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全练1有关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损毁、低效利用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为代价的B污染物的资源化是很难实现的,故污染物是不可利用的资源C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D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解析:生态经济的优点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即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如对一个系统的污染物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术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不但减少了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答案:B2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
2、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答案:A3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是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该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虑环境承载力。答案:B4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
3、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很多,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因此体现的是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选项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
4、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答案:D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该生态农业模式在注重系统内部自身调
5、节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外部投入。答案:C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北”防护林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易暴发虫害B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引种杨树,没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导致杨树不能正常生长C桑基鱼塘的建设遵循的是整体性原理D沼气池工程充分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三北”防护林建设时物种单一,易暴发虫害,这是因为未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不适于杨树生长,引种杨树则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的模式遵循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沼气池工程能充分利用物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C8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
6、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理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进行生态工程重建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即遵循整体性原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目的。答案:C9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
7、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2)该家庭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_的工程体系。(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协调与平衡原理、_以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1)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利用与煤炭的利用相比,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环境污染。(2)该家庭生态工程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8、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其优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1)减少了污染(2)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物质循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10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如图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该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
9、能量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形成了_,才能被植物利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解析:(1)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模式主要遵循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物质循环才能得以顺利进行。(2)从图中可以看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模式能有效地利用代谢废物,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所以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3)蚕粪、蔗叶所含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必须通过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
10、吸收和利用。(4)首先明确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故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答案:(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产者、分解者(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多级利用(3)分解者无机物(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素养提升11下列做法符合生态经济的是()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在资源消耗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 BC D解析:生态经济主
11、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废弃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在肯定生态工程作用的同时,不要认为大自然有无限的生态恢复力量,更不能误认为只要有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这样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答案:B12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解析:D项中,一般局部出现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很多生态系统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即把很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
12、系统的生产力。答案:D13“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等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解析: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蔬菜提供CO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菌渣中直接获取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
13、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答案:C14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四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下列不属于这种做法的优点是()A改善了土壤结构B培育了土壤微生物C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D改变了土壤酸碱性解析:该做法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而不是改变了土壤的酸碱性。答案:D15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
14、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牛棚内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牛棚。(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产热、_和_。(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_。解析:(1)由图示可知,在这种生态型模式中,牛及微生物可通过细胞呼吸为蔬菜提供CO2,而蔬菜又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牛等生物提供O2。(2)秸秆与牛粪混合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从而提高了肥效。(3)冬季大棚内温度较高,从而减少了牛因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4)维持大棚内温度的能量来源有太阳光能和微生物发酵产热等。(5)这种生态型模式,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4)太阳光能发酵产热(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