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八单元 骑桶者 (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456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八单元 骑桶者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八单元 骑桶者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八单元 骑桶者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八单元 骑桶者 (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骑桶者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卡夫卡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以及真实与虚构的关系。3、领悟小说的多重主题。【学习重点】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学习难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词条: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表现主义作家一战前后变形记教师:猜同学们根据上述词条猜猜这是哪位外国作家,并说出与词条有关的信息。学生:卡夫卡。学生:卡夫卡是奥地利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卡夫夫的中短篇及随笔占其作品的大部分,中篇小说变形记在西方广为人知。教师补充介绍:20世纪末,

2、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法国读书等杂志都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为“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乔伊斯、普鲁斯特结果卡夫卡总是第一。美国大诗人奥登1941年用一句评价来说明卡夫卡在20世纪文学史上作用“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对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期待。学生: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碍正将摧毁我

3、。”那么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小说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障碍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卡夫卡,走进骑桶者。二、初读印象:困境研读1、小说写了什么?请一名学生概括故事情节。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煤桶前去,可结果并不幸运,“我”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到了冰山区域。2、小说的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障碍?寒冷,缺煤。(学生结合小说的第一段内容做分析)3、他想到要用什么办法来粉碎这一障碍呢?向煤店老板赊煤。4、最后有没有赊到煤?为什么?没有。因为老板娘不赊给他,并用围裙把他扇走。5、你认为这篇小说要表达什么主题?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揭

4、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6、从小说中的那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这些创作意图?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舒服地背靠着炉火取暖。7、背景介绍:小说写于1917年的一、二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由此暴露了很多社会问题,第二年(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三、再读探究:主题解析这是一个非常沉重悲惨、冷酷无情的现实故事,如果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来写,一定会写得真实感人,但是卡夫卡却用了虚构的手法给这篇小说加入了许多荒诞的情节。1、请找出小说中你认为最荒诞的地方。“骑桶者”骑着桶去买煤。“骑桶者”和老板娘的对话以及老板娘最后把他扇走。结

5、尾“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2、你认为主人公用哪种方式去赊煤比较好?是骑着桶去还是拎着桶去?学生发言。3、同学们的分析都挺有道理的,但是听了你们的分析,我有一个疑问。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讨论)学生发言。明确:两者皆可。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太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

6、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师: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但是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呢?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老板娘没看见“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骑着桶去买煤,飞的太高了。我为什么要骑着桶去呢?为什么要去买煤呢?学生:因为“我”急需煤。师:急到什么程度?小说中是怎样写的?生

7、:第一段“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和“煤”对“我”的重要性。这时候,“煤”无疑是我的救命稻草,而且是在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中快要没顶之人的最重要的救命稻草。所以我不能慢吞吞的走去,最快最好的当然是“飞”去。可以说,“我”是很想活下来的,为了活下去,我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豁出去了,人穷志短的卑贱形象跃然纸上。师:如果骑桶者没有骑桶飞去而是拎桶走去,老板娘就会与“我”面对面交流了,那么故事会怎样?改写情节:设计与老板娘面对面时老板、老板

8、娘、骑桶者三人的对话。让学生交流所改写的小说,选出最好的一篇读。师:听了刚才这位同学改写的小说,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那位买煤的人,你有什么感觉?生:很没面子。很伤自尊。师:所以这个物质匮乏者不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拎着桶走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就会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因为贫穷“

9、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甚至畏惧和人交流。师:“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结尾虚构“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更表明我的一无所有,最终使得我从地球上消失,在这种生命的轻飘中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沉重孤独绝望。面对这个冷酷的社会现实,我努力想要摆脱困境却不能,我是多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彻底弃绝这个世界。这不正是“我”的生存困境么!4、师:所以,从同学们改写的小说情节和卡夫卡的虚构情节比较后我们会发现,如果让骑桶者拎桶走去卖

10、煤的话,故事会比较真实些,但是主题相对也会单一。而虚构的情节则让人展开不同的想象,主题也就随之多元化了:既可以理解为是对骑桶者的得怜悯,对煤店老板娘的谴责,对社会冷酷无情的批判,同时又可以理解为对世人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的展现。“骑桶者”在小说中滑稽的表现分明是一种辛酸的自嘲,“含泪的微笑”。 卡夫卡给读者留下的思考空间远远超过文字本身的篇幅,这正是卡夫卡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四、三读感受:虚构魅力师: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这就说明在卡夫卡的小说里我们不光看到的是虚构,同时也可以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看到真实的影子。骑桶者的遭遇是

11、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真实,甚至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说说,除了之前我们初探文本时感受到的背景和一些细节的真实之外,你还能感受到哪些地方是真实的? “我”心灵的真实。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

12、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小结: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我”的生存状态其实也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对“骑桶者”那样的生存困境,我们可以从中读出每一个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骑桶者”。卡夫卡向我们诉说者一个永恒的生存语言,诉说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差不多和卡夫卡同一时期的爱因斯坦有着这样的体悟: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

13、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爱因斯坦巴尔扎克在手杖上写下“我将粉碎一切障碍”而卡夫卡则改为“一切障碍正将粉碎我”,从此中,我们看到了二人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补充卡夫卡)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骑桶者,面临和他一样的生存困境。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呢!我想困境既然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该绝望!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卡夫卡的骑桶者领略了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的魅力,它来源于人类的智慧,可以穿越显示的障碍,带领我们抵达本质性的高度。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