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28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

2、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 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

3、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一、秦的统一:1、“六王毕”(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2、“四海一”: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统一岭南(灵渠);治“西南夷”(五尺道)。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3、作用及影响:

4、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郡县制全面推行 :1、内容:郡(郡守)县(县令)乡里亭。特征: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与分封制的差别)。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逐步削除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2、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避免或削弱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三、百官公卿1、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创皇帝制度,总揽

5、全国一切大权(包括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公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下设诸卿,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将作少府);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2、“朝议”制度可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前提是君主专制,君主不接受,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3、汉承秦制能力测试 选择题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2、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

6、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3、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秦朝时期,郡的监御使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1 A 2 B 3

7、B 4B 5D 延伸新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司马迁批评蒙恬说:“吾迫北地,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矣。”材料二: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名叫范杞梁的人,被抓去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决心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地方。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长城里面。孟姜女非常悲痛,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动地,长城竟然倒塌了。”引自秦始皇大传材料三:长城修筑后,汉代贾谊曾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引自贾谊过秦论材料四: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

8、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引自河殇请回答:(1) 材料一司马迁实际是对秦的什么做法进行批评?(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 材料三说明了长城的修筑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4) 材料四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引导之后讲解(1)大兴土木,滥用民力。(2)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3)防止了匈奴南下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4)不正确。因为它夸大了长城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长城的积极作用。(5)积极性: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对抵御匈奴南下,保护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消极性: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