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市逸仙中学2020秋季学期段考试题科目: 高一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人。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是一个可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二士争功”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伐蜀之役由司马昭的亲信钟会为主帅,邓艾受命率领偏师。钟会统帅主力十余万,从骆谷、斜谷的大路进取汉中;邓艾与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从陇西进攻,进行战略牵制。尽管最初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蜀国大将姜维依仗剑阁天险,与钟会率领的魏
2、军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邓艾决定放弃原来与钟会汇合的计划,改走阴平小径,从而绕开剑阁天险,直取成都,进而一举灭亡蜀汉。钟会与邓艾二人出身迥异,钟会是名臣钟繇之子,出身于汉末最有声望的士人家族,与司马昭关系密切。世说新语中记载,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相约出行,钟会迟到,司马昭戏谑时故意提及钟会父亲钟繇的名讳。时人重孝行,与人接谈中触犯对方家讳是严重的冒犯,但反过来,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会用对方的家讳来开玩笑。素有捷才的钟会不甘示弱,用“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予以反击。这八个字中巧妙地点到了车上另三人的家讳,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陈骞的父亲陈矫。这种妙对是魏晋风
3、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士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邓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农属下的部民,靠积累军功而致高位。更糟糕的是,他本人口吃,与讲究捷悟的文化风气格格不入。或因如此,在争功一事上,邓艾最后可谓冤屈而死,跟随他灭蜀的部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由此可见,魏晋风度虽然是一种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这种文化背后的阶层性和封闭性。实际上,官僚阶层经过魏晋两代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结起来的政治利益共同体。加之魏晋之际玄学清谈的兴起,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认同。东晋南朝的士族虽然并非完全承自魏晋官僚阶层,但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源自西晋:一个是具
4、有累世仕宦倾向的政治群体,一个是以玄学清谈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阶层。(节选自仇鹿鸣魏晋风度倡导了怎样的社会风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来说,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B.邓艾灵活指挥,改变计划直取成都,在伐蜀之役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也表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D.魏晋时代的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个人不大可能获得身份突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引导人们对魏晋名士和魏晋风度做深度思考。B.文中简述伐蜀之役,强调
5、钟会、邓艾的功劳,为论述二人的最后结局做准备。C.主体部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D.末段得出结论,指出魏晋风度不过是世袭官僚阶层的趣味趋同,具有排他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魏晋名士全都是一群气质风雅的士人,就不会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B.时人虽重孝行,但拿家讳开玩笑如果能表现出个人捷才,也能被欣赏。C.东晋南朝士族可能会更加追逐精致、高雅的文化,把玄学清谈之风推向高峰。D.魏晋风度植根于士族官僚阶层,对后世正面影响较大,但其局限性常被忽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6题。材料
6、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英文名“COVID-19”。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该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摘自百度健康医典)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截至北京时间3月1日20时,中国以外共6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7600余例,已有七国
7、的累计确诊逾一百例。世卫组织把该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中国慈善家专访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他认为: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导致疫情蔓延。现在全球理解比较成熟,警惕性比较高。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假如扩散,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不错,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摘自2020年3月2日环球时报)材料三:天灾人祸,都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天花在被人类消灭之
8、前,夺走了5亿人生命;曾让整个欧洲沦陷的黑死病则有7千5百万条血债;迄今为止,2千5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线状病毒埃博拉,更是凶险万分、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仿佛是被上帝诅咒过的蛇,致死率达90%。美国科学家卡特,是1976年埃博拉首次出现时,第一批见证它威力的人之一。他看到,埃博拉横扫过的村庄,被当地人用火烧成灰烬。他看到,感染了埃博拉的修女,绝望地走向枪口之下。他看到,死神在收割生命。但据日本媒体7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引入埃博拉、拉沙热等五种最危险病毒,用于明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前开发诊断试剂。面对埃博拉,未雨绸缪是人类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防御。诺奖得主莱德伯格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
9、病毒。病毒是什么?是生物、是对贪婪的惩罚,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侵略的反噬。2003年的非典,多年之后被证实,病毒宿主是中华菊头蝠,被人类捕食的果子狸是病毒携带者。埃博拉的爆发,和非典也有相似之处。在非洲丛林里,当地人有食用蝙蝠、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习惯。为了口舌之欲,捕食野生动物,却也打开了病毒的潘多拉魔盒。而如今,魔盒已经开启,作为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许只有敬畏自然。(摘编自哈影小十君2019年7月18日日本到底是怎么想的?)材料四: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加,跨国经贸、旅行、学习等活动变得日益便利,全球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全球卫生治理成为全球治理中重要领域,
10、传染病治理尤为紧迫和突出。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传染病,而艾滋病等威胁长期存在,有些突发性传染病防不胜防,提升全球卫生治理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摘自光明日报通力合作是全球卫生治理最优选择)(注)韩国:在首尔,泛国民斗争本部等组织面对疫情依然大聚会。意大利:议会大会上,不戴口罩的议员以自由为名嘲笑戴口罩的。伊朗:有教众舔圣墙将唾液涂在脸上称不怕病毒。4下列对“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毒其
11、实是生物,如果人类不招惹它,它一般也不会主动招惹人类。B病毒一旦衍成人类痼疾,每年就会使相当数量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C新冠疫情已经呈现扩散态势,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D对抗病毒的特效药往往滞后,或许数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研制成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情蔓延不分种族不论国界,只有各国加强自身防御,制服疫魔,清除病毒,人类才会安全。B中国给疫情控制提供了经验也留下了教训,但一些国家不能严肃对待甚至存在人为障碍,形势堪忧。C面对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预先考虑到了埃博拉等狠角色的危害,未雨绸缪值得肯定。D世卫组织把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
12、”上调至“非常高”,再次凸显全球共同行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6面对现在乃至将来的疫情,请依据相关材料内容代表世卫组织向各国政府提三点合理化的防疫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水缸里的文学 苏童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
13、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
14、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
15、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我同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
16、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17、。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
18、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
19、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8.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9.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
20、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
21、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挣扎C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
22、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宾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D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他人则不允许设庙。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计划周密:首先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换取秦王的信任,然后到秦国面见秦王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秦王听后十分高兴。B荆轲处乱不惊: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武阳,秦武阳胆怯露出破绽,荆轲巧妙周旋,没有被秦王和群臣发现,才得以
23、进献地图,使计划能继续进行。C荆轲勇猛异常:荆轲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行刺过程的几个动作“取”“发”“把”“持”“揕”一气呵成,迫使秦王惊慌失措,险些丧命。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被击倒后仍然用匕首掷击秦王,受八处剑伤后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没有一点畏惧的心理。13、翻译划线句子。(10分)(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
24、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5、(本题共1小题,6分)(1) 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 _,_ _ 。(2) 再别康桥中,诗人用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_ _,_。(3)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有学术观点可以被称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
26、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及个人、国家等的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B
27、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C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B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D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8、)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防
29、,人体不能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21.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XX写给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XX编辑部:您好!我是 X市X中学学生XX,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此致敬礼!XX于2020年11月11日(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30、作文。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瞄准自己的靶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020年逸仙中学高一秋季学期语文段考试题答案1. D A“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是一般人对于魏晋名士的印象,并不是他们成为名士的基本条件,故此项不正确。 B项,结合文本来看,邓艾采用的奇谋,的确起到了加速蜀汉政权灭亡的作用,但是在整个伐蜀之役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双方国力的对比,是钟会主力部队和
31、蜀汉政权的直接对抗,故此项不正确。 C项,司马昭戏谑时不避钟会家讳,只能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不能表现他们的名士风度,而钟会的回答,才真正体现其名士风度,故此项不正确。2.C C项“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不正确,结合文本可以发现,语言表达、妙对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个人的出身,口吃只是邓艾冤屈而死的附加条件。 3.A 文本第一段中“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和“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二士争功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两句话来看,“二士争功”的根源并不在于气质是否风雅。结合全文可知,其悲剧在于魏晋风度里面所包含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排
32、斥出身微贱的人士,故此项不正确。 4C C 项,“新冠疫情已经呈现扩散态势,”错误,由材料二“假如扩散,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知,是“假如扩散了”,才会成大流行病。5A A 项,“只有各国加强自身防御”错误,由材料四“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之帆”可知,原文的条件是全球携手共同御“敌”,而非“各国加强自身防御”。 A错误。故选A。6.(1)对外,树立全球意识,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同防御。(2)对内,高度重视,建立与健全快速联防联动应对机制。加大科
33、研投入,研究有效药物与疫苗,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禁绝野生动物的买卖。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医疗队伍。加大科普推广力度与深度,让国民自觉防备、远离病毒。答对一点2分。7.D8. 内容上:第三段中的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他的青年摆脱贫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掉馅饼的从众心理。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是增添了很多细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出作者喜欢的美味。这表明了作者当时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味的期待。手法上:更多细节描写,表现了孩子有趣天真的想象力;两段通过对比突出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发出的想象力;主旨上:揭示主旨,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
34、想象力,而这些给了物质贫乏时代的我最早的阅读。结构上:承上启下,共同承接上文回忆童时期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9.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作活力。10B 11D 12A13(1)群臣侍殿上者为定语后置句,尺兵、诸郎各1分,句意通顺2分;(2)所以、乃、劫各1分,句意通顺2分。14. C 15. 历史上的魏征
35、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16.(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B (1)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第一处与前文“百家争鸣”相对应,应选“不易之论”。(2)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硕果仅存:经过淘汰,留存下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根据前文“言前人之所未言”,应选“弥足珍贵”。(3)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异
36、军突起: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根据关键词“以往学者却”,应选“独辟蹊径”。(4)抽丝剥茧:比喻层层剖析。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根据下文“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应选“抽丝剥茧”。18.B 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与前文衔接更紧密。综合来看,B项最恰当。19.C A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D“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关于”应改为“对于”。“关于”侧重指明范围,“对于”侧重指明对象。20.(1). 都要消耗能量 (2). 直接吸收利用 (3). 食物热效应21.(1)“你刊”改为“贵刊”(2)“妹仔”改为“女生”(3)“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4)“拜读”改为“指正”(5)“务必”改为“能”或“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