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3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 文命题人:廖松艳 审题人:王小利考试时间:2015年8月26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2、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
3、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
4、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
5、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B.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C.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
6、发展。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B.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
7、”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
8、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9、,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闻(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注: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0、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报:答复,给回信B稍用其说 稍:逐渐C还称旨 称旨:称职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可否:褒贬,议论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他的先祖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
11、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译文: (2) 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89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
12、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全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表达曹操希望尽可能多接纳人才的句子: , 。(2)赤壁赋中用“ , ”描写月出美景。(3)归园田居中诗中陶渊明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 , 。乙 选考题注:本次考试选考题部分考试内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 (4)题。(25分)陈忠实
13、: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
14、。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
15、,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
16、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
17、判;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第一自然段,凸显了陈忠实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突出了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外在原因。.陈忠实总是语言幽默诙谐,简单直观,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如他那“馍蒸到一半,最怕揭锅盖”的描述就是如此。.陈忠实高中毕业前曾
18、谨慎地谋划未来,觉得最好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结果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只得回到乡村。.陈忠实主张如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没有艺术上新的发现,就干脆不要写,不久他写出了引起很大反响的日子等小说。.2000年腊月陈忠实应邀去外县采风,第二天陈忠实写了张“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条幅送给主人,并主张挂在房间里。(2)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在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答: (3)陈忠实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答: (4)“乡居得静”,陈忠实的一生深受“静”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静”在陈忠实身上的具体体现。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答: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 ,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孔子弟子 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A登堂入室登峰造极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千古独步登峰造极C登峰造极千古独步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登堂入室登峰造极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B.推动“新中装”,其中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确立推动中式服装
20、发展的理念,在社会中形成中式服装的流行氛围,让广大人民喜欢、认同、穿着中式风格的服装。C.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D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
21、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 B C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处于中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_ _。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_ _;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_ _ _,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
22、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不超过30个字。(5分)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总结 : 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然而只有那种迷失在忙碌之中,眼里熟悉了平淡,心中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真正的勇士
23、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纵使我们的世界如此平凡,纵使我们是如此渺小,但我们仍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梦想,在乎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 读完上述材料,你产生了哪些感悟与思考?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请全面理解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桂林市第十八中学13级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B。本题意在考查对于文中的重要概念“变形”的理解。从原文来看,“变形”指的是艺术“变形”。文章主要从艺术“变形”的实质、艺术“变形”在美学范畴的意
24、义、艺术“变形”的广义狭义划分以及艺术“变形”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和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变异,虽然与文章中的艺术“变形”相区别,但是原文在谈到他们时也说“这些变形”,可见,这种变异也被一些人称为“变形”。因此,B项的表述“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是不正确的。 A项的表述,第一句是原文中“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的转述,其他文字则与原文意思相同,因此,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C项的表述,与原文文字基本相同,只是更加明确地将“变形”放在艺术美学的范畴中描述,因此,C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D项的表述,是原文第二段文字中对应文字的另一种表述,意思并无任何改变,因此
25、,D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2、【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C。A项的表述,原文中与其内容相对应的语句是“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从中可以看出,原文虽然没有说到“黛色参天二千尺”,但是联系上下文,这一句又显然包括在句子中的“这类”之列,“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则是原文“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的换一种说法。因此,A项的理解符合原文的意思。B项的表述,原文中与其内容对应的语句是“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26、很显然,这种丰富和增强有利于戏曲的发展。因此,B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C项的表述,原文中与其内容对应的语句是“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照原文,可知这一项的表述实际上将原文中的“常”换成了“只”,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条件关系迥异,也就将“变形”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绝对化了。因此,C项的理解也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的表述,原文中与其内容对应的语句是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D项的表述是对这两句话意思的概括,因此,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A。A项的表述,“艺术上
27、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正确归纳;但是“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则脱离了原文的话题背景,偷换了概念,因此,A项的分析是不正确的。B项的表述,是对文章中核心概念艺术“变形”在广义、狭义上的内涵之间关系所作的归纳和概括。原文说“广义的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指的是“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而狭义的“变形”指“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从文意看,这种“改变”当然是广义的“改变”中的一种,可见,B项的归纳也是正确的。C项的表述,是对原文中王观国的态度的归纳,也带有评价的成分。沈括对杜甫的批评,在于他认为
28、杜甫诗中对物象所作的“变形”不合理;王观国对沈括的批评,则表明王观国对杜甫诗中的“变形”的肯定,将这归纳为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当然是合理的。D项的表述,“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来源于沈括、王观国的认识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则来源于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脸谱等大量而有意识的“变形”,因此,D项的分析,也是正确的。4答案:C 称旨:符合皇帝的心意。5答案:B6答案:B “一直没有就职”错,与原文不符。7答案:(1) 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采分点:“嘉”,嘉奖。“禄”,是享受俸禄。“家”,定居。
29、以上三点各1分,句子通顺2分)(2) (他)遭母亲永安县君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采分点:“丁母忧”,遭母丧。“服除”,服丧完。“通判”,做通判。“能名”,有才能的名声或者获得好评。以上4点每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8、全诗通过描写春风吹落春花,树木清阴,湖岸宁静,庭院幽深,鸟儿啼唱等景象(2分),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暮春山景图(2分),表达了作者恬淡宁静、怡然自乐的心境。(2分)注:答“透露出孤寂之感”可得1分9、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答出“以动衬静”给2分,分析恰当3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
30、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0、(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1、参考答案:(1)D得3分。得2分。得1分。A不得分。(2)内容:陈忠实沉静的个性、饱经风霜的相貌,(1分)简单沉静的生活、一心扑在创作上的文学态度,(1分)生动直观的语言(1分)。内容上的作用:突出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内在原因(2分),凸显其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1分)。(3)出身寒门,“命运捉弄”。考大学落榜,当兵无望;沉潜乡间专心写作;散文、小说初次发表;白鹿原获得巨大成功;回乡下积蓄创作力量;发表日子等小说,反响很大。(1点1分,意思对即可)(4).“静”
31、的体现:(1)他生活简单、沉静,话少,不会客套,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2)面对命运的捉弄,陈忠实以沉静待之。沉静之中,他努力于自己波澜大惊的未来。(3)鹿原获奖后,面对荣耀和光环,陈忠实却回到了乡下,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4)陈忠实心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启示:(1)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要抱怨,要学会以宁静之心待之。(2)文学创作需要“静气”。文学是沉静者的事业,要想在文学殿堂收获成功,就必须有沉静之心。(3)所谓“静水深沉”,陈忠实白鹿原的成功就得益于“乡居得静”。(4)面对成功,要沉静泰然,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只要扣住文章联系实际来谈,言之成理也可。)1
32、2题 答案C 登堂入室: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侧重于由浅入深达到一定高度。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侧重于程度已达极点,未强调过程。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侧重于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上已达极高地步。13、答案D.A项“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B逻辑关系错,应为“认同、喜欢、穿着”; C“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14、解析: 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是对
33、的解说。答案:C15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 这两个思想体系本不会走到一起(不能共存)(6分)16. 示例: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那么后期就有可能错过、失去。(5分)【参考译文】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
34、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
35、乾宁军通判。他的母亲是永安县君,他遭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李德明全部占有黄河以南并臣服(北宋),北宋就致力于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昊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
36、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