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2011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第一段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学时安排】 二学时 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字词听写 名句默写 二、课前预习1.评价P82“自主梳理”1、2、32.预习思考(根据下列思考题,至少读两遍课文,并适当在课文上做批注。)查找作者和孟子常识。 对照注释,试着口头翻译课文。三、文本研读1.任务一:解释加点字,口头翻译课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2、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任务二: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3任务三:(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2)“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

3、勿丧耳”? 4.任务四:这一部分运用了那些分析方法来讲道理? 三、拓展提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 )莫甚于死者不为苟得也( )( )为( )宫室之美为( )之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不屑( ) 乡( )为身死而不受妾(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二者不可得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3.在下列句中停顿处划竖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课外巩固完成评价P83“拓展探究” 19 鱼我所欲也(二)【学习目标】 1积累第二段常用的实词、虚词,扩

4、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学时安排】 二学时 第二学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字词听写 名句默写 二、课前预习1.复习第一段,解释加点字。2.预习第二段,写下重点字解释:三、文本研读1.任务一:解释加点字,口头翻译课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

5、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任务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理清第二段论证思路。 3.任务三: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4.任务四:从论证方法及思路安排的角度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提升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3.完成自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