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十一传记阅读的评价题与探究题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走不出那片田野邱苑婷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
2、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的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行!”他根本不知道海拉尔是什么地方。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的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场
3、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他不停地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纯美”的标签
4、。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得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流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这是曹文轩写的。”在文法中自有不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在北大课堂“小说的艺术”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
5、,讲这个“恋思癖”的时代对“深刻”的错误执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能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前,最后却发现,宝藏就在自己最初做梦的无花果树下。“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6、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掘的富矿。”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相关链接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摘编自曹文轩童年)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职能,当田园生活将要
7、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描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摘编自王泉根曹文轩:“追随永恒”的意义)1.(评价传记中他人的观点)学生用“固执”来形容曹文轩,他的“固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看待的?2.(评价传记作者的观点)如何理解“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这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仿真练(2021安徽池州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
8、祖居江西德安县。幼年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童年的袁隆平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1949年,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完高中。当时,他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
9、南省偏僻的安江农业学校任教。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炼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
10、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节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20世纪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
11、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定律,摩尔根创立了基因学说,这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
12、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1970年,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
13、攻克三系配套关。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摘编自李少元、赵北志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相关链接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主持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摘编自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
14、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摘编自天上有一颗星叫袁隆平星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袁隆平在教学上积极进取,执教外语,效果良好,他并不满足,还刻苦自学英语、俄语,不断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轻松阅读英、俄文资料。B.在教学中,袁隆平认真钻研解决问题,备课时经常自问自答,有时还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C.袁隆平获悉国外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基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于是他大胆
15、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于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D.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学阶段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B.袁隆平教学认真,肯下苦功夫,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从植物体的最小构造单位,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C.袁隆平尽管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想在农
16、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D.袁隆平教学中,建议学农的大学生不要沉溺于电脑和书本之中,电脑和书本对水稻种植帮助不大,要多到实验田里去。要多联系实际。5.(探究文中的问题)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练案十一传记阅读的评价题与探究题1.参考答案(1)曹文轩的“固执”体现在:他坚持古典美,与现代主义的主流格格不入;他的作品有自我更新,但仍有不变的美学坚持;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2)评价:曹文轩的“固执
17、”是对美的坚持,是一种执着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解析从文章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纯美”的特点,他的学生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形容他,下文围绕“固执”写了曹文轩对古典美的坚守、“负隅顽抗”、“对美的执念”等,可据此概括。2.参考答案描写田园生活与田园中的温馨人生是曹文轩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田野”:童年生活的田野故土,也指中国这片土地。曹文轩在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主题苦难,坚韧,悲悯,孤独,敏感,干净。“走不出那片田野”:家乡的水给了他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永远滋润着他的灵魂。曹文轩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美学理念,他用文字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解
18、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田野”指代的内容,这里的“田野”在文中的意思是“故乡”,也可以说是盐城那片明澈、干净的水乡,引申一点也就是中国这片文学热土。曹文轩的坚守也好,固执也好,都是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作者的这句话高度赞扬了曹文轩的中国情结、民族情感。3.A解析A项,由原文“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能力,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可知,“还刻苦自学英语、俄语”缩小了范围。4.B解析A项,由原文“当时,他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可知,
19、父亲并没有支持他搞农学。C项,由原文“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可知,“他也不得不中止科学研究”无中生有。D项,由原文“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可知,“电脑和书本对水稻种植帮助不大”错误,袁隆平并没有否定电脑和书本对水稻种植的作用,只是更强调实践。5.参考答案在我心中,袁隆平首先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去追逐梦想,坚持本心的人。从文中他父亲让他当官发财,但他坚持踏入“农门”便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教学认真、刻苦钻研学问的人,教外语的时候不断刻苦学习,提升自身的水平;教农业学科的时候,他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认真备课,喜欢从实践中找答案。同时他还是一个不计名利、大公无私的人,从文中他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可以看出。解析由文中袁隆平坚持踏入“农门”,可以概括出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去追逐梦想,坚持本心”。由他对外语和植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可概括出他“教学认真、刻苦钻研学习”。由他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等,可概括出他“不计名利,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