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383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韶关市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已经到了中国文化崛起的关键时刻,而中国水墨艺术里有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文化情结在里头,还有一个身份体验埋藏在我们无意识当中,所以水墨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回应世界最好的文化样式。水墨几乎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是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也是可以随手拈来的东西。这种亲切感,使我们更有理由用我们的母语,向世界说话。中国水墨艺术中的当代水墨正在发挥着这个作用。当代水墨可以笼而统之的包括新水墨和观念性水墨。观念性水墨,是水墨进入了数字时代以后,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艺

2、术形式。它的底线是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上限是水墨影像、水墨装置、水墨行为,观念艺术是接受这个东西的。新水墨它其实还是一种架上艺术。它的底线是“新中国画”,上限是部份“观念性水墨画”,主要构架则是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新水墨它是来源于对传统的改造,同时它用毛笔和宣纸表达,完成以后可以上墙进行展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架上,是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张挂的东西。新水墨唯独不能把陈旧不堪、没有创造意识的东西放进去。一定要保持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将它们画成两个大圆圈,一个代表新水墨,另一个代表观念性水墨,这两个大圆圈的中间部分是可以重叠的现代性意义上的水墨画,但也有不重叠的部分:新水墨不包括纯粹玩观念的泛水

3、墨在画布上用油彩或炳烯创作的有水墨味的影像、动漫;而观念性水墨则不能把新中国画、新文人画也放进来。上墙或不上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界线。这就是我坚持的观点。七十年代以后的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多媒体艺术,统统都进入了当代,所以称之为当代艺术。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语境,也是我们在与国际交流当中,尽量要保持的一个通约性、同步性。在概念的使用上,尽量能让世界听得懂,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但是,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比如南溪(水墨艺术家)创作的中国“晕点”“3d”,国外的艺术家是做不出来的,得有一定的笔墨功力才能创造出来。中国“晕点”与中国笔墨有着千丝

4、万缕的联系,没有这个功力的话,一个点也点不好。这是能代表中国说话的。我们有一批从文化根脉上生成的当代个案,都是国秘密外艺术家做不出来的,他们会刮目相看。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当代水墨。笔墨飞扬,灵魂出窍!又如贝聿铭(建筑设计师),西方人都承认他,但是贝聿铭的根脉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是非常明显的。我曾提出一个冠名叫“超写意水墨”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冠名,与几千年的写意传统保持着文脉上的联系,同时,我们在观念上颠覆了传统,重构了当代的东西,所以我称为“超写意水墨”既不用表现,也不用抽象这些西方式的冠名。我一直主张有上、下文联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总而言之,中国文化要顺势崛起,第一,你必须遵守国

5、际上的一个游戏规则,你要有国际化的东西。第二,你的文化的根性,一定要保留,上下文的联系一定要紧扣,可以体现出一些新时代想象力和表达力,这样的东西一定能回应世界。这里面,我认为观念性水墨更有可能进入国际交流的大环境。(摘编自陈孝信关于新水墨与当代水墨问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水墨艺术历史悠久,是我们可以随手拈来的,所以成为了中国最好的文化样式。B. 创作时,画作中能有创新意识,并且能在墙上挂起来展览的,这就是新水墨画。C. 作者坚持的观点是,我们可以通过画作是否上墙来精准区别新水墨与观念性水墨。D. 创作者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创作,是可以让当代水墨中的个案代

6、表中国说话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点明当代水墨在中国文化回应世界中起到积极作用,后文由此展开论述。B. 文章比较了新水墨与观念性水墨的异同之处,突出了观念性水墨优于新水墨之处。C. 第段举了不同的成功事例,论证了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的观点。D. 文章从遵守国际规则与保留文化的根性两方面谈中国文化如何回应世界,客观辨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水墨的有些创作方式比较传统,但仍然可以为观念性水墨的创作提供有益借鉴,让观念性水墨能进入国际交流的大环境。B. 中国水墨艺术要回应世界,就不能坚持民族主义的情结,要尽量与国际保持

7、同步,尽量让世界听得懂。C. 艺术家将人物摄影与水墨创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耳目一新的水墨作品,这符合观念性水墨创作的理念。D. 水墨艺术在中国流传已久,其中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情感,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答案】1. D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强加因果,由原文“我们已经到了中国文化崛起的关键时刻,而中国水墨艺术里有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

8、文化情结在里头,还有一个身份体验埋藏在我们无意识当中,所以水墨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回应世界最好的文化样式”可知,原因是“中国水墨艺术里有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文化情结在里头,还有一个身份体验埋藏在我们无意识当中”,而不是“中国水墨艺术历史悠久,是我们可以随手拈来的”;而且原文说的是“水墨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回应世界最好的文化样式,并不是“中国水墨艺术历史悠久”。A错误。B 项,定义不严谨,由原文“新水墨它是来源于对传统的改造,同时它用毛笔和宣纸表达,完成以后可以上墙进行展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架上,是在美术馆、博物馆里张挂的东西”可知,题目中认为新水墨画的创作只要具有了创新意识,还可以挂墙上展览就可以

9、了,但原文新水墨的创作还需要具备一点是“新水墨它是来源于传统的改造,同时它用毛笔和宣纸表达”。B错误。C 项,用词不准,“我们可以通过画作是否上墙来精准区别新水墨与观念性水墨”错误,由原文“上墙或不上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界线。这就是我坚持的观点”可知,原文说的是“粗略”区分,而不是“精准”区别。C错误。D 项,正确。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这是能代表中国说话的”,“这就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当代水墨”做出的理解分析。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

10、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突出了观念性水墨优于新水墨之处”错误,原文是通过比较使得观念性水墨的特点更明确,并非说观念性水墨要优于新水墨。B错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就不能坚持民族主义的情结”错误,由原文“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但是,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文化的根脉上进行创作”

11、可知,我们只是放弃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结,并不是不坚持民主主义的情结。B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

12、者最恰当的一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英文名“COVID-19”。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该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摘自百度健康医典)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截至北

13、京时间3月1日20时,中国以外共6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7600余例,已有七国的累计确诊逾一百例。世卫组织把该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中国慈善家专访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他认为: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导致疫情蔓延。现在全球理解比较成熟,警惕性比较高。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假如扩散,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不错,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摘自20

14、20年3月2日环球时报)材料三:天灾人祸,都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天花在被人类消灭之前,夺走了5亿人生命;曾让整个欧洲沦陷的黑死病则有7千5百万条血债;迄今为止,2千5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线状病毒埃博拉,更是凶险万分、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仿佛是被上帝诅咒过的蛇,致死率达90%。美国科学家卡特,是1976年埃博拉首次出现时,第一批见证它威力的人之一。他看到,埃博拉横扫过的村庄,被当地人用火烧成灰烬。他看到,感染了埃博拉的修女,绝望地走向枪口之下。他看到,死神在收割生命。但据日本媒体7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引入埃博拉、拉沙热等五种最危险病毒,用于明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前开发诊断试剂。面

15、对埃博拉,未雨绸缪是人类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防御。诺奖得主莱德伯格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病毒是什么?是生物、是对贪婪的惩罚,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侵略的反噬。2003年的非典,多年之后被证实,病毒宿主是中华菊头蝠,被人类捕食的果子狸是病毒携带者。埃博拉的爆发,和非典也有相似之处。在非洲丛林里,当地人有食用蝙蝠、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习惯。为了口舌之欲,捕食野生动物,却也打开了病毒的潘多拉魔盒。而如今,魔盒已经开启,作为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许只有敬畏自然。(摘编自哈影小十君2019年7月18日日本到底是怎么想的?)材料四: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加,跨国经贸、

16、旅行、学习等活动变得日益便利,全球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全球卫生治理成为全球治理中重要领域,传染病治理尤为紧迫和突出。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传染病,而艾滋病等威胁长期存在,有些突发性传染病防不胜防,提升全球卫生治理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之帆。(摘自光明日报通力合作是全球卫生治理最优选择)【注】韩国:在首尔,泛国民斗争本部等组织面对疫情依然大聚会。意大利:议会大会上,不戴口罩的议员以自由为名嘲笑戴口罩的。伊朗:有

17、教众舔圣墙将唾液涂在脸上称不怕病毒。4. 下列对“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病毒其实是生物,如果人类不招惹它,它一般也不会主动招惹人类。B. 病毒一旦衍成人类痼疾,每年就会使相当数量的人付出惨重的代价。C. 新冠疫情已经呈现扩散态势,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D. 对抗病毒的特效药往往滞后,或许数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研制成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疫情蔓延不分种族不论国界,只有各国加强自身防御,制服疫魔,清除病毒,人类才会安全。B. 中国给疫情控制提供了经验也留下了教训,但一些国家不能严肃对待甚至存在人为障碍,形势堪忧。C. 面对20

18、20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预先考虑到了埃博拉等狠角色的危害,未雨绸缪值得肯定。D. 世卫组织把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再次凸显全球共同行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6. 面对现在乃至将来的疫情,请依据相关材料内容代表世卫组织向各国政府,或者向各国人民提几点合理化的防疫建议。【答案】4. C 5. A 6. 对政府:(1)对外,树立全球意识,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同防御。(2)对内,高度重视,建立与健全快速联防联动应对机制。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有效药物与疫苗,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医疗队伍。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禁绝野生动物的买卖。加大科普推广力度与深度,让国民自觉防备

19、、远离病毒。对各国人民:(1)在原则立场上,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决弃私从公。(2)在个人行为上,敬畏自然,远离病毒。崇尚科学,摈弃愚昧。遵纪守法,洁身自爱。了解常识,学会防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 项,“新冠疫情已经呈现扩散态势,”错误,由材料二“假如扩散,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知,是“假如扩散了”,才会成大流行病。C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20、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A 项,“只有各国加强自身防御”错误,由材料四“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之帆”可知,原文的条件是全球携手共同御“敌”,而非“各国加强自身防御”。 A错误。故选A。【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21、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对政府:由原文“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疫魔都制服,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才能继续扬起发展之帆”可知,对外,树立全球意识,与各国守望相助,共同防御;由原文“他认为:武汉是新

22、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导致疫情蔓延”可知,对内,高度重视,建立与健全快速联防联动应对机制和加大科普推广力度与深度,让国民自觉防备、远离病毒;由原文“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知,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有效药物与疫苗;由原文“面对埃博拉,未雨绸缪是人类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防御”和“有些突发性传染病防不胜防,提升全球卫生治理能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可知,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扩大医疗队伍;由原文“在非洲丛林里,当地人有食用蝙蝠、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习惯。为了口舌

23、之欲,捕食野生动物,却也打开了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可知,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禁绝野生动物的买卖。对各国人民:由原文“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深度和广度持续增加,跨国经贸、旅行、学习等活动变得日益便利,全球性问题也随之出现”可知,在原则立场上,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坚决弃私从公;由原文“而如今,魔盒已经开启,作为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或许只有敬畏自然”可知,在个人行为上,敬畏自然,远离病毒;由原文“诺奖得主莱德伯格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病毒是什么?是生物、是对贪婪的惩罚,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侵略的反噬”可知,遵纪守法,洁身自爱;由原文“但据日本媒体7月1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引入埃博

24、拉、拉沙热等五种最危险病毒,用于明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前开发诊断试剂”可知,了解常识,学会防御。【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梭鱼与鲛鱼林斤澜大江东去,浪淘沙。一条梭鱼随着浪头上来,到了浪尖

25、,把前鳍、后鳍一起往后扇,那修长的身体就飞起来一尺多高。随着把鳍一松,又斜斜落到浪中,重新再过来,用英语反复一遍:“Try again(再试一试)。”它高兴的时候,心角落里会跳出英语也不多,几个单词。这“踩浪飞浪”活动,实在是生命的欢乐。梭鱼小名棍儿鱼,一身是肉又不臃肿,紧绷绷像根棍子,来往有如水蛇般灵动,可是比水蛇体面,别的鱼别想学得会那绅士风度。这时候,一条鲛鱼从身边掠过,虽然说是忙里偷闲,两眼也还炯炯又愣愣。梭鱼倒没有迎上去,可是挺直身体,摆出一种不卑不亢的挺拔姿态。谁知鲛鱼全没看见,尽管插到小鱼群里去。如果大家本不认识,倒也罢了。共过患难的哥们,这是干什么呀!鲛鱼南方叫麻鲛,北方叫霸鱼

26、,又简写为巴鱼。貌不惊人,灰黑的脊背,蓝灰色肚皮,有暗暗的麻点仿佛丑角服饰。从头看到尾,却看见尾巴直竖简直是舵。这好!倒过来看全身就有了舵手模样。看出了舵手模样,就感到真有点霸气了。它稍微动动尾巴,小鱼群就蜂拥过来,蜂拥过去。扔下梭鱼直挺挺冷落一边,梭鱼发话道:“俗话说,一潮一潮鱼嘛。当初一个潮头,把一潮鱼打到沙滩上,有两条落在一个沙窝里,跑不了啦。风吹日晒,谁也眼见活不成死得了的,还吐沫沫滋润难友呢?那才叫同生死、共患难,好容易熬到又一个潮头,给裹回大江,舒展啦,得意啦,好啦,眼珠子朝天啦,六亲不认啦。怨不得老祖宗老庄早说,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鲛鱼一摆尾巴,直愣愣地过来,说:“你嚷嚷什么

27、?一江的水还不够你自在的?搬出老祖宗来啦?老庄是这么说的吗?是说相忘于江湖,还是不如相忘于江湖?有没有不如两个字?有不如和没有不如,意思一样不一样”梭鱼都没有听清楚连珠炮,这一位的拿手,因为在这位老熟鱼脸上,新发现它那嘴里竟密密麻麻那么多牙齿,个个尖利闪光,个个机动灵活梭鱼昏头昏脑直往后退,鲛鱼也没有要咬,但是那模样也透出来不是吃素的,半真半假地咧咧着:“相濡以沫的时候,你说只要一口水,别的全没意思。此刻一江水也嫌不够了,你什么也要,要名,要利,要权,要时髦流行色,就是不要了不如这两个宇,还跟我卖弄老庄哩,你回沙窝歇着去吧!”梭鱼这才觉着身下已是泥沙,难道真退回沙窝去?再有谁“相濡”也没这份心

28、劲儿了。眼望大江滚滚,甭管霸气不霸气,那尾舵后边,小鱼群可是得意洋洋,心里叹道:今天我算开眼了,别找不自在,世上哪得不低头。随着从鲛鱼身下,小鱼群身下钻到江里去,修长身材也还不忘绅士风度,连连说道:“劳驾,借光,对不起”本来只在高兴时候跳出来反复的英语单字,在这没奈何时刻却也跳出来了:“Excuseme(对不起)”选自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原创获奖作品集(原载1986年八月北京晚报)【注】连珠炮:鲛鱼一连串的反击。这一位的拿手:梭鱼察言观色的本领。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沙”,惜墨如金,意蕴丰富,不只交待事件发生的舞台,更关联对“人

29、物”的褒贬,古意十足。B. 前后两处英文词的运用别出心裁,就像给“人物”身上安上抢眼的装饰,烙有时代印记,显现其爱显摆的不良习性。C. 梭鱼与鲛鱼的对话,可谓用墨如泼,是小说最为着力的地方,集中展现了“人物”产生矛盾的来龙去脉,发人深省。D. 小说以物喻人,标题着一“与”字将主体内容指向人际关系,两人的交锋以梭鱼的理屈词穷、心服口服而告终,颇具匠心。8.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针对两个主要“人物”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请具体指出相异之处并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9.“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梭鱼引用时刻意删掉“不如”二字,而鲛鱼认为不可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答

30、案】7. D 8. 相异之处:对梭鱼是先扬后抑,外加对比与心理描写;对鲛鱼是先抑后扬,外加侧面烘托及神态描写。好处:文法多变,增强艺术感染力。突出形象塑造的特异性与针对性,以强化各自形象特点。便于读者对人物做褒贬评判,领会作品寄寓在人物身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主张。 9. 梭鱼:显示自己儒雅多识,高端正确。搬出圣贤言论,配合凌厉的指责,坐实对方忘恩负义,迫使对方屈服。鲛鱼:针锋相对,指出梭鱼断章取义,滥用经典,任意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与强求他人。亮明自己不受糊弄,自觉遵崇古训,在各自的江湖中,悠游自在的人生态度。【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

31、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项,设题点在“人物的褒贬”和“古意十足”上。“大江东去,浪淘沙”从手法看,是用典,借用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之意,“大江”不止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留下的是“金”,淘走的是“沙”,“大江东去”后被用成了词牌。B项,设题点在“时代印记”和“显摆”上。小说写于1986年

32、,属于“伤逝文学”的范本,那个时代历经文革的知识荒芜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西风东渐,不少感伤失去青葱的半吊子文人(文中“也不多,几个单词”等),收获东渐的浆果,便喜欢来点洋式显摆。C项,设题点在“发人深省”,这点应该不难,因为小说的主旨有些隐晦。D项,曲解文意,“心服口服”的表述有误,因为梭鱼心中真实的想法是“别找不自在,世上哪得不低头”。综合以上分析: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手法,主要是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等正面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手法的角度入手。题干要求具体指出人物塑造中的相异之处并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这是对人物塑造相异性手法的考查,要特

33、别注意手法的相异点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小说虽然没对人物做直接的褒贬评判,但从人物的出场、情节的走向、人物的互衬等多角度做了暗示。比如,梭鱼的出场虽然得意洋洋,但他是形单影只,孤芳自赏,自是褒中寓贬;而鲛鱼貌不惊人,眼光有几分“愣愣”(目光呆滞盯看若失的样子),但他始终有“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的一堆粉丝,自是贬中寓褒,这也是梭鱼很在意鲛鱼“眼光”的原因。而两人的交锋以梭鱼的孤单落败告终就更说明问题。往往对人物的评判暗示也正是小说主题之所在:梭鱼表面一副儒雅清高、自得其乐的模样,实际上无休止地追名逐利,强求他人;鲛鱼行事低调,与人和谐,对梭鱼的紧逼是忍无可忍才不再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34、人物不同语言,把握其性格特色,揣摩其说法意图的能力。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多种角度和命题方式,如风格特色、方法技巧、个性表达、深刻内涵、潜台词等。题干要求回答梭鱼引用庄子的话时刻意删掉“不如”二字,而鲛鱼认为不可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本次考“用意”,其实就是把潜台词和内涵合二为一,解题既需要弄清词句的本义,又要考虑人物说话的动机和语境义。老庄的话玄妙高深,在危难之际以沫想濡,不如云淡风轻,少一些羁绊。梭鱼此际的引用,一则显示自己儒雅多闻,博学多才。用权威圣贤言论,配合凌厉的语言攻势,隐喻对方的忘恩负义,以彰显自己的凛然之气。鲛鱼,抓住梭鱼引用中的断章取义,滥用经典,表明自己不接受对方的瞎咧

35、咧,追求自己从容娴雅的人生姿态。【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36、面小题。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

37、?”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改同知深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

38、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选自金史第一百二十五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B. 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C. 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D. 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

39、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权,指暂时代理官职。古文中有很多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如“迁、擢、拔、晋”表升官。B. 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烽火扬州路”中“路”的含义与此相同。C.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按照古代的礼法制度,父母去世后,官员离职三年,为父母守孝。D. 汴,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其繁荣景象被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入清明上河图。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胡砺早年坎坷,后渐显贵。他早年遭遇兵祸,被掳到燕地,脱

40、险后寄身寺宇,混迹于雇工之中;后被韩昉赏识,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官至刑部尚书。B. 胡砺遵循礼法,刚直不阿。接待高桢时,他刚准备就座,就被斥责无礼,他以此时应尽“宾主礼”反驳;百官在朝堂上跪贺海陵,他依据礼法拒不下跪。C. 胡砺履职尽责,多有建树。他任定州观察判官时,兴学一方,使定州的学校成了河朔地区最好的;协助治理深州时,革除弊政,解散扰民伤财的弓手队。D. 胡砺才学过人,名闻于世。他才思敏捷,勤勉好学,曾高中状元,文章受读书人推崇,被誉为“元化格”;担任过翰林修撰、侍讲学士,曾参与编修国史。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2)或请

41、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到汴京去,途经真定地区,到漕运衙门赴宴。(2)有人让胡砺做好防备。胡砺说:“盗贼所图的是钱财罢了,我贫穷如这样,防备什么呢?”【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

42、。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愧服”是形容词性谓语,其后不带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砺”是人名胡砺,作“委于”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少者”作“犹六七十人”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迁、擢

43、、拔、晋表升官”不准确,“迁”表调动改派,不一定是升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使定州的学校成了河朔地区最好的”错误,根据原文“定之学校为河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可见,定州的学校本来就是河朔地区最好的,吸引了很多优秀学子,这些学子经过胡砺的指导,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

44、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之:到;道:取道,途径;燕:通“宴”,赴宴。(2)中,或:有人;备:防备;所利者财耳:所图的是钱财罢了;何备为:防备什么呢?【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

45、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胡砺,字元化,是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被金兵掠去,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住在一起。韩昉遇见他后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表明他

46、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趣清新美好,韩昉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昉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扬天下。”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到汴京去,途经真定地区,到漕运衙门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节)。胡砺道:“如果在公府,您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

47、自有宾主之礼。”高桢说:“你他日做了三省高官,又该怎样?”胡砺答道:“担任官职,履行职责,对下属的礼节也不会谦让。”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改变态度向他道歉。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搜捕盗贼的名义,所到之处,骚扰百姓。胡砺知道他们胡作非为,全部遣散不用。随即就有传言:“某月某日,贼人将要发难,杀掉胡砺。”有人让胡砺做好防备。胡砺说:“盗贼所

48、图的是钱财罢了,我贫穷如这样,防备什么呢?”这天晚上,让官署将关卡守卫全部撤掉,最终平安无事。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问他原因,胡砺用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海陵更加器重胡砺。天德初年,又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参与编修国史。因为母亲守丧辞官,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为

49、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杜牧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和短歌行中的诗句,自然贴切,语意翻进一层。B. 颔联情景交融,“暮山”“寒水”,既是自然山水,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投射。C. 颈联所称道的生活,在诗人另一诗句“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中也被提及。D. 尾联中,诗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平日不曾见到的胜景,喜不自胜。15.

50、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世强名”,否定功名,在饮酒、赋诗中自得其乐;“雪舟相访”,诗人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设想中,喜不自胜。【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51、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首联上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诗意翻进一层,“即使想效法古人及时行乐,然而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能行乐的时间也不多了”;下句化用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深沉的忧思,而诗人却说“歌不成”,忧思更深,这里有诗人对个人际遇的忧愤,有对国事颓唐的感伤。选项中的“化用”“语意翻进一层”表述都是恰当的;B项,“暮”点明时间,也隐含人到暮年之意;“寒”点明时令,也暗合诗人的心绪。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的表述是恰当的;C项,颈联意思是“历来高人雅士以饮酒为人生第一

52、乐事,人生中除了诗,其他都是过眼云烟”,“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的意思是“一杯酒就能与宾客们尽兴而欢,几个字就显文采风流”,都表达诗人对“饮酒赋诗为乐”的称道;D项,“雪舟相访”是对与友人相聚设想,照应题中的“招”。选项表述为“与友人李郢秀才雪中放舟,欣赏胜景”有误,故该项不正确。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

53、歌不成”中,诗人叹惋欲效法古人及时行乐,可惜岁月不饶人;想如曹操对酒当歌,可是,激情有余,心力无继;已经流露出忧愁之情,结合“时已晚”和“对酒当歌”的下句是“人生几何”则可见,诗人是在感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自己功业难成,难免忧愁抑郁;“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一句中,“暮”“寒”二字情景交融,既是画面自然的色调,也是人生晚景无望的投射;寒,既是季节的符号,也是心境落寞的外化,一语双关,以景色之凄清寒凉来体现心境的落寞;“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是说历来高人雅士辈总把饮酒当成奔忙的赏心乐事;人生浮沉中,除了诗,其他都如烟虚名而已,此处称饮酒为“忙事”,认为除了诗其他事都是虚名,

54、转而体现出否定功名,以诗酒自娱的旷达乐观之情;“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则写自己设想要趁着白蘋将要吐芽的时节,雪舟相访友人,运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典故,典故中是单访,句中着一“相”字,便翻出新意,以彰与李郢从此情浓日好的期盼,扣合题目中的“招”字,表达自己设想能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

55、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食土饮泉,因为它心思专一;而“_,_”,因为它心思浮躁。(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描写了行人在翻越青泥岭时的紧张与恐惧,表现了蜀道之险。(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_,_”,那么这个国家将走向衰亡。【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5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

57、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蟹、跪、螯、鳝、扪参、胁息、膺、拂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每一座城市都在形成独特风貌,也在岁月中形成 的城市气质。从历史古都到文化名城,从草原明珠到边关要塞,从江南水乡到海滨城市不同的城市, 着各自的精彩。今天,城市规划早已跳出大马路大广场的大开大合,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文化地标越来越多,特色小镇生机勃勃,公共空间不断延伸,它们逐渐发挥积极作用,( )城市,刻印着文明的进步,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冀。城市发展的归宿,是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如今

58、,见惯了繁华与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付诸于行动,回归自然。绿色,正在城市中不断 开来。南京的明城墙绿道、成都的天府绿道、上海的黄浦江绿道日渐多起来的城市绿道,不仅是树林掩映的步行道,也成为 的生活频道。从田园城市到花园城市,从海绵城市到生态城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中,一步步化为现实。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典型化 变化 滋生 如诗如画B. 个性化 变化 滋生 如醉如痴C. 个性化 演绎 铺展 如诗如画D. 典型化 演绎 铺展 如醉如痴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

59、最恰当的一项是A. 涵养着人文气息,浸润了一方水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B. 浸润了一方水土,涵养着人文气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C. 浸润了一方水土,人文气息被涵养,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D. 浸润了一方水土,涵养着人文气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见多了繁华与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B.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居民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C.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于行动。D. 见多了繁

60、华,听多了轰鸣,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并付诸行动。【答案】17. C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典型化:是文艺家对来自生活的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材料进行概括加工、创造艺术典型的过程和方法。此处根据前文“每一座城市都在形成独特风貌”中“独特”一词,可知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故选“个性化”;演绎:意思是铺陈、表现。变化: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

61、。此处根据后文“各自的精彩”可知,应该“表现”的意思,故选“演绎”;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滋生:繁殖;发生。此处主语是“绿色”,不是“繁殖”“发生”的意思,故选“铺展”;如诗如画:形容风景优美,像诗画一样动人。如醉如痴: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此处主语是“城市绿道”,而“如痴如醉”的主语应该是人,或者至少也是“令人如痴如醉”,此处语境中没有“令人”一词,故选“如诗如画”。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项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难

62、度适中,要注意前后贯通勾连分析。从逻辑上来说,要先“浸润了一方水土”,后“涵养着人文气息”,由实到虚,排除A;为了语句前后连贯,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前文主语是“它们”,此处要采用使动句式,B项最后一句主语成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排除B;C项第二句主语成了“人文气息”,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子语病有二,一

63、为搭配不当,“见”不能与“轰鸣”搭配,排除A;二为成分赘余,“付诸于行动”中,“诸”本是“之于”的意思,再写“于”重复赘余,应删去,排除C;B项,搭配不当,“城市”不能见多了繁华,听多了轰鸣,排除B。故选D。【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当然,这里我们强调模糊规则,并不是说两种规则互不相通、相互对立,_

64、。在教学中,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来说,遵循严格规则对其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弥补其经验不足的状况,较快地进入正常的教学轨道。_,仅仅依靠严格规则已经不能满足其教学活动需要,如若停留于此,其教学很可能会演变成完成教学任务的敷衍应对。此时,_,它能够促使教师“留有余地”地施教,以教师的自觉思考,带动学生的自觉思考。【答案】 (1). 模糊规则往往是严格规则的必要协助 (2). 而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 (3). 模糊规则就显得更具价值【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65、语意的提示。语段介绍了教学中模糊规则、严格规则的不同作用。第处根据“我们强调模糊规则”、“能够促使教师留有余地地施教,以教师的自觉思考,带动学生的自觉思考”推断,“模糊规则”应该是“严格规则”的一种补充,一种协助,而且往往是“必要协助”;第处根据“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来说,遵循严格规则”、“仅仅依靠严格规则”推断,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相对,应该是“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第处根据“对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来说,遵循严格规则”、“仅仅依靠严格规则”推断,与“缺乏经验的初任教师”相对,应该是“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第处根据“仅仅依靠严格规则已经不能满足其教学活动需要,

66、如若停留于此,其教学很可能会演变成完成教学任务的敷衍应对”、“它能够促使教师”推断,应该是强调“模糊规则”的价值,而二者比较,应该是突出模糊规则“更具价值”。【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21.下面是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流程图,请向来厂参观的领导嘉宾介绍其生产流程。要求:内容全面准确,语言简洁得体连贯,不超过140个字。【答案

67、】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下面我来介绍本厂生产流程。垃圾通过渗沥液处理系统处理;进入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烟气加热余热锅炉,锅炉产生的蒸汽用来发电,烟气再经净化处理后排放,焚烧及烟气处理时产生的飞灰经过稳定化处理后填埋。【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做好此类题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第一步看图,这是一则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流程图,图形由总到分形成二级信息;先看基本流程,“垃圾”首先要经过“渗沥液处理系统”的处理,再进入“焚烧炉”焚化;产生的烟气将加热“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从而让“汽轮机发电”,接着通过

68、“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净化,最后进行“排放”;再看二级信息, “焚烧炉”和“烟气净化处理系统”会产生“飞灰”,都会通过“飞灰稳定化处理系统”处理后进行“填埋”处理,把这个信息根据流程图所在的步骤合理添加进入即可;另外,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向来厂参观的领导嘉宾介绍其生产流程”,那么开头要写必要的称呼,并向来宾介绍自己要讲的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流程”,再进行介绍,注意字数要求。【点睛】本题考查表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框架图,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图的层次性以及每层的主要内容。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图标、照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

69、的意思。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技巧:观察表象,抓住特征;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将画面跟现实生活相联系;规范表达,准确有序,对内容、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准确表达。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计篇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鬼谷子鬼谷子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商鞅商君书禁使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桓宽盐铁论善弈者,谋势;善谋者,顾全局。唐李问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站在时代和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2020年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高三学子的吴可感到很迷茫。请以

70、同学张智的身份给吴可写一封信,帮助吴可认清形势,激励他奋发自强。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好风凭借力给吴可的一封信亲爱的吴可:你好!最近,因为近来形势变化,你似乎有些心神不宁,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与前途产生了迷茫。作为你最好的朋友,我想就此谈几句,希望能帮助你扫清迷雾,奋勇前行。古人曾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有当自己善于把握局势时,方能借有利之局势,达到成功。像被鲸穷追不舍至海滩的沙丁鱼,趁鲸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赶紧借助有利局势逃跑,方得生还那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凭借有利之局势,去促成成功。“君子性非

71、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荀子中的名句。它言简意赅而深刻地回答和诠释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善于假借外力的深层次问题和道理。三国时期的孔明借东风一事,可以说是假借外物之力而成功的最好例证。雨后的蔚蓝天空,正是因为凭借无私普照的阳光,才得以七彩夺目;锦绣的风筝,正是因为凭借纤线的辅助,才得以与雄鹰并肩;而剽悍的骏马,正是凭借青青草原的宽广,才得以自由奔腾。所以作为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高中生们的我们,也应该凭借新时代、新局势、新挑战的历史机遇,艰苦奋斗、乘风破浪,让自己成功驶达梦想的彼岸。梦想的彼岸是明媚的,因为那里桃红柳绿,一片美景琳琅满目,就算美到了天边,也还要再美进一尺因为那里是成功者的集结地

72、。而在成功之前,我们可能要经受许多风雨。我们要学会在风雨中凭借厚墙和雨伞,一步步地战胜困难。学会凭借千里风云,扶摇直上九万里。荆轲没有学会凭借足以使人即刻一命呜呼的匕首,导致“奇功遂不成”。另外,学习也是一样,人人都想独占鳌头,人人都有一个状元梦。殊不知,梦想成真者,必须是人中龙凤。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对外力的凭借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在自身足够努力的同时,也需要向老师、同学讨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而且也可以帮助别人得到提升。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对于寒门学子,我们不要害怕,因为周围有许多可以帮助自己的良师益友,只要善于寻求帮助

73、,相信都是会有所收获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一句朴实的励语,还是一篇学过的文章,亦或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物理实验,都有可能为我们提供向前的动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岸去。希望你在知识的海洋中,成功跳跃,成为一条真正的“中国龙”!此致敬礼!你的同学:张智年月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

74、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审题】首先要读懂材料,这几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势就是充分利用好当前有利的形势,从而控制战争的

75、主动权。能看清大势的人,这种人是聪明的;不仅清楚大势而且能顺应大势的人,这种人是明智的;看清时势而且能驾驭时势,让时势为自己服务,这种人能独步天下。飞蓬能行千里的原因,是凭借了风的势力。想种好粮食,就要不违农时;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因势利导。善谋事的人能运筹帷幄,不善谋事者只能干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因此谋势势必重于谋子,谋事者自然重要为上,谋子者只能处于下位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应它的人方能昌盛,违背它的人将会灭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关键词是“势”,而主要观点分别是“利用形势”“看清、顺应、驾驭形势”“借势”“因势利导”“谋势”以及“顺势”。任务要求给高三学子写信,帮助其“认清形势,激励他奋发

76、自强”,我们就需要对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有所了解。从国际上说,整个世界都卷入新冠疫情的漩涡,这导致部分欧美国家对于最初发现病毒的中国很不友好,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更要坚持全球化的策略,努力让世界消除对我们的偏见。从国内来说,2020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不少行业受到严重打击,高考延期,高三学子内心一定充满焦虑与迷惘;国家迅速控制疫情,脱贫攻坚决胜等,也是国内形势的一记强心针,应在迷雾中看见这些光明,从而让自己振奋起来,选择有利于国家、个人的道路。【立意】1.形势逼人,更应展现个人风采。2.在艰难环境中,更要看到光明。3.时势造英雄,越是低迷的形势,就越应该坚守本心,守得云开见月明。4.乘着有

77、利的形势飞翔,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5.顺应时代潮流,打造个人之路。【素材】1.古人云:高处不胜寒。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只有我们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认清形势,掌握全局,做出最正确的抉择。雄鹰翱翔天空,所以它鸟瞰大地;大树高耸挺拔,所以它能汲取到阳光与养分;高山巍峨秀丽,所以它才能让群峰点缀,吸引游人目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呢?虽身处山野,却能站得很高,认清天下局势,赤壁之战中,他能观星象,巧借东风,火烧曹军。同时,他也深知各个诸侯将领的性格,一曲空城计,让世人赞叹。居茅庐,定三分,摇羽扇,谋火攻,抚瑶琴,退敌兵这无不体现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倘若他不能比

78、别人站得更高,那么又怎能掌控局势呢?2.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赶潮流和追寻自我中做着艰难选择。正如屈原,他的选择是坚守自我,因此他坚定地葬身于汨罗江,我们不能说他是否正确,但是倘若屈原在坚守自我的同时去顺应时代的潮流,他的坚守未必会被改变,他的命运也可能会重写。正如渔父所言,沧浪之水清兮浊兮,你都有能力去选择它,去适应它,而非为了守住本心做出极端的选择。可见追赶潮流是必要的,当然它的基础是你的内心有自己的坚守。3.能在社会上立身的最好方法就是追寻自我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因为时代的潮流是不会因为一人的意志而有所停顿的,我们要让自己来适应它并非依赖它。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诗人词客各自经历过贬谪、

79、国破家亡的痛苦,但他们只能调整自己的内心来面对这些痛苦,因为他们知道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这局面的,只有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4.做自己内心的国王,需要明白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中国古朝代的君王一样,他们顺应本心,想要国泰民安,就励精图治,想要安逸享乐,就骄奢淫逸。虽然后者不可取,但那也是本心。而我,做自己内心的国王,顺应的是自己内心中正确的本心。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至关重要。5.如果一个人顺应时代,那么就不会明哲保身;如果一个民族能够顺应时代,那么它就经久不衰;如果一个国家能够顺应时代,那么

80、它就强盛不息。6.顺应时代不应看淡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我们应积极的顺应时代。在科技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勇于拼搏、勇于创新,面对困难,有“天若亡我,我必逆天”的勇气,也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还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结构】文章以“好风凭借力”为标题,通过引述古诗名言、历史故事等论证了借助形势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启发同学借助身边的“势”,取得好成果。【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

81、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