相互

132、对照(如本实验中的B、C、D、E、F、G)。洗涤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可以通过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如果洗涤剂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可能是洗涤剂直接杀伤细胞,也可能是对细胞中的基因具有诱变的作用,或者是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从而影响了种子的萌发。.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可以通过对实验的重复进行,获取平均数据来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鱼的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洗涤剂使鱼鳃表皮细胞破坏,会导致鱼摄入的氧气减少,鱼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导致鱼窒息死亡。特色二1B 图中可见该细胞不具备大液泡,故不一定是高度分化的细胞,A错;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除了自身要具备大液泡外,还要求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故该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

133、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该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不意味着其叶片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细胞中有线粒体,表明该植物是需氧型的,需氧型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2B 该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推断其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但不一定是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故A错;根据图中曲线分析,用2 mol/L的蔗糖溶液浸浴该植物细胞,在AB段其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变小,表明细胞失去了水分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所以其细胞液浓度应该在逐渐增大,故B正确;图中a状态原生质层并没有与细胞壁分离,故C错;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中,由于乙二醇能够扩散进入细胞液中,导致

134、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细胞先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通过渗透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而形成BC曲线,并不是因为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故D错。3D 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故D错。由图可知,a、b、c、d的量为a6,b2,c3,d1,由关系式C6H12O66O26CO2与C6H12O62CO22C2H5OH可知,A、B都对;在C中,放出的CO2为a,吸收的O2量为c,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分别为c、(ac),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总量为b,故C也对。4B 在9:3011:

135、00之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影响CO2的进入,从而使暗反应过程减缓。5D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图,染色体已经过复制,丁图为卵细胞图或第二极体图,不含同源染色体。6D该图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而使构成血红蛋白的谷氨酸改变。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7C根据染色体上基因的分布情况,E与e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着红细胞的形态;该父母的

136、基因型分别为eeDdAa和EeDdAa,他们的孩子中Rh血型阴性的基因型为dd,所以生一个Rh阴性女儿的概率是1/8;对母亲而言,不考虑突变,她产生的卵细胞只能为ADE和ade,父亲产生的配子为ADe和ade,他们的孩子中,可能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8C刺激1和2可使、肌肉收缩,刺激3和4可使、肌肉收缩。9(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了人体血糖调节及考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10(1)G26(2)A、B、C(3)4月份不放牧,

137、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4)有机物合成量(CO2消耗量或O2生成量)(5)二(6)分解者解析:由图1可知最适放牧强度是各月份净光合产量最大时的放牧强度,故为G2,且6月份净光合产量最高。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可能原因:枝叶过多,但光合面积并未增加,呼吸作用消耗增加;植物衰老组织增加,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动物粪尿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净光合产量。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即为光合作用表观强度,所以可表示为单位时间和面积的有机物合成量(或CO2消耗量或O2生成量)。牧草中的32P会随食物链中的营养级的升高含量增多而放射性增强,因此A为初级消费者

138、,B为次级消费者。生产者体内的含32P有机物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吸收利用。特色三1C每1条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羧基。洋葱根尖细胞通过细胞膜吸收K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蛋白质,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ATP水解酶。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的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1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葡萄糖分子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又穿过1层细胞膜,共计经过3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内的葡萄糖分子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糖酵解,被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内参与三羧酸循环。葡萄糖分子不直接进入线粒体,

139、所以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要经过的细胞膜只有3层。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2C由题目信息知,含氨基酸1982200个,则信使RNA上共有碱基600个,DNA分子中共有碱基1200个,DNA中C和T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600个。3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个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4B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 mol CO2表明呼吸作用

140、释放CO2量为0.02 mol,在a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0.06 mol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20.08 mol CO2,若光照强度为a/2时光合速率减半,即减为0.04 mol,此时呼吸释放CO2仍为0.02 mol,故需从外界吸收0.02 mol CO2。5B在小麦感染锈病之前,根据各基因型频率可以算出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则t的基因频率为150%50%;小麦感染锈病之后,tt个体在开花前全部死亡,种群中只有20%TT和60%Tt,则T的基因频率为62.5%。6C该图中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

141、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 g20%20%500 g。7(1)光合H2O(2)组2和组6(3)葡萄糖A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4)无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1)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H2O光解后产生氧气。(2)有氧呼吸离不开氧气的供应,组2和组6有氧气的供应,可以进行有氧呼吸。(3)见答案。(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叶片会因缺少二氧化碳的供应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有机物。8(1)受精卵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2)50%60%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及遗

142、传定律应用等相关知识。(1)动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其发育成的个体的每个细胞均含有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可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中成功表达,S基因成功表达需要先进行转录得到mRNA,再翻译成相应的S蛋白。故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的标志物有:S基因、相应的mRNA和S蛋白。但最关键的是要得到S蛋白。(2)结合题意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要计算F1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只考虑与A、a这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全部为Aa个体,故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50%。当F1雌雄

143、个体相互交配,相当于植物个体的自交,要计算后代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首先应明确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6的A_B_与1/16aabb;然后再考查A、a这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A、Aa、aa在F2存活个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在9/16的A_B_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6;Aa个体占其中的2/3,即6/16,再加上1/16的aa,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或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AA%1/2Aa%60%。9(1)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2)(3)光合(4)线粒体、细胞质基质(5)30 能(6)解析:(1)甲图中

144、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或是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只有过程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要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3)分析乙图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超过50 酶就失活。(4)在温度为55 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5)30 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差值最大,昼夜不停地光照,乙图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30 。(6)如图。(注意15 、30 、45 、60 这几个关键的点要对准)10(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

145、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种类及数目,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由于该草原中生物种类比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低;鹰所占的营养级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其所获得最高能量是在食物链最短且传递效率最高时,即按照2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三营养级,为400 kJ,获得最少能量是在食物链最长且效率最低时,即按照1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四营养级,为10 kJ。去除蛇,则鹰只处于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会增加,所以鹰的数量会增加。鼠增加400只,则会消耗100只兔子的粮食,使得兔子数量减少100只。标记个体的数量下降,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比例降低,使得计算出的群体数量偏大,即调查结果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