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853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在桥边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桥边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美。 能力和方法目标 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情感目标 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二、 作者介绍“良心”作家【海因里希

2、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在早期作品中,伯尔审视纳粹主义的恐怖统治,看到战争和政治力量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毫无意义的苦难。在后期作品中,他猛烈抨击经济繁荣下的道德沦丧,批评社会和宗教机构的专横和虚伪。1985年逝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表面上十分繁荣,但小职员、小商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伯尔作品中着力描写

3、的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在桥边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命运,从侧面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小狗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称号时代背景关注对象思考伯尔巴金三、设计情节思路导图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1-3段(因腿受伤、新桥数人)发展:4-5段(姑娘过桥、停数目送)高潮:6-7段(突击检查、漏数姑娘) 结局:8-9段(因祸得福、调数马车

4、)四、采访小说中的“人物”德国电视台准备对二战战后经济复苏后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一次专访,桥边的计数员“我”因工作待遇不断提升进入到电视台视野,专访开始:1、 记者:请问您这条腿是怎么受伤的?我:(神态 )2、 记者:您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您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吗?我:(神态 )3、 记者:对于主任统计员对您工作的调动,您满意吗?您对政府满意吗?我:(神态 )4、 记者:八卦一下,听说您暗恋上了一个姑娘,我们很好奇她的样子,您可以描述一下她吗?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暗恋的感觉吗?我:(神态 )5、记者:您既然这么爱这个姑娘,为什么不大胆地向她表白?不让她知道您爱她?我:(神态 )五、主题探究在桥边的关

5、键词: 有人认为伯尔的在桥边表现了爱情的巨大力量,也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你的观点又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战后,他们给了我一个工作,让我能衣暖食饱,满足了“我”物质上的需求,可是他们忽略了什么?“我”的内心、“我”的精神世界。这可以反映出德国战后重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小说的主题,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六、小说情节设计的特点: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

6、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绪起伏。 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

7、心情故意乱数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课文这样的一句话“坐在马路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相关链接1:关于数字】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

8、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成人的精神世界“尽是清规戒律 ,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图,丧失了真情”。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他认知成人世界本质的感性资本。充分的经验积累,使他在看待成人错误的价值观时具

9、有一种超出常人的、尖锐的洞悉力。小王子在旅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分住在不同星球上,性格、思想、人生观截然不同的六个人: 膜拜权力的国王; 爱慕虚荣的绅士; 为了忘记饮酒带来的羞愧而不断酗酒的酒鬼; 盲目追求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账目和数字的商人;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灯夫和只靠间接材料来认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脉和沙漠的地理学家,这六个人代表了人类的不同方面,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数见不鲜的典型形象,“他们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象征的手法,直白的展现了生活中的这类人的普遍共性特征,使形象更为鲜明。” 他们是表现人类命运的“个体”碎片。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在小王子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对生命意义的

10、探寻只表现为一厢情愿的占有和守旧,却难掩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单调、盲目与刻板。小王子在旅行中透过成人的生活百态直面其精神内旨: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现代文明浸染了成人本来纯净的“本真”世界,使他们深陷权利、欲望、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他们忘记了“所有大人都经历过的童年”,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他们对人和世界认知不再出于心灵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欲以及固有的模式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当你向成人介绍一位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打听他的基本情况,他们从不会问你:他的嗓子怎么样? 他喜欢玩什么游戏? 他是否采集蝴蝶标本?而是问:他几岁了? 有多少个兄弟? 体重多少? 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在成人的思

11、维逻辑里,了解了这些就真正的了解了一个人。在他们充满功利性的眼光中,再美丽的事物也难逃被金钱标准衡量的厄运。“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他们就会惊叹:多漂亮的房子啊! ”这就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不同: 大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只在意“他有什么?”、“有多少?”而孩子们在乎的却是“他是什么?”这是儿童成人之间本质上的差异,也是他们难以交流的症结所在。【相关链接2:关于心灵重建】唐山大地震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

12、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1969年,卡车司机方大强在祈祷中迎来了自己的龙凤胎儿女:方登和方达。 妻子李元妮差点因为难产送命,好在母子平安,一家人欢喜地离开医院,从此过上普通却幸福的生活。时间走到1976年,唐山这个中型工业城市,一家人虽然只拥有很小的空间,却温馨和睦。姐姐方登明显比弟弟方达要活泼,方大强经常出门在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姐弟俩都特别高兴。7月的一个傍晚,方大强回到了自己的家,在社区外的马路上,方大强和元妮躲在卡车上亲热,突然地震了。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直到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他们的生命轨迹才重新走到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