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567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喀什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1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廉字的本义是堂之侧边、棱也,引申为直也,即正直。廉也被解释为清也,洁也,即清廉,因此一个官员不贪、不受、不苟取也被

2、称为廉吏。廉还被解释为俭也,省也,即节俭。这是“廉”为人熟知的含义。此外,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含义:一是谨也,自检也,自检敛,即谨慎的意思;一是察也,视也,察举,即视察的意思。可见,“廉”不仅是指清廉、廉洁,还包括了与清正廉洁这一品德相关的一系列品德。古代对官员的考核,是以廉为根本对官员的品德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体系展示治国思想的百科全书,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郑康成注解曰:“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意思是说,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

3、,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通过这六件事来评判官员,而这六件事都是以廉为本。根据郑康成的注解,善谓“善其事,有辞誉也”,做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在百姓之中享有赞誉。能谓“政令行也”,有能力,能推行政令,把任务完成好。敬谓“不解于位也”,敬,警也,恒自肃警,即时刻保持自我警觉,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懈怠。正谓“行无倾邪也”即行为正直,能行中道,没有邪曲不正的行为。法谓“守法不失也”,不仅守法,依法而行,而且执法没有错失,既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辨谓“辨然不疑惑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决断没有疑惑。可见,古人对“廉”的要求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而是有个完整的体

4、系,包括工作要干出怎样的效果(善能),以怎样的态度干(敬、正),以及怎样干(法、辨),也就是态度、方法和成效。而这六个方面,都是以廉为本。“六廉”这种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要求官员必须廉洁正直的前提下,还要有所作为,这不仅确保了官场清廉的风气,还杜绝了以不贪为名而不作为现象。南宋吕本中在官箴开篇讲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只要守住这三条,就可以保禄位远耻辱,既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可得到下属的拥戴。因此,“清、慎、勤”这三字的为官之道,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康熙皇帝曾御笔亲书这

5、三个大字并刻石宣传,训示百官,以“清、慎、勤”考核官吏。从这里看出,“廉”始终是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摘编自廉: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最为人熟知的含义是“清正廉洁”,其他鲜为人知的含义也大都与该含义相关。B周礼记载了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通过这六件以廉为本的事来评判官员。C郑康成对“六廉”进行解读,认为“廉”是个完整体系,包括工作效果、态度和方法。D一个官员,只要保得住禄位,远离耻辱,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引用周礼等文献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代对官

6、员的考核以“廉”为首要标准。B文章先点出论题“廉”,详论以“廉”为根本的全方位官吏考核,纵向深入,最后得出结论。C文章详细解读了周礼中的“六计”,顺理成章得出古人“以廉为本”的结论,思路清晰。D文章论证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晦涩的文言引文,扫清了阅读障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人对“廉”的理解侧重于“清廉、不贪”,比古人包括清正廉洁等系列品德的理解要狭隘。B明朝清官海瑞任职期间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禁止徇私受贿,属于文中所说的“廉吏”。C“六廉”考核体系是为了确保官场清廉,杜绝以不贪为名的不作为现象,在今仍有借鉴意义。D官箴和周礼在当官之法上表达不同

7、,但本质上基本一样,都强调以“廉”作为根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性影响外,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已经在海洋和淡水娱乐区被检测到,这些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在多个海域进行的实验表明,即使是非常少量的防晒霜,也会在18到48小时内引发大量珊瑚黏液渗出,并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说到珊瑚白化,就不得不提珊瑚的生存环境了。珊瑚的生存环境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密切相关,这些共生藻类含有不同颜色的色素,使得珊瑚美丽多彩,而珊瑚白化正是这些共生藻类离开珊瑚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平日

8、所说的形似树枝的珊瑚,其实是由大量的珊瑚虫尸体和附着在上的活着的珊瑚虫,以及共生藻类共同组成的。所谓珊瑚虫的尸体,指的是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的石灰石骨骼,形成珊瑚的外壳。而不同珊瑚虫个体之间通过连接物质结合在一起世代群居,当上一代珊瑚虫死亡后,新一代珊瑚虫会在它们的遗骸上继续繁衍生息。日积月累,一代代珊瑚虫延续生长,成为大海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在这个过程中,为珊瑚虫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发挥了重要作用。珊瑚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氮、磷等“废物”,而这些对珊瑚虫无用的“废物”却是共生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作为答谢,获得了珊瑚虫滋养的藻类,又反过来为珊瑚虫提供氧气以及葡萄糖

9、、甘油、氨基酸等易于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因此,珊瑚与共生藻类就会彼此分离,珊瑚虫的能量来源也随即消失,出现了“断供”的情况,导致珊瑚虫无法生存直至死亡。没有了富含色素的藻类,珊瑚也就慢慢还原出石灰石原本的白色,即珊瑚白化。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项工作被称为“珊瑚礁的生态修复”,是从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出发的。种珊瑚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其后还会添入很多功能类的生物,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

10、岛礁区域更快更好地恢复生态环境,同时积累更多的一手科研数据,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料。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当海洋中珊瑚礁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荒漠化”的情况。保护珊瑚,只是为了重现海底美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珊瑚并不只是供人观赏的海底“花瓶”。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的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养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为许多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也会

11、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珊瑚还具有保护海岸线不受风浪侵袭的作用。一个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波浪,所以,保护珊瑚实际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摘编自赵峥你的防晒利器竟是“珊瑚杀手”?)相关链接: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ICRI(国际珊瑚礁倡议)认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防晒霜会对海洋产生副作用,我们最好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这种可能带来的伤害,如鼓励多生产天然成分的防晒霜,并给与政策支持等。(摘编自关于防晒霜和珊瑚礁,你

12、需要知道的9件事)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防晒霜以及其他护肤用品的化学成分,会在水生动物体内积累并降解成有毒物质,可使珊瑚在96小时内完全白化。B与珊瑚虫共生的各类海藻含有各种颜色的色素,它们通过珊瑚虫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为珊瑚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C保护珊瑚礁,不仅因为珊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因为珊瑚礁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功能。D为了保护珊瑚礁,一些旅游目的地已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并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6分)A为了说明防晒霜对珊瑚礁的危害作用

13、,作者提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并详细地说明了珊瑚虫和共生海藻相互依存的关系。B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而“答谢”“断供”“一定程度”等词语的使用,又体现出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规范的特征。C科学家们实施“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工程,就是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这样可以帮助受损严重的珊瑚礁区域恢复生态环境。D珊瑚生长环境恶化,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将被各种藻类取代,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毁灭。6从全文看,保护珊瑚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请结合文本概括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胡的事孙犁一天,天快黑了,老胡同着他那一部分开到这村里来。

14、老胡的住处在一个铁匠家里。等铁匠家吃过晚饭,他去搬来一张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还有一个高脚凳。用白纸将桌面铺好,点上一个小灯碗,灯花很小,照在桌面上一个黄色的光圈;他就在这光圈里摊开一本书。老胡说自己是冀中区人,工作是写字,所以离不开桌子、凳子、灯和书本。第二天老胡很早就起来了,他向山坡走去。现在正是秋收快完,小麦已经开始下种的时候,地全都掘好了,土是黑颜色,湿的。地,横的并排的,一垄垄伸到沙滩,像风琴上的键板。有许多枣树,枣叶还没落,却已经发黄,淡淡的,人工无论如何配不出那样的颜色。而在靠近村庄的楸树、香椿、梧桐、花椒、小叶杨的中间,一棵大叶白杨高高耸起。到铁匠

15、一家吃饭的时候,老胡才看见铁匠的女儿叫梅的姑娘,十分可爱。小梅是父母的长女。父母每天打马掌铁,把烧饭、打水、割柴的事,全交给她做了。她整天放下东就西,从来看不见她停下休息。现时秋风起来,树叶子要落了。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秋末,山风很大,刮了一整夜还没停下。第二天,一起身,小梅手里提看一个白布口袋,披上一件和她的身体绝不相称的破棉袄走出去了。老胡问她母亲,知道是要去拾风落枣子,就要帮她去拾。老胡披上他那件新发的黑布棉袄,奔到山坡上去。小梅走到山顶上了,那里风很劲,只好斜着身

16、子走,头发竖了起来,又倒下去。老胡看见她的脸和嘴唇冻得发白,声音也有些颤。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回到家里,老胡已经很疲倦,只和小梅的母亲夸了夸小梅能干,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阴历十月底,这里飞了一场小雪

17、。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铁匠的女人也慌忙来问,老胡向她们介绍。“喂,房东,你看,这是咱的妹妹,今年才十七岁,可是十三岁上就参加军队了哩!”又对靠在墙角上的小梅说:“小梅,你看,我也有一个妹妹,和你同岁呀!”妹妹也笑着说:“哥,你房东的小姑娘多俊啊!”老胡坐在妹妹身边,问了相熟的同志们和家乡的情形,又问妹妹在这次反“扫荡”里的经过。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

18、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妹妹要赶路,说得很乱很简单。最后说,她们不久就回冀中区去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这天夜里,又起了风。风呼呼地响,山谷助着声威。从窗孔望出去,天空异常晴朗,星星在风里清寒可爱。感情像北来的风,从幽深的山谷贯穿到外面:几年不见的家乡的田园,今天跟着妹妹重新来到老胡的眼前了,它带着可爱的战斗的身段,像妹妹的勇敢一样。这一晚,老胡想的很久,灯光爆炸跳跃。在老胡的心里,那个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的形象,她们的颜色,

19、是浓艳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无比的壮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1942年11月20日夜记于山谷左边的小屋(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暗示铁匠家生活艰难,为小梅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B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第二段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又如对小梅的刻画,没有细腻描写却形象鲜明。C小说塑造的人物小梅、老胡的妹妹各具神采,代表了不同群体中的女性形象,但总体来看,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D小说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把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

20、谐统一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8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9小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极力讴歌了人性之美。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讴歌了哪些人性之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语侍臣孔克仁曰:“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因感叹久之。五月,太祖御白虎殿阅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治何不三代也?”克仁曰:“王霸之道杂。”太祖曰:“咎将谁始?”曰:“在高

21、祖。”太祖曰:“然。高祖创业,未遑礼乐。孝文时当制作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家终于如是。三代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耳。”二十七年三月,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其有兼通书律,吏亦得荐举。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至是,乃下令设文武二科。其应文举者,察之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以观其能,策之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三年一开举。洪武元年,上与儒臣论学术,陶安对曰:“正道之不明,邪说害之也。”上曰:“邪说之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战国之时,纵横捭阖之徒,肆其邪说。诸侯急于

22、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此诚何益?夫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焉得而治!”安对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也。贾生论秦之亡,不行仁义之道。夫秦袭战国之弊,又安得知此!”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修女诫。上谓学士朱升等曰:“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以预政事。至于嫔嫱,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则上下失序。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于鸩毒,惟贤明之主能察之于未然,其他未有不为所惑者。卿等纂修女诫及贤妃之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23、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B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C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D秦主虐臣佞/天下叛之/汉高起布衣/宽大善驾驭/遂帝天下/今元政弛极/豪杰蜂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代,既可指夏、商、周三朝,也可指祖至孙三辈,此指汉朝前三代汉代君王。B经史,我国古代书籍分类的两个要目,经

24、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史指正史类史书。C翰林,古官名,源于唐代,明清设置翰林院,掌修国史,记皇帝起居,草拟制诰。D嫔嬙,旧时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阿房宫赋“嫔”“嫱”即此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孔克仁对话时,太祖认为汉高祖无暇实施礼乐,到了汉文帝时代,就应该突出“王道”,以礼乐治国。B太祖明确了文、武举科目设置和考试流程,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力求选出真正的贤才。C陶安认为“邪说”危害极大,明太祖予以认可,并指出“邪说”蛊惑人心,损害国家,仁义方为治国良策。D太祖认为修身是治国的根本,指出家道和睦,源自夫妻关系和睦,进而指出后妃嫔嫱恪守本

25、分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侯急于利者多从之,往往事未就而国随以亡。(2)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苏辙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包含时间、地

26、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D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15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两句体现了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2)逍遥游中,斥鴳不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也就是飞行

27、的极致了。(3)曹植曾慨叹“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两句表达了相近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月31日,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为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叹。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本届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_的运动员形象,()。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_。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

28、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_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_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呼之欲出薪火相传精雕细琢亘古不变B惟妙惟肖一脉相承精雕细琢颠扑不破C呼之欲出一脉

29、相承精益求精颠扑不破D惟妙惟肖薪火相传精益求精亘古不变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B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都充分体现C再到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D再到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

30、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B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C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D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点燃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 :哪块田

31、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哪条田埂有多少步长,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一个人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地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我看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 ,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 ,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

32、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灌满山泉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当今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中国的古圣先贤很早就提出了许多治

33、国理政的思想:礼记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倡导“仁以为己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兼相爱,交相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 2D 3A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廉最为人熟知的含义是清正廉洁”错误,范围扩大。由原文“廉也被解释为清也,洁也,即清廉,因此一个官员不贪、不受、不苟取也被称为廉吏。廉还被解释为

34、俭也,省也,即节俭。这是廉为人熟知的含义”可知,除了“清正廉洁”外,还有“节俭”。C.“郑康成认为廉是个完整体系,包括工作效果、态度和方法”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三段“可见,古人对廉的要求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而是有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工作要干出怎样的效果(善能),以怎样的态度干(敬、正),以及怎样干(法、辨),也就是态度、方法和成效”可知,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郑康成的观点。D.“只要保得住禄位,远离耻辱,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曲解文意,且表述过于绝对。由原文第四段“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只要守住这三条,就可以保禄位远耻辱,既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可

35、得到下属的拥戴”可知,原文说的是“只要守住这三条,就可以保禄位远耻辱,既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可得到下属的拥戴”,而不是“只要保得住禄位,远离耻辱,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文章论证语言准确,生动幽默”表述有误。文章的语言可以说是准确,但谈不上生动幽默。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今人比古人包括清正廉洁等系列品德的理解要狭隘”无中生有,文中无此比较。结合原文“可见,古人对廉的要求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而是有个完整的体系,而这六个方面,都是以廉为本。六廉这种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要求官员必须

36、廉洁正直的前提下,还要有所作为,这不仅确保了官场清廉的风气,还杜绝了以不贪为名而不作为现象”可知,原文并没有把今人与古人进行比较。故选A。4D 5A6珊瑚虫及其为它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对海水水质要求非常高;珊瑚礁成长非常缓慢,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珊瑚虫的生长环境,如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防晒霜会伤害到珊瑚虫。【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一些旅游目的地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错误。“提出主动采取措施来预防防晒霜对珊瑚礁的伤害”的是ICRI组织。故选D。5本题考查

37、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B.“又体现出科普类文章语言严谨规范的特征”错误。“答谢”是拟人手法,“断供”是比喻手法,这样是体现出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C.“就是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错误。根据原文“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不仅在实验室里分析海洋环境及生物种群的各种数据,也身体力行去海里人工种植珊瑚”可知,选项以偏概全。D.“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将被各种藻类取代”错误。从原文“珊瑚一旦消亡,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也会随之死亡,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将取而代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毁灭”来看,取代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动植物的是红色、棕色、绿色的藻类,而不是各

38、种藻类。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而这些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发生海水升温、海洋污染、生物种类变化等情况时,这些藻类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产生对珊瑚虫有害的物质”可概括出:珊瑚虫及其为它提供能量的共生藻类对海水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对海水水质要求非常高;由“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可概括出:珊瑚礁成长非常缓慢,在完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一个石珊瑚群落的恢复周期大概是1015年;由“尽管关于防晒霜的科学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禁止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可

39、概括出: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珊瑚虫的生长环境,如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防晒霜会伤害到珊瑚虫。7C8小说没有完整、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好像不讲篇章结构;小说以“老胡”这一人物贯穿始终,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小说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老胡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小说始终围绕对主要人物的赞美来写,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9热爱劳动之美。小梅不停劳动,而且快乐,在她身上体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热爱劳动之美。亲情之美。妹妹的到来,让老胡无比高兴;妹妹的成长,让老胡无比愉快。老胡送别妹妹时,“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

40、回来”,兄妹情深体现了亲情之美。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老胡的妹妹十三岁就参加了军队,在反“扫荡”斗争中历经艰险,但她并没有退却。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错误。小说中,小梅代表了根据地的普通女性,老胡的妹妹代表了军队中的女性,作者笔下的她们是不同的女性形象的代表,没有高下之分。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小说的结构要从情节、线素、选材等方面考虑。从这篇小说的情节来看,小说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构成,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从这点来看,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

41、。同时,小说以“老胡”为叙述角度,他不仅独立做事,还参与并见证了小梅的“工作”,其形象贯穿全篇,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素,结构严谨。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可知,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

42、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写了妹妹的战斗场景。着重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结合“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可知,小梅整天不停的劳动,表现了她的勤劳。小说始终洋溢着对根据地军

43、民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人性之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的品性之美。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梅、老胡的妹妹,次要人物是老胡。热爱劳动之美。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可知,小梅是根据地普通女性的代表,她一天忙到晚,没有停歇的时候,但她依然愉快,热爱劳动。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

44、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老胡的妹妹是根据地参军女性的代表,在反侵略的斗争中,她不惧牺牲,英勇无畏,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亲情之美。小说还写了老胡和妹妹的情感之深厚,结合“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可知,五年不见面的妹妹绕道来看哥哥,老胡非常高兴;结合“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

45、可知,在老胡心里妹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而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看到妹妹的成长,老胡心里非常愉快;结合“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可知,妹妹离开,老胡“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这是亲情之美。10D 11A 12B13(1)那些对功利很迫切的诸侯王多听从纵横之士的言论,往往事情还没完成(成功),国家就跟着灭亡了。(2)观察历代帝王后宫,凡政令受后宫干预发出,很少有不招致祸害和混乱的。【解析】【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秦王嬴政暴虐臣子巧言谄媚,天下人都背叛他。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之治驾驭群雄,于是称霸天下。现在政备松弛,群雄蜂拥而起,都是不知制定

46、法度以严明军政的原因。“秦主虐臣佞”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天下叛之”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天下”做“叛之”的主语,故在“天下”前断开,排除AC;“汉高起(于)布衣”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布衣”是“起”的状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此指汉朝前三代汉代君王”错误,文中“三代”指夏、商、周三朝。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改变了原来只重文人选拔的举荐制度”错,原文是“先是,令有司每岁举贤才及武勇谋略、通晓天文之士”可知,不仅仅是文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1)“诸侯急于利者”,状语

47、后置句;“从”,听从;“就”,成功。(2)“宫阃”,后宫;“鲜”,少;“为”,成为、招致。参考译文:夏四月甲午,太祖退朝,对侍臣孔克仁说:“秦王嬴政暴虐臣子巧言谄媚,天下人都背叛他。汉高祖起自布衣,以宽大之治驾驭群雄,于是称霸天下。现在政备松弛,群雄蜂拥而起,都是不知制定法度以严明军政(这就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太祖因而感叹很久。五月,太祖在白虎殿读汉书,问宋濂、孔克仁:“汉代的繁盛为什么超不过夏商周三代呢?”孔克仁说:“王道、霸道杂用的缘故。”太祖说:“这最初该归咎于谁?”孔克仁说:“在高祖。”太祖说:“对啊。高祖创业,来不及实施礼乐治国(王道)。孝文帝就该制定礼乐,恢复三代之前的繁盛,

48、但他顾虑重重而无暇他顾,致使汉家天下这样地日渐衰落。夏、商、周三代君王有时间而能实施以礼治国之道,汉文帝有时间却没有去实施。”二十七年三月,太祖制定文武科取士的具体办法。在此之前,要求办事官员每年举荐贤才和勇武有谋略、通晓天文的人士,其中有兼通书法和律令的人,官吏也应该推荐。官吏举荐了贤者受赏,违背实情举荐和打压贤才受罚。到这时候,就下令开设文武两门科考。对参加文举的考生,通过言行考查他的德行,通过经书、数术考试考查其学业水平,看他写字算术考查他的能力,通过经史、时务的策论考试考查他的为政能力。应事武举的人,我们先考查他的谋略能力,再考查他的武艺。都追求实际有效,不注重虚无夸饰的东西。(并规定

49、)三年举行一次文举、武举考试。洪武元年,太祖与儒臣讨论学术,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干扰。”皇帝说:“邪说干扰正道,就如美味悦口,美色眩目。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游说之士,肆意夸大他们不当言论,那些急功近利的诸侯王多听从纵横之士的言论,往往事情还没有完成,国家就跟着灭亡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邪说不排除,则正道就难以兴起,天下怎么能大治?”陶安点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探讨到治国的根本了。”太祖说:“仁义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贾谊探求了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为政不施仁义。秦国沿袭战国诸侯(听从谋士游说的错误),怎知道听信邪说最终害民误国啊。”洪武三月丁未,命翰林儒臣编撰女诫一书。太祖对学

50、士朱升等说:“治理天下,修身是根本,治理好家庭是首要任务。治家之道,始于夫妻和睦。皇后等母仪天下,但不可干预政事。至于其他姬妾,不过按职行事,侍奉起居、穿戴,若果皇帝过分宠爱,则会上下失序。观察历代帝王后宫,凡政令受后宫干预发出,很少有不招致祸害和混乱的。受君王宠幸的人迷惑君主,比鸩毒还严重,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在危害没有出现之前能够明察,其他的君主很少有不被迷惑的。你们修订女诫,编撰贤妃们可以供仿效学习的事件,使后世子孙知道恪守本分。”14C15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

51、,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错误,“闲花开尽香仍在”,尽管春已深花落尽,但其香气仍在,美好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中的“厌”应理解为“餍”,“满足”之意。且诗人又说“此味暂时犹觉胜”,可见即使是开尽的闲花与未清的浊酒也别有一番风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怅”。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意为: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这两句暗用论语微子中两位隐士长沮、桀溺祸耦而耕,

52、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的典故,隐喻诗人的归隐之意。“人间歧路”指官场,“知多少”一句写出诗人觉得宦海浮沉没有尽头,令人厌倦;“向桑田”“问耦耕”则明显表露出诗人对田园乡间生活充满兴趣,有归隐之心。苏辙这首和诗,则着重描写了乡间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写其闲静,“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场的勾心斗角;“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写景色优美,生活悠闲,自由自在。由此可见,苏辙对于兄长归隐田园的想法是很赞同的,这些情景与“人间歧路知多少”形成对比,能让苏轼坚定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直接询问苏轼什么时

53、候回归田园耕种,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16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摧,鳞,仞,翱,蓬,蒿,臾,羡。17D 18C 19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并不是文学作品,应选“惟妙惟肖”。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

54、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语境形容的是技艺,应选“薪火相传”。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应选“精益求精”。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

55、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C更恰当。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排除A;二是“点燃使命感”搭配不当,排除C、D;综合分析四个选项,B修改正确。故选B。20我非常熟悉这些梯田(或者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悦耳的音乐用勤劳的双手21原句“我”作主语,与前句陈述主体一致,与上下文“我看见”句式结构一致;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梯田”比作“魔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梯田的形状和颜色;原句是短句,句式灵活,节奏感强,并且与上下

56、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原句运用了叠音词“层层”“暖暖”“亮晶晶”“明晃晃”,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原句语言风格更加活泼灵动,与上下文更加和谐;原句更能表达出作者对山寨层层梯田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后文“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可见,“我”对这些梯田非常熟悉,故可填写“我非常熟悉这些梯田(或者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根据前文“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的提示和后文“乡亲们和着这仙乐”,可知,此处要填写“悦耳动听的音乐”一类的句子。根据后文“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可见,此处要填写乡亲们用辛勤劳

57、动、勤劳的双手劳作等句子,故可填写“用勤劳的双手”。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文的“我看见”与前文“我看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后文“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句式一致,陈述对象一致,衔接更加流畅。“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梯田如镜子一般平静的美丽画面,给人直观的形象感。从句式上说,原句“仿佛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多用短句,灵活多变,读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从用词特点来说,“层层”“暖暖”“亮晶晶”“明晃晃”等叠词的使用,富有音律美,更能感染读者。从语言风格上来说,“无以数计的魔镜”“亮晶晶,明晃晃”与前后文语言风

58、格都十分活泼,风格契合一致,十分和谐;而改句只是单纯的陈述,没有这种表现力。原句对梯田的美好想象以及对其在阳光照耀下的模样,都十分美丽,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梯田的喜爱赞美之情。改句不能体现赞美喜爱的表情。略【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题材料视野开阔,以当今政治经济现实为背景,由习主席的两问引发青年学生对人与人、国与国关系的思考。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彼此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共享发展成果,共创和平、繁荣、稳定、和谐的未来,成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此两问是个宏大的话题,为避免学生分析认识陷入空洞说教,材料第二、第三自然段通过列举瑞典物理学家名言,中国古圣先贤的治国理政思想,为学生思考

59、提供了方向。情境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大我”,任务设置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具体化为“小我”,因此,此题将“小我”与“大我”结合考查,既有宏大背景,又有具体思考感悟。还要注意始终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这个主题来思考,谈自己的看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生对进入新时代的个体和国家,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青年学生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担当起青年应有的责任。写作构思要站在“小我”的角度,参考材料中孔子、礼记、墨子主张,解决“大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切忌夸夸其谈,只列举现状而缺少感悟与思考。【参考立意】(2)以仁爱之心,促和谐之景。(2)濡染和谐气,浸润稳定风。(3)仁爱共享,合作共赢。(4)外竖宽容之旗,内立律己之德。(5)兼爱燃人性之美,仁义展时代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