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下列关于SO2与CO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直线形结构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C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DSO2为V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解析:SO2中S原子有未用于成键的孤对电子,与两对成键电子对相互排斥,采取sp2杂化,是V形结构;而CO2中C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采取sp杂化,是直线形结构。答案:D2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烯分子有8个键,1个键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C丙烯分子不存在极性键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解析: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是sp2杂化,只有1个碳原子是sp3杂化,B错误
2、;丙烯分子中中间的碳原子以sp2杂化,所以3个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D错误。答案:A3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C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解析: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主要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与键能无关。答案:D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空间构型,结论正确的是()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解析:H2S分子中的硫原子上含
3、有两对孤电子,故H2S空间构型为V形;BF3中B原子的价电子全部用于成键,故为平面三角形。答案:D5下列物质的沸点高低顺序不正确的是()AF2Cl2Br2I2BCF4CCl4CBr4CI4CHClHBrHIHFDCH4SiH4GeH4SnH4解析: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而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A中卤素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熔、沸点升高,故A正确,同理,D也正确。B恰好相反,故B错误。C中虽然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但是,在HF分子中存在氢键,故H
4、F的沸点是最高的,故C正确。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Cl3是三角锥形BAB2是V形,其A可能为sp2杂化C二氧化硅中的硅是sp杂化,是非极性分子DNH是平面四边形结构解析:CHCl3分子中碳原子没有孤电子对,CHCl3是四面体形,A错误;AB2分子中A原子如果以sp2或sp3杂化均是V形,B正确;二氧化硅中硅以sp3杂化,且是原子晶体,无分子,C错误;NH是正四面体形,D错误。答案:B7(2012大同高三检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测得其分子具有三角锥形结构。则下面对于NCl3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极性分子B它的挥发性比PBr3要大C它还能再以配位键与
5、Cl结合D已知NBr3对光敏感,所以NCl3对光也敏感解析:NCl3的电子式为:,由此可见,N原子、Cl原子的最外层均无空轨道,所以无法再与Cl形成配位键,C选项不正确。因NCl3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分子属于极性分子,A选项正确。NCl3和PBr3都属于三角锥形,但相对分子质量Mr(NCl3)Mr(PBr3),所以NCl3沸点低,易挥发,B选项正确。据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可知D项也正确。答案:C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NH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2NAC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均为正四面体结构D向含有0.1 molCo(NH3)4Cl2Cl
6、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只能生成0.1 mol AgCl解析:如PtCl2(NH3)2是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结构。答案:C9通常状况下,NCl3是一种油状液体,其分子空间构型与氨分子相似,下列对NCl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Cl3分子中NCl键的键长比CCl4分子中CCl键的键长长B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NBr3比NCl3易挥发解析:因碳原子半径比氮原子的大,故NCl键的键长比CCl键的键长短;NCl3分子空间构型类似NH3,故NCl3是极性分子;NBr3与NCl3二者结构相似,由于NBr3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
7、用力较大,所以NBr3的沸点比NCl3高,因此NBr3比NCl3难挥发。答案:C10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B2,A属A族元素,B属A族元素,A和B在同一周期,它们的电负性值分别为3.44和3.98,已知AB2分子的键角为103.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A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BAB键为极性共价键,AB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CAB2与H2O相比,AB2的熔点、沸点比H2O的低DAB2分子中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而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解析:根据A、B的电负性值及所处位置关系,可判断A元素为O,B元素为F,该分子为OF2。OF键为极性共价键。因为OF2分子的键角为103.3,OF2分子
8、中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为极性分子。答案:B11(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HClH2ON2H2O2C2H4C6H6既有键,又有键的是_。(2)CaC2中的C与O互为等电子体,O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1 mol O中含有的键数目为_。(3)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为H2C=C=CHCN,其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4)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分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利用共价键不同分类的关系判断共价键类型;(2)利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3)形成的四条键均不相同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答案:(1)N2、C2H
9、4、C6H6(2) 2NA(3)sp2杂化、sp杂化3(4) 12四种元素X、Y、Z、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原子的L电子层中,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且无空轨道;E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1)XYZ分子中的三个原子除X原子外最外层均为8电子构型,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该分子中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有_。(2)ZX3是一种常见气体,分子中Z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该物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其原因是_。(3)E元素2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解析:由题意知:X、Y、Z、E四种
10、元素分别为:H、C、N、Zn。答案:(1)键、键(2)sp3杂化NH3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易液化;NH3分子与H2O分子间也可以形成氢键所以NH3极易溶于水(3)1s22s22p63s23p63d1013(2012江苏高考卷)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NO的空间构型是_(用文字描述)。(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
11、2和H2O。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1 mol CO2中含有的键数目为_。(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解析:(1)NO中价电子对数为:3,与NO中成键电子对数相等,说明NO中N原子无孤电子对,因此NO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2)CO和N2(直线形结构)互为等电子体,根据等电子体理论,可写出CO的结构式为CO。H2O分子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CO2分子的结构式为O=C=O,双键中1个是键,1个是键,故1 mol CO2中所含键的数目为26.0
12、21023。答案:(1)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平面三角形(2)COsp3杂化26.021023个(或2 NA)(3)14(2012山东高考卷)金属镍在电池、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1)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_。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2)N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元素,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3)过渡金属配合物Ni(CO)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
13、n_。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键与键个数之比为_。(4)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解析:(1)a项,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自由电子属于整个晶体,所以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d项,金属能反射照射到其表面的光,所以金属具有光泽。(2)N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3d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C、O,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强,故C的电负性小于O。(3)Ni有10个价电子,即配体CO提供8个电子(或4对孤对电子),故n4。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故CO中存在三键,包括一个键、两个键。(4)甲醇中碳原子形成四个键,为sp3杂化。甲醇分子内OCH键角接近10928,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形,键角接近120。答案:(1)b(2)C(碳)(3)412(4)sp3杂化小于-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