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A. 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B.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C. 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D. 茉莉的白花与绿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目考查性状以及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详解】猫和鼠不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豌豆花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B正确;牛和羊不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茉莉花的花和叶不是同一性状,
2、D错误;故选B。2. 根据亲本和子代的性状表现,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组别是( )红花白花红花+白花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纯种盘状南瓜纯种球状南瓜盘状南瓜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种性状,子代一种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种性状,子代两种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详解】红花白花红花+白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两种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错误;非甜玉米非甜玉米非
3、甜玉米、甜玉米,亲代的表现型都是非甜,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出亲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甜)是隐性性状,亲代表现出来的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正确;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盘状为显性性状,球状为隐性性状,正确;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可能是Aa(黑毛)aa(白毛)Aa(黑毛)、aa(白毛),也可能是aa(黑毛)Aa(白毛)aa(黑毛)、Aa(白毛),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错误。可判断显隐性关系的组别为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
4、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3. 杂合糯性水稻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 遗传变异B. 性状分离C. 基因分离D. 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因此,杂合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B项正确,A、C、D项错误。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比例为1:1的是( )A. 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B. F1代产生雄配子的种类比C. F2中不同基因型的数量比D. F2中不同表现型的数量比【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5、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比例,本实验主要选取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做杂交,产生的子一代F1全部为高茎显性,子一代自交产生F2中显性:隐性=3:1。【详解】A、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且精原细胞与卵原细胞分裂的周期也不相同,因此,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不可比较,A错误;B、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基因型为杂合子,它会产生A、a两种雄配子,比例为1:1,B正确;C、该实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C错误;D、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显性:隐性=3:1,D错误;故选B。5.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运用的科学方法不包括( )A. 假说演
6、绎法B. 数学统计法C. 模型法D. 分类法【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
7、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详解】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孟德尔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数学统计法分别统计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B错误;C、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过程中运用了数学模型,C错误;D、分类法在孟德尔遗传实验中并未涉及,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遗
8、传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 有关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 每次抓取前都要将小桶内的彩球摇匀C. 每次抓取的彩球不能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 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完全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
9、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每次抓取前都要将小桶内的彩球摇匀,保证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C、每次抓取的彩球要放回原桶中,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抓取,保证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错误;D、由于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故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完全相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
10、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7. 孟德尔选用纯合的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表现型为黄色皱粒的比例是( )A. 1/16B. 3/16C. 4/16D. 9/16【答案】B【解析】【分析】设相应的基因用Y和y、R和r表示,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F1(YyRr),F1自交得F2,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
11、绿色皱粒(yyrr)=9:3:3:1。【详解】由分析可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故F2中表现型为黄色皱粒的比例是3/16 。故选B。8. 四分体是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 能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B. 任意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D.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
12、A、四分体只有一对两条配对的染色体,A错误;B、能互相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B错误;C、四分体含只有两条配对的染色体,C错误;D、四分体是指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含有四个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如下,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原理:百合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
13、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详解】A、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D、形成四个子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象,考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准确判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识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步骤,明确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0.
14、 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相同的是( )A. DNA和染色体的复制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1、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不同表现在:精子的形成场所在精巢,形成过程中有变形期,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在卵巢,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变形,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出现不均分裂现象。2、两者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详解】A、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
15、形成过程中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错误;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正确;D、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 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各时期的a柱表示的是染色体B.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时期C. 姐妹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时期D. 时期的生殖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
16、【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正常状态下的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和中a:b=1:2,可推知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DNA,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时期,B错误
17、;C、姐妹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时期,C错误;D、时期的生殖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组所代表的时期,再准确判断各选项。12.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细胞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C.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 受精作用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
18、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细胞,A正确;B、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19、因此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B正确;C、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母方,C错误;D、受精作用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受精作用的实质,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的来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受精作用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因忽略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而出现分析错误。13. 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正确的叙述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C. 果蝇眼的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D.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
20、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C、由图可知,果蝇眼的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C错误;D、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4. 果蝇的红眼(XW)对白眼(Xw)是显性,现有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
21、配,其后代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则亲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A. XWYB. XwYC. XWXwD. XWXW【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果蝇的红眼(W)、白眼(w)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因此亲本中红眼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X_或XWY,白眼果蝇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Y或XwXw,而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再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WY、XwY、XWX_、XwXw,伴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
22、交叉遗传,也就是可以根据后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出母本基因型为XWXw,而父本是白眼果蝇,基因型则为XwY。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该性状的遗传方式;再根据子代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型,进行判断亲本的基因型。15. 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
23、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够排出伴性遗传,A正确;B、双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属于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能排出伴性遗传,B错误;C、根据该系谱图不能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C错误;D、根据该系谱图不能
24、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16.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测序的染色体包括( )A. 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B. 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C.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D.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和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1、概念:人类基因的测序并了解其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英文简称HGP。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
25、包含的遗传信息。3、意义: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可能导致争夺基因资源、基因歧视等负面效应的出现。【详解】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测序的染色体包括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故选B。17.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通过菌落特征可以区分肺炎双球菌的R型与S型B. 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能推知转化因子的存在C.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使用DNA水解酶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只有DNA才能完成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
26、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S型细菌的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的菌落是粗糙的,因此能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A正确;B、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能推知转化因子的存在,B正确;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能证明DN
27、A是遗传物质,C错误;D、使用DNA水解酶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只有DNA才能完成转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的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B【解析】【分析】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有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都是DNA。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28、,DNA或RNA,其遗传物质为DNA或RNA。【详解】AB、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均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B错误;C、根据试题分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正确;D、T2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的遗传物质,需要注意的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遗传物质为DNA或RNA。19. 下列关于DNA基本组成单位的连接,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
29、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应该与相邻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位于中间,磷酸应该与脱氧核糖相连接,B错误;C、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与相邻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相连,C正确;D、该图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与相邻脱氧核苷酸分子中五碳糖连接的位置不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0、20. “DNA指纹”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 特异性B. 多样性C. 稳定性D. 可变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特异性的理解运用。【详解】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根据这一特性可辅助进行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故选A。21. 某DNA片段的碱基组成中,若A占32.8,则C和T之和应占A. 50B. 17.2C. 67.2D. 65.6【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
31、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DNA分子中A+G=T+C=50%。故选A。22. 下列关于细胞核中DNA分子的复制,叙述正确的是( )A.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B. 需要原料为核糖核苷酸C.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 DNA分子完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
32、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A错误;B、DNA复制的产物是DNA,所以需要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B错误;C、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
33、制,C正确;D、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条件、特点及准确复制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3. 一个由标记的DNA分子放入不含的原料中连续复制3次后,含的分子所占比例是( )A. 1/2B. 1/4C. 1/6D. 1/8【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复制: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
34、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详解】已知母本是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原料是14N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连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由于含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只有2个,所以含15N的DNA分子占分子总数的比例是223=1/4。故选B。【点睛】24. 图为人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某个过程,ae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DNA聚合酶B. b和c的区别是五碳糖的种类不同C. d表示DNA分子的一条链D. e上的碱基如果发生替换,编码的氨基酸一定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人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某个过程,a表示RNA聚合酶,b表示胞嘧
35、啶脱氧核苷酸,c表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表示RNA,e表示DNA。【详解】A、a表示RNA聚合酶,A错误;B、b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表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它们的区别是五碳糖的种类不同,b含有脱氧核糖,c含有核糖,B正确;C、d表示RNA,C错误;D、eDNA上的碱基如果发生替换,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5. 豌豆皱粒是因为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吸水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的皱
36、粒是一种表现型B. 插入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C. 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该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详解】AD、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说明基因是通
37、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所以豌豆吸水减少成皱粒是表现型,A正确,D错误;B、插入的外来DNA序列虽然没有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却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结构破坏,导致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而不是选择性表达,C错误。故选A。26.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一种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B. 多种基因可以控制一种性状C. 生物的性状只受相关基因的控制D.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酶、抗体等【答案】C【解析】【分析】
38、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2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3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详解】AB、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有的情况下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A正确;、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有的情况下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B正确;C、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影响,C错误;D、酶、抗体等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基因表达的产
39、物,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图解及实例,掌握基因型、表现性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7. 鼠毛的灰色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A. 普遍性B. 不定向性C. 有害性D. 低频性【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详解】鼠毛的灰色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B正确。故选B。28.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
40、组的叙述,正确的( )A. 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各时期发生的频率一致B.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发生在根尖细胞中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2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4基因重组的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
41、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频率比分裂期发生的频率高,A错误;B、只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B错误;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征、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9.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B.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C. 三倍体植株因联会紊乱而不
42、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 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会导致基因数增加或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
43、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错误;C、三倍体植株因联会紊乱而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C正确;D、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会导致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增加或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以及单倍体和二倍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理解单倍体和二倍体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先天性疾病B. 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 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D. 线粒体基因不会导致遗传
44、病【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2)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详解】A、遗传
45、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A错误;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多基因遗传病是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错误;C、遗传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C正确;D、线粒体遗传病是线粒体基因遗传导致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识记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1.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正确的是( )A. 在社区内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B.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苯丙酮尿症C. 在学校内逐个调查红绿色盲D. 在商场中调
46、查原发性高血压【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A错误;B、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所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苯丙酮尿症,来研究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B正确;C、调查红绿色盲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错误;D、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选择发病率较
47、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人类的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调查人类遗传病时的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变异D. 自然选择【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基因突变、基
48、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主要为其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而真正可以对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选择;故选D。33. 当某种抗病毒药问世时,治疗病毒性感冒效果很好。几年后疗效渐低的原因可能是( )A. 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经过多年的选择,病毒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D. 药物有效成份降低,从而影响疗效【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
49、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A、病毒在接触药物前,就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A错误;B、病毒先产生抗药性变异,后有自然选择,B错误;C、经过多年的选择,病毒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导致抗病毒药几年后疗效渐低,C正确;D、不是药物有效成份降低影响疗效,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4. 兔子的毛色灰色(A)对白色(a)为显性。已知某兔群中A的个体占4%,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18%。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43%、57%B. 57%、43%C. 82%、18
50、%D. 36%、64%【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由题意知,种群中AA的个体占4%,Aa的个体占78%,则aa的个体占18%,因此A基因的基因频率=4%+1/278%=43%;a的基因频率=18%+1/278%=5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掌握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5. 如图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下列说法
51、错误的是( )A. 种群1和种群2的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B. 种群1和种群2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 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 物种1与物种2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1和种群2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的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A正确;B、种群1和种群2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
52、是生殖隔离,C错误;D、物种1与物种2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差异,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36. 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条,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是_。(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的原因是_。(3)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相等的是_。(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答案】 (1). 4 (2). 甲、丙 (3)
53、. 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 乙、丙 (5). YR或Yr或yR或yr【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中着丝点分裂,并且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着丝点分裂,并且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该动物体内有染色体4条,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图是甲、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乙。(2)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3)甲、乙、丙三图中,由于乙、丙中着丝点已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与D
54、NA分子数相等。(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图丙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YR和yr或Yr和yR。【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7.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r)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一所示。现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如图二所示。 (1)豌豆子叶颜色和粒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定律。(2)亲本黄色圆粒、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是_、_。(3)在F1中,不同于
55、亲本表现型是_,新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为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答案】 (1). 自由组合 (2). YyRr (3). yyRr (4). 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 (5). 1:1 (6). 1/4【解析】【分析】分析图1:由于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柱形图分析可知:杂合的绿色圆粒(yyRr)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后代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亲本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详
56、解】(1)由于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柱形图分析可知:杂合的绿色圆粒(yyRr)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后代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因此,亲本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3)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在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21/2=1/4。【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
57、题图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或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计算。38. 下图为垂体性侏儒症的遗传系图谱,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垂体性侏儒症的遗传方式为_染色体上的_性遗传。(2)2的基因型为_,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3)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已知2的父亲患红绿色盲,家系中其他成员均不是患者,则4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_,若4与5再生一女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答案】 (1). 常 (2). 隐 (3). Aa或AA (4). 2/3 (5). AaXBXB或AaXBXb (6). 0【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和2正常
58、,生下女儿3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垂体性侏儒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2)2的双亲正常,但有患病的妹妹,则其双亲基因型均为Aa,故其基因型为AA或Aa;AA与Aa比例为1:2,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3)2的父亲患红绿色盲,则2的基因型为XBXb,4正常,但有患垂体侏儒症的儿子和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母亲,故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5正常(XBY),故子代不可能生下患色盲的女孩(XbXb),故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
59、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9.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可直接用于培养_。(2)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_中,其他部分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_或_。(3)子代噬菌体中_(填大多数或极少数)存在放射性。(4)本实验不能选用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答案】 (1). 大肠杆菌(或细菌) (2). 沉淀 (3). 培养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DNA (4). 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已释放 (5). 极少数 (6). 因
60、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都会被标记,无法区分【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图示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中培养,故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可直接用于培养细菌(大肠杆菌)。(2)32P标记的噬菌体(标记DNA)浸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中;其他部分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培养时间
61、过短,亲代噬菌体尚未注入DNA;或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已释放出来。(3)由于原料都来自细菌,且DNA为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极少数存在放射性。(4)由于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都会被标记,无法区分,所以本实验不能选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的本题的重点,透彻理解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是解题关键。40. 已知水稻的光效(光能利用效率)由一对基因(A、a)控制,抗病性(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通过辐
62、射处理得到新品种丙的育种方式是_,丙的表现型是_。(2)通过杂交和自交得到纯合的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原理是_。(3)丁通过过程培育出纯合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式是_。其中过是_。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答案】 (1). 诱变育种 (2). 低光效抗病水稻 (3). 基因重组 (4). 单倍体育种 (5). 花药离体培养 (6). 育种年限短【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杂交获得丁,丁自交获得纯合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丁通过过程培育出纯合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乙通过辐射获得丙的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详解】(1)乙通过辐射处理得到新品种丙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丙自交后代中低光效抗病水稻与高光效抗病水稻=3:1,可推出低光效是显性性状,则丙的表现型是低光效抗病水稻。(2)通过杂交和自交得到纯合的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3)丁通过过程培育出纯合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式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由于单倍体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纯合体,所以该育种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