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577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广西钦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小题快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三历史每周小题快练(2)单选题1西周时期,姓、氏分开,姓用来区分祖先,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后,“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A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秦汉的统一推动姓氏的演变D秦汉时期婚姻习俗有所改变2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

2、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3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

3、中枢B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C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D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6古代雅典民主以普遍信奉公民美德的原则为特征,即公民献身于城邦,公民的私人生活隶属于公共事务。雅典人认为,只有通过城邦,才能恰当地实现自我,并过上一种高尚的生活。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A城邦的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B公民美德的实现离不开城邦C公民的地位低于城邦的地位D城邦中公私界限存在不明确7按罗马法律规定,一项交易的完成,必须经过多种郑重的仪

4、式,才能造成一定的法律事实,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在这过程中,即使是忽略了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表明罗马法A主要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 B繁琐的程序缺乏合理性C基本上是旧有习惯的沿袭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81831年3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A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B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D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9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

5、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A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B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C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D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10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由2个邦与3个自由市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委派的共58名代表组成,表决时如果出现14张反对票,则议案不能通过。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这一联邦制A得益于美国联邦制度的启发B植根于德意志特殊的国情C阻得了其后德国经济的发展D反映德国宪法的专制特征11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认为,中国只要断绝茶叶、大黄

6、等的供应,英国人就会消化不良而死。当时,大清共有军队约80万,而英国远征军只有约1万多人。在英国进攻宁波时,道光从广西调兵1000多人增援。当援军急驰三个月到达宁波时,英军已在进攻长江口;当援军到达长江口时,英军已在进攻天津。这表明鸦片战争A中国战败存在历史必然B清政府没有利用英军弱点C民众具有强烈抗英热情D爆发根源在于茶叶与大黄12上海开埠后人口不断增加,1852年统计辖区人口54万,租界人口极少;1865年上海辖区人口70万,其中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共15万人。导致此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C外国移民大量涌入D洋务运动兴起发展131900年6月21日,

7、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4孙中山在庚子年趁北方之乱面发动惠州起义,虽仍失败,但他发现此前“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庚子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造成这种现象的背景之一是A士人阶层的价值认同发生变化B同盟会的政

8、治纲领深人人心C清王朝完全沦为列强的代理人D立宪派对新政由希望到绝望15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6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实行革命的办法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1921- 1922年其党员人数从56人仅增加到197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急切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为此,中国共产党A

9、积极寻求共产国际帮助B修改民主革命纲领C提出革命统战线主张D广泛发动工农运动17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路线A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全面认可B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C体现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D解决了红色政权的经济问题181932年以前,中国的制片公司所拍多是武侠片、侦探片、爱情片,但之后,这类题材的影片遭到广大观众的厌恶,很多制片公司开始大量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影片。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观众审美情趣发生改变B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高涨C影片公司追求高额利润D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1919

10、47年7月,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电,提出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南渡长江的计划,创立闽浙赣根据地。1948年5月,陈毅在传达中央会议精神时说,南渡长江的意图是“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当时中共提出这一计划是为了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C把战争引向国统区D减轻东北战场我军的压力20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去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这A标志国际工人运动进人新阶段B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C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影响D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21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

11、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22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这说明在中国A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B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C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D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23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

12、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24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25“一边倒”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

13、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这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这表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基于A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B美苏冷战的影响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国家利益的考虑26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时期外交理念A.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C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27某学者认为:“尽管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但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都感到对自

14、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而意识形态又加强了他们的受威胁感。”该学者意在指出A美苏之间本质上没有利益冲突B冷战的爆发是多重因素的作用C冷战实际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D决策者认识局限导致美苏冷战28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演讲中说:“西方世界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确保非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不发达地区不致沦为那种称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对这一演讲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否定和替代B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C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思维和政策D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且遏制苏联29二

15、战后,西欧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大下降,欧洲出现了美苏严重对峙局面。美国凭借在战争中增长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等途径,力图全面控制西欧;苏联则在东欧建立起经互会和华约,这些使西欧国家产生了担忧和恐惧。他们既不愿成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乌拉尔一边的卫星国”。因此,西欧的出路在A保持中立开展不结盟运动B加强科技革命夺回领导权C联合自强以维护自身利益D联合中国反对两极的霸权30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16、、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形成C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趋于解体 钦州市第二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三历史快练(2)答案1A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与宗法制。秦汉以后,“氏”通常为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传统的社会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A项正确;西周和秦汉时期都是男权社会,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变化无关,排除。2A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阔,结合古代中国发展历程可知,这些地区是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的,代表了统一的多民族

17、国家正在逐渐形成。A正确;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以前南方没有瘟疫,而且内蒙古在山东、河北北方,B错误;因为所涉及的区域更多,因此记录的次数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错误。故选A。3C本题较易排除A、B两项;D项所指在当时主要是指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等;只有C项把题中材料的抑制豪强大族与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问题(土地兼并)相联系。4A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处理机要事务,成为决策中枢,内阁则沦为处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内阁与军机处争夺权力,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军机处设

18、立后,内阁成为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并非形同虚设;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身份入选。5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A根据“公民献身于城邦,公民的私人生活隶属于公共事务”可知,古代雅典重视城邦利益,认为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公民

19、美德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非公民的地位低于城邦的地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公私界限很明确,排除D。7B根据材料可知,罗马的交易需要经过多种的程序才能实现,并不便于罗马经济的发展,不具有合理性,故选择B选项;结合所学,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的法律为万民法,而材料中的繁琐程序体现的为公民法,故排除A选项;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和成文法的起点,为旧有习惯的沿袭,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故排除D选项。8B英国经过民主程序通过了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方案,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题

20、干中格雷内阁的政治行为符合责任内制的相关规定,故A项错误;格雷内阁主导议会改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非民众主导英国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英国首相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属于议会,故D项错误。9B “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表明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各州拥有自主权,故B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表述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0B从材料可以看出,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主要是植根于德意志特殊的国情,因为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普鲁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正确;材料无法得

21、出受到美国联邦制的启发,排除A;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专制,排除D。11A根据题干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反映出中国文人认识短浅和思想的闭塞。而军队在增援过程中错过战机,这体现了清政府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说明中国战败存在历史必然,故A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并不是英军的弱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工业革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12B从材料可知,从1852年到1865年上海租界的人口显著上升,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大地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可知,这主要和当时的战乱有关,B正确;ACD与材料无

22、关,排除。故选B。13B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14A材料体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后,人们对孙中山等人的起义行为由抨击到赞扬,说明当时的价值认同发生了变化,这主要和民族危机加深有关,A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材料与立宪派无关,D排除。故选A。15B依据题意可知学生运动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又注意斗争的方式,因此体现了爱国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故

23、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生并未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C选项错误,据五四运动相关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D选项错误,据五四运动阶段性胜利的标志相关所学知识点可知,材料并未体现出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6C由材料信息1922年、组织力量发展、追求革命办法实现革命目标等史料可证,共产定旨在扩大革命力量寻求革命的合作对象,故选C项;A项信息共产国际一直在帮助指导中共革命活动,故排除A项;B项史实是中共二大进行修改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D项内容开展工人运动在一大后中共就积极组织和发动,而发动农民参与革命主要在国民革命时期,故排除D项。17B “依靠贫农、雇

24、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土地革命路线,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社会主义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C;D项错在“解决了”,排除。18B本题立足家国情怀,以1932年前后电影题材的变化切入,从材料看,电影题材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广大观众的喜好发生了变化。结合1932年的史实分析,制片公司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影片,是迎合大众抗日的要求。反映了1932年前后在日本加紧侵华的背景下,人民大众民族意识的高涨,B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C根

25、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中央军委提出南渡长江,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的作战计划,是为了把战争引向国统区,C项正确;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建立鄂豫皖根据地,A项错误;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是1949年战略决战胜利后的任务,B项错误;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华东野战军南下不是为了减轻东北战场的压力,D项错误。20B空想共产主义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

26、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从材料可以看出,正义者同盟解决贫富分化差距问题寄希望于人类的爱,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范畴,B正确;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也尚未实践,CD排除。故选B。21A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此时期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既使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在短时间壮大起来,也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所以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然后才扩展到其他地区,在此之前工人武装并

27、未控制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农民的支持和士兵的要求是完成这一转变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内部因素,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2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可知这说明在中国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都是民主的重要形式;C选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D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A根据“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可以看

28、出当时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A正确;BC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24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说明美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图谋。台湾方面的回应体现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5D “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主要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对外政策时起了关键作用,表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D项正确;材料指出“一边倒”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

29、结果,A项错误;“美苏冷战的影响”在材料中被排除在关键因素之外,B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与1949年“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主要任务不符,C项错误。26D21世纪,中国的“和谐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故选D;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外交逐步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7B参与者不想冷战,但(美苏)对战后国际体系不信任,认为国家安全受到不能控制力量的威胁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等原因导致了冷战发生,学者这样分析意在指出冷战的爆发是多重因素的作用,B项正确;美苏冷

30、战本质上是利益冲突的结果,A项错误;冷战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与“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不符,C项错误;“决策者认识局限导致美苏冷战”没有考虑“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8D罗斯托主张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使其“不致沦为那种成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形式控制之下”,结合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可知这一演讲的主旨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遏制苏联,故选D项;该演讲是对马歇尔计划的深化,不是否定和替代,排除A项;该演讲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以遏制苏联,不是为了维护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地位,是美国强化了冷战思维而非放弃,排除BC项。故选D。29C据题意可知,二战后西欧衰落,但它们并不想依附于美苏,所以欧洲通过走向联合以维护自身权益,故选C;西欧国家并没有发起和参与不结盟运动,排除A;BD项与二战后西欧的做法不符,排除。故选C。30C根据材料“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题干描述的正是这一趋势,C正确;A主要描述的是政治格局,题干还提及“地缘经济实力”,排除;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