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自然地理(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目前还没在火星发现生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星距日近,表面温度较高B.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C.火星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有液态水存在D.火星没有昼夜更替现象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A.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3.右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水平虚线是回归线和极圈,由图中信息可知()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2、半球并向北移动B.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C.该日上海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D.北极圈内部分地区能见到极昼现象4.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于1月24日北京时间20时开播,位于洛杉矶(西八区)的小明应在当地时间几时收看()A.20时 B.10时C.4时D.6时5.流星雨是由大量流星体碎片从某一辐射点进入大气层所发射出的天文现象。天琴座流星雨光临地球时,每小时有20颗左右的流星划过天空,其中不乏明亮的火流星。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A.保护地球生命免遭强烈辐射B.提供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为地球生命活动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D.减轻流星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6.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右图所
3、示),其中乙含有生物化石,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普陀山(侵入岩)的岩石应为图中丙B.乙岩石还具有片理构造C.煤属于甲岩石范畴D.都为冷凝作用7.若断层线两侧的岩石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移动,则原断层面处常形成的地貌是()A.地垒B.地堑C.陡崖D.褶皱山下图为小明同学在广西省桂林某地旅游时拍摄的风景照,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该地地貌成因是()A.岩浆活动B.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D.海浪侵蚀9.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区更为活跃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和蒸发B.大气降水和蒸发C.水汽输送和下渗D.地下径流和下渗10.根据右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cbB.气温ab
4、cC.此天气系统由c向a移动D.c地为降雨过后阴转晴下图为以某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局部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1.有关图中四地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B.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空气堆积下沉而成C.东南信风带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D.盛行西北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12.下列气压带、风带中,控制大陆西岸时容易形成降水的是()A.B.C.D.13.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暖流B.南半球寒流C.北半球暖流D.北半球寒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建成独特的古民居窑洞。据考证,黄土高原在秦汉前
5、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与华北平原地区的聚落相比,窑洞聚落具有()A.团聚状的特点B.出入方便的优点C.密度小的特点D.冬冷夏热的优点15.与秦汉时期比,现代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将导致()A.黄河上游气温日较差增大B.黄河中游夏季入海径流减小C.黄河上游径流季节变化增大D.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发育加快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7.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关于地貌与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川藏铁路修建
6、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高寒、缺氧、多冻土的问题海拔较低的沿海临水地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的问题平原地区,因土层深厚、地基松软,多流沙层喀斯特地貌区容易出现水库渗水、大坝开裂的问题A.B.C.D.18.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有()A.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加大B.北半球水稻种植北界南移C.生物物种增加D.臭氧层空洞面积增加19.以色列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A.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B.合理开采地下水C.采用滴灌措施发展农业D.收集雨水用于农业灌溉20.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水库B.植树种草C.修筑梯田D.平整土地第卷(非选择题共40
7、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1.(18分)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1)该区域位于半球,图中洋流按性质为,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2)a地1月份的气候特征是,其成因是。(3)b处的地质构造是,其地貌的成因是。图中a、 b两地适宜开采油气资源的是。(4)图中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地域分异规律。22.(22分)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阅读下面三幅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甲地球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乙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丙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1)图甲三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层
8、中,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层,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位于层 。(2)图乙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BC。相对于A来说,B为 (填“长波”或“短波”)辐射。受雾霾天气影响C将会 (填“增强”或“减弱”)。(3)图丙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若此图表示夜晚海陆间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弯曲状况,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此时某同学面朝大海,则为(填“迎风”或“背风”)。答案:1.B【解析】 火星距日比地球距日远,故表面温度不会较高;火星上是否有液态水还没有定论,不是没有生命的原因;因为有自转现象,故火星有昼夜更替。与地球相比,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是火星没有生命的原因。故选B。2.
9、A【解析】 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等。影响气候可能使得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A正确;地震发生是地球内能释放,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B错误;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通信,C错误;太阳活动影响高层大气的电离层,D错误。故选A。3.D【解析】 北极出现了极昼现象,但极圈上没有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有可能向南移动,也有可能向北移动,当天上海白昼时间不是一年中最长的。故选D。4.C【解析】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与西八区相差16个小时,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20时减去16个小时为4时。5.D【解析】 火流星是流星体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
10、,流星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变小甚至消失。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减轻流星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故选D。6.A【解析】 图中乙含有生物化石,说明乙为沉积岩。指向丁的箭头三进一出,判断其为岩桨,所以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普陀山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即为图中丙,A正确;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乙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B错误;煤是沉积岩,属于乙岩石范畴。C错误;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冷凝作用。D错误。故选A。7.C【解析】 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称为地垒,下降部分称为地堑,原断层面处常形成陡崖,C正确;褶皱山是挤压形成,与断层无
11、关。故选C。8.B【解析】 据图可知广西省桂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故选B。9.D【解析】 桂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气候条件相差不大,但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溶洞和暗河,下渗作用强,地下径流相对较大,地表径流相对较小。故选D。10.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冷暖气团相遇会形成锋面,暖气团暖而轻,沿锋面向上运动,容易成云致雨,冷气团冷而重,位于锋面之下。读图可知,冷气团被迫后退,说明暖气团势力强,该天气系统是暖锋。暖气团气压较低,冷气团气压较高,a受暖气团控制,c受冷气团控制,b位于锋面附近,故气压状况为cba,A错误;暖气团气温较高,冷气团气温较低,a受暖气团控制,c受冷
12、气团控制,b位于锋面附近,故气温状况为abc,B正确;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锋面移动方向与暖气团移动方向一致,因此该天气系统由a向c移动,C错误;c地位于暖锋的锋前,暖锋还未到达,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并不是因为降雨过后阴转晴,D错误。故选B。11.B【解析】 为赤道低气压带,A错误;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空气堆积下沉而成,B正确;根据偏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为东北信风,C错误;盛行西南风,D错误。故选B。12.C【解析】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大陆西岸时容易形成降水,分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故选C。13.C【解析】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水温自南向
13、北降低,判断为北半球。洋流自南向北流,则为北半球暖流。故选C。14.C【解析】 华北平原的聚落多形成团状。窑洞聚落受地形影响,只能分散分布,C正确,A错误;窑洞只有一个出口,出入不方便,B错误;窑洞位于地下,冬暖夏凉,D错误。故选C。15.D【解析】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中游,对上游影响较小,A、C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海径流增大,B错误;水土流失加剧,入海泥沙增多,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发育加快。故选D。16.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发生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14、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C。17.A【解析】 川藏铁路跨越横断山区,处于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高山和大河相间,降雨多,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修建时面临问题是除了高寒、缺氧、多冻土的问题,复杂的地质构造是最大的困难。故选A。18.A【解析】 全球变暖使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加大,A正确。北半球水稻种植北界北移,B错误。有新物种的产生,也有物种消失,C错误。臭氧层空洞与全球变暖无关,D错误。故选A。19.C【解析】 开源就是增加水的来源,节流就是减少水的消耗,提高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寻找新的水源,最终目的是为了节约水资源。海水淡化属开源措施,A错误。合理开采地下水属开源措施,B错误
15、。釆用滴灌技术,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属于节流措施,C正确。雨季时将雨水收集起来,属开源措施,D错误。故选C20.A【解析】 修建水库可以有效防止洪灾;植树种草不是工程措施;修筑梯田、平整土地,不能有效应对洪灾。故选A。21.【答案】 (1)南寒流降温减湿(2)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 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a(4) 垂直(或从山麓到山顶)【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的分布判断为南半球;图中洋流由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按性质为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能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第(2)题,a地1月份要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多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第(3)
16、题,b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其地貌为山地,则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a为背斜,b为向斜,背斜多储油构造,向斜多储水构造,则a、 b两地适宜开采油气资源的是a。第(4)题,图中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过渡到落叶林,且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主要体现的是垂直(或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规律。22.【答案】 (1)(或高层大气)(或平流层)(2)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答太阳辐射可酌情给分)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答地面辐射可酌情给分)大气逆辐射长波增强。(3)A背风【解析】 第(1)题,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中,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臭
17、氧浓度最大,由于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因而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高层大气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热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散逸层中温度高。根据各层温度变化,可推知变化曲线为。电离层(Ionosphere)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由于受地球以外射线(主要是太阳辐射)对中性原子和空气分子的电离作用,距地表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因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根据图中所示,III为高层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第(2)题,A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相对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受雾霾天气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加,C将会增强。第(3)题,根据等压面的性质,图中地气压最高;夜晚期间,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则A地为陆地,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某同学面朝大海,则为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