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144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一 全民族的抗战1背景(1)局部侵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天津相继失守。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3前期概况(1)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2)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4结果(1)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2)1

2、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知识点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杀害全村一千二百多人。3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抗日战争的特点知识点三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概况: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指挥。(2)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2入缅作战(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进攻中国云南。(2)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3)结果

3、: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3抗战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1能够实现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场。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行党内合作,第二次则是党外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

4、国民党在国内影响较大,以国民党为主体。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以两个党派的形式合作,两个党派是平等的。4抗日根据地不等同于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之下的地区,主要是抗击日本的侵略。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是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抗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抵抗,致使抗战初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3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是保留的当时的遗迹及新闻图片。()4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灵活机动防御作战的典型范例。()主题一全民族的抗战1全民族抗战形成。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

5、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1)据材料一,针对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为什么提出这一主张?提示: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共同反对日本侵略。原因: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材料二: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2)材料二表明抗战初期国民党有何主张?提示:主张

6、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2全民族抗战的功绩。材料: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国共两党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的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纪念他们。”(3)材料中,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国共两党都作了英勇的奋战”主要依据有哪些?“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提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大规模的战役;中国共产党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全面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提示:1.区别:2.联系:(1)两个战场是相

7、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例1(2018全国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解析由材料“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

8、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主题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抗战胜利的关键。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

9、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抗日战争中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提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抗战胜利的原因。材料一:(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提示: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材料二:英国卫报发表评论说:“如果不是中国牺牲二千万人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日本军队,日本军队如果侵占控制了中国后,就会转而进攻苏联后方,或者进一步进入太平洋地区,历史将会重写。”(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10、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的原因提示: 1.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

11、原因:(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战作贡献。(4)国际进步力量和爱国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例2(2018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

12、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答案D1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从歌词内容分析,东北沦陷这一“悲惨的时候”应指九一八事变。2“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13、(C)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抗日的豪情解析:材料主旨强调“四万万同胞团结”“保卫祖国”在于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3“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该会战是(D)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中“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和1938年10月,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处于抗战

14、的开始,故A项错误;太原会战是1937年9月,是抗战开始阶段,故B项错误;徐州会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但不是规模最大,故C项错误。4“此战是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C)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中的“华北”以及打击的是日本对敌后的攻击可知是中共在抗战相持阶段进行的抗日,应为百团大战,A、B、D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与题目不符,故C项正确。5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C)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

15、华的言论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对于历史认识与研究极其重要,因此,史料的选择必须讲究科学与客观。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D项“史学著作”,均不能够作为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美化战争的宣传单”,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C项“笔供”,相对而言,最具真实性,本题正确答案选C。6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D)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解析:“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

16、位的起点”强调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个战争”(D)A促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觉醒B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D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使得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促成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觉醒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与材料“团结”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这个战争”是指抗日战争,当时新中国没有成立,故C项错误;

17、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8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于今各国不由我分说,硬要瓜分我了与其不知不觉被他瓜分了,不如杀他几个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陈天华警世钟(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和“界碑”分别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推断作者发出此呐喊的背景。答案:(1)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界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1514年”“积325年窥探”可知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界碑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题由材料二的“瓜分我了”“陈天华警世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