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登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696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登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登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备人 施友中审核人高一年级组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1 课时课题 登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难点1、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副对联,是哪个历史人物?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哲圣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副对联,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

2、好的概括。学习一首诗歌要了解其为人。那么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的心目当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可以结合所学诗歌阐析,学生畅所欲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自主学习】一、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请学生读。师生点评。 3、教师指导朗读:字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 4、请学生听读录音后再读。师生点评。【合作学习】 一、研读鉴赏 1、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

3、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明确:悲伤、忧愁、孤独 2、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明确: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4、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即诗人所见的秋景之悲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1)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

4、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明确: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

5、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明确:除了秋景之悲外,悲还体现在诗人的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明确: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7、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明确:

6、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小结: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学生讨论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 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生: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鸟。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课外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