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
2、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先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的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境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3、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他不仅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的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
4、,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的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中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共鸣。(摘编自叶郎说意境)1.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 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 把“意境”和“
5、意象”混为一谈了。B. 中国传统美就是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以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都能具有意境的。C.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处于劣势。D. “道”是宇宙本体的生命。意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体现“道”2. 下列解释,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作品中重现世界上具体的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的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 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境外之
6、境” 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 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他唱出了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深刻体验和感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 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
7、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答案】1. B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末句与前句强加因果,文中的原句是“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
8、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并无因果关系;“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中“情景交融”“创造意象”语序颠倒,原文第一段是“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应是先创造意象,然后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错,原文第二段是“西方古代艺术家,他
9、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再现”与“重现”不同,“具体物象”前缺少定语“一个”,混淆范围。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C项,“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错误,第三段“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但无法推断出“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这一内容。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
10、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先生的正骨膏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
11、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
12、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
13、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
14、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扔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狠狠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
15、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逐渐康复的日本
16、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B.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5. 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智慧勇敢。有爱国情怀。忍辱负重。 6.
17、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分析错误。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选B。【
18、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作答时注意结合关键句分析:“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仿脱白骨折手到病除”,可见其医术高明。“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可见其医德高尚。“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可见其忍辱负重,有爱国情怀。“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可见
19、其智慧勇敢。从这些内容中概括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物象作用这类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是否烘托主要人物,使其个性鲜明;是否作线索,推进情节;是否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解答此类题时,注意概括物象出现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该物象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颜老爷的花树”在文中的作用,可从情节、人物、结构、主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文中第段的“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可知,花树来自颜老爷参与台儿庄战役的儿子,
20、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根据原文第段“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可知,柳先生救活了花树;根据原文第段“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可知,颜老爷不理解柳先生的做法,愤然摔坏花树;根据原文第段“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可知,柳先生又救活了花树,花树的遭遇使得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从文中可知,这是烈士留下来的花树,代表着爱国情怀,柳先生救活这棵花树一方面表明了柳先生医术高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柳先生的爱国情
21、怀。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点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大多数物联网设备会在用户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收集数据并与制造商共享。当下,越来越多的公司投入到物联网产业中。一些对网络设备运用与管理缺乏经验的公司必然会忽略软件和硬件的安全设计,制造商大多是以
22、最低的成本推出最酷最新功能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大多数使用的硬件芯片组都是旧式的,存在多个已知漏洞,而且集成到所述设备中的软件很少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深入安全测试。不久的将来,全球范围内可能会有数千万甚至数亿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被安装到商业机构和家庭中。面对这些威胁,技术人员要加强安全监管,消费者应提高防御意识。2018年以后,物联网将引入新的安全措施,进一步强化设备识别、自动化监管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打造安全的物联网平台,以保障物联网的长期成功运作,避免灾难的发生。我们在关注网络设备系统安全性的同时,还要对网络运作的各种方式进行详细和完整的评估,详细了解并找到网络中的各项风险节点,找出各项不安全的因素
23、,然后详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摘编自物联网:安全性差的代名词?)材料二:根据CEDA研究,2016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300亿元,到2020年将接近18300亿元。按照保守比例计算,中国物联网安全投入在2020年有望达到183亿元。中国物联网安全市场空间(20162020)(摘编自物联网安全及应用领域深度分析报告)材料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涉及不同的主体时,存在着不同的法律问题。就个人而言,主要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譬如微信中提供的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都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信息泄露,从而引发诈骗等犯罪,这意味着物联网时代个人的数
24、据和隐私安全将面临更大危机。就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对手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被标记产品远程收集企业的供应链数据,并以此进行数据分析,这可能会造成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此外,信息保护问题事关企业实体财产安全。例如,在使用FID标签的无人超市中,黑客可以通过篡改商品标签上的电子代码来修改商品价格,使企业不可避免地遭受财产损失。同时,物联网普及后,其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国家安全。我国物联网使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几乎都由美国支配,缺少国产研发的产品。国内从事高端芯片IC设计研发的公司很少实现创新,芯片和读写器核心模块有一半以上从美国进口。相关行业的物联网一旦发生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该行业发挥社会功能,影响国家经济的有
25、效运行,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物联网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摘编自物联网信息安全法律问题)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物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多数物联网设备会偷偷收集用户数据,并将数据发回给制造商。B. 老旧的硬件和未经深入检测的软件,给大量被安装到商业机构和家庭中的设备埋下了安全隐患。C. 只要加强安全监管,提高防御意识,关注网络硬件设备安全性,就能对物联网安全防患于未然。D. 由于缺少自主研发的产品,我国的物联网深受美国制约,这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威胁。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指出造成物联网安全
26、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使用经验,制造商为追求最大利益降低成本。B.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未来物联网安全投入增速明显减少,物联网的安全资金投入也必将减少。C. 材料三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轻易收集自己所售全部产品的供应链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D. 三则材料分别从物联网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物联网安全投入的空间、物联网安全涉及主体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9. 如何应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D 9. 找出风险节点,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采取主动防御,加大物联网安全资金的投入;加强国产操作系统和高端芯片的研发创新。【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
27、,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概括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C项,以偏概全,据材料一第三段,还要考虑网络运作方式等软件方面的风险。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A项,“设备公司缺乏使用经验,制造商为追求最大利益而降低成本”是“制造商推出最新最酷”功能产品的原因;B项,“必将减少”错,据图表可知,增速在下降,但总量在增长;C项, 曲
28、解文意,应是收集“竞争对手的”“被标记产品”数据。故选D。【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三则材料都是针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进行阐述的,材料一中说,“面对这些威胁我们在关注网络设备系统安全性的同时,还要对网络运作的各种方式进行详细和完整的评估,详细了解并找到网络中的各项风险节点,找出各项不安全的因素,然后详细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患于未然”,材料二图表涉及的是“中国物联网安全投入”, 材料三中说,“物联网普及后,其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到国家安全。我国物联网使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几乎都由美国支配,缺少
29、国产研发的产品”。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主观题时,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
30、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31、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愍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
32、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10.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B.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C.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D.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B. 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C. 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D.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
33、,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B. 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C. 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D. 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2)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
34、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2)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B项,“诚”,如果句意: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项,前为介词,
35、前者译为“与相比”;后者为介词,译为“从”。B项,前为助词,译为“的”;后为动词,“到”。C项,前为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会、可能会”;后者为代词,译为“他的”。D项,均为连词,表因果。译为“因此(所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错误。根据“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可知,燕昭王召回苏代。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
36、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务,一定;过,过失;数,列举。(2)与,给;虽,即使;恶,怎么。【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7、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苏代兄弟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
38、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
39、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一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美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
40、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
41、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新居苏轼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42、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注】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永:深。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14. 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15. 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环境清幽,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地处偏僻。 15. 通过“风雨凉”“菊发新颖”,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数 朝风雨凉”,又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菊”
43、又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何必谋二顷”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环境清幽:作者选取“北林”“竹树”“疏影”“短篱”这些意象,写出了新居在竹树旁,有矮矮的篱笆环绕,环境清幽静好。设施简陋:“结茅”指编茅为屋,由此可知新居之简陋。空间狭小:“短篱寻丈间”一句,用“寻丈”表达新居空间之小。地处偏僻:“翳翳村巷永”指新居在村巷深处,说明新居地处偏僻
44、。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诗歌的前四句,写新居的环境与诗人的感受,这两句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与作者人格的高洁;中间四句写出诗人建筑新居的原因,写出了新居的狭小与陋劣;第八句继续写环境的幽深,暗写自己不随流俗、不与外界相处的境地;最后四句写新居生活之乐,暗示自己将如陶渊明一样:委身大化,不喜不忧。其中“风雨凉”是说时令已是初秋,几场风雨过后,天气转凉,但是作者并没有悲秋之意,却说“菊发新颖”,作者憧憬天气转凉之后,园圃
45、中的菊花开始抽条长叶,不多久就能绽出花朵,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数 朝风雨凉”,又暗指遭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自古以来,“菊”就是高洁的象征,陶渊明之后,“菊”又有隐逸者的代称,作者用“菊发新颖”表达自己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何必谋二顷”意思是不必再由别的粮田的追求,作者用“何必”一词,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
46、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译文:当朝阳初升,便可看到阳光透过竹枝树干投下的光影。我居住在不高的篱笆之中的新居,感到其乐无穷。过去居住的官舍也不是好房子,但就是这样简陋的房子也不让苏轼居住。住在这新居,环境幽深。时令已是初秋,几场风雨过后,天气转凉。园圃中的菊花开始抽条长叶,不多久,就会绽出花朵。有此菊花,可消遣啦,更可藉此消磨时光,不必再由别的粮田的追求啦。(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韦庄菩萨蛮刻画了江南之美,其中_,_描绘出江南
47、的人美。(2)李煜浪淘沙令点明天气和季节的句子是:_,_。(3)柳永八声甘州描写秋日雨后的风,河,夕阳的句子是:_,_,_。(4)秦观踏莎行以一字表现出愁苦之深,化虚为实的句子是:_。(5)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_”一句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答案】(1)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2)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3)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4)砌成此恨无重数(5)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
48、风雨也无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垆、皓腕、潺潺、阑珊、砌、蓑、晴。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明代园林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可谓 。一般认为,修造园林是文人倡导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但在明代“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下,武官也纷纷效仿文士雅趣的造园行为。传统文人园林具有封闭与 的特征,但勋贵武官多开辟自家庄园为半公共空间,承接文人墨客的游览聚会。他们一方面要借此表示对文人雅韵的 ,以求
49、得到文士认可;( )事实上,部分勋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文人话语权下的传统园林美学,树立了自己的社会文化权威,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首先,勋臣大将凭借身份优势, 修造庄园。其次,建于朝廷赐第之上的勋臣园林,凸显了诸侯维藩、永拱帝室的政治象征意义,使得这些园林具有了非凡的神圣性。这种风范显然对文士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武官园林由于建造水准日益精湛,甚至明代中后期出现文官效仿勋贵园林。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登峰造极 秘密 膺服 不惜工本B. 无出其右 私密 钦服 不惜工本C. 无出其右 秘密 膺服 不惜血本D. 登峰造极 私密 钦服 不惜血本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
50、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另一方面又要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以打破文士对话语权的垄断。B. 另一方面又要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打破话语权被文士垄断的局面。C. 另一方面打破被文士垄断的话语权,以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D. 另一方面打破话语权被文士垄断的局面,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由于武官园林建造水准日益精湛,甚至明代中后期出现文官效仿勋贵园林的现象B. 武官园林由于建造水准日益精湛,明代中后期甚至出现文官效仿勋贵园林的现象C. 武官园林由于建造水准日益精湛,明代中后期甚至出现文官效仿勋贵建造园林。D. 由于武官园林建造水
51、准日益精湛,明代中后期甚至出现文官效仿勋贵建造园林的现象【答案】17. B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
52、成语的积累记忆。秘密:强调隐蔽,不易被人发现和知晓;私密:强调因个人私有而不被人了解。园林并非隐藏的,但因属于个人私有而不许外人轻易进人。故排除AC。不惜工本:不吝惜本钱、舍得花钱;不惜血本:强调为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后者有夸张色彩,程度更深。选文语言客观平和,不适合使用过于夸张的词语。故排除D。故选B。【18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与“打破被文士垄断的话语权”之间有因果联系,语序不能倒置。故排除CD;前面的分号提示两句
53、句式一致,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原句有三处错误:“由于”位置不当,导致主语混乱;没有与“出现”相匹配的宾语;“甚至”位置不当。A项,没有修改“甚至”位置不当的问题。B项,没有修改“由于”位置不当,导致主语混乱的问题。C项,没有修改“由于”位置不当,导致主语混乱和“甚至”位置
54、不当的问题。故选D。【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20.下列划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管仲列传B. 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李将军列传C. 擅巴汉之饶(擅长)刺客列传D. 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魏公子列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
55、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C项,擅:占有、据有。句意: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故选C。21.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名作动)刺客列传B.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管仲列传C. 朱亥袖四十斤铁锥(名作动))魏公子列传D.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李将军列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A项,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句意
56、: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故选A。【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22.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一项是( )A. 光窃不自外。刺客列传B. 岂管仲之谓乎?管仲列传C. 何功之有哉?魏公子列传D.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李将军列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
57、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A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我(田光)私下和您不见外。B项,宾语前置句,句意: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C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有什么功劳呢?D项,定语后置句,句意:追捕的几百个匈奴骑兵追赶他。故选D。【点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
58、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今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59、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坚守传统文化,方为低俗劣质网红的解药梅县高级中学2017届邹洁茹今夕何夕,社风偏移,坚守传统,等来年秋风起。我庆幸自己处于如此时代改革开放,文化多元,以人为本,但也有越来越多低俗劣质的文化走红,让我不免心头一惊,渐渐地我意识到在互联网贩卖低俗劣质内容不断走红的大背景下,我们唯有更加坚守中华传统高尚文化,才能使其不被低俗劣质网红所吞噬,才能使社会不被低俗劣质网红所掩埋。每次打开电脑,总有一些新闻让我震惊:某男孩因观看不良网站视频而对其同班女生实施强暴,某高校生因游戏暴力而在现实生活中捅死舍友等等,这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无不和网上低俗劣质文网红相钩
60、连。在如今现代化面前,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现实背景下,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及行为方式有逐渐被更改的可能,但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人意识到了这点。这真是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可悲的是,我们居然现在才意识到了这点。本应该被社会所抛弃的低俗劣质网红,什么时候变成了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网红赚钱的工具呢?传统文化是否正在经历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低俗劣质网红为何会越来越猖狂!现在的人们,是否已经忘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否向低俗劣质网红投降了?传统文化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因而具有惊人的力量-因为它的温情,因为它是本色,更因为它深深热爱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子孙。它荣,
61、社会风气正;它衰,低俗劣质网红盛。被很多人在网上调侃为纯吹喇叭赚吆喝的白鸟朝凤真的如此不堪吗?错!这种传统文化,坚守的是在如今低俗劣质网红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一种可贵的文化定力和文化自觉,也唯有这种可贵,才能使网红所宣扬的低俗劣质内容不至于四面漫扬。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我们只有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把低俗劣质网红火焰熄灭,而我们的心灵才能被高尚传统文化所裹捲,吞吐千年,悦纳古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明白,唯有坚守优秀文化传统,方能解决低俗劣质网红的问题。愿传统的阳春白雪能更改小苹果的格调!【解析】【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
62、立意。读后可知,材料主要讲述网络的变化及低俗网红的现象引起的思考。参考立意:(1)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可以立意为“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抵制恶的诱惑”“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 (2)从集体精神养成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导致集体精神的矮化、粗陋化。可以立意为“低俗网红激发人的生物性本能,给人带来危害”“抵制低俗网红,倡导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的破坏力指向未来。可以立意为“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考生写作时,要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点睛】材料
63、作文是近些年高考常考作文形式,考生首先要读懂材料,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立意时要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例如本题可从“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等角度立意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