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223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中华民族这种重视家庭、亲情、家风的思

2、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2. 春秋时期“曾侯仲子存父”(曾侯的第二个儿子游父)墓出土的98件青铜器中,其主要礼器组合为九鼎八簋。按定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这反映出( )A. 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 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 礼崩乐坏现象的出现D. 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3.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4.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一方面沿袭秦朝

3、的郡县制,又封同姓和功臣到地方做诸侯,形成“郡国并行”局面,为解决这个局面带来的问题,汉武帝( )A. 设置中外朝B. 诛杀异姓王C. 杯酒释兵权D. 实行推恩令5.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 皇权也受到体制的制约B.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 门下省是最高决策机构D.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6. 有论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A. 加快了高层人才流动B. 提供了国家治理人才基础C. 有利于封建政治民主化D. 导

4、致封建官僚队伍的膨胀7. 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是“官署名。明代始设。洪武十五年,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殿、东阁各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依据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A. 礼部B.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8. 清初,将明太祖谕令工部铸造铁牌严禁宦官干政的传说付诸实践,并利用修史的机会,将明代尚存争论的这一故事坐实。其根本目的是A. 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B. 杜绝宦官干预朝政C. 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承袭明朝政治制度9. 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投票将任何认为对于本邦有危险的人物放逐,对有阴谋的嫌疑分子可不受法律审判而立予处置。执政者因此

5、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有越轨行动。可见该制度( )A. 提高了公民大会权力B. 剥夺了执政者的权力C. 放弃了雅典民主原则D. 约束了执政者的行为10. 古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维持了400多年的强盛时代,其优秀文化遗产是现代欧洲文化的源泉。罗马为世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 )A. 民主政治B. 法治精神C. 军事征服D. 哲学思想11.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 )A. 国王再没任何权力B. 形成三权分立局面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2

6、. 在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各种评价中,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这反映了该宪法( )A. 体现公正民主原则B. 带有种族歧视烙印C. 符合全体国民意愿D. 尊重黑人奴隶地位13. 如图,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该方案( )A. 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C. 顺应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 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14.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15日,中国在建项目信息网站已收录中国意向参与的海外高铁项目14个,涉及新加坡、俄罗斯、塞尔维亚等12个国家。有人说:“过去,洋人在中国修铁路:今天,中国帮洋人建铁路。

7、”近代史上,洋人大规模在中国修铁路是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D. 辛丑条约签订后15.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在东方的不光彩集体亮相导致( )A. 中国最终沦为列强的殖民地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列强灭亡中国的计划得以实现16.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它是一条分界线。”由此,可看

8、出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7. 这场运动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这场运动( )A.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步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这条道路是( )A.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B. 国共合作,发动全民族的战争C. 城市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

9、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共开始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B.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C.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围追堵截计划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0. 据统计,“民族”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反帝斗争高涨B. 土地革命激发了反帝民族意识C.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矛盾已消除D. 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21. 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

10、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 )A. 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B. 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C.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 中共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22. 明确提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此内容出自( )A 独立宣言B. 人权宣言C. 共产党宣言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3.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号文件,决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由此,可看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是( )A. 退制中国

11、B. 联中抗苏C. 扶植中国D. 独霸中国24.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A.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B.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C. 消除了世界各国的分歧D. 鼓励各国全面开放25.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开创这一“局面”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 巴黎公社政权建立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

12、28题16分,共50分)26. 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主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湖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张

13、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 1949年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

14、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三 现

15、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

16、“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28.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

17、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

18、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主要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百色市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高一历史(答案)(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19、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中华民族这种重视家庭、亲情、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使中国人尤其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故选C;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

20、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ABD。2. 春秋时期“曾侯仲子存父”(曾侯的第二个儿子游父)墓出土的98件青铜器中,其主要礼器组合为九鼎八簋。按定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这反映出( )A. 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 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 礼崩乐坏现象的出现D. 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按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八簋”。但铭文告诉我们,该墓墓主人是曾侯仲子,曾国的上层贵族,这显然是西周晚期以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地方诸侯僭用天子之礼而出现的现象。故选C;AB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可排除。3.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

21、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B项正确;“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政体的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C

22、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D项错误。4.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一方面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又封同姓和功臣到地方做诸侯,形成“郡国并行”局面,为解决这个局面带来的问题,汉武帝( )A. 设置中外朝B. 诛杀异姓王C. 杯酒释兵权D. 实行推恩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从而导致中央与封国之间矛盾激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是加强皇权的措施,排除;B项是汉高祖时的措施,排除;C项是宋太祖时的措施,排除。5. 贞观年间,唐太宗

23、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 皇权也受到体制的制约B. 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 门下省是最高决策机构D.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签署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能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故答案为A选项。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而非三公制度,B选项排除。最高决策权是皇帝而非门下省,C选项排除。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清朝设立军机处后,D选项排除。6. 有论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

24、科举制的推行( )A. 加快了高层人才的流动B. 提供了国家治理人才基础C. 有利于封建政治民主化D. 导致封建官僚队伍的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对科举制的评价侧重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由此说明科举制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B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体现高层人才流动性和政治民主化,排除A、C项;官僚队伍的膨胀和科举制选拔人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7. 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是“官署名。明代始设。洪武十五年,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殿、东阁各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依据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A. 礼部

25、B.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明代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可知是明朝的内阁制度,C正确。礼部是负责礼仪接待,外交事情,A错误。中书省属于丞相官名,B错误。军机处是清朝时期设立,D错误。【点睛】内阁一词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8. 清初,将明太祖谕令工部铸造铁牌严禁宦官干政的传说付诸实践,并利用修史的机会,将明代尚

26、存争论的这一故事坐实。其根本目的是A. 认定铁牌内容的真实性B. 杜绝宦官干预朝政C. 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承袭明朝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清朝将明太祖设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的传说付诸实践并坐实,进一步强化了禁止宦官干政的合法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B选项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D选项错误,清朝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借明代传说的铁牌内容强化专制统治,并非是承袭明朝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 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投票将任何认为对于本邦有危险人物放逐,对有阴谋的嫌疑分子可不受法律审

27、判而立予处置。执政者因此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有越轨行动。可见该制度( )A. 提高了公民大会权力B. 剥夺了执政者的权力C. 放弃了雅典民主原则D. 约束了执政者的行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执政者因此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有越轨行动”可知,陶片放逐法使执政者处于公民大会的严密监督之下,审慎行使权力,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陶片放逐法前后公民大会权力的变化,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并没有剥夺执政者的权力,排除B项;陶片放逐发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排除C项。10. 古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维持了400多年的强盛时代,其优秀文化遗产是现代欧洲文化的源泉。罗马为世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

28、( )A. 民主政治B. 法治精神C. 军事征服D. 哲学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罗马为世人留下的遗产是法治精神,故B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后世,与罗马无关,故A错误;军事征服和哲学思想都不是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荣”遗产,故CD错误。11.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 )A. 国王再没任何权力B. 形成三权分立局面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光荣革命后,

29、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使英国的权力中心由国王(一个人)转移到议会(一群人)手里,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项正确:英国近代国家“权力的第一次扩散”并未使国王成为没有任何权力的虚君,A项错误;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并未使英国形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局面,B项错误;直到18世纪早期才确立的责任内阁制,并非英国国家权力“第一次扩散”的产物,C项错误。12. 在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各种评价中,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这反映了该宪法( )A. 体现公正民主原则B. 带有种族歧视烙印C. 符合全体国民意愿D.

30、 尊重黑人奴隶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1787年宪法确认有色人种奴隶制可以看出其带有种族歧视烙印,这也是这部宪法的局限性之一,故选B;ACD项与材料的主旨内容无关,排除。13. 如图,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该方案( )A. 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C. 顺应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 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顺应近代化的发展要求,C项正确;ABD项都与其无关,排除。14.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15日,中国在建项目信息网站已收录中国意向参与的海外高铁

31、项目14个,涉及新加坡、俄罗斯、塞尔维亚等12个国家。有人说:“过去,洋人在中国修铁路:今天,中国帮洋人建铁路。”近代史上,洋人大规模在中国修铁路是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D. 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争相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大规模在中国修筑铁路,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大规模修筑铁路远未开始,A项错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B项错误:早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前,列强在华大规模修筑铁路已经开始,D项错误

32、。15.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在东方的不光彩集体亮相导致( )A. 中国最终沦为列强的殖民地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列强灭亡中国的计划得以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的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指的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近代中国并未沦为列强的殖民地,A

33、项错误;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项错误;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并未实现列强灭亡中国的计划,D项错误。16.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它是一条分界线。”由此,可看出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就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正确;A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排除;B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C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故选D。17. 这场运动提出

34、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这场运动( )A.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步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正确;ABD项与五四无关,不符合题意。18.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这条道路是( )A.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B. 国共合作,发动全民族的战争C. 城市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国民革命失败后

35、,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D项正确;A项是这条道路的具体内容,排除A;BC项都与这条道路无关,排除。19.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共开始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B.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C.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围追堵截计划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开始独立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A正确;B项在井冈山时期,排除;当时红军尚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中,排除C;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36、排除D。20. 据统计,“民族”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反帝斗争高涨B. 土地革命激发了反帝民族意识C.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矛盾已消除D. 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答案】D【解析】【详解】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导致“民族”、“中华民族”等词大量出现,D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处于1924年到1927年,排除A;土地革命主要体现的是阶级矛盾,而非民族矛盾,排除B;抗战时期,国内矛盾处于次要

37、地位而非消除,排除C。21. 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 )A. 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B. 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C.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 中共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国民党回不来了”说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与国民党有根本不同,其不扰民的行动赢得了民心,故选B项;战略决战始于1948年9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年4月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C项;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38、移到城市,排除D项。22. 明确提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此内容出自( )A. 独立宣言B. 人权宣言C. 共产党宣言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C正确;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A排除;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B排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

39、诸州,D排除。故选C。23.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号文件,决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由此,可看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是( )A. 退制中国B. 联中抗苏C. 扶植中国D. 独霸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从“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可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想方设法遏制和孤立中国,A正确;题干显示美国要遏制中国而非对抗苏联,排除B;C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1949年12月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D。24.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次提出了和

40、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A.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B.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C. 消除了世界各国的分歧D. 鼓励各国全面开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鸿沟, A项正确;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基本准则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能“消除”世界各国的分歧,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鼓励各国“全面开放”,D项错误。25.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世界历

41、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开创这一“局面”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 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可得出这是十月革命的影响,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

42、主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湖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 1949年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

43、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10)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答案】(1)政治制度:郡县制。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特点:辖区范围广大,多数包括今天二到三个省;权力大,军、政、财权无所不统;有

44、民族征服色彩。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故不主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得出是郡县制。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2)特点:根据“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得出辖区范围广大,多数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根据“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

45、的制度明显有异。”得出权力大,军、政、财权无所不统;有民族征服色彩。影响:根据“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可从加强中央估计要、巩固统一、省制的开端等方面概括。(3)根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并结合所学回答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

46、,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

47、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答案】(1)原因:防止德国

48、重新崛起,打击极端民族主义;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推崇美国模式;促进西欧国家的恢复与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减轻美国的负担: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2)变化: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

49、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得出防止德国重新崛起,打击极端民族主义;根据“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得出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推崇美国模式;根据“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得出促进西欧国家的恢复与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减轻美国的负担;根据所学可得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2)变化:根据“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可得出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影响: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

50、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等。(3)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顺应全球发展、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概括。28.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

51、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

52、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监察职责范围广。(2)变化: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

53、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注意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解析】【分析】【详解】(1)特点:由材料“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历史悠久;由材料“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可归纳为制度完整、严密;由材料“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可归纳为以监督政府官员为主;由材料“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可归纳为监察职责范围广。(2)变化:由材料“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可归纳为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由材料“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可归纳为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由材料“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可归纳为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3)认识:由材料二可得出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另外结合所学可从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