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901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2分)(2011上海校级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纤维素、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2分)(2012秋益阳期末)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3(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

2、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4(2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 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ABCD5(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一株大树上的全部的角蝉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一片稻田中全部的植物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ABCD6(2分)(2

3、011秋平顶山期末)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7(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8(2分)(2014庄浪县校级四模)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

4、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9(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D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10(2分)(2014秋湛江期末)分析如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11(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

5、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12(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

6、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13(2分)(2013秋长春期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14(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一地段上的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是()A群落的特征B群落的结构C群落的功能D群落的演替15(2分)(2014秋青岛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16(2分)(2001天津)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

7、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17(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18(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

8、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9(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A次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20(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曲线1和曲线2如图,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竞争得过物种1()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下D温度在t3以上21(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

9、,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22(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某研究小组对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的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为l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鼠12只运用数学方法可估算出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为()A46只B25只C12只D96只23(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下列各项属于种群描述的是()A某草原上全部的山羊B一块草地上各种毒蛇C草原上所有的杂草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24(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

10、能出现的现象是()A种群密度不断加大B种内竞争剧烈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总是低于死亡率25(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26(2分)(2008上海)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27(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

1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28(2分)(2011秋邢台期末)在一个湖泊中,鲢鱼、鳙鱼生活在湖泊上层,青鱼、草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鱼的这种分布规律属于()A种群垂直结构B种群水平结构C群落水平结构D群落垂直结构29(2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30(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B种内

12、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31(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32(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的关系C群落的演替过程D群落中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33(2分)(2008宁夏)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

13、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34(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蜘蛛、蟾蜍均属于初级消费者C若土壤遭到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D食虫鸟和蛇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35(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取的样方大小一般为100cm100cmB该探

14、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放人70%酒精中杀死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11分)(2013秋扬州期末)如图1、图2表示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是某池塘中鲫鱼生长曲线图,为了能够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每次捕捞后,池塘鲫鱼的剩余量应保持在水平(2)图2表示一个人工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种群间的关系可能是(3)图2中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型,乙种群在时间达到K值(4)为研究人工

15、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特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判断被捕食者是图乙中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的原因是沉渣能影响种群数量,但影响上述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37(9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请据图回答:(1)如图解表示一个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3)蛇占有条食物链,占有第营养级(4)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次级

16、消费者有,分解者是38(10分)(2007北京)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当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

17、一段时间后再实验组的处理:接种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存活率2014-201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2分)(2011上海校级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纤维素、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

18、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分)(2012

19、秋益阳期末)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

20、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解答: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3(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

21、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解答: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D正确故选

22、: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关键是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4(2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 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ABC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不同植物、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更敏感解答:解:水平放置的

23、幼苗,经过一段时间,由于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正确;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是重力作用而不是光线作用,错误;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根表现为向下弯曲生长,正确;根对生长素反应最敏感,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对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负向地性等生物现象的解释和除草剂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一株大树上的全部的角蝉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

24、一片稻田中全部的植物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ABCD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解答:解:一株大树上的全部的角蝉为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正确;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不止一种,不属于一个种群,错误; 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有多种,不属于一个种群,错误;一片稻田中全部的植物不止一种,不属于一个种群,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为同一个物种,属于一个种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判断,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6(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

25、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50=42:13,得X=161只又因为灰仓鼠被捕一次后

26、更难捕捉,第二次捕到的13只比应该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解答:解: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不是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生物群落

27、,A错误;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也不是所有的生物,不属于生物群落,B错误;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包含无机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C错误;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要求学生能区分群落、种群与生态系统内容8(2分)(2014庄浪县校级四模)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答: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进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理解9(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

29、)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D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解答:解:A、鹿群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属于同一种群的不同性状,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错误;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B错误;C、森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正确;D、森林的树木的间隙有较

30、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对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理解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类了解是解题的关键10(2分)(2014秋湛江期末)分析如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顶端优势的考查,梳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顶端优势的概念和成因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给以右侧光照,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分布多,长得

31、快,因此植物会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B、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离顶芽越近,生长素浓度相对越高,所以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C错误;D、根部主根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侧根部位,其生长也能表现顶端优势,D正确 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有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长素的分布与生长的关系、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及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11(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

32、),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考点: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据图分析,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33、,捕食者变化在后则甲表示被捕食者,即藻类,乙表示捕食者,即浮游动物解答:解: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故选:C点评:考查种间关系

34、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种间关系曲线表示的含义12(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解答:解:A、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

35、A错误;B、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错误;C、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错误;D、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间竞争的知识,难度中等,理解竞争是指两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生活资源或生存空间13(2分)(2013秋长春期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36、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解答: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4(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某一地段上的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是()A群落的特征B群落的结构C群落的功能D群落的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群落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具有一定的分

37、布范围、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群落的功能包括:生产力、有机物质的分解、养分循环4、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答:解:某一地段上的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是群落的演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功能、群落的演替,明确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功能、群落的演替相关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15(2分)(2014秋青岛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

38、确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

39、地均可发生,如冰川泥、沙丘等,B正确;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是在本来没有生物的环境中进行的演替,并且土壤环境较差,所以速度通常非常缓慢,C正确;D、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竞争占优势的植被就会替代原来占优势的植被,故光照条件与群落演替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演替的概念、种类和速度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6(2分)(2001天津)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

40、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此回答解答: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就会相应下降;由于甲是以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目减少其数目就增加;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导致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故选:D点评: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结合着食物链掌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17

41、(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各具功能:(1)生产者是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2)消费者是指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等,不包括腐生动物例如蚯蚓等,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3)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物植物的排泄物和遗体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腐生型真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属

42、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B正确;C、酵母菌属于腐生型真菌、乳酸菌属于腐生型细菌都属于分解者,D错误;D、乳酸菌乳酸菌属于腐生型细菌都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18(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考

43、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解答:解:A、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b点之后,c点之前,A错误;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种

44、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B错误;C、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生率与死亡率接近于等值,所以增长速率为0,C正确;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9(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A次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主

45、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是腐生生物,属于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0(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曲线1和曲线2如图,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竞争得过物种

46、1()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下D温度在t3以上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分析图形:1、曲线1代表物种1,物种1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t2左右,曲线2代表物种2,物种2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t2t3之间2、从曲线图的走势看,温度在t2t3之间物种2的耐受能力大于物种1解答:解:从曲线图的走势看,温度在t2t3之间物种2的耐受能力大于物种1,所以在什么t2t3温度之间物种2竞争得过物种1故选:B点评: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竞争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识图的关键是明确曲线图的走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21(2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

47、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相对宽裕,先呈“J”形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该种群的出生率下将,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K值后保持稳定解答:解:A、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A错误;B、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

48、: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B正确;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稳定,C正确;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曲线、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2(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某研究小组对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的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为l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鼠12只运用数学方法可估算出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为()A46只B25只C12只D96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

49、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野兔,第二次捕获25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2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6=25:12,N=96只由于调查范围为1hm2(公顷),因此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96只/hm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标记重捕法中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考生要能够识记计算的相关公式,利用题中所给数据代入计算即可23(2分)(2011秋石

50、家庄期末)下列各项属于种群描述的是()A某草原上全部的山羊B一块草地上各种毒蛇C草原上所有的杂草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解答:解:A、某草原上全部的山羊是同一个物种,为一个种群,A正确;B、一块草地上各种毒蛇,毒蛇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B错误;C、草原上所有的杂草,杂草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C错误;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树木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种群的概念,

51、再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种群的概念,即可正确解答24(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种群密度不断加大B种内竞争剧烈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总是低于死亡率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解: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因此种群密度不会不断增加,A错误;B、K值时表示S型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种内斗

52、争剧烈,B正确;C、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增加,食物仍然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C错误;D、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K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25(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53、: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解答:解: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也没有包括所有生物,所以不是群落,B错误;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C正确;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没有包括细菌等微生物,所以不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分析26(2分)(2008上海)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

54、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年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解答:解:第10年增长率最高,表示处,数量为200只,则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图形分析题,利用好相关的知识,读懂图意,进行图文转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27(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生物群落是生

55、物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解答:解:落叶和土壤属于非生物成分,D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种群之和28(2分)(2011秋邢台期末)在一个湖泊中,鲢鱼、鳙鱼生活在湖泊上层,青鱼、草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鱼的这种分布规律属于()A种群垂直结构B种群水平结构C群落水平结构D群落垂直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鱼

56、的分布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解答:解:A、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无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B、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无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错误;C、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C错误;D、鱼的分布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察群落垂直结构题目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29(2分)(2013汕头校级模拟)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

57、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说明原来已经有植物存在,因而属于次生演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58、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0(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竞争D互利共生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2、种间关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

59、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答:解:该鲤鱼上钩后,释放的遗留在钓钩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给同种鲤鱼提供信息,从而使同种鲤鱼避免诱骗上钩,这种习性属于种内互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而种内关系使用的条件是在一个种群内部,这是解决这道试题的关键31(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

60、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图中曲线的含义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降低解答:解:A、藻类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存在资源和空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B、由图可知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降低,B错误;C、滨螺数目越少,藻类的种数也很少,多样性降低,C正确;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种数最多,多样性最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32(2分)(2

61、011秋石家庄期末)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的关系C群落的演替过程D群落中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解答:解:A、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群落中各生物种间关系都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B错误;C、不同的群落的演替过程基本类似,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C错误;D、群落中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特征,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相关知识,理解群落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33(2分)(20

62、08宁夏)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我们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解决这个问题解答: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这个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最初发生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所引

63、起的,最主要和最大规模的,是人为的活动植物群落的复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一个是土壤,一个是种子来源次生演替的速度、趋向及所经过的阶段,决定于原生植被受到破坏的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在大多数的次生裸地上还多少保存着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原来群落中某些植物的繁殖体裸地附近也可能存在着未受破坏的群落总之,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和种实来源次生演替的速度会很快解: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错误;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这属于初生演替,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初生演替时间会相当长B错误;C、回填土壤,栽培当

64、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会改变原来的群落,打破生态平衡,恢复的会更慢,C错误;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作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我们抓住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这个字眼,利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决问题34(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蜘蛛、蟾蜍均属于初级消费者C若

65、土壤遭到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D食虫鸟和蛇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农作物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解答:解:A、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A错误;B、蜘蛛属于次级消费者,蟾蜍属于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B错误;C、若土壤遭到污染,污染物会随食物链向最高营养级的动物流动富集,所以猫头鹰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C正确;D、食虫鸟在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在食物链农作物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中属于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农作

66、物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中属于第五营养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意在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35(2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取的样方大小一般为100cm100cm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放人70%酒精中杀死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种群密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

67、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解答:解:A、采用样方法的样方大小一般为100cm100cm,但该实验不适于用样方法,A错误;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D、土壤小动物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的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实验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68、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11分)(2013秋扬州期末)如图1、图2表示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1是某池塘中鲫鱼生长曲线图,为了能够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每次捕捞后,池塘鲫鱼的剩余量应保持在K/2水平(2)图2表示一个人工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种群间的关系可能是竞争(3)图2中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型,乙种群在t5时间达到K值(4)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特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69、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判断被捕食者是大草履虫图乙中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的原因是因沉渣的隐蔽作用,栉毛虫无敌捕捉足够的食物而死亡沉渣能影响种群数量,但影响上述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 分析:分析各个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图1,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K处种群数量最大分析图2,甲曲线图从t1t3种群增长率大于0,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从t3t5种群增长率小于0,

70、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1t5种群增长率大于0,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乙曲线可知,大草履虫为被捕食者;综合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看出沉渣的作用,大草履虫因为得到隐蔽场所而得以生存下来,而栉毛虫因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而死亡解答:解:(1)分析图1的“S”型曲线可知,在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鲫鱼群恢复能力最强,因此池塘中的鲫鱼数量在K/2时,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2)分析图2,结合题干信息,可以很容易判断出甲、乙两个种群为竞争关系(3)分析图2,在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率为负值,所以,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相对较少),乙种群在t3t5时间内,种群增长率都大于零,种群

71、数量在增加,属于增长型;乙种群在t5时间达到K值(4)据图判断,大草履虫种群数量较对较多,而且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图乙中因沉渣的隐蔽作用,栉毛虫无敌捕捉足够的食物而死亡,因此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影响上述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答案为:(1)K/2(2)竞争 (3)衰退型 增长型 (4)大草履虫因沉渣的隐蔽作用,栉毛虫无敌捕捉足够的食物而死亡(3)出生率和死亡率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37(9分)(2011秋平顶山期末)请据图回答:(1)如图解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能源(2

7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绿色植物,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蛇(3)蛇占有2条食物链,占有第第四和第五营养级(4)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次级消费者有螳螂、黄雀,分解者是细菌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其中,阳光、C、H、O、N等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和蛇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解答:解:(1)据图分析图示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位于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蛇(3)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

73、绿色植物蝉黄雀蛇和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蛇分别占第四和第五营养级(4)螳螂与黄雀共同捕食蝉,黄雀又可以捕食螳螂,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次级消费者是螳螂和黄雀,分解者是细菌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 能源(2)绿色植物 蛇(3)2 第四和第五(4)竞争和捕食 螳螂、黄雀 细菌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38(10分)(2007北京)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

74、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

75、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原和抗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据此答题解答:解:(1)培养病毒应该要在活细胞中培养,因为病毒是寄生生活的病毒灭活是为了减小它的毒性,但做为疫苗需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所心其抗原决定簇不应被破坏;(2)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而效应B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二次免疫的前提上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作出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两种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根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学生不难补充实验过程根据“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学生会很轻松地想到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的疫苗浓度不同因为有抗体的存在,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生存能力要强,所以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故答案为:(1)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2)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低 高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免疫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性强,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的设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