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533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17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012考纲解读】1、归纳总结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明确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识记“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认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4、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2、通过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2012高考预测】1.十月革命的内容,在高考中命题频率一般,学习时掌握其主干知识即可。2.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影响及这段史实的现实意义3.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4.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5.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理解改革的道路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重点知识梳理】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20世

3、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事件”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通过武装起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成熟。 【特别提醒】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要与巴黎公社革命作比较,巴黎公社革命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归纳】可从对俄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

4、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不仅表现在革命后苏维埃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表现在俄国成为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表现在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月革命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世界现代史开端。【误区警示】概括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意

5、义或影响时,首先应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答。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知识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形势下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而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的需要,而且在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的加强,严重的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引发了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特别提醒】属高考重点,涉及机率非常高,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到纯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苏维埃政府需要继续探索一

6、条适合其国情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在高考中往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柔合出题。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知识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集中表现在农业、工业、商品贸易流通和分配制度几个方面。在农业方面:前者实施余粮收集制,后者实施固定的粮食税;在工业方面:前者把大、中、小工业全部收归国有,后者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同时,把中、小工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交给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在贸易方面:前者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食物配给制。后者允许商品流通;在分配制度方面前者实行强制劳动,强调不劳动者不得食。后者实行按劳分配,实

7、行工资级别制。【特别提醒】掌握两种政策的内容时,通过对比,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作用,加深理解。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但是,苏联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特别提醒】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经常都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体制

8、改革等结合起来,各种经济体制相互借鉴。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体会和理解。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知识归纳】由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危机从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方面表现出来,改革势在必行。他的改革首先从经济方面着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进而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 “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改革实质上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结果导致各种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特别提醒】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

9、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既有成功,也会有失误。说明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崭新、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且俄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却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生疑惑甚至很难理解。俄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理解。客观方面: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它又是最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一战使俄国不堪重负,激化了各种矛盾,导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主观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有了

10、自己政党的领导,“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正确的武装起义方针,为革命胜利奠定主观条件。【特别提醒】高考中既考查客观条件,也考查主观条件,但学生往往忽视主观方面的因素。八、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知识归纳】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苏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怎样体现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问题。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告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特别提醒】高考中考查此内容时往往会把它同新中国

11、成立后采取的措施柔合,中外历史的比较是高考中较常见的题型。如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内容相联系。九、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知识归纳】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它是在国内战争爆发,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临时性的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征。它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超越了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危机

12、结束的情况下,政策的许多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的加强,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引发了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误区警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探索,但不是正确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注意借鉴,吸取教训。从而也说明任何方针政策的实施都必须符合具体的国情。十、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 【知识归纳】探究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俄国国情,符合当时生产

13、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第二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误区警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同时也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不一定是成熟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必然会被其他经济政策所取代。十一、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及其评价【知识归纳】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标志着斯大林创造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的功绩: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

14、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它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干部终身制,个人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阻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深刻影响。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

15、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十二、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知识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主要是缺乏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说是没有突破原有体制。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改变了指导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社会动乱、苏联的解体。对于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还有根本原因、外部原因、深层次的原因。【特别提醒】任何一次改革,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做深入的剖析。同时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若不从国情出

16、发,改革注定不会成功。【高考真题精析】【2011高考】【2010高考】(10年重庆卷)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解析:B 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10年北京卷)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

17、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

18、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要点:(11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1

19、. (2009年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2(2009年江苏历史,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

20、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高考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3(2009年广东理基,6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

21、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答案】B4(2009年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

22、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答案】D5(2009年广东文基,3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开创了改革的先

23、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答案】C6(2009年海南历史,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

24、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

25、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

26、分) 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2012高考押题】1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这些“发明家”中包括()A马丁路德B孟德斯鸠C康德 D圣西门解析:从材料信息“这些发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可知这是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价,圣西

27、门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答案:D2在一次历史知识演讲中,高二学生王平因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演讲主题而赢得了参赛者和听众的一片赞誉之声。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他演讲内容中被广泛认可的原因()A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B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强大C无产阶级政党还没诞生D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时, 欧洲反封建的任务仍在进行,历史的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再加上工人运动的不够成熟,决定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答案:D3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下列有关“这种理论”的说法

28、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是其诞生的经济根源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其诞生的标志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D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意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A、B、C三项分别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经济根源、标志和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都是正确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故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4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C无产阶级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

29、胜利的原因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答案:A5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巴黎公社如果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能获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其失败是必然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准确理解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特定时期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

30、化的结果,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特点, 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仍代表着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也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D6马克思说过:“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这些原则包括()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的、新型的国家政权运用无产阶级政权来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国家由人民来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从巴黎公社运动的性质、目的来看,各项

31、说法都符合巴黎公社运动,都能体现马克思所说的“原则”。答案:C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谈到巴黎公社时,这样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B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C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D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解析:从材料来看,巴黎公社采取的社会措施主要是为了人民,政权逐渐由人民掌握。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主要意思是该政权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答案:B8“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

32、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恩格斯评价巴黎公社的基本视角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B阶级斗争的特征和工人政党的成熟程度C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尚无自己的理论体系解析: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法国当时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条件,这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考虑的。答案:A921世纪以来,俄罗斯民间开始了对苏联历史的反思,出现了一些相对客观的评价。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无产阶级彻底推翻了沙皇统治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证明历史观点

33、的能力。十月革命是一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方式属于暴力革命。B、C、D三项结论不符合史实。答案:A10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A进行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进行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D采用苏联模式实现现代化解析:本题是对十月革命这一考点的考查。分析材料,说明材料中体现的是通过发展壮大工农力量,建立新的政权,这是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西欧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

34、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答案:B11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D“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解析:本题围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判断历史观点的能力。共产党宣言从理论上、巴黎公社从建立政权上、“斯大林模式”从社会主义建设上反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符合题意。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沙皇统治被推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答案: C12有学者将国际共

35、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C新中国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理想到现实”。A体现的是“由空想到科学”,可排除;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可排除;C是社会主义制度扩展的表现,且不符合“该时期”的限定。答案:D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目前该书的销售量

36、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中国新华网材料2: 201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在1871年3月28日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材料3:(1)材料1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2)巴黎公社“尝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分)(3)图2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从三幅图中,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可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第(2)问从巴黎公社的意义等方面回答;第(3)问在作答时要认真捕捉画面上反映的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答案:(1)马克思主

37、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2)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列宁是十月革命的号召者、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经验: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求得自身的解放;无产阶级必须以农民为革命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正确的革命理论和伟大的革命领袖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 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

38、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第1卷材料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材料3:(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刘祚昌世界通史材料4:“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

39、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堆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1,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5分)(3)依据材料3,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及产生的作用。(5分)(4)依据材料4概括十月革命

40、的历史意义。(5分)(5)以上材料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5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第(1)问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作答。第(2)问结合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原则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3中的“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概括措施体现的思想,依据每项措施概括其作用。第(4)问根据材料4和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5)问综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综合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特点。答案:(1)领域:生产领域。变化: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受压迫、剥削)。(2)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思想:民主、平等。作用: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4)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5)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