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0500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 史 (文 科)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1辞海中

2、“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 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答案】A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这是克里斯提尼时期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选A。2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

3、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 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答案】C考点:考察古代罗马的法律。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在调解贵族与平民矛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 A、B 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从材料的表述中并未看出罗马帝国的不稳定,故D 错误,故应选C。3下面是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表,表中体现的改革措施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第一等

4、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A废除了财产等级制度 B阻碍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C巩固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明确了按财产分配政治权利【答案】D考点:梭伦改革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梭伦改革并不是废除了财产等级制度而是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梭伦改革并不是巩固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而是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梭伦改革并不是阻碍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而是大大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

5、展,材料的主旨本身就是明确了按财产分配政治权利,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4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答案】A考点:罗马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个选项均是罗马法的显著特点,但是材料中的“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足以证明本题的主旨是

6、意在说明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5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 资产阶级 成文法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答案】C考点:罗马法。恩格斯论述的是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说明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基础。A 项混淆了罗马法与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阶级属性; B、D 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选C。6法国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

7、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这说明此时法国 A工业资产阶级已掌握政权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实行民主共和制【答案】B考点:1791年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国王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以得出这时的政体类型是君主立宪制。所以答案选B。7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答案】B考点: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8、1871年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因此两部宪法都体现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思想。故选B。AC项不符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该部宪法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D项不符合1787年宪法。8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 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体现了 A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裁定权B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最高法院拥有立法权 D总统最后当选与选民无关【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美国政治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三权分立体制下联邦法院享有最高司法权;材料没有涉及美国

9、总统的产生方式问题,排除D项与材料与史实均不相符;BC项叙述错误。所以答案选A。9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国的元首都 A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答案】A考点: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近代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但国王并未实权世袭继承王位;美国近代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总统由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所以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BC两项只是美国政体的特点,D项不符合两国政体特征

10、。10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英国下议院议员 美国众议院议员 法国总统 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 B C D【答案】B考点: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注意题干中“直接选举”这一限制语,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不是由国民直接选举。德国联邦议会,议长为帝国宰相,由君主任命,也不是由国民直接选出。所以答案选B。11 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行政权 【答案】D考点: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11、保证议会的权力。但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他仍拥有一定的行政权,这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规定的。所以本题选D。12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 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分权制衡 B法治至上 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答案】B考点:权利法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法律的限制,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

12、。所以答案选B。13 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 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 布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A B C D 【答案】B考点: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并不属于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这个角度,所以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1832年议会

13、选举改革、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均是属于政治制度”的演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4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 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 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历史上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答案】A考点:马关条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所以答案选A。15 “它标示的不只是

14、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改变中国传社会的轨 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答案】D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材料中“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题选D。天朝田亩制度中,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A共产与民主B民主与科学 C平等与自由 D共

15、产与平等 【答案】D考点:太平天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共产和平等。所以答案选D。17.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B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分别指的是1851年与1911年,中国发生的重大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它们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16、社会,故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1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 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强侵华策略发生明显改变 A B C D【答案】D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列强开始对华的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后进行的,因此项错误;项表述明显的错误,绝对化,排除这两项,故选D。19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 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

17、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答案】A考点:五四运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这一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所以该材料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本题选A。20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

18、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此后的努力有 实现国共合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出“新三民主义” 领导北伐战争 A B C D【答案】B考点:新三民主义诞生的背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两点: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需要建立革命联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所以本题选B。

19、21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红军长征 B.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A考点:红军长征。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中“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即一头连在陕北,一头连在江西,故A项符合题意。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 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22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国共

20、对峙、走向抗战 C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A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由此推断出“开天辟地”指1921年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是指1935年遵义会议。所以答案选A。23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 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发动工人运动【答案】A考点:考察中共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

21、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故应选A。 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 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 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 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 D太原会战【答案】C考点:考察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应选C。2579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 乎堪称扭转

22、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B C D【答案】B考点:长征、西安事变。根据材料中的叙述“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抓住关键词“大西北”“扭转时局” 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次事件分别发生于江西和江苏周围,不符合条件。故此题应选B项26 “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很活跃。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 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23、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这一“革命”是指 A光荣革命 B十月革命 C“八一九”事件D二月革命【答案】D考点:二月革命。分析材料中“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但尚无足够力量”“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无产阶级参与领导革命,但没有完全控制全局,应指二月革命。1917 年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革命爆发,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B 项指十月革命,与材料不符;AC 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所

24、以答案选A。27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因为 A它是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 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历史问题的能力。1871年巴黎公社爆发的时代,法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爆发的一个偶然事件,还远未到工人运动的成熟时期。28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说, 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

25、其三民主义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D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答案】C考点: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同时还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所以本题选C。29. 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巴黎公社的经验教 训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 B. C. D. 【

26、答案】D考点: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两项。正确答案为D项。苏联史学家在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时出版了伟大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与了决定性的 影响,具有如此普遍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意义。书中思想 A.不切实际的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B.重点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 D. 客观地评价了十月革命【答案】A考点: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具有重大国际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说它对

27、“一切周家”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是不切合实际的,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工人运动曾一度高涨,但其“命运”并未改变,故选A项。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 命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 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 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

28、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 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4分)(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 意义?(6分)(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4分)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案】(1)双重革命:政治革命(或资产阶

29、级革命)和工业革命。(4分)(2)解决:通过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2分)历史意义:标志法国人民完成了反封建斗争任务,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3)解决民族独立和确立现代政治体制问题;(2分。主要是解决民族独立,答有此点即可。)因为美国革命的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法国革命,如独立宣言对人权宣言的影响、共和制度被法国借鉴等。(2分,答其中任一点即可。)(4)英国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革命后建立的总统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6分)考点:罗马法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30、的能力。(1)“法国面临着双重革命”,联系19世纪法国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后半段文字“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说明法国完成了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2)材料二中“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可以联系法国当时社会的背景,1789年法国经历大革命之后,社会政权共和制和君主专制的不断斗争,直至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支持下,国民议会才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3)分析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斗争的影响;(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经过光荣革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8世纪后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君

31、主立宪制政体才在英国确立。美国进过独立战争取得革命独立后,颁布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英美两国在政治体制上开创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典范。32、 阅读下列材料: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 和蒋介石这期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因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远东危机”,故认为这四个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

32、石这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他在抗战前就“预言”,国际形势的转变对中国的命运至关重要。珍珠港事件证明了他的预想,他在美英的支持下,担任了同盟军中国战区的总指挥。(1) “远东危机”首先主要因什么事件引起?材料中谁的什么态度导致中国更加被动?他采取此态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 (2) 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 分)(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6分)(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4分)【答案】(1)因日本1931年9月18日对中国东北的侵略。(2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33、。(2分)目的是集中精力围剿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2分)(2)不同意。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2分)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决定了如何解决危机。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日本天皇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2分)(3)表现:联共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正面战场的抗抵(或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大战役)。争取国际援助,加人世界反法两斯同盟。(6分)(4)原因:美国时代周刊看到了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对抵抗日本侵略的作用。看到了中日战争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4分)考点:抗日战争等。(1)从材料涉及到的四个人和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所谓的远东危机主要是说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中国的局势更加的危险和被动,因为此时蒋介石主张先剿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2)面对抗日战争,国内外很多力量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杂志中的溥仪并非关键,因为他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虽然有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和弊端,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抗战、争取国际援助等方面;(4)美国时代之所以列出以上人物,是因为观察到了当时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