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615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 美国现代共和巨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C.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D. 代议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的信息可以分析出,共和政体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民主。现代民主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但古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不符合“共和

2、”理念。ACD三项都是间接民主,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要理解“共和”这一概念。“共和”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事实上是一种间接民主。2. 下列能够证明“科学改变世界”这一历史结论的是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科学文化和社会管理水平 促进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技发明运用到社会生活,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供物质条件。同时,科技进步也提高了人们的生

3、活水平,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都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点评:杰出的科学家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重视人类发展、重视科学的今天,这显然是一个高考重点和热点。对科学家的学习,第一个重点是看他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个重点是结合历史背景探究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第三个重点是联系对比科学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科学家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3.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A. B. C. D. 【答案】C【解析

4、】【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可知,项是楚辞,节选自屈原的离骚;项是唐诗,作者杜牧;项是元曲,作者马致远;项是宋词,李清照的代表作,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是,C选项正确。A、B、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拼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 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 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 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 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答案】B【解析】试

5、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故B项正确。A中的“搅乱”错误;C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D项本身说法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6、(2)阻碍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因而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1950年2月25至28日,宁波市召开了第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代表听取了宁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财政局长的报告,并选举产生了宁波市第一届第一次协商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提案124件。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代行了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 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C. 会议议题可能包括了宁波市加快公私合营的内容D. 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7、时间“1950年2月25至28日”,再结合此次会议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之前,政治协商会议实际代行的是全国人大的职权,故A项符合题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纷纷召开,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B错误;公私合营是1953年三大改造后的内容,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1954年建立的,D项错误。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地方服从中央B. 集权独断C. 世袭传承D. 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

8、于上”即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集权独断,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皇帝集权独断,不是反映地方服从中央,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出皇帝集权独断,紧扣材料,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7.20世纪50、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A

9、. 两弹一星B. 985工程C. 星火计划D. 科教兴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是 “两弹一星”,A项正确。985工程提出于1998年。星火计划与军事无关。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故排除BCD三项。8.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A. 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B. 彻底解放农奴C. 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商业贵族最渴望通过工业资本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农业资本家则希

10、望通过农业资本的投入获取利润,故A项符合工商业贵族的主张,B项是农奴自己的强烈愿望, C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D项是地主阶级的主张。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点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权;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份地,但付清赎金之前需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关于改革的举措和内容必须牢记。9.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担任国家元首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C. 内阁掌握行政大权D. 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1、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政,因此皇帝是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依据宪法,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从而使帝国成为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实际上只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实行君主专制的“怪胎”国家,故B项正确;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内阁并非真正掌握行政大权,故C项错误;依据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虽然作用很小,但它是民主的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10. 最后的晚餐圣母子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

12、绘画作品。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这三幅作品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A. 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B. 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C. 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D. 都表达了作者对至高无上的神性的赞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认识与理性。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思想贯穿在当时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ABC 三项均是对作品的正确评论。故选D。考点:文艺复兴运动。点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出现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13、。11.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A. 理生万物B. 强调人格修养C. 格物致知D. 心即理也【答案】B【解析】先秦儒学比较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理生万物”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A项不是对传统儒学的接续,故排除;C项是程朱理学发现理的方式,不符合题意;D项是心学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宋代理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强调塑造人格,故“强调人格、修养”符合先秦儒学的传统,宋代理学的这种做法是

14、“接续”,故选B。12.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主流先后经历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符合史实,C项正确;“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同时并存”不符合近代中国史实,AB项错误;五四

15、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而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但并非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D项错误。13.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评价A.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D. 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答案】A【解析】【详解】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只知道反抗君主专制统治,而不知道建立民主政治,蒋介石认为太平天国反抗满清贵族的统治,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二人都是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

16、史,符合革命史观,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故选择A;现代化史观强调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核心内容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与材料不符,排除B;孙中山是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角度分析,蒋介石是从太平天国的意义的角度分析,故二人角度不同,排除C;文明史观是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历史,排除D。14.“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 五四运动的爆发B. 国民革命的兴起C. 抗日战争的胜利D. 战略反攻的开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

17、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步步加剧,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心理统一”和“认同感”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故答案为C项;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排除A项;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均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无关,排除B、D项。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崇尚理性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未上升到理性阶段;B项正确;

18、三者都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项只是宗教改革的主张;D项只是启蒙运动的内容。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点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提出了法治的要求,并且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16.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

19、是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C.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第一幅图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第三幅图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第四幅图是新文化运动,四个历史事件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第一、二幅图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B;C不符合第三幅图,排除;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的产生,不符合第二、三、四幅图,排除D。17. 2014年9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宣布一个计划,将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现代标准汉语出版发行。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得出莎士比亚A. 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 设

20、计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C. 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D.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莎士比亚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肯定人,否定神,即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有关而和宗教改革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是孟德斯鸠的而非莎士比亚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的是达尔文而非莎士比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8. 朱熹曰:“若

21、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A. 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格物致知”指的是“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C两项;题目中的“良知”指的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明德未分明”、“知善知恶”可知朱熹和王阳明均认为人性本善,但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故选B。考点:中

22、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致良知”19.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译

23、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孟子的思想观点主张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

24、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20.有史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职业官僚制取代世卿世禄制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在夏朝,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故错误;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错误;官僚取代世卿世禄制、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

25、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问答题(共5题;共25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运用近代世界科技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论证: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性思想的基础,启蒙运动推动了

26、各国革命的开展,从而确立了西方的世界中心地位。示例二观点:近代科学并不是独立地发展,政治、经济状况影响了科学的发展。论证: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遭遇,说明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地圆学说、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涉及到的是有关革命的认识,这种革命不是单独意义上的,本题分析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追根溯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哲学性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大量的史实来论证这种关系。明确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也要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者彼此

27、联系,不可分割。点睛:对于提出观点举例证的问题,有两个重要部分需要注意:认识观点的简洁与鲜明,需要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所要表达的含义,如本题就要说明科技与文化不能脱离经济与政治单独发展。二是例证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有说服力。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

28、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

29、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示例2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

30、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示例3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表明观点: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又促一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进而推动了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磁感应的发现、发电机、内燃机等科技发明,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突破,为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航空航天、计算机新兴行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劳

31、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是今年新课标卷的一大亮点。解答时既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解答时可结合三次科技革命来解答,比如可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体系与瓦特改良蒸汽机或工厂制度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磁感应理论与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生产流水线、公司等关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营者革命”等关系。无论哪种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

32、技术的作用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孟德斯鸠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上面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它们有何社会影响?【答案】材料一体现了分权和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材料二体现了“天

33、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解析】【详解】思想,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分权和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的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孟德斯鸠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思想,根据材料二“卢梭”、“那么人民的自由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卢梭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从

34、启蒙运动的角度分析可知,两者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时期与井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古代中国井田、乡井、井里、市井、井巷、屎壳郎胡同(蒙语;甜水井)、天井、井漏、龙井、井神、祭井、墨井、煤井、盐井、井灌、井绳、立井水车、坎儿井、尧井、庄子井、状元井、文君井、昭君井、胭脂井等。近现代中国唐山矿一号矿井(洋务派兴办的新式矿井)、红军井、红井(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王震井、抗日井、萨55井(铁人王进喜第一口油井)、机械钻井、海洋钻井平台、酒井坊井遗址博物馆等。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表为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

35、物名称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论题:中国古代井文化反映了农耕文明发展的特色。据坎儿井、井田、乡井、天井等提炼。阐述:中国古代与井有关的生产技术反映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如,井灌技术提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坎儿井技术从内地推广到新疆等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中国古代井文化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特征。如,井田制形成了“方里而井”的基层社会组织;乡井情怀反映了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生活状况;天井等建筑艺术展现了人与白然和谐的农耕生活特色。示例2:论题:与井有关的革命文

36、化反映了党的事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据红军井、红井、王震井、抗日井等可提炼。阐述: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拥护和对革命英雄的尊敬。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红军井”就是人民群众对拥护革命、支持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再如,抗日井与王震井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尊敬。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如,“红井”所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与传承。示例3:论题:井文化在近代呈现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特点。据唐山矿一号矿井、萨55井、机械钻井、海洋钻井平台等可提炼。

37、阐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推动着新式矿井的出现。如,“唐山矿一号矿井”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动了各类与工业文明相关的进的出现。如,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油井”的建设;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上钻井平台展的出现。【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审题,二是思维转换。审题就是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整合信息和作答。思维转换,就是要在试题与所学知识之间能建立起某种关联,要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所给信息。以该题为例,若将“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自主转变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继而从农耕文明的特点,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特点,影响钟表业发展;也可以从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等

38、等角度思考、拟定题目;阐述时,要紧扣论题,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3所示的转化链: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观点:科学技术

39、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阐述: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英国各个工业部门机械化,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强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技术发明成就显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为突出,它不仅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及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示例二:观点;社会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与条件。阐述:18世纪中期,英国政局稳定,人口与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

40、展。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行各业兴起了技术发明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教育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文字和图标表述先从“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与条件”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第一观点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发明与创造对于社会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世界影响回答;第二个观点可以从两次工业革命条件和背景归纳回答。点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1、千万不要随意发挥,否则很难得到高分,具体解题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定”,即根据设问定位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定位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第二步分解的观点与所给材料相对照。 第四步“联”,即把定位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5分)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阅读材料:材料一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接着,抵制洋

42、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摘编自林太印度通史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亦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 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莫枫被夸大的甘地请回答:(1) 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

43、知识,概括“国民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2)据材料二概况甘地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答案】(1) 主要表现: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成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2)因素:甘地的表演天赋 、善于利用媒体和英国自由主义的 、相对温和的统治环境。 贡献:政治上,发动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 宗教上,为消除种姓制度 、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思想上,他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成为印度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

44、、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素食、 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宗教和思想上分析回答。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

45、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27.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46、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革命”的作用。(3)综合上述

47、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作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3)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的信息从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和斗争目标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角度思考回答。(

48、2)第一小问材料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信息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北伐战争胜利意义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以及民族凝聚力增强角度思考回答。四、综合题(共2题;共30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马克矗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

49、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

50、,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答案】(1)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到限制。(2)经济总量大;成为“世界工厂”;实现工业化。(3)美国;表现:电力应用;机器发明;制度创新【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相对比

51、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议会凌驾于国王之上,成为了国家权力的中心。(2)材料“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说明英国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工业化之路,逐渐实现了工业化,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绝对优势,素有世界工厂之称,其商品充斥世界的各个角落。(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某工业大国应为美国,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据材料“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

52、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可以得出美国领先与英国的领域。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和美国的成就29.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答案】(1)三公九卿、三省六部。(2)皇帝直接统帅六部。朱元璋废相,朱棣设内阁。(3)清朝,地处

53、内廷,封闭性强,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有官无吏,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被加强。【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图一皇帝和三公九卿,图二皇帝和三省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据材料图三提到,宰相被废除,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皇帝直接统帅六部。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朱元璋废相,朱棣设内阁。(3)据材料图四提到,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军机处设立于清朝。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特点是地处内廷,封闭性强,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有官无吏。再

5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被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废丞相军机处【名师点睛】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秦朝);巩固(西汉);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