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
2、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成绩 _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
3、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小朋友,祝贺你,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快到知识的游乐园走一走,你一定会感到有趣,开心!一、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
4、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我的字最漂亮。(6分)尖 出 叫 因 二、我会认,我会连。(6分)三、我会变魔术。(8分) 给“木”加一笔,能变成。 给“力”加两笔,能变成。 给“
5、大”加一笔,能变成。 两个“人”,能变成。 四、我会选,我会填。(填序号 6分)一( )小鸟 一( )老爷爷一( )小花 一( )打鱼船 一( )故事 一( )马五、我会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2分)六、我会连一连,给汉字宝宝找朋友。(10分)七、 我会照样子,写一写。(12分) 树林是小鸟的家。_是_的家。 说不完听不_ 看不_ _不_ 我家住在大海边。_住在_。 船上有位老爷爷。_上有位_。_有位_。八、我给字宝宝找家,填序号。(8分)海 你 汗 他 住 湾 们 河 位 流九、我会照样子,连句子。(6分)我 在家里 看书小鱼 在小小的船里 游鸟儿 在河里 飞妈妈 在天上 坐十、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1.弯弯的( )儿( )( )的船,( )( )的船儿两( )( )。21世纪版权所有2.( )村里,( )阳是雄鸡( )( )来的。3.( )时不识( ),呼作( )玉盘。 4.船( )有( )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十一、快乐阅读。(10分) 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写完作业,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笑了,我也笑了。我们家多么幸福啊!(1)短文共有( )句话。(2)晚上,我们在干什么?(连线) 爸爸写作业 妈妈看报 我看电视(3)我给爸爸妈妈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