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重点)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说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重难点)教材整理1人口分布阅读教材P16至P19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3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不平衡。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然差距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
2、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民族方面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正误判断:(1)某地的人口密度大小可以反映该地的人口分布格局。()(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3)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人口密集区的共同特征。()【提示】(1)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反映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但不能反映人口的分布格局状况。(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口密度却不是最大的国家,而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3)世界人口密集区的共同自然地理特征是:地形平坦、土壤
3、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均为自然条件优越地区。教材整理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阅读教材P20至P2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其影响逐渐减小因素表现地形稠密区:海拔1 0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稀疏区:高山、高原地区气候气温:约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地区;降水: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降水较少的地方人口稀少水资源干旱地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土壤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农业较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1)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及政治、文化等。(2)影响最显著因素:生产力
4、发展水平。正误判断:(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2)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3)发达国家因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因此人口稠密。()【提示】(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影响。(2)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地区,如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3)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但人口分布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发达国家并不一定都人口稠密。教材整理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5、阅读教材P22至P2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环境承载力(1)含义: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2)衡量指标:环境人口容量。2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2)影响因素(3)特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3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正误判断:(1)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3)日本国内资源短缺,因此其人口容量很小。()【提示】(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
6、但并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2)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量就会越多,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就会越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3)资源虽然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日本虽然国内资源贫乏,但可利用便利的海运从外部获取资源,加上其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经济等条件,人口容量大大提高。
7、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探讨1: 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探讨2: 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提示】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探讨3: 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南极大陆由于纬度较高,
8、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分析如下: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
9、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农
10、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1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3)题。(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地广人稀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矿产丰富ABCD(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 C D(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
11、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第(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第(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答案】(1)D(2)C(3)B谋求人口合理容量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
12、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探讨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提示】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探讨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提示】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环境承载
13、力。探讨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提示】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与之呈正相关,有些与之呈负相关,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使得环境人口容量也呈现出相应特点。具体如下所示: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
14、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
15、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根据材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是由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C(2)C中国人口分布(20世纪90年代)探讨1: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什么?【提示】东多西少。探讨2:我国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提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1)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由图名“中国人口分布(20世纪90年代)”
16、可知,本图展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的分布差异状况。(2)提信息,抓住图示核心。描绘人口地理界线的延伸:由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的连线。依据图例明确人口地理界线的意义:此线以东、以南,人口较多;此线以西、以北,人口较少。(3)抓关键,分析核心问题。该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东部地区的沿海地区、平原、丘陵、盆地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西部的高原、高山地区、干旱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此种人口分布差异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3下面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导学号:37560022】(1)导
17、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形D河流(2)关于图中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解析】从图中的河流的形状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位于我国的北方,基本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相似,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图中显示的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答案】(1)B(2)A对点训练1人口分布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显示 ()
18、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2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300人/平方千米的区域。第2题,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较小,应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1.B2.A对点训练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34题。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104 km2)37.879.6156.6768人口(万人)12 50014
19、 0002361 766人口密度(人/km2)3311761.52.33.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解析】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答案】3.D4.A对点训练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5下图为某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变化示
20、意图。图中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时段是()ABCD【解析】比较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直观看出在时段时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答案】B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67题。地区年生物量 (万吨)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6.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7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 B CD【解析】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第7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答案】6.B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