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课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颤(zhn)动 敛裾(j) 梵(fn)语 媛(yun)女B. 霎(sh)时 廿(nin)四 混沌(dn) 蕈(tn)菌C. 蠡(l)测 瞥(pi)见 愆(qin)期 晏(yn)乐D. 牡(d)牝 象弭(m) 霏霏(fi) 修姱(ku)【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项,“颤动”的“颤”读音改为“chn”;B项,“蕈菌”的“蕈”读音改为“
2、xn”;D项,“牡牝”的“牝”读音改为“pio”; 故选C。【点睛】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2.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延伫(zh) 溘(k)死 怀忿(fn) 腰襦(r)B. 否(p)泰 赍(1i)钱 伶俜(png) 葳蕤(ru)C. 譬(b)如 子衿(jn) 采掇(du) 三匝(z)D. 癸(ku)丑 会稽(kui) 彭殇(shng)
3、嗟(ji)悼【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B项,“赍钱”的“赍”读音改为“j”;C项,“譬如”的“譬”读音改为“p”;D项,“癸丑”的“癸”读音改为“gu”; 故选A。【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
4、正确的一组是( )A. 扣舷(xin) 潜蛟(jio) 愀(qio)然 酾(sh)酒B. 江渚(zh) 扁(pin)舟 溯(shu)流 肴(yo)核C. 庐冢(zhng) 仆(p)道 窈(yo)然 洞穴(xu)D. 肄(y)业 干(gn)禄 造诣(y) 贻(y)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基本上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但易错的字。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要记忆准确。答题时我们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潜蛟”的“蛟”读音改为“jio”;B项,“溯流”的“溯”读音改为“s”;C项,“洞穴”的“穴”读音改为“xu”; 故选D。【点睛】备考策略: 1音、形、意
5、三结合,易混淆的词反复记忆 2建立集错本,如:区分两个上声字与一个阳平字加一个上声字组成的词语。 3适当做高考题、模拟题。 4以课本中的词为重点。 5形声字、形近字、近音同音字(易混声母、易混韵母、易混声调)、多音字归类记忆。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辟谣 消受 苍茫 亭亭玉立 无精打采B. 辨识 霎那 椭圆 急不暇择 直接了当C. 萧索 恢心 拨草 涸辙之鲋 揠苗助长D. 衔枚 脑怒 脉洛 流水汤汤 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
6、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项,“霎那”改为“刹那”;“直接了当”改为“直截了当”;C项,“恢心”改为“灰心”;“拨草”改为“拔草”;D项,“脑怒”改为“恼怒”;“脉洛”改为“脉络”;故选A。【点睛】据义别形的技巧: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
7、的一组是A. 萍果 采掇 暧味 周公吐哺 崇山峻岭B. 狼藉 指摘 聘请 游目聘怀 不绝如缕C. 切磋 商确 砥砺 孜孜以求 敷演寨责D. 规矩 污蔑 热忱 无动于中 责无旁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萍果”改为“苹果”;“暧味”改为“暧昧”;C项,“商确”改为“商榷”;“敷演寨责”改为“敷衍赛责”;D项,“无动于中”改为“无动于衷”。故选B。【点睛】形近字的区
8、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乘(登上)彼垝垣 以我贿(彩礼迁) 其叶妖(润泽)若B. 女也不爽(过错) 言既遂(顺心)矣 躬自悼(伤心)矣C. 总角之宴(快乐) 不遑(闲暇)启居 四牡(雌性)骙骙D 王事靡盬(停止) 靡使归聘(聘仁) 忧心孔疚(痛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实词
9、是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应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掌握方法,能够迁移课本知识,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A项,贿:财物。C项,牡:雄性。D项,聘:问候。故选B。【点睛】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
10、义。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成语推断法,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7.下列句予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謇朝谇(谏诤)而夕替 又申之以揽(采集)茝 其谣?(诽谤)谓余以善淫B. 偭(违背)规矩而改错 忳(忧闷)郁邑余侘傺兮 宁溘(意外)死以流亡兮C. 伏(保持)清白以死直兮 延(请求)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指责)兮D. 荀余情其信(确实)芳 唯昭质其犹未亏(损害) 长余佩之陆离(色丽繁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
11、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B项,溘:突然;C项,延:久久;D项,陆离:修长貌。故选A。【点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十三能织素(白绢) 何意致(表达)不厚 可怜(可爱)体无比B. 于今无会因(机遇) 好自相扶将(助词) 逆(预料)以煎我怀C. 便言多令(美好)才 始适(恰巧) 家门 否泰(好运)如天地D. 卿可去成(订立)婚 赍(赠送)钱三百万 莫令事不举(成功)【答案】D
12、【解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A项,致:招致; B项,将:扶持;C项,适:出嫁。故选D。【点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茂林修(高高)竹 列坐其次(次序) 人之相与(交往)B. 暂得(能够)于己 喻(明白)之于杯 其致
13、(情趣)一也C. 白露横(笼罩)江 酾(斟满)酒临江 知不可乎骤得(实现)D. 吾与子之所共适(享用) 或咎(失误)其欲山者 昏惑而无物以相(辅助)之【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A项,次:旁边; B项,得:适意; D项,咎:责怪。故选C。【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
14、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10.下列句子中有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匪我愆期 于嗟鸠兮 忳郁邑余侘傺兮B.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箱帘六七十C. 摧藏马悲哀 悟言一室之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 举匏樽以相属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长乐王回深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A项,“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叹词,可不译;“邑”通“悒”,愁闷不安;B项,“离”“罹”,遭
15、受;“章”通“彰”,明显;“帘”通“奁”,古时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C项,“藏”通“脏”,就是“心”;“悟”通“晤”,面对面;“藏”通“脏”,脏腑;D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属”通“嘱”,互相劝酒;“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无通假字。故选D。【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11.对课文中的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卜筮,古时用火烧龟版的裂纹推测福祸称“卜”,用蓍草的茎称“筮”。B.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代用以代指青年
16、时代。C. 结发,古代新婚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象征夫妻结合,俗称结发夫妻。D. 禊事,即禊祭之事,指三月三日临水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祭祀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B项,“叫总角,后代用以代指青年时代”错误,用以代指少年时代。故选B。【点睛】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17、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好修姱以鞿羁兮B. 自前世而固然 不迎而自归C. 又申之以揽茝 仰观宇宙之大D. 虽九死其犹未悔 距其院东五里【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A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来。B项
18、,前“面”词,表修饰关系,不译,后“面”,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项,前“之”,第一人称代词,我;后“之”,定语后置标志,不译。D项,前“其”,第一人称代词,我;后“其”,远指代词,那。故选A。【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焉”有时作为代词,有时作为兼词。 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
19、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夙兴夜寐 卿当目胜贵 好修姱以鞿羁兮B. 步余马于兰皋兮 以此下心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 长余佩之陆离 足以荣汝身 世之谬其传D. 鸷鸟之不群兮 顺流而东也 正襟危坐而问客【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
20、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A项,夙、夜、日,名词作状语;鞿羁,名词动用。B项,步、下,名词使动用法;一,数词移动用法C项,长、荣、谬,都是形容同使动用法。D项,群,东,名词用作动词;正,形容词使动用法。故选C。【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二、论说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小说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艺术。戏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小说故
21、事的时间、地点的变更完全没有限制,于是情节可以有大的容量;而戏剧是将事件的发生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作家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追求情节单纯集中,不枝不蔓。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而戏剧的媒介则是演员的肢体和言语,以直观展示为主,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演员不能像小说那样插入作者的叙述、描写、观感、议论。高尔基在论剧本中
22、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叙述与展示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任何叙述形式都趋向过去已发生而现在结束了的事件,那么戏剧的具体性正是发生在永恒的现在时态中,不是彼时彼地,而是此时此地。”所以,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小说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感觉乏味,
23、难免随时离场,这会影响戏剧演出的效果。情绪效果的限制要求戏剧故事必须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且保持情节的张力和变化,这就需要戏刷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英国威廉?阿契尔在其剧作法中说:“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正是这种发展进程的缓慢性,使一部典型的小说有别于一个典型的剧本。”戏剧与小说各有其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契诃夫的剧本海鸥背离了当时普遍接受的“戏剧法则”,追求戏剧事件的生活化和剧本的内在抒情性。虽遭指责,但这种崭新艺术促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舞台导表演体系的变革。众多小说家融入了戏剧的“动作”、“冲突”、“悬念”等技巧,增强
24、了小说的可读性,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摘编自陈军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1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有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对此作出严格规定。B. 与戏剧借助演员肢体、言语的直观展示相比较,小说借助语言的叙述更加自由。C. 戏剧为了持续引发观众的兴趣,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D. 契诃夫的剧本海鸥遭到指责是因为作品挑战了当时根深蒂固的戏剧法则”。1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用以突出戏剧与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差异。B. 文章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情节节奏三个
25、维度分析了小说与戏剧的不同形态。C. 文章运用了引证的论证手法,名人的这些精辟论述为作者的观点增加了权威性。D. 文章以艺术总是交融发展为前提,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互动学习的必要性。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作家跟小说家相比,进行剧本创作时不能天马行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B. 小说表现的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C. 小说的私人阅读方式和阅读时情绪的可调性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进程的缓慢性。D. 戏剧的“小说化”,小说的“戏剧化”不失为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答案】14. C 15. D 16. B【解析】【14题详解】
26、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原文是“戏剧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并没有说“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故选C项。【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
27、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D项,结尾观点是“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不是“互动学习的必要性”。故选D项。【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原文说“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时”是指时态,而非现实。故选B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28、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三、实用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随着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
29、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深蓝计算机是由IBM开发的第一台计算机象棋系统。它采用混合决策的方法,将通用超级计算机处理器与象棋加速器芯片相结合,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执行一部分运算,更复杂的棋步交给加速器处理,然后计算出可能的棋步和结果。超级计算机根据这些结果决定最终的棋步。1997年5月深蓝计算机对抗卡斯帕罗夫以3.5:2.5赢得了比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标准国际象棋比赛中打败卫冕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系统。(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2019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分布图材料三在日前举行的2018世界智能大
30、会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论坛上,刘翰伦介绍,前段时间,一家国际组织调研了全球前24家人工和能芯片企业,17家国外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万件专利,而我国7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一共5.5万件。与前者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刘翰伦分析,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在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与英国虽有差距,还不至于落差太大,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专利,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早于中国,所以掌握的基础核心专利较多。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应用端研发,申请的应用端专利较多,基础核心专利就成了短板。这对国内人工智能
31、行业的发展是个不小的隐忧。还有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与欧美人工智能企业在全球布局专利相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有90%以上都是国内专利。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走出国门后,可能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出现“裸奔”的情况。(摘编自刘园园国内人工智能专利布局存隐优)材料四业界分析,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起步的时间几乎同步,此时,人工智能领域尚未出现“独步天下”的国际巨头。在此基础上,国内厂商建立芯片应用生态、寻求合作伙伴之路才不会过于荆棘丛生,这也是新生代国产芯片选手们谋求“弯道超车”占据的“天时”优势。人工智能产业对大数据的渴求也给中国初创企业创造了机会。曾在老牌半导体企业工作十余年的地
32、平线副总裁张永谦认为,国外无论是算法公司还是芯片公司,都很难获得中国的大数据,市场、数据、应用场景都扎根在中国本土。以自动驾驶为例,国外与中国的路况差异极大,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巨头并无优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本土企业显然更有优势。”(摘编自孙奇茹人工智能芯片的中国机会)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深蓝计算机以3.5:2.5的成绩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表明人工智能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B. 对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的调研显示,我国前7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拥有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不足国外的七分之一,差距很
33、明显。C. 我国和美国相比,虽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上差距不太大,但较少的基础专利数量让人担心我国的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会受制于人。D. 在人工智能芯片还没有被国外企业完全垄断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能立足国内寻求突破,国产芯片企业就很有可能实现超越发展。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未来的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不仅会像人类那样思考问题,甚至可以超过人类的智能。B. 基础层中智能芯片是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技术层面的语音识别市场将迎来全面爆发期,中国应在此方面加大投入。C. 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属于国内专利
34、,使得我国人工智能产品走出国门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有很大的隐患。D. 国外人工智能企业因为缺乏广阔的市场、海量的数据以及良好的应用场景,其技术发展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其前景最终也会黯淡无光。【答案】17. B 18.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对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的调研显示”错误,原文为“全球前24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而非“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故选B。【18题详解】本
35、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国外人工智能企业因为缺乏广阔的市场、海量的数据其技术发展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其前景最终也会黯淡无光”错误,原文是“都很难获得中国的大数据”,且“其技术发展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其前景最终也会黯淡无光”无中生有。故选D。【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36、、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四、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
37、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
38、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渐,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注】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嫚(mn);用言辞
39、轻侮。1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B. 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 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D. 诸将皆阿昌后意 阿:迎合2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B.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C.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D.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40、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将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脖子。B. 单于,匈奴人对最高首领的称呼,相当于汉族的王侯。C. 孝文,汉以孝治国,故皇帝刘恒谥号前带有“孝”字。D. 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之下,这里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B. 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C. 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
41、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D. 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23. 把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答案】19. A 20. D 21. B 22. B 23. 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
42、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A项,句意为: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匿:隐藏。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周氏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季布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到洛
43、阳去了,拜见了汝阴候滕公。“之鲁朱家所卖之”,第一个“之”,动词,到,之前段落。排除AB;“朱家心知是季布”“季布”是“知”的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BC。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B项,“相当于汉族的王侯”错误,相当于汉族“天子”。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44、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错误,季布援引历史故事,只说明出兵难以取胜,没有说服吕后收回成命。故选B。【2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
45、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誉”,赞美;“毁”,诽谤;“去”,赶走;“窥”,窥测。【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
46、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审)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候滕公。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遗,季布受项羽差遗,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
47、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
48、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后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
49、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便起程去了。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辑,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50、!(二)古代诗歌阅读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注】灵均:屈原之字。屈原,楚国贵族,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遇。B. 诗歌描写送别场景时,“落日”“秋风”两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C.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D. 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
51、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格调相同”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离别叹息,也有对友劝勉,但格调昂扬。故选C。【点睛】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郭纶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52、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橡。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失集蛮毡。【注】郭纶: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自黎州都监官满,贫不能归。后权嘉州监税。寓目:观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只是在傍晚闲坐渡口看过船来打发时间。B. 郭纶的骢马已瘦,但当年使用过的长矛形成对比,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C. 因久无战事,郭纶倍感无聊,因此他渴望边战再起,自己再领骑兵,一马当先。D. 诗人期待看到这位勇士再上疆场、飞箭射敌的情景。“蛮毡”,代指来犯的贼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
53、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郭纶倍感无聊”,“渴望边战再起”错误,应为因久无战事,郭纶感到无用武之地,西方如有战事,他立誓愿意再领骑兵,建功立业。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54、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反应氓与女子双方小时曾欢乐相处的句子是:_,_。(2)赤壁赋用“_,_”两句写出客人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的愿望。(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挟飞仙以邀游 (4). 抱明月而长终 (5). 众女嫉余之峨眉兮 (6). 谣涿谓余以善淫【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55、,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宴”“晏”“嫉”“峨眉”“谣涿”“淫”的书写。【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五、写作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而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便
56、挣扎着适应新环境,最后得以进化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人生的选择海啸过后,同样的沙滩,面对同样的困境,有的鱼自暴自弃,有的鱼不停地跳跃,结果均没有摆脱噩运。然而有的鱼接受现实,努力适应,坚强地活了下来。不同的命运源于它们不同的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然而不同的选择却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就如同沙滩上的鱼一样。它们的选择也折射出了三类不一样的人。第一类:放弃选择。鱼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
57、,自暴自弃,毫不奋斗。它们就等于放弃机会,而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是不会得到幸福的眷顾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放弃人生选择的人更容易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优胜劣汰”吧。不管结果如何,轻易放弃不可取。第二类:盲目选择。鱼虽然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却不加选择,盲目行动,最终累死。依然还记得那“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岸边,一次冲动的选择使得乌骓悲鸣,英雄逝去。如果当初项羽没有冲动、盲目地选择自刎,又怎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既不轻易放弃,也不盲目选择。本来这一场悲剧不会发生,本来鱼儿也不会累死,这都源于他们的盲目选择。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充满苦难的荆棘,为了实现理
58、想,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选择。理性选择就应该像司马迁那样,尽管有遭受宫刑的无比羞辱,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依然忍辱负重,写下了被后世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理性选择就应该像李白那样,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理性选择就应该是王昭君“青冢有情犹识路”,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幸福,从此用柔弱身躯构架匈奴与大汉的友谊之桥;理性选择就应该是勾践卧薪尝胆,终使“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像有的鱼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最终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充满未知,充满凶险,在人生的抉择中,我们应丈量好手中的那把尺,作出正确的抉择
59、。以理性选择为桨,以战胜困难、挫折、失败的决心为帆,在人生的大海上找到正确的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尽管波涛汹涌,但终会柳暗花明。面对人生的选择,应权衡利弊,这样才能一路收获阳光与雨露,走向繁花似锦的明天。【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审清题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压缩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材料中呈现的是“鱼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事”,它启发学生由沙滩上的鱼的情境联想到人生的困境,即如何对待困境等相关问题。二是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前两种鱼为什么死了?后一种鱼为什么能活下来?这样一提问,思路会变得清晰。三是从结果入手,
60、想想“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抓住材料中的感情倾向审题。很明显,整个材料倾向于第三种鱼,对第三种鱼呈现出一种赞美的情感意向。如果从每种鱼的行为来分析,我们会发现第一种鱼属于悲观型。它自暴自弃而败,是生活的悲观者。由此可以立意:生活不能自暴自弃;相信自己;积极应对;坐以待毙,不如起而行动;路在脚下;用行动改变现实等。第二种鱼属于盲目型。它走老路却走不通,盲目拼命而死,是生活的失败者。由此可以立意:急于求成,必败;做事要讲究方法;勇与智;不能作无谓牺牲;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情况等。第三种鱼属于理智型。它走新路而得到幸福,勇闯新路而活下去,是生活的成功者。由此可以立意:学会适应适应是硬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是找到幸福的一种方式;开辟一条新路,同样赢得精彩;转换思维天地宽;战胜自己,改变自己;学会调整;学会选择等。也可以将以上各个角度综合起来,可立意:成功的法则(适应、调整、改变、转换);如何面对困境;向往幸福,追求幸福,心态与行动;人生的选择等。写作时可以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宏观着手,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点切入,进行微观的探寻。但都要围绕材料本身来构思立意,都要选准一个角度,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辩证思考,从而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