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汉初三公九卿制,武帝创立“中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隋唐:三省六部制 作用: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标志: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利的分解,明确了行政分工, 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渊影响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枢密院掌管 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长官称“计相” 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元朝:一省制,只
2、设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2)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军功授官爵西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东汉末年:九品中正制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科举制 重要科目:进士 明经 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扩大了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是中华帝国超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证之一(3)监察与谏议监察 目的:保证官员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发展:秦朝:御史大夫 汉朝:十三州刺史谏议 唐朝:门下省 谏议和封驳 宋朝:谏院 明朝:中央设都察院,设监察御史 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
3、省设按察使司评价: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限制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低效的 现象 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 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拓展】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相同点本质相同:都是中央行政制度;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政治统治;结果相同:都保障了统治秩序的正常进行。不同点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内部结构 行政、军事、监察权力为一体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丞相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
4、使专制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使专制集权走向完善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 弊端: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 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精选例题】1(10年广东卷)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
5、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10年浙江卷)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3(10年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10年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
6、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10年江苏卷)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课堂检测】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2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3“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
7、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4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5右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现于( )A秦朝和西汉B西汉和东汉C秦朝和唐朝D唐朝和宋朝6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
8、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 )A建立中朝 B设三省六部 C设三司使 D设立军机处7“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8“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9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
9、,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B访贫问苦C监察官吏D缉捕侦查10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军机大臣A B C 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
10、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