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417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第1章 第2节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散文第二节 分析作品结构及句段作用专题十三 考 点 攻 略 巩 固 提 升 43考 点 攻 略一、分析作品结构“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有两种题型: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散文思路的考查主要包括布局谋篇、段落作用。布局谋篇包括线索设计、结构安排、详略主次、过渡穿插、伏笔照应、烘托铺垫等。典例解析(2015 北 京)阅 读 下 面 的 作 品

2、,完 成 后 面 的 题。导学号 60790998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

3、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

4、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

5、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

6、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

7、,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8、。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干要求赏析谋篇与立意两个方面,可以从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主题来考虑作答。答案 从作者的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技巧攻略 1整体感知,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叙述了什么事情。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

9、或收束内容的作用。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到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5通读全段,合成段意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60790999

10、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陈峻峰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

11、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

12、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

13、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地拒绝、痛斥和对峙。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

14、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_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二、句段作用句段作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想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对写作内容和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主要指与上下文的联系,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典例解析(2013 福 建)阅

15、 读 下 面 的 文 字,完 成 文 后 题 目。导学号 60791000瓦王剑冰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

16、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卸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17、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捡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

18、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一条狗衔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许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摘编自人民日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

19、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一定要从结构和内容主旨上去考虑,同时要注意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往往也是不同的。答案 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意思对即可)技巧攻略 作用类题目的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组织答案:(一)从文章结构方面答题1理解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

20、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尾句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2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段落的位置,具体而言:(1)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

21、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2)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3)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

22、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二)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答题句段的作用也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答,答题时不能空用套话,必须具体到如:“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答题程序是:形式方面的作用(作用分析)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60791001老街灯王月鹏这是最后一夜。当晨曦升起,当那个叫做“明天”的日子如期降临,老街灯将永远地告别这条街道。已经多少年了,它一直守望在这里。街道的秘密,就是它成长的细节。那些匆忙的步履,那些徘徊的心事,喜悦或悲伤,孤独或喧嚣,都曾经走进老街灯温和的目光。老街灯珍藏着它们,永远不会说出口。老街灯的存在,仅仅是为

23、了对一条街道的守望么?当它的光越来越孱弱,终于无力继续照亮别人的路的时候,那些曾经被它照耀过的人,并没有为它指明一条道路。离开了这条街道,老街灯不知道自己将要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当它带着这条街道的所有秘密离去后,街道将仍然是那条街道,仍然布满匆忙的步履、徘徊的心事,仍然上演着一幕幕的喜悦或悲伤,孤独或喧嚣。因为别人的遗弃,老街灯成了守夜人的珍藏品。在离开那条街道之前,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与守夜人原来是如此的默契。守夜人和他的妻子也老了,这条街道,这盏灯,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这么多年来,守夜人从来不揩老街灯的一滴油。现在,他拥有了这盏“退休”的灯。它就被搁在火炉旁边的一个靠椅上。

24、我相信老人独自凝望它的时候,心底一定会涌动很复杂的想法。老街灯曾在那些风雨之夜温暖过他,就像此刻它在陪伴着他的孤独一样。炉火的温馨,让那些风雨往事披上了一层暖意。那些相依为命的日子是值得回味的。老街灯记得,守夜老人每个星期日下午总喜欢读一些游记类的读物,他高声朗读着那些关于非洲、关于大森林藏有野象的故事。他从未离开过这条街道和这盏灯,他的心里有一个关于远行的梦想。是命运不肯放走他。当他终于可以走开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遭遇怎样的命运。有些东西,其实是我们无从把握的。就像在奔往某处景观的途中,我们无法拒绝沿途的景致一样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还是忧伤的。甚至,它们的存在,或者这种存在所呈示的意义

25、,已经远远超过作为目的的所谓“景观”。而这一切,常常被我们发觉,却又很难做出有违初衷的选择。人的一生就这样固执地走了下去。而守夜老人留了下来。还有老街灯,也一直留在了那里。我们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是匆匆的赶路者。因为搬家,我翻阅起了旧的习作。它们已在牛皮纸信封里尘封十多个年头了。我无法让自己不按照当下的心态和眼光去重温那些文字。我在翻阅它们的时候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回归当初的心境。这些稚嫩的文字,它们收留了我的青春,遥远并且质感,它们打动了我。我珍视这份真实,并且期望写下具有同样品质的文字。多年以后,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成为自己的读者。就像那盏老街灯,它曾经照亮了我的远行之路,也一直在记着我的回家的

26、路。另一种现实是,难耐寂寞的老街灯主动走进熔炉,被铸成一架可以插蜡烛的漂亮烛台,摆到了诗人的绿色书桌上。那些曾经的风雨,于是在诗人笔下成为浪漫的风景。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梦。但这个梦让我有说不出的伤感。文章第一自然段有哪些作用?答:_答案 紧扣题目,点出文章的主体对象,引起下文;强调老街灯即将完成使命,引起读者的关注,为全文奠定了伤感基调。巩 固 提 升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导学号 60791002剪不断的乡愁崔明秋我依然记得多年前我出走的那个四月,硕大的朝阳一直紧紧跟随在我的身后,温暖着我的身心。春日的田野,泥土深处的梦正在复苏,一棵小草悄悄探出头来,为我送行。我没有离愁,眼里充满

27、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绿皮火车拉响汽笛,载着我慢慢驶离这古老的小镇,我没有与故乡温厚的背影告别。出走,从来都没有一条笔直的路可走。在异乡的夜空,我只看到一颗颗哭泣的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当风从我的双肩掠过,我听到来自故乡的低语。我依稀觉得我的双肩还保留着四月的温度,那是故乡的手掌的温度,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冷却过。是它抚慰着我,让我在远走他乡的日子里,走得端正而夯实。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故乡的凝视,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故乡的山水都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游子的回归。故乡,如果说我爱你,为什么又一次次地离开你?在渴望逃避的瞬间,故乡那爿小站,絮叨着叮嘱与不舍。时间的手指无论怎样坚硬,都扯不断满腹绿意的祖

28、先的遗嘱。在人生不停顿的迁徙和别离中,依然保留着这块土地的方言,那是历史的血脉,总不干涸。远离故乡的日子,我夜夜怀抱旧日的回忆入梦。当我置身故乡的怀抱,寻找着旧日足迹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风,却牵引着我去领略故乡全新的风貌。贯穿小镇南北的通江路,已由尘土飞扬的土路变为柏油路。成长的记忆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路边高大的杨树亲切地看着我,仿佛在问我: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我已寻不到那些错落在低矮平房中弯曲的小巷,那棵长在房檐的小草只有在我的记忆里碧绿着。在小巷里玩耍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继承了父辈的朴实与勤劳,在这块土地上支撑起一个新的时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让我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街市上车水

29、马龙,商铺林立,人们的脸上依旧挂着我熟悉的朴实的微笑。而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条在小镇东边修建的大路与大桥。那一带原来是稀稀落落的破旧平房与废弃的厂区,一直都冷清萧条。如今人们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在废弃的厂区上建起了休闲娱乐广场。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与气派的新桥连接,成为小镇里的一条运输动脉。每天清晨,一颗颗还带着露珠的蔬菜与瓜果从这里运送出去,丰富着城市的餐桌。人们带着心中的理想蓝图从这条路离开小镇,又从这条路回到小镇,带回了山外先进的理念与思想。日子就在这条路上一天天忙碌并富裕起来。远处的田野,庄稼的面孔在阳光下晶莹闪亮。我寻根的目光在燃烧,乡音在我的耳畔感情纯正。清澈明亮的江水,滋润着两

30、岸,水草肥美,绿树成荫,那一片片叶子上有父亲的体温,母亲的体温。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心是那样的安宁,踏实,跋涉的思想不再疼痛。不知是谁在喊我的乳名,我回过头去,竟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刚刚从广州回来,探望父母。一阵鞭炮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一排迎亲的车队停在了我们身后,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着是谁家的喜事。岁数大的人慨叹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小孩子不停地拍着巴掌,蹦蹦跳跳我们也随着人流,感染着喜气,默默地为这对新人祝福。转眼间,又要离开故乡了,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凝望故乡,我收藏起故乡的宽厚与沉实,这里是我永远眷恋的港湾。在告别的时候,我看到故乡潮湿的背影。而我从今往后的漂泊,无论多远、

31、多久,我的乡愁都是岁月的剪刀无法剪断的一根棉线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 剪不断的乡愁。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中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 景物描写,交代了“我”离开故乡的季节,衬托了“我”对远方的渴望之情。3请将文章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离故乡()()再次离故乡答案 思故乡;在故乡(回故乡)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答案 呼应题目,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导学号 60791003长冬麦语宋殿儒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

32、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

33、”;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

34、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

35、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23日08版有删改)1文中第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视听相结合;反衬,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比拟;表达了对麦子的赞美和喜爱。2文章第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答案 冬天:沮丧、不甘、无奈;麦子:自豪、愉悦、蔑视。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味。3简述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答案 内容上: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

36、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4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答案 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60791004生命的出口林清玄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可怜的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37、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窗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忽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异,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隔着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内一圈来寻找生命的出口呢?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

38、更精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一样单纯的思维?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加珍惜生命呢?对这一层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身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更要退后一步,关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关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决一切的苦痛与纠葛。但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姻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更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

39、,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啊!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第二次情感受挫而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在于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知道呢?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

40、杀写起,从第二段开始又自然地过渡到了小黄蜂,写小黄蜂的目的是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轻易放弃生命。B从全文来看,整篇文章委婉含蓄,作者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小黄蜂来寻找生命的窗口,浅显易懂。C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可见作者观察的认真仔细,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描写细致入微,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写作笔法。D“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说明小黄蜂从绝境中出去了,就会有生命的许多选择。E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读者对话,娓娓道来,言语中透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祝福。答案 BC解析 B项“作者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错,文中作者的观点有直接

41、的表述。C项“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描写细致入微”错,文中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努力寻找生命的出口”。2小黄蜂的什么举动使作者感到惊奇?作者为什么感到惊奇?答案 小黄蜂在玻璃上瞎撞了一阵子后,在玻璃上踱步,像是在思考,最终从纱窗缝隙飞了出去。因为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3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类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答案 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因为一点姻缘不如意就自杀。不管活着还是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

42、展的机会,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多体验失败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更幸福的人生,更触及灵性的深度。并没有想象中的来生。4请解释“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这句话的内涵,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 告诫人们珍惜生命,把握今生,不要把美好的生活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生。(启示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60791005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

43、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

44、,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

45、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作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

46、,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

47、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答案 BC解析 B项中“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错,从文章中来看,作者对此是认可

48、的。C项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的意图分析错误,作者意在说明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案 相对于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答案 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中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

49、的整体。4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答案 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城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叫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了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

50、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涵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的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