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238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解析》安徽省蚌埠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细胞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B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受精卵为“桥梁”D遗传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2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同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放大的比例C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则追踪该物体应向左上移动装片D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3细

2、胞学说的建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文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鲁宾和卡门建立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差异较大,同种元素的含量相近B活细胞中C元素含量最高,因为C是生物体内最基本元素C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D四大有机物中蛋白质元素种类最为复杂,因为氨基酸的R基团中可能含有Fe、Mn等元素5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

3、必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发挥作用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质或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分泌的蛋白质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有rRNA、mRNA和tRNA的共同参与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D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弃去,不可长期保存备用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B衰老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减弱C细胞的

4、生物膜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利用ATP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9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为()A1、小于1.0B1、大于1.0C1、1D小于1.0、小于

5、1.010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氡呼吸的强度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1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光照强

6、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光照强度为c、d时,该细胞能积累有机物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需吸收4个单位的二氧化碳12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处于AB段一定时期细胞中核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相同D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13如图是人工培养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

7、周期是20小时BAB段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常用于指导育种CCD段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在BC段细胞内不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14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B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D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15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

8、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和的F3中A的基因频率相等B曲线的F3中纯合体的比例为C曲线的Fn中Aa基因型频率为D曲线的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在逐渐减小,但种群并未进化16人类对遗传因子本质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及其传递规律,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B摩尔根巧妙利用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的研究步入分子水平17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

9、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B线粒体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但是两者催化的底物不同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不变,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18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之后的五六年,科学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由此得到公认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发生在所有的细胞中,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RNA都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C只发生在RNA病毒入侵细胞时;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过程过程D过程均

10、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与其他过程的配对方式不同19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妻子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卵细胞的概率是D从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推测,该胎儿是正常精子与异常卵细胞结合形成20油菜物种甲(2n=

11、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21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传导到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D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22如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

12、是()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丁方式散热,而通过乙方式散热较少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从丁到丙的过程是神经调节23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该图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24在哺乳动物中,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神经递质的传递 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 减数分裂 抗体与抗原结合 受精作用 基因突变 效应T细胞

13、诱导靶细胞裂解()A全部都是BCD2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6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

14、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28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人工种子繁殖植物相当于植物的有性生殖B人工种皮中添加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植物的胚乳或子叶为胚状体提供碳源C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二、非选择题29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蔗糖

15、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请回答:(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和磷脂的组分(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吸能反应,能量直接由ATP和提供(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则进入叶绿体的数量减少,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产物的下降,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4)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

16、析(温度保持不变,各时段呼吸速率相同)(yx)g可代表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 g30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花瓣的大小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型花瓣,Aa表现为中型花瓣,aa表现为小型花瓣研究人员让小型花瓣的紫花亲本(P)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小型花瓣的紫花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一半

17、的小型花瓣紫花和一半的小型花瓣白花(如下表所示),所有小型花瓣的白花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PF1F2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1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1(1)小型花瓣的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可知小型花瓣的紫花是(填“纯合子”或“杂合子”),紫花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填“B”或“b”)基因使致死(3)若AaBb 的亲本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大型花瓣的紫花: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中型花瓣白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若Ab在一条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没有交换,则子代基因型有

18、种,表现型及比例是3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而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最重要的是价值(2)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减少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表示种群数量;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4)

19、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使其恢复常采用和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是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三、选做题(从29题、30题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按29题计分)32如图是利用生物学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两条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经过程依据的原理是、,通常用诱导融合;过程至少需要次筛选才能得到X细胞(2)过程所用的酶为过程常用处理大肠杆菌(3)结构甲为,结构甲组成的基本原件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及等(4)利用上述技术也可以生产干扰素(糖蛋白),但是用大肠杆菌只能生产无糖干扰素

20、,原因是四、(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0分)33筛选石油分解菌一般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海水取样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菌落,其中第二步的目的是(2)培养微生物时,获得纯洁培养物的关键是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培养(3)在菌种保藏时,对于我们频繁使用的菌种一般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4)做完实验将培养基倒掉之前,一定要进行处理(5)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

21、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突变体物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ABCDEG1+2+3+4+5+,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2015-2016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细胞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B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受精卵为“桥梁”D遗传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

22、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分析】细胞代谢是生命活动基础;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基因是遗传基本单位【解答】解:A、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A正确;B、细胞增殖与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B正确;C、哺乳动物亲子代之间以生殖细胞为“桥梁”,C错误;D、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细胞的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关于显微观察的描述,正确的是()

23、A高倍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同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放大的比例C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则追踪该物体应向左上移动装片D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考点】细胞观察实验【专题】实验原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物象与标本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解答】解:A、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位置与实物的位置相反,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比例,不是面积或体积,B错误;C、在显微镜下看到临时装片中的物体向左上运动,追踪该物体时,物象移动

24、的方向是右下方,装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方向相反,是左上方,C正确;D、细胞质环流时,上下倒、左右倒相同,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动为顺时针方向,则实物中细胞质流动方向也为顺时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血红色对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3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列文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C细胞学说主要是由鲁宾和卡门建立的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

25、说【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A错误;B、耐格里发现植物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B正确;C、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C错误;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的统

26、一性,未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识记虎克和魏尔肖两位科学家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贡献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差异较大,同种元素的含量相近B活细胞中C元素含量最高,因为C是生物体内最基本元素C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D四大有机物中蛋白质元素种类最为复杂,因为氨基酸的R基团中可能含有Fe、Mn等元素【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专题】正推法;构成

27、细胞的元素【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解答】解:A、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相近,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A错误;B、活细胞中O元素含量最高,B错误;C、S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故高等动物体内S元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高等植物,因为高等动物体蛋白质含量较高,C正确;D、蛋白质中Fe、Mn等元素不存在R基团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作用,只要考

28、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5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必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发挥作用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质或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分泌的蛋白质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有rRNA、mRNA和tRNA的共同参与【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3、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的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

29、巴中运输:如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解答】解:A、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所以原核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后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错误;B、组成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C、人体浆细胞可分泌抗体、肝细胞可分泌肝细胞生成素、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此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均属分泌蛋白,在人体血浆中均有存在,C正确;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此过程中

30、的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在翻译过程中可作为mRNA的支架,使mRNA分子在其上展开,实现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的直接模板,tRNA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翻译阶段运输氨基酸的工具,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和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内环境的组成和所含物质的种类,掌握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6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 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加热后先变绿,再变成砖红色C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31、D实验结束时剩余的斐林试剂应该弃去,不可长期保存备用【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专题】实验分析题;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分别为0.1g/mol的NaOH和0.05g/mol的CuSO4,而蛋白质鉴定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其A液和B液分别是0.1g/mol的NaOH和0.01g/mol的CuSO4,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解答】解: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用10mL量筒误差大,A正确;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浅蓝色,加热后先变成棕色,再变成砖红色,B错误;C、隔水

32、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确保试管中液体都能受热,C正确;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B衰老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减弱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利用ATP【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分析】1、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

33、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3、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统称为生物膜系统,不是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例如视网膜就不是,A错误;B、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减弱,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B正确;C、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各组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正确;D、线粒体内膜上能合成ATP,主动运输过程中在细胞膜上消耗ATP,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特征、生物膜系统、ATP的合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

34、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据图可知,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

35、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解答】解: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故A选项错误;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故B选项正确;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故C选项错误;D、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要

36、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为()A1、小于1.0B1、大于1.0C1、1D小于1.0、小于1.0【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人体骨骼肌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反应式是:C6H12O6

37、2C3H6O3+能量【解答】解:由骨骼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且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所以运动员不论是在平静状态海上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都是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的熟练识记,并应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10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

38、的净光合速率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氡呼吸的强度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

39、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解答】解: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生成的氧气量则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能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正确;B、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但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强度,B错误;C、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

40、行呼吸作用,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C错误;D、在遮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但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可以测定种子无氧呼吸速率,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1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

41、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光照强度为c、d时,该细胞能积累有机物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需吸收4个单位的二氧化碳【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图形图表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纵坐标是氧气的吸收量或释放量氧气的吸收量=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氧气的产生量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2)a点:只有氧气的吸收量,说明只进行呼

42、吸作用,呼吸作用强度时6(3)b点:氧气的产生量是3,说明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为3;氧气的吸收量是3,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并且呼吸作用强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二倍关系(4)c点:氧气的产生量是8,说明光合作用强度是8,大于呼吸作用强度6(5)d点;氧气的产生量是1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是10,大于呼吸作用强度6【解答】解: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是3,呼吸作用速率是6,呼吸作用强度是光合作用强度的二倍关系,B错误;C、光照强度为c、d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该细胞能积累有机

43、物,C正确;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需吸收106=4个单位的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准确分析题图,明确氧气的产生总量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氧气的吸收量代表表观呼吸作用强度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关系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哺乳动物精巢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A处于AB段一定时期细胞中核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B处于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相同D若该动物

44、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专题】坐标曲线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析】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解答】解:A、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前期和中期时细胞中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A正确;B、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由于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

45、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C错误;D、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即表示等位基因未分离,因此分裂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别题图、解读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3如图是人工培养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是20小时BAB段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常用于指导育种CCD段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

46、妹染色单体分离D在BC段细胞内不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专题】坐标曲线图;有丝分裂【分析】据图分析:AB段是间期的S期进行DNA复制;BC段是前、中、后期;DE段是分裂末期和分裂期的G1期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解答】解:A、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以图中的细胞周期应是从0到20小时;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在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差错,即最可能发生于AB段(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频率低,B错误C、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后期,C正确;D、基因

47、重组发生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肝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细胞周期、基因突变的时期、有丝分裂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14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B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D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48、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解:A、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错误;B、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

49、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C错误;D、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能直接观察到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

50、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和的F3中A的基因频率相等B曲线的F3中纯合体的比例为C曲线的Fn中Aa基因型频率为D曲线的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在逐渐减小,但种群并未进化【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所以I和IV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IV是自交的结果曲线II和III在F1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即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Aa+a

51、a),淘汰掉其中的aa个体后,Aa的比例变为,AA的比例为,如果自交则其后代是AA+Aa(AA+Aa+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后代F3是AA+Aa,Aa所占的比例是0.4如果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2,F2是(AA+Aa+aa),淘汰掉aa,此时Aa占,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则F3是AA+Aa+aa,此时Aa占,所以从这里看以看出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解答】解:A、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A正确;B、据分析可知,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的F3中纯合体

52、的比例为,B错误;C、据分析可知,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1中Aa占,F2中Aa占,F3中Aa占,因此曲线的Fn中Aa基因型频率为,C正确;D、据分析可知,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曲线的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在逐渐减小,由于基因频率不变,故种群并未进化,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遗传平衡定律,能判断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题干中的哪种情况,再结合选项,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进行相关的计算,有一定难度16人类对遗传因子本质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及其传递规律,但并未

53、证实其化学本质B摩尔根巧妙利用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的研究步入分子水平【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专题】教材经典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

54、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这样到达DNA分子和蛋白质的彻底分离,因此其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解答】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A正确;B、摩尔根巧妙利用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的研究步入分子水平,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

55、准确判断各选项17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个B线粒体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但是两者催化的底物不同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不变,而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基因编码区上游的启动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

56、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解答】解: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个,A错误;B、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B错误;C、DNA复制和转录均以DNA为模板,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但RNA聚合酶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D、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基因选择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结构,明确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

57、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之后的五六年,科学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由此得到公认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发生在所有的细胞中,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RNA都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C只发生在RNA病毒入侵细胞时;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过程过程D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与其他过程的配对方式不同【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专题】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DNA复制过程中A与T、C与G、T与A、G与C发生配对,转录过程中A与U、C与G、T与A、G与C发生配对,逆转录过程中A

58、与T、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RNA复制过程中A与U、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翻译过程A与U、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解答】解:A、为DNA复制过程,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会发生,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催化,A错误;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生的mRNA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但产生的rRNA和tRNA不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B错误;C、RNA的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过程,C错误;D、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中A与T、C与G、T与A、G与C发生配对,过程中A与U、C与G、T与A、G与C发生配对,过程中A与T

59、、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过程中A与U、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过程A与U、C与G、U与A、G与C发生配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明确RNA的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9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

60、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妻子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卵细胞的概率是D从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推测,该胎儿是正常精子与异常卵细胞结合形成【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人类遗传病【分析】本题以人体性染色体组成、XY型性别决定已经基因检测的理论为基础考查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以及优生的相关知识,首先理解DNA探针是对待测基因制备的具有与目标基因相同或互补碱基序列的单链DNA妻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形成既有可能是父母中一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配子所导致,也可能是受精卵形

61、成之后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导致【解答】解:A、根据题干背景,X探针与Y探针分别具有一段与X和Y染色体相同的碱基序列,可以分别与X和Y染色体结合,使相应染色体呈现荧光标记,A正确;B、据图分析,妻子具有3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B正确;C、妻子产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会产生含XX异常的卵细胞和X的正常卵细胞的概率各占,C正确;D、由图形显示分析,流出胎儿的遗传配子既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XX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也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含X的正常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X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减数分裂、

62、染色体变异以及优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一定的难度20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

63、识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染色体组成的增加或减少【解答】解: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A选项错误;B、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故B选项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选项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

64、地理隔离,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21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的膜上均有接受递质的受体B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兴奋传导到时,会引起此处的K+大量内流D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

65、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3、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解答】解:A、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所以的膜上有接受递质的受体,的膜上没有接受递质的受体,A错误;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但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C、兴奋传导到时,会引起此处的Na+通道打开,导致

66、Na+大量内流,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所以处细胞膜成分会因兴奋传递而发生更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2如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丁方式散热,而通过乙方式散热较少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

67、,从丁到丙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人体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2、汗腺分泌增强和皮肤血管舒张是炎热时机体增加散热的表现,汗腺分泌减弱和皮肤血管收缩是寒冷时机体减少散热的表现3、汗腺分泌和皮肤血管变化情况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时相关激素的分泌才是体液调节【解答】解:A、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所以炎热和寒冷环境下,人的产热和散热是基本相等的,即产热/散热的比值约为1,A错误;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多和皮肤血管扩张,甲和丙表示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和皮肤血管收缩,炎热和寒冷维持体温恒定

68、所耗应该相等,只是寒冷环境产热和散热更多,B正确;C、丙丁中皮肤血管舒张,表示处于炎热环境,图乙汗腺舒张,散热增加,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乙的汗液蒸发散热,C错误;D、汗腺分泌情况和皮肤血管变化情况都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四幅图形为载体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致,不难,但容易做错在讲解时可补充讲解:寒冷时相关激素的分泌才是体液调节,故寒冷时维持体温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炎热时只有神经调节23图中箭头表示植物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条件下生长素的总体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该图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69、主动运输D植物根会向水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既可以发生横向运输,也可以发生极性运输单侧光可以向光侧的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可以从水少的一侧运输到水多的一侧;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一过程为主动运输【解答】解:A、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据图分析,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A正确;B、横向运输属于分解需要时,植物的向光性与向水性属于横向运输,B正确;C、该图不能看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

70、动运输,C错误;D、据图分析,生长素可以从水少的一侧运输到水多的一侧,所以植物根会向水生长,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意在强化先是对生长素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4在哺乳动物中,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神经递质的传递 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 减数分裂 抗体与抗原结合 受精作用 基因突变 效应T细胞诱导靶细胞裂解()A全部都是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葡萄糖

71、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发生在内环境中,正确;红骨髓产生淋巴细胞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正确;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正确;受精作用发生在与外界环境想通的输卵管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效应T细胞诱导靶细胞裂解发生在内环境中,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

72、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2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考点】全球性

73、生态环境问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解答】解:A、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A正确;B、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C、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74、C正确;D、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6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

75、在反馈调节【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还可培育出人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3、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解答】解:A、小鼠胚胎干细胞来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A正确;B、移植前,患病小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不是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76、B错误;C、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会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C正确;D、血糖浓度低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升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胚胎干细胞、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

77、白酶和脂肪酶【考点】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分析】A、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生物,其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B、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其有氧呼吸能大量繁殖,无氧呼吸时能进行酒精发酵;C、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能进行乳酸发酵;D、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属于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的小分子【解答】解:A、醋酸菌是好氧菌,利用乙醇生产醋酸需在有氧条件下,故A选项错误;B、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因此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故B选项正确

78、;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故C选项正确;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故D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涉及的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8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人工种子繁殖植物相当于植物的有性生殖B人工种皮中添加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植物的胚乳或子叶为胚状体提供碳源C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考

79、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人工种子的制备【专题】模式图;克隆技术【分析】1、分析题图:组织培养诱导形成胚状体,用海藻酸钠溶液包埋胚状体,注射到CaCl2溶液中形成稳定结构,用无菌水冲洗形成人工种子2、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3、人工种子包括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其中胚状体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人工胚乳可为种子提供营养;人工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解答】解:A、制备人工种子繁殖植物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人工种皮中添加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植物的胚乳或

80、子叶为胚状体提供碳源,B正确;C、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材料,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C错误;D、凝胶珠不能隔绝空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相关应用,掌握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结构及优点,理解固定化技术,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29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请回答:(1)磷除了是光合作用相关产物的组分外,也是叶绿体内核酸(或DNA、或RNA、或核糖体)和磷脂的组分(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

81、酸生成三碳糖磷酸的还原反应属于吸能反应,能量直接由ATP和H(或NADPH)提供(3)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则进入叶绿体的Pi数量减少,使三碳糖磷酸大量积累于叶绿体基质中,也导致了光反应产物的下降,卡尔文循环减速上述这种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此时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淀粉合成,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4)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温度保持不变,各时段呼吸速率相同)(yx)g可代表C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如果从

82、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2yxz g【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蔗糖与淀粉合成代谢途径,图中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转运出1分子三碳糖磷酸的同时转运进1分子Pi(无机磷酸)在上午10时移走的叶圆片可以作为后续的对比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然后其他的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yx可表示这段时间的净光合作用量;下午4时又移植黑暗条件下,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yz可

83、表示呼吸消耗量【解答】解:(1)磷元素是核酸、磷脂、ATP等的组成成分,叶绿体内含磷的主要是核酸和类囊体膜中的磷脂 (2)卡尔文循环中3磷酸甘油酸生成三碳糖磷酸是一个还原反应,需要吸收ATP释放的能量和H(或NADPH)才能完成(3)据图分析,若蔗糖合成或输出受阻,导致三碳酸磷酸的转运受到抑制,进入叶绿体的Pi减少,同时三碳酸磷酸因转运受抑制而在叶绿体基质中大量积累,进一步抑制了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进行,使得ATP的合成数量下降这一过程中三碳糖磷酸对卡尔文循环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过程此时从题图可以看出过多的三碳糖磷酸将用于淀粉的合成,以维持卡尔文循环运行(4)上午10时取下的叶圆片重x,然后其他的

84、叶片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yx可表示这段时间的净光合作用量故选:C下午4:00到晚上10:00呼吸作用所用去的有机物的量是(yz)g,上午10:00到下午4:00一个叶圆片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量也是(yz)g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故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总量yx+yz=(2yxz)g故答案为:(1)核酸(或DNA、或RNA、或核糖体)(2)H(或NADPH)(3)Pi 叶绿体基质 负反馈调节 淀粉合成(4)C 2yxz【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及相关光合作用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30某种野生

85、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花瓣的大小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型花瓣,Aa表现为中型花瓣,aa表现为小型花瓣研究人员让小型花瓣的紫花亲本(P)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小型花瓣的紫花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一半的小型花瓣紫花和一半的小型花瓣白花(如下表所示),所有小型花瓣的白花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PF1F2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1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1(1)小型花瓣的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可知小型花瓣的紫花是杂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紫花是

86、显性(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B(填“B”或“b”)基因使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3)若AaBb 的亲本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大型花瓣的紫花: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中型花瓣白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1:2:2:1:1;若Ab在一条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没有交换,则子代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1: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材料分析题;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1、由题意知,亲本是紫花,紫花与紫花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紫花和白花,说明紫花

87、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紫花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正常情况下,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而表格中的性状分离比是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的雌配子或雄配子只有一种基因型b,所以可能是B会使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2、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如果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连锁定律,AaBb产生的配子是两种类型,判断出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应用雌雄配子结合方法写出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关系,进一步判断表现型及比例关系【

88、解答】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紫花亲本自交,后代表现出性状分离,出现紫花和白花,说明紫花对白花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紫花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2)由表格信息可知,BbBb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紫花:白花是1:1,相当于测交实验,可以推断该植物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只有一种基因型是b,所以是B基因使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3)AaBb 的亲本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解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BbBb和AaAa,BbBb中,由于B使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产生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紫花):bb(白花)=1:1,AaAaAA(大型花瓣):Aa(中型花瓣):aa(小型花瓣)=1:2:1,因此AaBb 的亲本自交

89、,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23=6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大型花瓣的紫花: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中型花瓣白花:小型花瓣的紫花:小型花瓣的白花=(1紫花:1白花)(1大型花瓣:2中型花瓣:1小型花瓣)= 1:1:2:2:1:1;若Ab在一条染色体上,配子形成时没有交换,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1:1,由于B基因使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子代基因型是2种,是AAbb:AaBb=1:1,前者是大型花瓣白花,后者是中型花瓣紫花故答案为:(1)杂合子 显性 (2)B 雌配子或雄配子(3)6 1:1:2:2:1:1 2 大型花瓣白花:中型花瓣紫花=1:1【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

90、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解答遗传学问题3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而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最重要的是生态(或间接)价值(2)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

91、中,表示种群数量减少的是C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甲生物更易消亡(4)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使其恢复常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是生产者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工程【分析】已知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A、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以下表示减少,据此答题【解

92、答】解:(1)湿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间接价值,如: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2)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芦苇等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3)据图分析已知,甲曲线上B点在曲线P以上,表示种群增长了;C点在曲线P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乙曲线F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Nt小于a时,甲曲线在P曲线以下,种群数量在减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

93、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恢复生态系统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增强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故答案为:(1)生态(或间接)(2)水平 样方(3)C 相对稳定 甲(4)工程 生物 生产者 抵抗力【点评】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首先要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三、

94、选做题(从29题、30题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按29题计分)32如图是利用生物学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两条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经过程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B细胞能产生单一性抗体,通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过程至少需要2次筛选才能得到X细胞(2)过程所用的酶为逆转录酶过程常用Ca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3)结构甲为基因表达载体,结构甲组成的基本原件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及目的基因等(4)利用上述技术也可以生产干扰素(糖蛋白),但是用大肠杆菌只能生产无糖干扰素,原因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单克

95、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克隆技术【分析】分析题图:细胞A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Y表示杂交瘤细胞,结构甲表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表示杂交瘤细胞的培养,过程表示提取信使RNA,过程表示逆转录,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表示导入受体细胞【解答】解:(1)表示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过程,其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B细胞能产生单一性抗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通常用灭活的病毒;过程至少需要2次筛选才能得到X细胞,第一次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获得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将目的基因导

96、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3)结构甲为基因表达载体,其基本原件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及目的基因等(4)利用上述技术也可以生产干扰素(糖蛋白),但是用大肠杆菌只能生产无糖干扰素,原因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答案为:(1)细胞膜的流动性 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B细胞能产生单一性抗体 灭活的病毒 2(2)逆转录酶 Ca2+溶液(3)基因表达载体 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4)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

97、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四、(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0分)33筛选石油分解菌一般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海水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菌落,其中第二步的目的是增加石油分解菌浓度(2)培养微生物时,获得纯洁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倒置培养(3)在菌种保藏时,对于我们频繁使用的菌种一般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两

98、个缺点: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4)做完实验将培养基倒掉之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5)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EACBDG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突变体物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ABCDEG1+2+3+4+5+,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99、和应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问题,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其中涉及培养基的配置与选择,器具的灭菌方法,细菌分离纯化和保存的方法【解答】解:(1)在实验室筛选所要的特定菌种一般步骤为海水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培养基上挑选菌落,其中选择培养就是利用制成的富含石油选择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以增加石油分解菌浓度(2)培养微生物时,获得纯洁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防止冷凝水影响细菌的生长,需将培养皿倒置培养(3)在菌种保藏时,对于我们频繁使用的菌种一般采用临时保

100、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4)做完实验将培养基倒掉之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5)由于题中给出G是必需的物质,在5种突变菌株中只要加入G,都可以活下来,则G必然是最后的产物;凡是只加了E的都没能存活,则E就是最开头的产物加A物质,1、2、3、4均没有存活,说明A物质处于第二位;其他类推,C物质处于第三位,B物质处于第四位,D物质处于第五位,因此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EACBDG故答案为:(1)选择培养 增加石油分解菌浓度(2)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酒精灯火焰 倒置(3)保存的时间不长 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4)灭菌 (5)EACBD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培养的步骤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