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八对应学生用书P12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毛泽东如此界定抗日战争()A.意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B.有利于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C.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D.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答案D解析毛泽东强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说明毛泽东认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如此界定抗日战争,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故D项正确。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
2、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作的报告,这和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无关,故B项错误;如此界定抗日战争不能说明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故C项错误。2.(2015浙江高考)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C解析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严峻现实,荣德生等倡导发起“国难自救会”
3、组织,以监督政府是否围绕国家利益开展积极外交。由此可知,本段材料只能作为印证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的直接史料,C项正确。3.(2012重庆高考)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6年”“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选A项。B项是在1935年12月,不符合“最早”的要求,排除;C项是在19
4、37年,D项是在1945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如图为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8月在豫旺堡(今宁夏同心县豫旺堡)拍摄的经典照片抗战之声。下列对照片出现的历史背景解释准确的是()A.中央红军完成战略转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D.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答案A解析根据抗战之声拍摄的时间与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红军已将主力转移至西北地区,中央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故选A项。B、C、D三项均发生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5.(2015全国卷)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
5、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建设的“要塞区”和构筑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北地区,这些地区正是日本可能入侵的地方,而不是“围剿”红军的地区,也不是一些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故B项正确,排除C、D两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A.使东三省逐步沦
6、陷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答案D解析1937年8月到11月在上海的战役是淞沪会战,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A项是九一八事变,排除;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并非携手抗战,B项错误;1937年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中方失败,而非胜利,C项错误。7.(2011江苏高考)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
7、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C. D.答案C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正确;陈怀民与高桥同归于尽,亲人心怀悲伤,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正确;陈怀民一家对美惠子无怨恨,希望友爱握手,展现了博大胸怀,正确。故选C项。8.七七事变以后,国内戏剧空前繁荣,到1938年底,全国共发表剧本142个,涌现出了最后的胜利难民曲等精品。戏剧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适宜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B.适宜动员民众支持抗
8、日C.剧本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D.直面抗日战事人民生活答案B解析A项突出的是艺术创作的素材优势,没有揭示戏剧发展的社会根源,排除;七七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服务于宣传抗日的戏剧得到发展,故选B项;C项属于表现而非原因,排除;D项反映的是戏剧的内容特点而非原因,排除。9.(2012海南高考)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答案
9、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的现象,说明战争的特殊时期文化教育重心向西南转移,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无从反映;D项说法与材料相背,排除。10.1938年7月6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召开。中共中央对此予以评论:“显然表示着我国的政治生活向着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显然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可见,这次会议()A.促使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B.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反攻阶段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表明国民政府属性已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参政会”“显然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
10、一的一个进展”并结合材料时间1938年7月6日可知,此次会议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时间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8年7月处于抗战防御阶段,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的政治生活向着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向民主前进了一步,但是其属性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11.(2015江苏高考)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
11、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可知,“新气象”指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1938年10月之后,故B项错误;此时国民党军队没有扭转战局,故C项错误。12.1940年,钱穆国史大纲出版。因特殊的背景,该书在布局上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编排反映出作者()A.忧患的民族意识 B.
12、抗战必胜的信心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狭隘的史学观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辽、金、元、清是古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国史大纲的布局旨在反对日本侵略中国,阻止日本借以辽、金、元、清入主中原的史实,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中国国民,反映了作者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忧患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抗战必胜信心,排除B项;当时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材料中没有反映当时中国天朝上国心态,排除C项;不能单以国史大纲的布局理解作者的治史理念狭隘,排除D项。13.(2015安徽高考)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
13、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年,处于全面抗战的相持阶段。中共中央在决定中宣称“我们共产党人和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主要是为了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故A项正确。B、C两项均在抗日战争前,时间上不符合材料“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4.(2017北
14、京高考)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 B.C. D.答案D解析“宝岛回归”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家园沦陷”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血战台儿庄”发生于1938年。“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是指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中共七大召开”发生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所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D项。15.(2013全国卷)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
15、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材料时间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6.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B.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C.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D.抗日战争进
16、入了最后阶段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两处“苏军”及“齐齐哈尔”“海拉尔”“小兴安岭”等可知,此图反映的是苏联宣布对日作战,进军中国东北,协助消灭日本军队,故D项正确。中国东北沦为殖民地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处于抗日战争前期,此时苏联并没有对日作战,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材料中强调的是苏联对日作战,排除B项;东北一直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C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17.(2013浙江高考)如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 C. D.答案B解析这是一枚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抗
17、战八年”的印章,纪念的应该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开始的“全面抗战”,正确;根据图中文字可知“第六军分区”位于冀鲁豫(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隶属于八路军,而非新四军,错误;“冀鲁豫”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日占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错误。故选B项。18.(2013重庆高考)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被破坏的首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
18、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选D项。19.(2017全国卷)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力量和中共党员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现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当时革命重心仍然在农村,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阶级成分的变化,不能说明
19、统一战线的范围是否进一步扩大,C项错误。20.(2015北京高考)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协议并挑起内战,故D项正确。A、B、C三项发生在全面抗战之前,不符合要求,故排
20、除。21.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答案A解析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1月到6月,全面内战还未爆发,故B、C、D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故选A项。2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决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但沿用原宪法草案,遭到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的坚决反对,并提出将“中华民国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改为“中华
21、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这场争论的实质是()A.国民党仍坚持一党专制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C.是否以三民主义为指导D.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答案D解析A项以偏概全,排除;B、C两项不是这场争论的实质,排除;“三民主义共和国”,意思是凡不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不能参政,且不合法,其实质就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中共、民盟等则主张建“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23.“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
22、,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A.开展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C.组织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牵制了长江及沿岸各大城市的国民党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下半年,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且是对日作战,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此时已是战略决战时期,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且经过渡江战役后,南京已得到解放,而
23、非材料中的“东胁南京”,故D项错误。24.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跟哪一战役直接相关()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中“人民解放军伟大胜利史实影片”“解放天津”和北平入城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影描写的是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前后的场景,B项正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均不能印证图中全部信息,故排除A、C、D三项。25.依据如图内容判断该报纸右上角标注的发行时间应最接近()A.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B.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月C.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D.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答案C解析根据报刊中“南京解放”字样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南京时间是194
24、9年4月,根据公元纪年算法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因此1949年是民国三十八年,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7分,28题13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伪满洲国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材料二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中共代
25、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三有些报纸的言论,非常强调毛先生出来,好像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如果说不是有意歪曲,就是一种皮毛之见。这里显然蓄着一个很大的阴谋,就是说,如果毛先生不出来,那么,就是毛先生的不对了,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破坏团结等罪名都往共产党身上推了。莫一尘解决问题的关键(1945年8月25日)(1)材料一中“远东危机”指什么?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分)(
26、3)通过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中共的地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2分)不同意。(2分)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6分)(2)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2分)努力: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分)(3)变化:中共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原因:1936年时中共力量比较弱小,抗战时
27、期中共力量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中共力量进一步发展;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依据实际在不同时期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得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支持。(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时间“1936年”回答。第二小问,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同意时代周刊的说法,再展开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三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从中共力量的变化等方面回答。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
28、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
29、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答案(1)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3分)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0、(2分)(2)调整:由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作用:前者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后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4分)(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共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6分,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实现“
31、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主要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实践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归纳出变化是由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服务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推动解放战争胜利,赢得群众支持服务的。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从需要从国情出发
32、、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群众路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
33、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13分)答案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
34、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点2分,答满六点得13分)解析根据材料中“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中国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反侵略历史、领土(主权)收复、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民族经济、革命进程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