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诗海拾贝评红楼梦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赏析】“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庭琐事,尤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遭遇悲惨的女性形象,这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描写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使得红楼梦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另类。“一把辛酸泪”,“把”是量词,用来形容可以一手抓住的东西,作者用“一把”来修饰“辛酸泪”,暗示了“辛酸泪”多。表明他对红楼梦最大的感受是悲伤,也反映了他成书的艰辛,暗示了小说是一部悲剧。“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云,说;痴
2、,傻;解,理解;味,深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意即无人能够理解当中的深意。从这首诗里我们品味出了这样一个曹雪芹:一个洞悉社会,冷眼看世人的人;一个怀着经天纬地之才却被黑暗现实埋没的人;他或许饱尝世态炎凉,却拥有满腔热血;他或许消极避世,却又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语林撷英林黛玉诗词名句集锦1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咏白海棠)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咏白海棠)3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问菊)4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梦)5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题帕三绝其一)6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其二)7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3、题帕三绝其三)8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 9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葬花吟) 10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葬花吟) 11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葬花吟)12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 13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葬花吟) 14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葬花吟)作者卡片姓名吴功正出生年1943年籍贯江苏如皋相关资料当代学者。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教师、南通师专中文系教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研
4、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代表作品集有小说美学明清短篇小说概论唐代美学史等背景呈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和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出现了许多红楼梦研究的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楼梦学刊(本文就是红楼梦学刊中的一篇)应运而生。知识链接(1)红楼梦学刊(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学刊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在追求高水平、高品位的同时兼顾普及性,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读性,长期以来深受全国古
5、典文学研究者和广大红学爱好者的欢迎。主要发表、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版本、成书、作者生平家世、脂评、评点、红学史、文物资料考证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和学术品位,在红楼梦研究界乃至古典文学研究界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学刊还开辟了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红注集锦”“红楼一角”“红楼艺术天地”等栏目,发表各方面的相关常识、趣闻、学术成果等,另外还有“研究生论坛”“新人新作”“红学动态”等栏目,不遗余力地推出红学新人,报道国内外红学大事和最新研究成果。(2)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
6、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这部作品说些什么?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1字音辨识(1)单音字焙茗(bi)(mn)缔构(d)波澜(ln)分道扬镳(bio)漩涡(xun)笞挞(ch)(t)私塾(sh)肮脏(n)朕兆(zhn)滂沱(pn)(tu)惶遽(hun)(j)迭进(di)垂头耷耳(d)(2)多音字喝断喝h脉脉络mi喝水h脉脉m捋捋起lu厦大厦sh捋胡子l厦门Xi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2)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3)飞短流长:指散布谣言,中伤他人。
7、(4)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4词语辨析(1)偶然 偶尔偶然:作形容词,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作副词,指偶尔。偶尔:作副词,指间或;有时候。作形容词,为属性词,指偶然发生的。(2)细巧 细致细巧:精细巧妙;纤细灵巧。细致:精细周密。1本文侧重探讨的是红楼梦哪一方面的问题?我的理解侧重探讨了红楼梦情节安排的问题。2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我的理解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使情节获得了独特性。3文脉图示1“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文章具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名师指津答案有关信息在第5、6、7段,注意段
8、首句在内容上的概括作用。我的理解“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文章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高潮的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文艺评论,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的?名师指津提出论题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我的理解本文从结构上来说应该分为两部分。14段是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的经验是层层铺垫,推举高潮。57段是第二部分,具体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从思路上来说,文章首先指出“红楼梦是一座
9、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然后提出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最后,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3作者认为红楼梦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名师指津从小说的表现对象、描写内容、情节安排三个方面作答。我的理解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运用现实主义细致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面貌。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这样使得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4读完此文,请说说什么是文学
10、评论?(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名师指津从评论对象、评论方法、写作目的三个方面分析概括文学评论的特点,进而为文学评论下定义。我的理解文学评论是以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以叙、析、评为内容,充分论证自己从一定角度对文学作品的看法的议论文。5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名师指津论证手法、语言的特点等等皆有借鉴之处。我的理解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全面论证自己观点的评论手法,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比喻论证手法的运用,严密的论证逻辑语言的运用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结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以及自己平时的学习及写作
11、体会,简要总结一下。名师指津可谈一谈设计情节的技巧,比如“伏笔”“巧合”“误会”等等。我的理解(示例1)设置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即不期而恰合者。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示例2)巧设伏笔。伏笔,指的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是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物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示例3)张弛有致。“张”就是事件的描述或情节紧张
12、生动,“弛”就是事件的描述或情节弛缓或平淡。一篇文章,描述由紧张到松弛或由松弛到紧张,都会造成强烈对比,给人波澜起伏之感。总分论证结构严密写法指导本文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红楼梦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的特点。这种论证结构叫作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的特点是:先总说,提出论点或论题,然后分几个方面论述。分述时,有时各层次间表现为并列关系,可以为几个分论点。这种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议论文。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各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避免交叉,否则在论证过程中容易造成思维混乱。(2)各个分论点之和要等于总论点。若小于总论点,文章的论证就不充分,说服力就
13、不强;若超出总论点的范围,又有跑题之嫌。(3)分论点最好居于段首或单独成段。这样做条理清晰。当然也可以放在段末或段中。分论点最好句式一致,既鲜明又美观。分论点前可以用序数词。范文示例官吏修坟,清明何在时值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各地群众都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祭祀祖先和为了新中国献出一切的革命烈士及先贤。然而此时此刻,有人却不让这清明节太清明。官员们玩特权玩到了清明节,往往是不但达不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反而是自取其辱。清明节容不得谁玩特权,是要让清明节真清明。中国自古就有死者为大的说法,加之对祖先的崇拜传统,往往祭祀不计成本,烧花样繁多的各种别墅、车子、票子和美女,甚至花钱雇佣人专门代为祭祀。如此,对
14、先贤的尊敬和诚意又何在呢?清明节祭祀需要真清明,这既是对我们所祭祀的先贤的怀念、尊敬,又是在贯彻落实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精神,一扫一直以来社会上兴起的每到一节日必讲排场、重面子、浪费奢侈之风。如此,方可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受到清明节的清风和明朗,还清明节这个特殊日子真正且固有的伟大内涵。清明节容不得谁玩特权,是要拒绝一切场合的特权。不只是清明节容不得任何形式的特权,任何节日也是如此。我们过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朴素而伟大的意义,而官员在种种节日场合表现出来的“四风”问题,就是特权在作祟,在破坏节日的氛围。拒绝一切场合的特权,其实是让干部回到群众中去,平等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过同样的节,拒绝任何无党性的
15、干部利用节日大行奢靡的歪邪之风。在正能量日益成风的今天,任何特权行为都会为平等意识逐步增强的民众所不齿,官吏在清明节修坟耀祖,只能是一场闹剧,丢人现眼。本文在分析高潮的必然性时,提到贾宝玉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他大闹私塾,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蠹”,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反对封建束缚、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与贾政的“正人君子”“卫道士”形象,形成尖锐的对立,为第三十三回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适用话题红楼梦并不是梦老舍我只读过红楼梦,而没作过红楼梦的研究工作。很自然地
16、,在这里我只能以一个小小的作家身份来谈谈这部伟大的古典著作。我写过一些小说。我的确知道一点,创造人物是多么困难的事。我也知道:不面对人生,无爱无憎,无是无非,是创造不出人物来的。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若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我知道创造人物的困难,所以每逢在给小说设计的时候,总要警告自己:人物不要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象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对这么多的人物,作者
17、的爱憎是分明的。他关切人生,认识人生,因而就不能无是无非。他给所爱的和所憎的男女老少都安排下适当的事情,使他们行动起来,借着他们的行动,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我们都应当为有这么一部杰作而骄傲!对于运用语言,特别是口语,我有一点心得。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知道:有生活才能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必须是由生活里学习来的,提炼出来的。我的生活并不很丰富,所以我的语言也还不够丰富。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因此,人物就不能都说同样的话。虽然在事实上,作者包写大家的语言,可是他必须一会儿是张三,一会儿又是李四。这就是说,他必须和
18、他的人物共同啼笑,共同思索,共同呼吸。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每个人物写出应该那么说的话来。若是他平日不深入地了解人生,不同情谁,也不憎恶谁,不辨好坏是非,而光仗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他便写不出人物和人物的语言,不管他自己的语言有多么漂亮。看看红楼梦吧!它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哪!专凭语言来说,它已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的人物各有各的语言。它不仅教我们听到一些话语,而且教我们听明白人物的心思、感情,听出每个人的声调、语气,看见人物说话的神情。书中的对话使人物从纸上走出来,立在咱们的面前。它能教咱们一念到对话,不必介绍,就知道那是谁说的。这不仅是天才的表现,也是作者经常关切一切接触到的人,有爱有憎的
19、结果。这样,红楼梦就一定不是空中楼阁,一定不是什么游戏笔墨。以上是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体会出红楼梦的如何伟大。以下,我还是按照写作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我反对红楼梦是空中楼阁、无关现实的看法。我写过小说,我知道小说中不可能不宣传一些什么。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有反有正,否则毫无冲突,即无写成一部小说的可能。这是创作的入门常识。既要有正有反,就必有爱有憎。通过对人物的爱憎,作者就表示出他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也就必然地宣传了一些什么。不这样,万难写出任何足以感动人的东西来。谁能把无是无非、不黑不白的一件事体写成感动人的小说呢?红楼梦有是有非,有爱有憎,使千千万万男女落过泪。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无关现实、四大
20、皆空的作品。二、我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人物和其他的一切,都清楚地写在作品里。作品写了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人物,别人不应硬给添上一个,或用考证的幻术硬给减少一个。作品里的张三,就是张三,不许别人硬改为李四。同样地,作品中的思想是什么,也不准别人代为诡辩,说什么那本是指东说西,根本是另一种思想,更不许强词夺理说它没有任何思想。一个尊重古典作品的考据家的责任是:以唯物的辩证方法,就作品本身去研究、分析和考证,从而把作品的真正价值与社会意义介绍出来,使人民更了解、更珍爱民族遗产,提高欣赏能力。谁都绝对不该顺着自己的趣味,去“证明”作品是另一个东西,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考
21、证者所考证出来的才是真的。这是破坏民族遗产!这么考来考去,势必最后说出:作品原是一个谜,永远猜它不透!想想看,一部伟大的作品,像红楼梦,竟自变成了一个谜!荒唐!我没有写成过任何伟大的作品,但是我决不甘心教别人抹杀我的劳动,管我的作品叫作谜!我更不甘心教我们的古典作品被贬斥为谜!三、我反对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的看法。我写过小说,我知道无论我写什么,总有我自己在内;我写的东西嘛,怎能把自己除外呢?可是,小说中的哪个人是我自己?哪个人的某一部分是我?哪个人物的一言一行是我自己的?我说不清楚。创作是极其复杂的事。人物创造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不是机械的拼凑。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我的人物的模特儿必定多少和我有
22、点关系。我没法子描写我没看见过的人。可是,你若问:某个人物到底是谁?或某个人物的哪一部分是真的?我也不容易说清楚。当我进入创造的紧张阶段中,就是随着人物走,而不是人物随着我走。我变成他,而不是他变成我,或我的某个朋友。不错,我自己和我的某些熟人都可能在我的小说里,可是,我既写的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某些朋友。我写的是小说。因为它是小说,我就须按照创作规律去创造人物,既不给我写自传,也不给某个友人写传记。你若问我:你的小说的人物是谁?我只能回答: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我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我写出人物与否,不在于人物有什么“底版”。假若我要写我自己,我就写自传,不必写小说。即使我写自传,我写的也不会跟我
23、的一切完全一样,我也必须给自己的全部生活加以选择,剪裁。艺术不是照相。有的“考证家”忘了,或不晓得创作的规律,所以认为红楼梦是自传,从而拼命地去找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而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忘掉,也就忘了从艺术创作上看它如何伟大,一来二去竟自称之为不可解之谜。这不是考证,而是唯心的夹缠。这种“考证”方法不但使“考证家”忘了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而且会使某些读者钻到牛犄角里去只问红楼梦的作者有多少女友,谁是他的太太,而忘了红楼梦的社会意义。这是个罪过!是的,研究作家的历史是有好处的。正如前面提过的,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不可能把自己放在作品外边。我们明白了作家的历史,也自然会更了解他的作品。
24、可是,历史包括作家个人的生活和他的时代生活。我们不应把作家个人的生活从他的时代生活割开,只单纯地剩下他个人的身世。专研究个人的身世,而忘记他的时代,就必出毛病。从个人身世出发,就必然会认为个人的一切都是遗世孤立,与社会现实无关的。这么一来,个人身世中的琐细就都成为奇珍异宝,当作了考证的第一手资料。于是,作家爱吸烟,就被当作确切不移的证据作品中的某人物不也爱吸烟么?这还不是写作家自己么?这就使考证陷于支离破碎,剥夺了作品的社会意义。过去的这种繁琐考证方法,就这么把研究红楼梦本身的重要,转移到摸索曹雪芹的个人身边琐事上边去。一来二去,曹雪芹个人的每一生活细节都变成了无价之宝,只落得红楼梦是谜,曹雪
25、芹个人的小事是谜底。我反对这种解剖死人的把戏。我要明白的是红楼梦反映了什么现实意义,创造了何等的人物等等,而不是曹雪芹身上长着几颗痣。是时候了,我们的专家应该马上放弃那些猜谜的把戏,下决心去严肃地以马列主义治学的精神学习红楼梦和其他的古典文学作品。【赏评】作者的观点是: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并阐明理由:红楼梦有多么丰富、生动、出色的语言!有生活才能有语言,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紧接着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反对红楼梦是空中楼阁、无关现实的看法。二、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三、反对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的看法。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6、作百般新曲,唱千年词章春节期间,一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一提诗词吟唱,我们容易想起白须长袍的宿儒,用抑扬顿挫的古调吟咏古诗,雅则雅矣,却让习惯快餐文化的今人敬而远之。而这档经典咏流传,不但把古诗词唱出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磅礴的现代风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这一大型文化节目,古诗词联翩而来,喷珠溅玉;学者、明星、主持人绝活迭出,回清倒影,让观者听者心魂俱醉。难怪开播次日就拿下豆瓣9.4分的高分。弹幕上,年轻人纷纷点赞,“听了想哭”“这气势,能把李白唱活过来”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被歌唱组合“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由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
27、,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 200年,燃烧在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与尔同销万古愁”。而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却一夜爆红,相关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 000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被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平凡的、哪怕被太阳照拂不到的微弱生命,也有怒放的能量,给了观者最深的感动。一次吟唱,让一首“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被世人牢记。这让我们恍然:现代传播并非国学天敌,反而能让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让更多人分享。三字经木兰诗鹊桥仙枉凝眉梁祝明日歌连续几个晚上,这些已成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从此,我们随身相携的重重叠叠
28、的情感包袱里,会更多珍藏并分享这些被李白、秦观、曹雪芹们口角噙香涵泳过,古人今人一起吟诵过的中国气派、中国瑰宝。其实,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我国的诗、歌、音乐,从来都缠绵相依。诗经的雅乐,楚辞的民歌元素,汉乐府丰富的音乐性,唐诗的平仄节奏,宋词、元曲的丝丝入乐,都曾令人叹为观止。而今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当网络罩住全球,当AI炫目登场,人们曾经忧虑国学传承之难,担心一触即溃。而今,在众多文化人、媒体人、文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精品节目的纷纷加持,哀叹或可稍缓,先人远香,而今仍酣。国学的意义,在于“价值观的传
29、承”“文化基因”以及“独特标识”。忘记了唐诗宋词,孔子屈原,昆曲京剧,湮没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无用”的东西,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瓜瓞绵绵?我们的孩子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经典咏流传再一次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本身就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如果沉迷玩王者荣耀的孩子们,在哪个晚上也能稳住心神听诵李白,曾辗转于屈原、李白、李清照唇齿之间的文化清香,或也会慢慢卷土重来呢!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
30、,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单调的色彩,使人_,昏昏欲睡。而路上偶尔一个坑洼会让车子突然一个高抛,把座位上的人高高弹起,又重重摔在座位上。颠簸把我从迷蒙中震醒,()。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_,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正当一双眼睛把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我的面前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的一汪绿色的泉水,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间明亮了起来。眼睛锁定目标,_,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那引无数摄影家_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离
31、泉不远处有一石竖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大家喊:“快来合影!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百无聊赖溜之大吉好高骛远魂不守舍B心灰意懒溜之大吉好高骛远魂牵梦萦C百无聊赖绝尘而去心无旁骛魂牵梦萦D心灰意懒绝尘而去心无旁骛魂不守舍解析:选C。百无聊赖:指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无聊。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根据后面的“昏昏欲睡”,填的词语应该是感觉很无聊的意思,应该选用“百无聊赖”。绝尘而去:形容飞快地离开。溜之大吉:偷偷地溜掉为妙,一走了事。根据后句“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填的词语应该是
32、很快离开的意思,没有偷偷溜掉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绝尘而去”。心无旁骛: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根据横线前的“眼睛锁定目标”,后面应该选“心无旁骛”。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深切。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根据前后的句子中的“顶礼膜拜的泉”“咏之记之的泉”,填的词语应为褒义词,所以应该选“魂牵梦萦”。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总想结合在一起的我被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B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了总想结合在一起的我C我总想毫不客气地把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撑开D我把总
33、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解析:选D。根据句意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把眼睑撑开”,而不是“眼睑撑开我”,由此可以排除A、B,C项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我总想把眼睑撑开”,也就是说没有撑开,不符合句中情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我的面前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的一汪绿色的泉水B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C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我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一汪绿色的泉水面前D正当一双眼睛把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
34、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解析:选B。文中的句子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眼睛”和“色调”的关系是被动关系,“把”应该改成“被”,根据后文“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前半句的主语应该是“泉水”,根据这两点即可确定答案为B。4把下面六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有相通之处由于父母双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这种强烈的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她经常对贾宝玉“使小性子”,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吵中明确了、加深了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
35、识ABC D解析:选C。是总括句,应在段首,再按林黛玉的人生及心理历程来排,选出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孝是人性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为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利益的人
36、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能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
37、,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指孝敬父母的德行要求,而“悌”则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孟子也明确提出“孝悌”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行,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政治上的公忠。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孝与
38、公忠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了。多年来脱离个人道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行都没有的人,会真诚地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节选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在婴儿期生命尤为脆弱,但只要有父母时时刻刻的关心照料,就会安然度过这一危险时期。B父母年
39、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这是因为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C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D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孝悌”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解析:选C。“但只要有父母时时刻刻的关心照料,就会安然度过这一危险时期”错误,“只要就”的表述不合逻辑,第一段说的是“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选项错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件,A.错误;“这是因为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错误,“正是父母的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与“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不
40、构成因果关系,原文表述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B.错误;“孝悌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错误,儒家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谨”“信”“仁”等都是,D.错误。故选C。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第二段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关系。B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并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的观点。D文
41、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解析:选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故选C。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B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C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D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他人、
42、爱国家。解析:选B。“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错误,该推断有误,文中说“子女尽孝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这只能说明是“起点”,但不能证明是“核心”。故选B。三、语用创新8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75个字。答: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和生动。开场白就是话题的导入语。导入语要求紧扣主题(“红楼梦诗词鉴赏”),表达得体(符合主持人的身份,符合学习小组的特点);作为文学类研究型学习小组,自然要讲究文采,才能与其氛围吻合。答案:(示例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43、”,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的璀璨与绚丽吧!(示例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宝钗的思想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的生活环境。红楼梦诗词文质兼美,今天我们将对它进行专题鉴赏,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9将下列短句变成一个长句。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红楼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我国清代的曹雪芹从1754年开始写作红楼梦。红楼梦的主线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红楼梦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答:解析:这几个短
44、句都是以红楼梦为陈述主体的,所以长句的主干应该是回答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根据短句提供的信息,可确立主干句为:红楼梦是现实主义文学巨著。解答时要按照以下几步来做:第一步,确立主干句。这一步,关键是根据短句内容的相近性将其作有效组合,并在组合的过程中删去不必要的主语或指代词。根据内容,可作如下组合:谈写作经过,谈线索,谈书的内容主题。第二步,将其余短句变成修饰“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的短语。答案: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曹雪芹从175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深刻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