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049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2.3 民为贵.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三、民为贵“民为贵”语出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课所录5则选文,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说这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孟子坚决反对愚忠

2、,反对盲从。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1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重点是词类活用。2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3学习孟子的论辩机智和说理技巧。1字音字形 2通假举要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鸟雀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通“蓄”,积聚舜相尧二十有八载:“有”通“又”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汤放桀:放逐,流放贼仁者谓之贼:残害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主持践

3、天子位焉:登上,引申为“承袭”(2)一词多义危相(3)词类活用诸侯危社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活用为动词,成就王业(4)古今异义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牺牲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夫然后之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此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贼仁者谓之贼古义:残害。今义:小偷。4重要虚词之5特殊句式(1)判断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4、,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祭祀以时。天子能荐人于天。诸侯能荐人于天子。大夫能荐人于诸侯。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3)定语后置句天下诸侯朝觐者。6名言名句(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3)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1选文主旨本课所录5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5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2句段

5、赏析(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赏析“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社稷次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山川大地,五谷物产,乃是养育人民、建立国家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所以也可以说“社稷”就是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当然要有制度,要有宪法。但制度也好、宪法也好,终究还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所以社稷的地位次于人民。“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君的地位与权力是民赋予的,没有民就没有君,君怎么可以与民相提并论呢?社稷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

6、很难设想一个国家可以既没有山川大地,又没有五谷物产,也没有宪法制度。一个国家死掉一个国君,仍然不失为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社稷,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国君的地位也不能跟社稷相提并论。(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赏析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孟子身处战国之末,战争杀戮最为常见,动辄数万人成为刀下亡魂。孟子本人对此也有不少记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想矫正当时的虐政之弊,“裕民止战”,因为民众最怕的就是暴政了。这句话体现了孟子对暴君的痛恨,因为他们残害仁义,将人民逼到生死边缘,引发社会动乱。这样的国君叫“独夫”。孟子的话

7、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要残民害民。残民害民就是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必然会被人民推翻。3精读深思(1)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答案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则,

8、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录5则选文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2)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答案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百姓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看到了百姓的力量,敬畏并尊重这种力量,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但是孟子又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所理解的“民”不是享有人生权利的民,而仅仅只是一个国家的“子民”。他的思想的根本宗旨是使君“得民”,使民“拥君”,而依据民本

9、思想提出的“仁政”“王道”等德治主张,也只是对君主政治统治的稳定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的方案,告诉君主如何才能更好地管辖、统治自己的子民。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废除君主,而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希望君主可以明白,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为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他们必须“视民如子”,必须以“民为中心”。这样不仅符合了当时政治上的需求,也符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3)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则?答案“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是行霸道政治呢,还是行王道政治?1.(孟子尽心下)2.(孟子梁惠王下)3.(孟子离娄上)4.(孟子万章上)5.(孟子尽心上)-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