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变化B. 洋布已完全失去中国市场C. 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可以看出中国开始进口棉纱,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叙述中国进口洋纱,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2、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项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材料叙述手工土布,这与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叙述,正确分析选项得出答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2.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主要因为A. 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 欧洲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C. 清王朝统治困难重重D.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朝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清政府
3、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来看,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由原来的禁止到后来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清政府统治出现困难,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松对民族工业限制。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出实业救国思想,排除;B项欧洲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并不是中国在19世纪末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排除;D项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已经被镇压,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理解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3.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
4、”,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A. 满足与中共对抗的经济需求B. 利于美国对华商品倾销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D. 利于官僚资本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取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出卖国家利益,使美国产品在中国得以倾销。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国民党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不仅仅是满足于与中共对抗的经济需求,排除;C项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官僚资本,排除。4.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 农业社会主
5、义改造成效有限B. 经济发展战略符合国情C.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49年到1952年是我国经济恢复阶段,农业所占比重较多;1953年到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发展工业,因此农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材料中的数据能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符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自1953年开始,不能反映材料所有阶段,排除;C项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项材料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国民经济恢复和计划经济建设时期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
6、,理解材料的能力。5.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C. 中国八大的错误思想指导D. 受“左”错误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建设中高积累、低消费是受到了“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
7、象是受大跃进的影响,排除;C项中共八大开创了国家建设的良好开端,不符合史实,排除。6.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 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 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
8、“改革予以肯定,在农村迅速推广”等可知特点是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的土地经营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故D项错误。7.如图是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A. 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B. 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和题干时间“1987-1994年”,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提出建
9、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激发市场活力,因此出现图示现象。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与上海浦东的开放无关,排除;B项21世纪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对外开放,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抓住题干时间,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的影响解答即可。8.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1984年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C. 企业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D. 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答案】D【解析】【详解】
10、依据材料“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符合“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故答案为D项。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企业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是在1992年以后,时间不符,排除。9.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A. 源于价格革命B. 阻
11、碍国际贸易交流C. 引发商业革命D. 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价格革命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D项抑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10.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 注重资本原始积累B. 位于大西洋沿岸地理位
12、置优越C.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D. 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8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最终导致了英国商业的大幅度地增长。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材料表述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优越的地理环境不是英国所特有的,排除;C项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11.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相对的稳定B. 医疗技术的进步C. 生产方式的变革D. 黑奴贸
13、易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自1765年开始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使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促进了人口增长。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医疗技术的进步源自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医疗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黑奴贸易主要面向的是美洲,排除。12.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数目由180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A.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B. 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
14、关系根本性变革D. 率先应用于新兴的棉纺织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排除;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题无关,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判断出是垄断组织,结合垄断组织的影响解答即可。13.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
15、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材料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指A. 经济危机B. “滞胀”危机C. 一战不利影响D. “新经济”危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罗斯福”“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破坏,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指经济危机。故答案为A项。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现象,时间不符,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一战影响无关,排除;D项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是在20
16、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14.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罗斯福总统A. 才敢卓越的人格魅力B.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C. 整顿财政金融树信心D. 加强工业复兴显成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博得了社会舆论好评”“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罗斯福上台后的第一项整顿金融的措施,树立了新政的信心。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工业复兴法不是罗斯福刚上台就采取的措施,排
17、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5.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A. 缓和矛盾B.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C. 提供救济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答案为B项。A项缓和矛盾不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排除;
18、C项提供救济是新政的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16.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A. 彻底恢复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传统B. 体现了“混合经济”特征C. 推动战后英国发展“黄金时期”到来D. 促成“新经济”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来看,私人企业和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征,这是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彻底恢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战后英国发展“
19、黄金时期”是20世纪50-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排除。【点睛】考查英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对“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的分析理解,结合英国经济模式及其特征解答即可。17.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在20年间获得高速发展;70年代后期,政府住房改革的目标之一调整为鼓励住房自有化,部分质量好的社会住房被购买而成为私产。其主要目的是A. 减轻政府负担B. 改善平民住房条件C. 发展社会福利D. 加强政府干预住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住房改革的目标之一调整为鼓励住房自有化,部分质量好的社会住房被购买而成为私产”,结
20、合所学,70年代后期,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推动私有化,减轻政府负担,故A正确;B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减少福利和减少政府干预,CD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政府住房改革的目标之一调整为鼓励住房自有化,部分质量好的社会住房被购买而成为私产”,结合所学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关知识分析解答。18.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A. 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B. 普遍建
21、立集体农庄C. 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D. 在农村实行粮食税【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原因在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在农村实行了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符合题意;AB均是在斯大林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19.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为此,国家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征收固定的粮
22、食税C. 建立集体农庄D. 取消义务交售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1928年”“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故C项正确;A项是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20.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 西方“滞胀”迅速波及苏联B. 苏联发展模式亟需转型C. 勃列
23、日涅夫改革毫无成效D. 赫鲁晓夫改革收效甚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矛盾在不断激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国内出现的问题,这说明传统的苏联模式出现弊端,急需转型。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联受到西方滞胀危机的影响,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毫无成效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赫鲁晓夫改革到1964年已经结束,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通过材料20世纪70年代苏联出现的问题,来正确认知苏联模式出现的弊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大国兴衰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阅
24、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步取代商品输出。英国有广大的殖民地,它是最早进行资本输出的国家到1913年它的对外投资总额已达40亿英镑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英国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英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资本所有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货款,那里有比国内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可以取
25、得更高的利润。孙岗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英国的不同影响材料三:科技不仅具有“生产力”方面的功能,而且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科技进步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对外殖民掠夺的不同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最终战胜荷兰的经济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什么没有积极采用新技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新发明。(3)根据以上大国兴衰的材料信息,你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有何认识或启示?【答案】(1)不同途径:前者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后者通过商业贸易。经济因素:英国
26、工业发展水平高,工业资本最终战胜商业资本。(2)原因: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就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大利润。新发明:贝尔电话、莱特兄弟飞机等。(3)认识:注重改革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解析】【详解】(1)途径:依据材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即可归纳答案为前者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后者通过商业贸易。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战胜荷兰的原因是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战胜。(2)原因:根据材料“英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资本所有者为获取高额利润
27、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货款,那里有比国内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可以取得更高的利润”即可归纳答案为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就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大利润;发明:结合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析即可,如贝尔电话、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灯、电报等。(3)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的和平崛起的启示需要从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思考。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
28、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孙德常等人著的天
29、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买办”阶层形成带来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其发展的外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的命运如何。(4)综上,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源是什么?【答案】(1)影响:
30、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2)洋务企业: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企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表现:资本投资总额和企业数量增加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命运:民族工业迅速萧条。(4)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进行概括。即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丰富普通人
31、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工业采用西式机器生产,采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利用官商合办,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达到了瓦解封建经济的作用。(3)表现:依据材料“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资本为25万元”来看,民族工业发展表现在于资本投资总额和企业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外部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中国的经济侵略;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的萧条下去。(4)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3.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
32、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他“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
33、十年中国企业18782008材料二: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己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全球的
34、名片,必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中国经济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企业不足之处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的具体表现。(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崭新的时代内涵”的具体内容。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信息,搞好国企,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答案】(1)不足之处: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设备陈旧;缺乏技术人员等。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弊端。(2)表现:所有制形式;经营目的;利润归属;分配自主权。(3)内涵: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和平;合作。关键:坚持改革开放。【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当我走进
35、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来看,当时中国企业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设备陈旧,缺乏技术人员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所导致的。(2)表现:依据材料“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来看,国企在所有制形式、经营目、利润归属以及分配自主权都有所变化。(3)内涵:依据材料“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
36、国发展繁荣的梦想”来看,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和平与合作是崭新的内容内涵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坚持改革开放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24.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现在,在我们国家和西方并存的条件下,没有其它道路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蔡亚志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二:如表为苏联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比例表(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92839.560.
37、5193253.446.6193757.842.2194061.238.8材料三: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整编自苏联兴史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认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何要选择这条道路。(2)概括材料二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的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38、答案】(1)道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政治经济危机。(2)趋势:生产资料比例不断上升,消费资料比例不断下降。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失败。(4)善于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关注民生,改革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等。【解析】【详解】(1)道路:依据材料“在我们国家和西方并存的条件下,没有其它道路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来看,列宁的过渡道路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之所以选
39、择这条道路,主要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趋势:依据材料表格数据来看,生产资料比例不断上升,消费资料比例不断下降;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造成的。(3)根本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消除;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4)从战后苏联改革的过程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借鉴他国先进的经验教训,关注民生,改革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苏联改革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还要搞清楚苏联战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