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豫南九校20122013学年下期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第I卷本卷共 35 个小提,每小题4 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24 .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等篇;汉以后的史书也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因其周游列影响广泛 B春秋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被其他国家广为接受C后人编写史朽一般没有超出春秋的编写范例D“春秋”极有可能是古代各国国史的通用名称25.柳宗元在其封建论 中曾这样评论历史上一个时期的现象:“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
2、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唐朝中期26.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他们这种治国理念产生的后果是( )A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有效地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C 使当时工商业难以出现兴盛局面 D中断了中国与海外的贸易联系2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
3、记载:“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厮坐于花楼架木上,该书描述的这种工具( )A 解决了岸高水低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B能够织出复杂精细的丝织品 C提高了我国古代钢铁冶炼的技术和产量D使北宋的彩色套印技术出现了一次革新28中国近代有一位思想家曾在其著作中指出:“孔子之太平世,佛立莲花世界,列子之氟甄山,达尔文之乌托邦,实境而非空想焉” “势所趋,将来所至,有必迄于大同而后已”,“以此而推,今若非洲之黑人,虽有万万,千数百年后皆为白人所夷灭,否则白黑交种,同化于白人,此天演之无可逃
4、者也”。该思想应属于( )A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B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 D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主科学思想29历史上著名的“上海共识”是指A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达成的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共识 B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待一个原则的共识 C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达成的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共识乃D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达成的加强各国间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共识30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一1958、19591964、1970l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5、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应的情况是( )311978年时亚当斯指出:“以往所有的经验表明,民主最不稳定、最波动、最短命“麦迪逊说:“民主是由欺骗、动乱和争斗组成的,通常在动乱中短命。”宪法的签字人和执笔人之一莫里斯也说:“我们见识过民主终结时的喧闹。无论何处,民主都以独裁为归宿。”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如此对民主深恶痛绝主要是为了( ) A使北美避免出现像英国式民主那样的问题和弊端B让人民充分享有言论自由和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 C使宪法具有很大的弹性和以备不断修订的的空间 D按照“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 32“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注:自由人的集合体),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
6、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 自己本人,并且仍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哲学通信 B.波斯人信札 C. 论法的精神 D. 社会契约论33近代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曾如此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木材生产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材科主要反映了 ( ) A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市场及原料条件和充分B英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D
7、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加强3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的“阴云密布”是因为( ) A国家几乎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余粮 B国家废除了实物分配制度C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降低农产品价格,抑制农民消费35牛顿说自己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而爱因斯坦也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牛顿是在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基础上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B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对牛顿的物理学体系既有否定又有发展 C 牛顿的成就是创立自由落体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是创立了相对
8、论 D 后人取得的科学成就总是对前人的科学成就不断地进行继承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1题为必考图,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恨据要求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万年领之。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领之,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街一十四坊,象一年并闰。每坊皆开四门,中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其九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盖以在宫城正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布栉比,街衢绳直,自
9、古帝京,未之比也。元李好文长安志图材料二: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白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自宣德(北宋都城皇宫正门宜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宣和间展夹城牙道矣。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住宿)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交易),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
10、天亮),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鹑免、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手工艺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之类。向晚,卖河娄头面(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冠梳、领抹、珍玩动使(日用物品等)之类。街南桑家瓦子(娱乐场所的总称),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吆喝买卖)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材料四:“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成串的铜钱或铁钱,一般一千文钱
11、为一缗)至万缗者。”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1)根据材料一,二,概况归纳唐都长安布局及其商业特点(8分)(2)根据材科三、四,说明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8 分) (3)有人据此得出“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4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以苏联名义所建立的共产主集权制度”,政治上是一种“官僚化等级制度统治整个社会”的“有罪和残暴”的大规模谋杀制度;经济上“无法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社会经济的替代办法来取代
12、自由市场制度”致使“经济不振和最终制度上的运作不足”;“道德上的肆无忌惮,摧毁了人的精神,扼杀了 (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敲响了共产主义的历史性丧钟。”2001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而认为是“苏联社会经济危机”所致只占17. 2 %;认为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危机”只占11 .2%。在2006年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当成的改革,你现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如果我身体还行的话,仍在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因为在我执政的时期,社会体制也还是足够巩固的。”曾任俄
13、罗斯国家档案馆馆长的鲁皮霍亚教授也认为不存在苏联解体的必然因素:“80年代笼罩着全国的经济危机是严重的,然而,国家的巨大贡献使人们能够指望有效地克服经济困难,可以深信不疑的是,苏联(当时)没有一个有组织的和群众性的政治反对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无论赞成,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选考题】 谓考生在第 45 、 46 、 47、 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4、】材料:1901 年l月29日慈禧以光绪名义颁布变法上谕,1901年2月6日申报l版本馆接奉电音: “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着于论语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难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祥悉奏议以闻 1906年 9 月 1 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原则为“大权统
15、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6 年9月3日申报2版电伶上谕: 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 ”(l)指出清政府两则上谕颁布的背景,并归纳其主要内容。(9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评价。(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数十来,泰西各国虽山僻之区亦行铁轨,故其货
16、物能转输利便,运接灵速;遇一方困乏,四境济之,虽有荒旱之灾,而无饥馑之患。故凡有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1894 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今日中国既贫且弱,欲能自立于地球上,莫如富强。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世人皆知农、工、商、矿为富国这要图,不知无交通机关以运输之,则皆失败。 则交通不便,实业不能发达 今预谋富国之策,非扩充铁路不可 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1912 年6月孙中山与民立报
17、记者谈话“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要者则为铁路。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则建设之事,千端万绪,皆不克举。故国家之有交通,如人之有手足四肢。人有手足始可以行动,始可以作事;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敏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之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譬智之人而无手足,不能行动,不能发挥,即有聪明才力,亦归无用。是以人而无手足,是为废人;国而无交通,是为废国。余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各国人民之文野,及生计之裕绌,恒以交通为比例。中国人民之众,幅员之大,而文明与生计均不及欧美者,铁路不兴,其一大原因也。”“凡立国铁道愈多,其国必强而
18、富。”1912 年7月22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会上的欢迎辞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有关铁路(交通)建设的思想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重视铁路建设的原因,指出其实践结果。(9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历次中东战争资料表(1)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给出一个定义。根据材料归纳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6分)48(l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1901年9月李鸿章自述诗: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风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
19、收方寸效作贤臣, 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因。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李必为欲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代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代史!”(然而,他)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不知政治之本原。”(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糊裱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李鸿章一生的主要活动。(6分)(2)材料中粱启超是怎样评价李鸿章的?简要分析其如
20、此评价的原因。(9分)文综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24.D 25.C 26.A 27.B 28.B 29.C 30.A 31.D 32.D 33.C 34.A 35.B二非选择题:41. (12分)第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我同意该观点。史实: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政治上僵化缺少活力,压制不同意见,以命令替代法律;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受挫,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体制,从而使其日益僵化,
21、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不同意以第二种观点来说明。)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错误造成,我同意该观点。史实:长期以来苏联在政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经济上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军事上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是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但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迷失了方向,最终走向解体。(不同意以第一种观点来说明。)两种观点结合说明。(答案略)(说明:按等级给分,一等129分;二等85分;三等40分。)45(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
22、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革命逐渐高涨,要求推翻清政府的呼声普遍,形势对清政府构成沉重压力。(3分) 内容:政治上整顿吏治,预备仿行立宪;经济上清理财务;教育上兴办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军事上整顿军队。(6分) (2)这一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6分)47.(1)定义:中东战争是二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3分)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6分)(2)原因: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6分,答3点即可)48.(1)活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事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与外国打交道,签订不平等条约;努力“酬圣主”,维护清朝统治。(6分)(2)梁启超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一位杰出人物,他有才能,有见识,但他没有顺应政治局势和历史潮流进行变革,只知维护旧制度。(6分)原因:以此来唤醒国人,特别是有实权的重要人物认清形势,依自己的才识来进行改革变法。(3分,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