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766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高考古诗比较鉴赏命题猜想古诗比较鉴赏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命题者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或多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意境和文学常识。在考查重点上,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是此类试题中出现的两个高频词,形象、语言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但不一定每道试题均会涉及,核心的问题还是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周国平 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

2、不得不做中做的好,是勇敢。叶弥【命题猜想】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注: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水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_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

3、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_(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_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以上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清平乐写于晚年,“挼”(ru),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其中“风势”既指自然“风势”,

4、也喻国家形势。李清照在这两首观赏“雪里梅花”的词作中,虽然都写到了“醉”,但“醉”在两首词中所起的作用却不相同,请说说你的鉴赏见解。_4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1)这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_(2)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高考资源网

5、_(2)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望夫词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_(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_6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那条路,总想走别人的路。托马斯伯恩哈德 有太多的人高估他们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他们拥有的。洛克菲勒(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_(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_高考资源网7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

7、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1)两首诗都以溪居生活为题材,但主旨有异,请作简要分析。_(2)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请你结合溪居即事,尝试着对“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诗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简要赏析。_8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

8、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_(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_(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_【参考答案】1同: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异: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同: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异:王诗更突出地赞美少女的美丽,白诗更突出的是表现少女情感上的羞涩中包含着的喜悦。2(1)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纸鸢等。(2)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或:“嫌”

9、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现了儿童急切的心情,同时也描绘了一群儿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拂”字表现了杨柳枝条的柔媚多姿。)3(1)作者在渔家傲中是以“醉”写乐。一方面欣喜春信、赞美雪里寒梅。因美景而“陶醉”;另一方面,在与人共赏梅花、劝人饮醉中,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和喜悦。作者在清平乐中足以“醉”写哀。一方面通过触景生情,感伤世事动荡变化、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借醉消愁,排遣自己飘零沦落、衰老孤苦、饱经磨难的忧郁。4(1)答案有两种: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

10、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2)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5(1)动静结合,细节描写。(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

11、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高考资源网(3)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6(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为更苦涩、难堪,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

12、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7(1)溪居即事主要表现水乡的宁静优美、溪居生活闲适;溪兴主要表现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同时还有些孤寂。(2)平白、质朴。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和好客的内心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神态毕现。诗人以他那锐利的双眼,捕捉到了这一刹那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好客的水乡农村儿童形象。高考资源网8(1)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相同点: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不同点: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风格上显得悲壮。高考资源网-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