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61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7页
第3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8页
第3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39页
第3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0页
第4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1页
第4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2页
第4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3页
第4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4页
第4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5页
第4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6页
第4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7页
第4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8页
第4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49页
第4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0页
第5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1页
第5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2页
第5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3页
第5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4页
第5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5页
第5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6页
第5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7页
第5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8页
第5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59页
第5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0页
第6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1页
第6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2页
第6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3页
第6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4页
第6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5页
第6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6页
第6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7页
第6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8页
第6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69页
第6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0页
第7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1页
第7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2页
第7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3页
第7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4页
第7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5页
第7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6页
第7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7页
第7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8页
第7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79页
第7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0页
第8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1页
第8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2页
第8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3页
第8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4页
第8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5页
第8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6页
第8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7页
第8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8页
第8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89页
第8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0页
第90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1页
第91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2页
第92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3页
第93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4页
第94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5页
第95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6页
第96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7页
第97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8页
第98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99页
第99页 / 共188页
(2022年春)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汇编【Word版】.docx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 年春)新版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 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1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 6 个生字,会写“宿、徐”等 14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2、。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3.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

4、读诗歌。3.讲诗歌,读诗歌。(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2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5.集体朗诵,读出古

5、诗的趣味。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 分钟背诵记忆古诗。(2)填空式背诵。(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5.美读:诗中不仅

6、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1.动动手,画一画。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

7、些。(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初读正音。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3)指名试读,评议。(4)教师示范指导。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2.交流感想。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3.朗读节

8、奏。(出示朗读的节奏)梅子/金黄/杏子肥,3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4.理解诗意。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

9、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4

10、.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4.指名学生朗读。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7.讨论交流。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

11、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4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

12、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1.品读乡村美景。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

13、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2.品读人物画面。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1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15、,溪头卧剥莲蓬。(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1.带着感情来朗读。(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2.师生合作引读。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5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16、。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17、诵一遍!2.延伸补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后记】2.

18、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 11 个生字,会写“构、饰”等 15 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17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

19、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2.认读生字新词。6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通读课文,

20、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一)整体品读。1.乡下人家的一幅

21、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1.品读第 1 自然段。(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

22、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2.品读第 2 自然段。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

23、、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7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好奇、渴望、兴奋、激动)(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

24、,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的生机。)(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3.默读第 3 自然段。(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的母鸡,()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4.品读第 4 自然段。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

25、句子)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5.品读第 5、6 自然段。(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教学后记】3.天窗【教学目标】1

26、.认识“慰、藉”等 3 个生字,会写“慰、藉”等 10 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 13 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

27、拼音多读几遍。82.认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慰藉(ji)一瞥(pi)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着重分析、指导“慰、藉”。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

28、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五、课堂小结。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 4

29、、5 自然段的语句)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3.品读“晚上

30、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指名朗读第 6 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学生自由朗读第 7 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9小结:看到的只是

31、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

32、。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教学后记】4.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认识“绮、谈”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学生

33、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绮 谈 和(多音字)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交流第 1 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疑问句。分别对

34、应第 3、4 自然段和第 5、6 自然段。)教师引读体会:“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10“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2.指名读第 2 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课件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3.朗读课文第 36 自

35、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第 6 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6 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教学后记】口语交际:转述【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36、。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通 知 本周五(3 月 23 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温馨提示:(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2)因为

37、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 月 21 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11(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转述要求: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讨论后小结:转述要求。(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

38、、小组讨论,学生互动。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1.向父母转述。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3.拓展活动。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容吧!【教学后记】习作:我的乐园【教学目标】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

39、自己带来的快乐。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入)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1.打开思路。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场”“爷爷的菜地”?(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交流。(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三、习作指导。1.阅读

40、感受。12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指名读。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2.整理思路。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开始小组交流。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习作点评。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等。五、习作小结。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

41、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获得的快乐。六、延伸活动。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 4 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 4 篇课文的题目。二、学习“交流平台”。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

42、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2.出示句子: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3(一)第一题。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

43、面这一题。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二)第二题。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1)仿照上面的

44、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示例: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四、学习“日积月累”。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2.学生齐读。3.了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4.试着背诵。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

45、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教学后记】5.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 11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 17 个词语。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14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

46、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47、,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2.认读生字词语。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辣 晌(sh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

48、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2.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四、布置作业。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

49、,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15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请大家朗读第 38 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小苍蝇很快乐。(从“飞

50、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读出小苍蝇的放松。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

51、,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3)松脂继续滴下来。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

52、沙下面。)三、拓展延伸。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

53、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教学后记】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钝、仅”等 13 个生字,会写“笨、钝”等 15 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 17 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16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

54、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龙?(学生交流)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的。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大小各异。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全部灭绝,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55、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翼”分为上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

56、空翱翔的鸟儿。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

57、证据之前,不能确定。)(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依据。)五、布置作业。1.读课后的“资料袋”。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二、学习新课。(一)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五彩斑斓。)17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出示句子:20 世纪末期,我

58、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二)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1.默读第 3、4 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2.全班交流。(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2)数千万年后,它

59、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读。)(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

60、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在奔跑过程中学会。)(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三)学习课文第 5

61、自然段。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第 5 自然段。三、拓展延伸。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四、布置作业。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教学后记】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81.认识“乒、乓”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 15 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 17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62、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

63、读,再指名读。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课件出示,学生读。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1 世纪是纳米的世纪。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第四

64、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4.找出第 24 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什么是纳米技术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四、布置作业。1.把课文读熟练。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课文。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一)学习第 2 自然段。19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课件出示: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

65、位,1 纳米等于 10 亿分之一米。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纳米等于 10 亿分之一米。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如果把直径为 1 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 0.6 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 60 万纳米)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二)

66、学习第 3、4 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课件出示: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2.

67、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三)学习第 5 自然段。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3.这段话与第

68、 1 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三、拓展延伸。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四、谈收获。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20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五、布置作业。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2.请仿照第 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教学后

69、记】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认识“揽、焰”等 8 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70、?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2.学生交流。(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

71、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3)1970 年 4 月 24 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4)2003 年 10 月 15 日早晨 9 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5)2007 年 10 月 24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3.播放中国

72、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1(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四、拓展延伸。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 20 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 139 个;8 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

73、,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五、布置作业。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教学后记】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74、事关心。”同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事,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死读书。)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3.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从哪里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4.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还要有价值。)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们听。二、明确要求。1.在说新闻

75、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2.在书上找出要求。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三、发布新闻。1.小组交流。22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的一位新闻播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播

76、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播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们的家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大家发布出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3.评一评。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四、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

77、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事情。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学后记】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

78、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2.作者及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等。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

79、什么”中的一句,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其实23这本书并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理解文章;(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

80、的生动。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三、阅读推荐。1.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学后记】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目标】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

81、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二、明确要求。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 30 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交流小结。(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3.齐读习作要求。三、启发思路。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

82、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24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的。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四、习作指导。1.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

83、这个东西。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五、习作点评。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之后,同桌交流。六、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创造,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它们变成现实。【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认识“岳、湘”等 8 个生字。2.

84、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 4 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二、学习“交流平台”。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3.读课本第 31 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三、学习

85、“识字加油站”。25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4.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四、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86、(二)第二题。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五、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1)“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

87、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歌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

88、,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绮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照,一潭水月镜双清)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教学后记】269.短诗三首【教学目

89、标】1.认识“漫、涛”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 8 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

90、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1.学习繁星(七一)。(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

91、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6)试着背诵诗歌。(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品读体会;练习背诵。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2.交流自学内容。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品读体会;练习背诵。(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

92、,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27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四、拓展延伸。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

93、为抒情诗。五、布置作业。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教学后记】10.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 个生字,会写“瓶、挤”等 4 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 11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

94、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2.学生交流。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

95、.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28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

96、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四、拓展延伸。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97、;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3.学生交流。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教学后记】11.白桦【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 8 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 11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98、体会诗人的情感。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 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你猜出来了吗?(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29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课件 3(出示白桦树图片)3.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4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

99、父养育。1912 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 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 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出示课件 5、6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100、 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霞”上窄下宽,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7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白雪皑皑:皑

101、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4)齐读词语。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 8 白桦一诗一共有 4 个小节,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30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 9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

102、、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出示课件 13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 14(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体会到作者

103、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 15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预设:(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

104、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3.诗歌有什么特点?诗歌的特点:出示课件 16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31(板书:高度概括 抒情言

105、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出示课件 17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教学后记】12.在

106、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认识“炫、垢”等 7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2.读诗歌,找

107、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32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3.同桌互读。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凉爽又温柔)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1)泥路:凉爽又温柔。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

108、想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3)小白菊:不再胆怯。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4)凤蝶儿:自在闲游。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小练笔: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有的 ,;有的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

109、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四、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五、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教学后记】33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2.想象诗歌

110、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二、了解诗歌。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

111、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三、合作编小诗集。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四、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1.课内的诗歌。(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2)小组交流

112、,读出诗歌的韵味。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3)小组展示并评比。2.收集的诗歌。(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3.创作的诗歌。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创作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

113、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五、拓展延伸。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关34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六、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认识“屈、渊”等 1

114、0 个生字。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 4 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二、学习“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三、学习“识字加油站”。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四、学习“词句段运用”。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2

115、)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五、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

116、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六、小结。35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教学后记】13.猫【教学目标】1.认识“虑、职”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 15 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 17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学习

117、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无忧无虑 任凭 尽职 蹭 稿纸 丰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

118、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任凭:无论,不管。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

119、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遭殃:遭受灾殃。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的什么特点?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36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四、课堂小结。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爱)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2.上一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猫的

120、古怪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看看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猫性格的古怪。1.默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交流: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3.课文第 2、3

121、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是“踩印几朵小梅花”。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喜爱)有感情地朗读第

122、 2、3 自然段。(二)猫的可爱。1.出示第 4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大、摔跤、打秋千)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爱。)出示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

123、,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有感情地朗读第 4 自然段。(三)朗读全文。37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是那么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三、拓展延伸。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老舍猫的性格古怪、可爱淘气;夏丏尊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外貌和神情。)四、布置作业。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教学后记】14.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 11 个生字,

124、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 15 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 14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重点指导

125、“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 笔写成。“伏”字不要漏了点。)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4.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

126、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38母鸡。13 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410 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四、课堂小结。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

127、这样的改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品读感悟。(一)学习第 13 自然段。1.请大家默读第 13 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1)母鸡的叫声。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

128、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二)学习第 410 自然段。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齐读第 9 自然段。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

129、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410 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颂,是情感的升华。)39三、拓展延伸。老舍认

130、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2.学生交流。3.相同之处: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

131、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不同之处: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五、布置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

132、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教学后记】15.白鹅【教学目标】1.认识“郑、嚣”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 14 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 17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

133、?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丰子恺(ki)(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文笔隽40永清朗,语淡意深。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3.指名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 kn;“侍候”的“侍”读 sh,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重点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

134、“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架子十足)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大踏步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

135、容不迫、架子十足 四、布置作业。1.抄写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2.阅读“阅读链接”白公鹅。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词,并订正。2.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动作的优雅,而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高傲。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2.课文第 2 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傲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是过渡段,不仅承接了上文,还引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通畅、条理清晰。)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6 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

136、句子,做好批注。4.学生交流。(1)白鹅的叫声。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养鹅等于养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白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语句可以看出,白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尽职尽责。)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用白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白鹅的叫声大而严厉的特点。)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2)白鹅的步态。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通

137、过鹅与鸭步态的对比,突出了鹅步态的从容、傲然。)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41大样”的大家风范。)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3)白鹅的吃相。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

138、着静候”等偷偷摸摸的行为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老爷”一词原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有势的人的称呼,现在用时含讽刺的意思。作者用来称呼白鹅,看似带有贬义,实际上是调侃白鹅拥有特殊“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明贬实褒的写法。)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三、拓展延伸。1.把白鹅与白公鹅进

139、行对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高傲,步态从容,惹人喜爱)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运用拟人手法,非常亲切。语言风趣幽默。)四、布置作业。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特点。【教学后记】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目标】1.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2.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朋友:他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水里游;他们有的高大强壮,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凶猛,有的温顺。它们与我

140、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动物)2.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老舍笔下性格古怪可爱的猫、“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3.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更多的动物朋友,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个视频,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它们的特点。(播放动物视频)4.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二、明确习作要求。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2.学生读要求。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突出这种动物的特42点。)3.习作内容:齐读课题“我的动物朋友”,

141、突出“朋友”。4.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把它当作朋友。三、习作指导。1.大家想知道我的动物朋友是谁吗?(出示小狗的图片)你们想了解我的动物朋友的哪些方面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2.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3.我们要怎样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才能更加生动形象?(介绍外形时要多运用各种形容词,如油光发亮的毛、大大的眼睛、尖尖的牙齿、灵敏的鼻子等;还可以运用比喻手法,如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珍珠等。)4.观看小狗吃食、嬉戏、休息的视频。在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要抓住什么来写才能突出它的特点?(动作,准确的动作描写

142、可以很好地突出小狗的特点。)5.小结: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学们在描写时可以抓住某一个方面来写具体,也可以写两到三个方面,写多个方面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有详有略。6.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想象会发生哪些事情?7.通过刚才的介绍,你对这个动物朋友产生了什么感受?四、自由表达。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我的动物朋友更可爱了!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介绍不同的动物要抓住不同的特点。你能像刚才介绍我的动物朋友这样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吗?2.小组交流:可以拿着你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来介绍。3.小组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2)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3)它有什么与众

143、不同的特点?(4)它有哪些生活习性?(5)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4.学生自主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写下来。五、习作点评。1.欣赏自己的作品。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在觉得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2.选出两篇优秀习作,集体点评,再次强调习作要求。3.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六、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从外形、生活习性和共同经历的事情等方面来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七、拓展延伸。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谁写得更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哪个地方还要修改。2.小组推选写得好的习作读一

144、读,读出感情来。【教学后记】43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1.认识“肝、秆”等 8 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3

145、.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三、学习“识字加油站”。1.出示词语,学生读。2.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3.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4.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四、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出示词语,读一读。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才。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百灵鸟:比喻声音动听的人。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小蜜蜂:比喻勤劳能干的

146、人。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哈巴狗:比喻驯顺的奴才。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是表示赞美的;第二行则用于讽刺。)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二)第二题。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写。)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44(三)第三题。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

147、情色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3.男女对比读。五、学习“书写提示”。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六、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无限的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忙碌,又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

148、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明贬实褒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知道了运用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认识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能够用来指称某一类人的词语,学习了冒号的用法,知道了语气词可以增强感情色彩、舒缓语气,明确了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积累了描写动物的古诗。【教学后记】16.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 3 个生字,会写“扩、范”等 9 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 11 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学习作者按

149、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是 20 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45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3.指导写字:指

150、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4.学生动笔写一写。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第 2 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第 3 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第 4 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第 5 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

151、奇观。4.指名读第 1 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5.出示第 6 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你觉得第 6 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四、课堂小结。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

152、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2.指名读课文。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1.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2.交流:(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

153、之情。)(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46“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

154、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

155、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三、拓展延伸。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四、布置作业。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

156、然现象。【教学后记】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 7 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7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47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2.出示

157、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3.理解词语意思。盘曲:环绕弯曲。明艳:鲜明艳丽;明丽。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聚集:集合;凑在一起。孔隙:窟窿眼儿;缝儿。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58、(游览的顺序)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 2、3 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 2、3 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1)映山红:

159、指杜鹃花。(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带着感受朗读句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

160、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2.指名读课文。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48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1.朗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2.学生交流。(1)洞口很宽。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2)外洞宽敞。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

161、,一定不觉得拥挤。)(3)孔隙狭小。读一读第 5 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游客,而老师是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62、(4)内洞黑、奇、大。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读句子,想象画面。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学生: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等。)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 5 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三、拓展延伸。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按游

163、览的顺序;把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参考第 3 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段话。【教学后记】习作:游_【教学目标】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49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3.

164、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二、明确习作要求。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

165、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习作指导。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4.习作思路示

166、例: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五、评中促改。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1

167、)是否按照顺序来写;(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4)是否运用过渡句;50(5)感受是否真实。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六、拓展延伸。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教学后记】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二、学习颐和园。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2.文

168、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

169、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8.品味句子。(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170、(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51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三、学习七月的天山。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3.品味文章特点。(1)第 2 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171、(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2)第 3 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3)第 4 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4.小结。(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四、归纳写作方法。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1)写什么?(审题)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选什么?(选材)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3)怎么写?(组材)按游览顺序写;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首尾照应(“总

172、分总”结构)五、布置作业。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教学后记】18.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认识“晋、扭”等 13 个生字,读准“囊、吧”等 4 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 15 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 16 个词语。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

173、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52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

174、思。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

175、读的情况。(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176、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53点拨。)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第

177、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178、“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2.小结:我们刚才交

179、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全班交流: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教学后记】54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

180、】1.认识“徽、谜”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济”。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3.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4.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她笔下的男子汉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二、解决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倔强多音字“强”。人才济济多音字“济”。三、整

181、体感知。1.解题: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进行补充。(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的侄子。(3)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从出生到四岁)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预设: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与“我”的关系。(2)他对食物的兴趣。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写吃青菜一事,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

182、极难安静“三刻钟”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对吃的兴趣之浓厚。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了),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3)他对独立的要求。走路时,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手,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去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183、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男子汉”的刚强和成熟。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沉着。(5)结尾部分。55开头一句总结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孩子的关爱。(从其观察细致、长期可看出。)四、总结全文。本文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物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小男子汉形象。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也要善于从人物的不同方面(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神态等)去进行细致描写。五、拓展延伸。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

184、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能举出一些相关事例吗?【教学后记】20.芦花鞋【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 7 个生字。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解决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2.

185、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三、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

186、文本。(一)1.青铜一家费尽心血编织了一百零一双精美的芦花鞋,那芦花鞋的制造工序是什么样的?(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2.这芦花鞋捧在手里是那样的精致,穿在脚上是那样的温暖,而这些芦花是青铜一缕缕采来的。找到那段文字,说说青铜是怎样采摘这些蓬松美丽的芦花的。563.出示课件。4.想象一下,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1.最后十双芦花鞋怎么样了?(城里人买了十双,最后,青铜连自己脚上那一双也要卖掉。)2.青铜在冰天雪地中,终于卖掉了所有芦花鞋。卖掉所有芦花鞋的青铜又做了什么呢?3.课件出示。(赤脚追顾客)同学们,让我们和青铜一起置

187、身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世界,假如是你,你会怎样?4.想一想,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冰天雪地里,那透骨的寒冷,青铜忍受住了。他是一个能吃苦,勤劳善良,聪明,执着倔强的人。)(三)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1.“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从“坚持”二字可以看出青铜脾气倔强,再联系句子来看,又能从中体会到他为了家人而坚持在冰天雪地里卖芦花鞋的执着、坚强的品质。2.“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说明青铜的坚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里人着想的孩子。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了故事

188、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段落、语句和词语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我们明白了青铜是一个吃苦耐劳、无私善良、执着倔强、为他人着想的人。而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他的这种品质。五、布置作业。1.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注意讲述流畅明白、生动真实,突出青铜的精神品质。2.阅读青铜葵花。【教学后记】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学目标】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

189、了谁?(我的同桌,我的邻居小伙伴,舞蹈班的同学)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四五年,两三年,几个月)2.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起玩的,有共同爱好的,有困难出手相助的,彼此信任的,能讲心里话的,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3.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是什么浇开了友谊之花呢?也许是共同的喜好,也许是知心的交流,也许是彼此的欣赏,也许是困难时的温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秘诀”。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出示“温馨提

190、示”。57(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楚。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相同的观点时可以表示赞同后,再说其他观点。(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预设:(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2)有同学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

191、时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流。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记录简要,关键词记录,姓名代号)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我们来看这个例子: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师生共同总结方法: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192、。根据要求,师生评价。要求: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好收获了友谊,是诚信和热心稳固了友谊,是分享和交流促进了友谊,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谊。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表观点,根据讨论主题提出意见,并能认真倾听,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做复述或记录,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什么呢?(彼此信任、乐于分享、互相帮助)【教学后记】习作: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1.能把自己学会

193、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58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会了轮滑,学会了弹曲子,学会了包饺子,学会了打乒乓球)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学会的本领,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因为初次尝试所以印象深刻,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体验)2.指名讲,引导提示:先讲清

194、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评价点拨: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出示片段: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读

195、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儿我们再来全班交流。全班交流,修改。教师总结: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有真

196、情实感。)【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59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3 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表达清楚的同学。)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3.课本里有 4 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

197、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要多用新发现的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语言能力才可以进一步提高。三、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二)第二题。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

198、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活泼的形象;后两句写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四、学习“日积月累”。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

199、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景。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60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序号、小标题和空行的方式,将长文章分成几部分的写法;还学习了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从而让表达更生动形象的方法;积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诗。同学们要多多将积累的学习心得运用到日常的阅

200、读和写作中,努力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学后记】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 8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

201、辛渐。)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洛(lu)阳 玉壶(h)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

202、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2.交流反馈。(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61(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

203、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

204、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

205、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3.诵读积累。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

206、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单(chn)于 遁(dn)逃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62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207、。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3.小组交流汇报。(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 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3)结合意思,讲

208、故事,悟诗情。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月黑雁飞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夜遁逃”)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欲将轻骑逐”)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大雪满弓刀”)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一、

209、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

210、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背诵积累。五、课堂小结。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如此,才

211、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塞诗塞下曲。63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3.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

212、字新词。着重指导:洗砚(yn)池 乾坤(qin kn)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

213、“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

214、,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6.拓展:诵读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背诵积累。五、课堂小结。像墨梅这种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青松。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教学后记】64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

215、标】1.认识“恭、勤”等 5 个生字,会写“囊、萤”等 9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

216、新词。着重指导:胤(yn)恭(gng)勤(qn)练囊(nng)焉(yn)多音字:盛(chng)数(sh)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217、。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

218、广博)。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

219、日地学习。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65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五、课堂小结。1.拓展阅读。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2.齐读课文。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

220、也要向您学习。)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2.

221、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铁杵(ch)还(hun)卒(z)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

222、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磨铁杵 欲作针)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感其

223、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4.句式理解。66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A 强调的是“山中”,B 强调的是“读书”。5.绘声绘色讲故事。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224、。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五、课堂小结。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

225、得成果。)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教学后记】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认识“脉、估”等 13 个生字,会写“伦、腹”等 15 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 12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我想知道“诺曼底号

226、”是一艘怎样的船?它为何遇难?结果怎样?)2.了解作者雨果。(出示圆明园里的雨果雕像的图片,介绍作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尤其注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山脉(mi)剖(pu)开 机械(xi)师 调遣(qin)穿梭(su)67读两艘船的名字:诺曼底号 玛丽号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腹、窿、卑、宰、遣、梭”,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腹”是左右结构,右边中间是“日”,最下面的“”不要写成反文。“窿”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穴”,下面右边“生”上面的小横不要漏写。“卑

227、”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丿”,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宰”是上下结构,下面是“辛”,下面的横短,最后一笔是悬针竖。“遣”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第六笔是“丨”。“梭”是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地、人、事。同桌间互相交流。(1870 年 3 月 17 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终救出了众人,但自己却以身殉职。)2.初步感知故事线索:夜航遇难组织逃

228、生最后二十分钟牺牲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第五部分(4446):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3.认识灾难: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指导朗读。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描述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1)谈一谈自己看到的画面。(2)这一幕幕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3)请你把这感受融入课文中,反复读一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4)读“一刹那间”(课件出示第

229、 11 自然段。)给“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一句画线,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引导深入体会: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到害怕?“惊恐万状”的人们有什么表现?4.人群面对灾难:“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会葬身鱼腹,人们是怎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生:“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生:“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生:“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播放泰坦尼克号视频,感受海难来临时人们的惊慌失措。指导朗

230、读。5.课文内容真实感人,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似的,读完后好多场景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逃生救援(板书:救援),最后时刻的沉船(板书:沉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 1870 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惊恐万状 汹涌湍急 一窝蜂 你推我搡 简短有力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须臾 阴惨惨 凝视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有新鲜感。68五、

231、课堂小结。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给了大家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习吧!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诺曼底号”遇难带来的震撼。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在灾难来临、人群慌乱时,是谁救出了所有人。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场景一:下达命令。默读第 12 自然段,找出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用“”画出来。说说你从这些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

232、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悟。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场景二:对话指挥。指导朗读“简短有力”的对话。(第 1630 自然段)从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中,你都了解到哪些情况?(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船失去了动力。船还有二十分钟就会沉没。逃生过程中,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就会被打死。)体会写法,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些对话对你推我搡的人们有用吗?哪句话可以说明?(有用。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现在你感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威严、机智、果断。)分角色朗读第 1630 自然段。听到这段

233、对话,那些想自己先获救的男人,会怎样想?那么妇女们会怎样想?(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从哪句话能感受到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是啊!哈尔威船长,这个伟大的灵魂,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给在危急时刻的人们巨大的安全感。船长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除了他自己 3.场景三:救克莱芒。指名读课文第 3537 自然段。船长还做了什么?(指挥救出见习水手克莱芒。大难临头,船长没有忘记船上的任何一个人,他想得那么细致周到,神情那么镇定自若,始终坚守在船长岗位上。)4.在这次组织逃生过程中,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做批注,用简洁的语言

234、概括他的英雄品质。(关心每一个人、尽职尽责、舍己救人、无私忘我、临危不乱、镇定自若、高度的责任感)5.再次默读全文,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 1870 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吗?(还有人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第 1 自然段: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第 3 自然段:雾越来越浓了 第 6 自然段: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第 7 自然段: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第 43 自然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 从文中看出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

235、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烘托了人们的心情。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里,跟灾难接触,和船长对话。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样的举动彰显出他高尚的品质。(板书:69品质)补充资料,升华对船长的认识:(1)一百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读(2)一百多年来,每一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再读 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哈尔威船长

236、用自己的生命挽回了几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3.用克莱芒的日记结尾:亲爱的哈尔威船长,我的师傅,我的父亲,您昔日的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了,已经成为一名船长了,走的就是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这条航线。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鸣笛三声。这笛声是问候,是感激,是力量。如今同行们都说我是这条航线上最出色的船长,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心中永远屹立着一尊黑色的雕像。四、布置作业(选择一项完成)。1.拓展练笔: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请写下来吧。2.读后感:可以写写读了本文的感想或感受。【教学后记】24.黄继光【教学目标】1.认识“役、屡”等 4 个生字。2.正确、流利、

23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战役(y)屡(l)次 摧(cu)毁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238、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 12 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 36 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 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第 12 自然段)。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画出来,做简单标注。70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1)预设 1:英勇献身。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理

239、解:“匍匐”是什么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难。)出示句子: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令人感动啊!所以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种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预设 2:主动请战。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么?(“屡次”说明多次突击

240、都没有成功,突出了任务的艰巨。)对比句子:A.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B.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预设 3:占领高地。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 597.9 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 597.9 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事件表现了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3)补充资料: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有资料介绍,就在黄继光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

241、还牢牢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堵着敌人的枪口。在火力点前,留下一条深深的 10 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搂在怀里,失声痛哭。4.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

242、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或短语。轰鸣 屡次 匍匐前进 像冰雹一样 闪闪发光 火舌 猛扑 像海涛一样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五、课堂小结。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他的烈士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请你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教学后记】71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目标】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

243、要点。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范例引领。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视频:小猪亥亥的自我介绍。)小猪亥亥和大家初次见面,跟大家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从他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对,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把握主要信息,必要时还要做要点记录。师: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识、了解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2.来到新环境或者和陌生人打招呼少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让别人了解你、熟悉你、喜欢你。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让自己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244、?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3.出示亥亥的自我介绍文字。讨论:你觉得他的自我介绍哪些方面好?好在哪里?(落落大方,语气亲切、幽默,语言简练,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二、明确要求,尝试交际。1.我们平时什么时候要进行自我介绍呢?(认识新朋友,转学到新班级,应聘小记者,参加节目)2.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呢?师生讨论、归纳:(1)对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2)自我介绍要客观真实。(3)自我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4)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礼仪,落落大方。3.补充资料:社交中自我介绍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绍,晚辈先向长辈介

245、绍,下级先向上级介绍。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小组模拟尝试:出示几种情境,选择不同情境进行模拟。1.给出四个情境。(1)新班级的班会上,做个人的自我介绍。(2)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做自我介绍。(3)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做自我介绍。(4)转学到其他学校,在新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2.小组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人人参与,积极交流,同伴之间互相提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巡视,参与,适时指导。3.踊跃展示,根据要求评星激励。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制作一张名片,把自我介绍的内容写在上面。2.在生活中,向

246、陌生人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学后记】72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目标】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己。你有给自己画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2.假如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那就需要我们来介绍自己,前面的口语交际我们学着做了自我介绍,那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每个人都是

247、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1.外貌特点。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材、长相、衣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2.性格特点。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格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介绍自己时,为了让

248、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桌间交流。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出示要求:介绍时,抓住人物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运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现特点,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交流课前积累的相关的优秀词句。动笔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写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读一读并提意见,进行修改。四、点评习作。我们来对照习作要求,看看同学们的作文能得几颗星呢?自评。小组内互相交换阅读,互评。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评价: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特点?运用什么事例来表现这些特点?你觉得这里举的事

249、例怎么样?哪里写得好?好在哪儿?出示病句较多的习作,共同讨论如何修改。全班讲评,提出修改理由和建议。五、课堂小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交流,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教学后记】73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4 篇课

250、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5.各小组推选

251、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三、学习“识字加油站”。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2.指名朗读。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四、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二)第二题。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

252、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五、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7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

253、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教学后记】25.宝葫芦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妖、矩”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 13 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 10 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童话的陪伴,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

254、(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美人鱼、白雪公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看过动画片、看过书。)主人公是谁呢?(王葆)是的,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2007 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吧!(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生字词识记;课文朗读;解疑释难,提出未解答的问题。3.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规矩(j)撵(ni

255、n)拽(zhui)舔(tin)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乖”注意和“乘”区分,第三笔是悬针竖。“溜”是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留”的“丶”不要漏写。“葵”是上下结构,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叟”注意笔顺,“丨”要出头。)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75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生字

256、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王葆,并且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说一说。王葆与奶奶的规矩:每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这样,王葆听到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约定、承诺)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3.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规矩”,我才听到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4.朗

257、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5.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6.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呢?(都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全都过上了好日子。)7.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小组合作: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8.总结、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

258、秘籍,想象力都很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让生活中一切的不顺利都变顺利,没有烦恼,省心了。)的确,每当面对困难,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不会做题、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2.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如果你有了它,你会让它做什么?学生交流。教师过渡:看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

259、,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76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三、延伸拓展。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读。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教学后记】26.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允、砌”等 8 个生字,会写“荫、溢”等 15 个字,会写“洋溢、允许”等 17

260、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3.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阅读,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原因。4.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你们喜欢哪些童话故事?为什么?2.说说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指名说说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读音、书写)指导书写“允”和“添”:注意“允”下面是“儿”;“添”最后是两个“丶”。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3.理解词

261、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理解。重点理解“任性”“冷酷”的意思: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的理解;说出他们的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词语练习说一句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巨人拥有一座漂亮的花园,但自私的他不准任何人进去,失去欢声笑语的花园变得荒凉,直到有一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发现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拆掉了围墙,也最终收获了幸福。)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3.分为三部分:巨人外出时;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了。4.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各是什么样子的?(1

262、)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概括为:美丽、四季分明、风景宜人等。)如果你们是那些孩子,在这样的花园里面玩耍,会感觉如何呢?(幸福、快乐)指导朗读第 1、2 自然段。(2)巨人回来后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概括为:荒凉。)指导朗读第 37 自然段。四、课堂小结。77后来,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同桌间交流感受。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

263、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课文中找出写花园漂亮、荒凉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的段落,想象画面读一读。二、抓住主线,品读感悟。切入点:巨人的花园从漂亮变得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第 9 自然段的句子。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并练习读一读。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生气、发脾气的样子,然后用对应的语气读巨人的话。(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花园的漂亮与荒凉。4.后来巨人的花园从满目荒凉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由原来的孤独变得无比幸福,这要感谢谁呢?(小男孩)5.课文中小男孩是如何提醒巨人的?

264、(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在树下伸出手触发绿芽和鲜花。)(1)如何理解“凝视”?(2)想象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跟巨人说了什么。6.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三、对比朗读,体会写法。1.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对比的写法。2.结合板书,朗读文中多处对比。四、拓展阅读,唤起兴趣。1.简介作者王尔德。2.课文与原文对比,唤起阅读原文的兴趣。3.推荐阅读快乐王子。五、布置作业,发展能力。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后记】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 13 个生字。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3.理解

265、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78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

266、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旗帜”中“帜”的读音。“睫毛”中“睫”的写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写上的再强调。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港口 皇家 睫毛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垫子 永恒 舵手 晨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指导学生按事

267、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小人鱼却选择把刀抛到海里,自己化成了泡沫。她把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留给了王子和他的新娘。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她不忍心刺死王子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为了成全王子,她选择放弃生的机会,自己最终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1)她觉得自己的

268、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抓住关键词“心在破碎”,理解小人鱼伤心、难过和委屈的心情。)(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她承受着离家之痛,被巫婆拿走了美妙的声音,身体还要每天承受着痛苦。)(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了善良,选择了成全别人,自己则化成了泡沫。)(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269、。(“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小人鱼在向自己深爱的人告别。)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1.发挥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注意结合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要符合逻辑。)2.这篇课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童话,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教学后记】79习作:故事新编【教学目标】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3.能根据一

270、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

271、些信息。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1.猜故事。2.比情节。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3.起波澜。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

272、的情况。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同桌讨论。指名交流。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

273、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80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交流,师生评价,修改。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教学后记】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童话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童话书。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2.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3.积累与勉励勤

274、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3 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奇妙的想象。(1)宝葫芦的秘密: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2)巨人的花园:巨人把孩子们赶走后,花园里一派冬天的景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3)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的身体竟然化作了泡沫。2.童话里的想象真是奇妙,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你还读过哪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呢?小组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推荐给大家。3.总结:书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

275、的,课下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三、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第一题。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表达了什么或者体现了什么。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2.做类似联系,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不同。3.总结辨析动作词语不同的方法。(二)第二题。1.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

276、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812.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四、学习“书写提示”。1.出示几个有趣的书签,观察其特点。2.总结书签上字的特点,总结做书签的注意事项。要求:(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2)字距要均匀。(3)上下字要对齐。(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3.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五、学习“日积月累”。1.熟读以下有关读书的名句,并试着理解其意思。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用它们说几句话。六、小结。这

277、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学习了不同动作词语所蕴含的意思、感情不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勉励勤奋读书的名言,理解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到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教学后记】以下为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 1 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82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

278、的逆运算。【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 1 情景图。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 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

279、木铁路长 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

280、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8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教材第 3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课后作业】1.教材第

281、 4 页练习一第 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 1 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重点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情景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84道算式,接下来由

282、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2.教师报算式: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2(1)。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412。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用连加

283、形式写;写成乘法。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简便在哪里?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 4 12 因数 因数 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

284、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教材第 6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8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课后作业】1.教材第 7 页练习二 3、4、5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教材第 6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 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 0 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3.掌握

285、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 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86【情景导入】1.口算: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28+57032 112-472【新课讲授】知识点 1 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23+0=456+0=567-0=234+0=1250=027=760=(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一个数加上 0 或减去 0,还得原数。例如:7+07,7-0

286、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7-7=0 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070 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都得 0。070 小结: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一个数和 0 相乘,仍是 0;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知识点 2 理解 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 0 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70=(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什么数同 0 相乘等于 7?小结:没有一个数同 0 相乘会等于 7,因此 0 是不能作除数的。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680=00=知识点 3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

287、、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392191 184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课堂作业】1.计算下列各题:(132+78)0+63 43(12-12)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1)64+2892 492368(2)227-17651 444176【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加上 0 或减去 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0除以任何非 0 的数都得 0;0 不能作除数。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87【

288、课后作业】教材第 8 页第 7 题。【教学反思】第 4 课时 括号 【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4。【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难点】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8【情景导入】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1205-2 120(5-2)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

289、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78(5-2)120(102)360(43+29)(56-12)4【新课讲授】知识点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 9 页的例 4(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96(12+4)2 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乘法、除法。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加法:12+4 第二步:除法:96(12+4)第三步:乘法:96(12+4)2 总结:归纳四则

290、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小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分组汇报。教师小结:(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教学例 4(2)。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 96(12+4)2 96162 96323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

291、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89【课堂作业】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24(7-2)6 78+(144-84)5 2.列式计算:(1)43 与 76 的和乘以 17 与 14 的差,积是多少?(2)125 除以 84 减 79 的差,商是多少?【课堂小结】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小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 11 页练习二的第 1、2、3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 4 课时括号

292、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96162=62=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96162=9632=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学反思】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 90【教学内容】教材第 10 页例 5。【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

29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新课讲授】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 1:全租小船。3047(只)2(人)7+18(条)208160(元)生 2:可以全租大船.3065(条)355175(元)师: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只坐了 2 人,能否把这 2 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生 3:

294、8-26(条),206120(元),120+35155(元),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课堂作业】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第 4 题。【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教材第 12 页第 5、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91板书设计:第 5 课时解决问题 方案 1:全租小船。304=7(只)2(人)7+1=8(条)208=160(元)方案 2:可以全租大船。306=5(条)355=175(元)方案 3:租 6 条小船:206=120(元)租

295、 1 条大船:120+35=155(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二)(1)【教学内容】教材第 13 页例 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新课讲授】板书课题:观察物

296、体(二)1.观察一个正方体。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92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2.观察二个正方体。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3.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

297、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板书: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板书:4.观察 4 个正方体。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师: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同93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师

298、: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板书:(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师:哦,“多了一个正方形”!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

299、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板书:(3)从两侧观察 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板书:师:(把摄像机摆到左侧)从左面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我们已经知道前面一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为什么从左面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94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师:画好了吗?谁愿意

300、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板书:【课堂作业】教材第 13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课后作业】1.教材第 15 页练习四 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观察物体(二)(2)【教学内容】教材第 14 页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

301、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过程:95【情景导入】拿出 4 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新课讲授】教师摆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1.从上面观察 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2.从左(右面

302、)看 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从左(右)面看:3.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从正面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课堂作业】教材第 14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课后作业】1.教材第 16 页练习四 5、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96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 1 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 17 页例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

303、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 30+20=50 中,30、20 和 50 分别叫什么?(30 和 20 叫做加数、50 叫做它们的和。)【新课讲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 40 千米,下午骑了 56 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

304、数学问97题吗?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例如:8+6=6+8 等

305、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 a 和 b 来表示两个加数。a 表示第一个加数,b 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等式左边的 a 和 b 就是等式右边的 b 和 a,也就是数没

306、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30+20=50 28+72=100 38+50=88 20+30=50 72+28=100 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课堂作业】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29+17=+29 128+=15+=323+186 54+x=+2.填空。(1)一个数加 0,还得()。(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1)276+124=180+

307、220()(2)a+20=400+a()(3)550+240=240+550()(4)a+c=c+a()98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8+456=验算:307+348=验算:123+2847=验算:【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 25+32+75 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课后作业】1.教材第 19 页

308、练习五第 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40+5696 56+4096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 18 页例 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经历运算定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情景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加法交换律中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这两个加

309、数不变。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 a、b 怎么表示出来?指名回答。师:加法除了交换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新课讲授】99师:这里有三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12+13)+1412+(13+14)(30+28)+60 30+(28+60)(320+150)+230320+(150+230)师: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针对以下问题小组讨论: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结果怎样?从以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我们把它

310、叫做加法结合律。师板书出课题。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全体齐读。师:用语言来叙述加法结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的结合律呢?师: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怎样表示出来呢?师: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右边呢?师:怎么应用加法结合律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课件出示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 25()130(704)(130)64+37+163 64+()指名学生回答。师:这三个等式都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师: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观察到第 1、3 小题,后两个数相加凑成了什么数?第 2 题前两个数相加凑成什么数?(整百数

311、)在计算时怎么样?(较简便)师:所以我们应用加法结合律有时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出示例 2:师:指名学生说出图中信息,再说说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88+10496 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8810496 192+96 288 出示:32548075 师: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相互说说是怎么做的?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出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都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8810496 88(1

312、0496)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10088+200=288 师:上边两道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道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而第二道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师:第一道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不可以使计算简便。而第二道题要先加后边的两个数,再加前边的数才能使计算简便。师:加法结合律不止限于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它们推广到四个和四个以上的数相加。【课堂作业】1.你来当小判官:(1)85+150=150+85()(2)269 与 141 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数。()(3)(26+8)+32+7=26+(8+32)+7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4)27+46+73=46+(27+73)只应用

313、了加法交换律。()2.学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说出错的原因。下面各题计算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283+152+48=283+(152+48)=283+200=483 (2)154+87+246+13=154+246+87+13=(154+246)+(87+13)=400+100=500 师:哪一步应用了运算定律?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第一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二题先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课后作业】1.教

314、材第 19 页练习五第 1、3、4、5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2568)32 25(68+32)130(704)(13070)4 64+37+163=64+(37+163)(a+b)+c=a+(b+c)【教学反思】101 第 3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20 页例 3。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知道传染病的预

315、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教学过程: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130+150=+130 374+518=+(482+)125 =8 25 =473 123103=+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 40 页的例题 2.出示课本第 40 页例 2 左边图(略)(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16、。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 100 元。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 100 元。(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102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总结: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2、出示课本第 40 页例 2 右边图。(略)(1)根据画面的内

317、容,一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第三种:把 100 元分成两个 50 元。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 50 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3、完成课本第 42 页“练习七”的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注意: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常见错误如:672-36+64=672-(36+64)25+75-25+75=100-100 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连加运算。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个运算。4、完成课本第 42 页“练习七”的第 6 题。学生独

318、立完成,教师讲评。5、完成课本第 42 页“练习七”的第 7 题。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 是 6 月 11 日上午 10 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 6 月 11 日上午 10 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教师讲解:2003 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科学家们把他成为“非典”)最为严重的一年。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

319、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治、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6、完成课本第 42 页“练习七”的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103三、布置作业 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教学反思】第 4 课时 减法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

320、 21 页例 4。【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相应规律进行简算的过程。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情景导入】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幻灯片出示)第一组(男生做)第二组(女生做)136-65-35 136-(65+35)362-87-113 362-(87+113)545-149-251 545-(14

321、9+251)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创设情景引出例题。)104师:“同学们喜欢旅

322、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新课讲授】1.出示情境图。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 66 页,今天又看了 34 页。这本书一共有 234 页。)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样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

323、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方法二:234-66-34 234-34-66 =168-34 =200-66=134(页)=134(页)方法三:234-(66+34)=234-100=134(页)思路 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 66 页,再减去今天看的 34 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 234-66-34 思路 2: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34-66 思路 3: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 234-(66+3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

324、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能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 1 的总页数改为 266 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1)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不能)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7.用字母表示今天所学的运算规律:a-b-c=a-(b+c)105【课堂作业】教材第 21 页“做一

325、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哪些减法简便运算规律?你会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小结: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是:a-b-c=a-(b+c)。【课后作业】1.教材第 23 页练习六的第 59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4 课时减法的性质及应用 方法一:方法二:234-66-34 234-34-66 =168-34 =200-66=134(页)=134(页)方法三:234-(66+34)=234-100=134(页)a-b-c=a-(b+c)【教学反思】第 5 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

326、24 页例 5。【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106【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或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运算定律(板书:乘法交换律)。【新课讲授】(一)分析主题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27 页看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看图汇报:(1)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2)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

327、责抬水、浇树。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同桌说说)(1)负责挖坑、种树共有多少人?(2)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人?(3)他们一共种多少棵树?(二)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先说思路再列式。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25=100(人)254=100(人)225=50(人)252=50(人)525=125(棵)255=125(棵)3.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三组的算式都是交换因数的位置,而积没有变。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24=8;42=8;245=120;524=120 4.上面的两组算式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连接?(等号连接)24=42;

328、245=524 5.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手势、图形、字母等形式表示)用字母表示:ab=ba(三)应用规律 1.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验算、可以简便计算)2.同学们看看你在做题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换律?【课堂作业】1.对号入座 7815=15()273463=()273 ac=()a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发现在验算时更加简便)200267=400269=1073.我们刚才做的习题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会变吗?(自己举例子验证)4.谈谈你的

329、发现(无论是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都是不变的)【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2.前面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课后作业】1.判断下面哪些是乘法交换律:(讲出你的理由)(1)502=254 ()(2)890120=120890 ()(3)160+38=38+160 ()(4)37250=50237 ()(5)a38=38a ()(6)2525=2525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1)1150=()11(2)30200=200()(3)60a=()()(4)=()()(5)6030=3060 第 5 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乘

330、法交换律 425=100(人)254=100(人)225=50(人)252=50(人)525=125(棵)255=125(棵)用字母表示:ab=ba【教学反思】108第 6 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 25 页例 6。【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情景导入】复习准备:1.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2.请同学们做几道口算题。(

331、知道结果的可以马上起立说)25 8125 502 12580 254 4025 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算出了结果,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5 和 2 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 和 4 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百;125 和 8 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记牢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他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新课讲授】1.出示主题图,提问例 6 的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摘出有用的信息:一共有 25 组,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桶水。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全班同学做在本上

332、,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组用多少桶水,再求 25 组用多少桶水。(师板书)答:一共要浇 250 桶水。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请你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人互相说一109说。两个算式中的 3 个因数一样都是 25、5、2,三个因数的排列顺序一样,运算符号都一样都是,结果一样。(2)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算式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算式是先算后两数的积。(3)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连接?相等的关系,用等号连接。(板书“=”)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

333、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每组算一道,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启发提问:(1)三个等式中每组的因数一样吗?(一样)(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

334、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用字母公式表示 能用 a、b、c 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课堂作业】教材第 25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对乘法结合律理解认识怎样?能用字母表示吗?小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课后作业】1101.填空。3525=35(2

335、)(6025)4=60(4)(1255)8=()5(34)56=()()2.利用发现的规律,计算。25174(25125)(84)3812583 【教学反思】第 7 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 26 页的例 7。【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复习导入】1111.复习巩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用字母加以表示。2.简便计算:2544 125328【新

336、课讲授】知识点 学习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教材第 26 页例 7。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 5 棵树,每棵树要浇 2 桶水。问题: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提问:每组有多少名同学?小结: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2 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 6 人。提问:一共有多少组?小结:25 组。提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该如何列式?学生自由交流探讨,分组汇报。列式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情况:(1)(4+2)25 (2)425+225 分别说说上面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小结:(4+2)25:先计算每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425+22

337、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4+2)25=425+225。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 a(b+c)=ab+ac【课堂作业】1.教材第 26 页的“做一做”。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 2017+2015 20(17+15)(5+8)24 245+248 32(48+52)【课堂小结】

338、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112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课后作业】1.教材第 27 页练习七第 4 题、第 28 页第 6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7 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c【教学反思】第 8 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 P29 例 8(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

339、题。【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情景导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聪明的小猴子最爱动脑筋了,他正在思考谁能给这个数字找个好朋友,与它相乘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54 1258 152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些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新课讲授】一、定向梳理 1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11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定律的内容。我们怎样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2.情境一:导游设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子都成熟了,你们想到果园去采摘吗?但在出发前,导游想考考同学们,必须先闯过她设的一道关。比一

340、比,男生和女生谁先坐上车?符合定律形式的基本题:8(125+7)19371963 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应用什么定律?19371963“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 19,另外两个因数是 37 和 63,它们的和正好是 100,整百数乘19 比较容易。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 37 与 63 的和再乘 19 比较简便。)3.出示教材例 8 情景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 1225,请同学用自己最快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乘法(分配)律:(a+b)c=ac+bc 学生 1

34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 2:1225=(34)25=3(425)114=3100=300(个)【课堂作业】教材第 29 页“做一做”前面两小题。【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这两个同学做的方法都很好,第一个同学用的是乘法分配律,首先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然后用乘法分配律,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相同因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完成。第二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他是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因数的积,然后用乘法结合律结对找朋友,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出来。【课后作业】解决实际问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每张门票 25 元,四年级有 1

342、04 人,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2.计算 12588。第 8 课时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学生 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 2:1225=(34)25=3(425)=3100=300(个)【教学反思】第 9 课时 除法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 P29 例 8(2)。【教学目标】115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

343、算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运算。【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乘法、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除法的简便计算。【新课讲授】1.请在下面的中,填上“”“”或“=”。42065420(65);84842848(42);35057350(57).【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感知除法运算中存在一定的规律。】2.你能举出这样等式的例子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师生交流并板书。(1)根据学生的发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2)我们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板书:除法的性质 3.你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除法的性质吗?abc=a(bc)a、

344、b0 4.出示教材 P29 例 8(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让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计算,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准确。33052 662 33(元)33052=330(52)=33010=33(元)教师集体评讲,列出算式后,计算用除法的性质要简便一些。【课堂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60(95)=360()()4800254=4800()1800(2518)=1800()()116540(93)=()()()63042=630()()指名汇报,全班订正。师重点讲评 1800()()和 630()()2.填一填。1624=16()210(76)=21076(257)=350 3.判断 48(12

345、4)=48124 ()70028=700(74)=70074=1004=25 ()48001258=4800(1258)()【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能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使计算简便,用字母表示是:abc=a(bc)。【课后作业】教材第 30 页练习八相关题。第 9 课时 除法的性质及应用 除法的性质:abc=a(bc)a、b0 33052 662 33(元)33052=330(52)=33010=33(元)【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第 1 课时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 3233 页例

346、1 和“做一做”,第 36 页练习九第 13 题。【教学目标】117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重点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米尺、三角板、平面教具、立方体教具。【情景导入】教师通过故事讲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演变过程。打绳结、石子计数符号计数阿拉伯数字(整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产生。【新课讲授】知识点 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量

347、一量: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课桌的边长,说说长、宽分别是多少米?学生动手量,教师巡视观察。提问:你的桌子边长是整米数吗?学生讨论发言。小结:大多数同学的桌子边长都不是整米数,长和宽都不够 1 米,像这种情况该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分析一下米尺好吗?教学例 1。教师提问:认真观察老师手中的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提问:我们把 1 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小结:我们把 1 米平均分成了 10 份,每一份是 1 分米。(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 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 0.1 米。)(2)这样的 3 份是多

348、长?(这样的 3 份是 3 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310 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 0.3 米。)(3)这样的 7 份呢?(这样的 7 份是 7 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 7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 0.7 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米尺,逐一说出答案。师: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回答。师:大家再观察,把 1 米平均分成了 100 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是 1 厘米。)(1)提问: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118小结: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001 米,用小数表示是 0.01 米。(

349、2)提问:这样的 3 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小结:这样的 3 份用分数表示是1003 米,用小数表示是 0.03 米。(3)提问:这样的 6 份呢?小结:这样的 6 份用分数表示是1006 米,用小数表示是 0.06 米。(4)提问:这样的 12 份呢?小结:这样的 12 份用分数表示是10012 米,用小数表示是 0.12 米。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观察这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说说 1 毫米、4 毫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小结:1 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1米,写成小数是 0.001 米;4 毫米写成分数是10004

350、米,写成小数是 0.004 米。提问: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小结:分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分母是 1000 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教师紧接着课题“小数的产生”的后面板书:“和意义”。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知识点 2: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展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0.1 里面

351、有()个 0.01 0.01 里面有()个 0.001 119提问: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学生讨论发言。小结:刚才已经看到了 0.1 里面有 10 个 0.01,也就是 0.1 是 0.01 的 10 倍,我们就说 0.1和 0.01 之间的进率是 10,0.01 里面有 10 个 0.001,也就可以说 0.01 和 0.001 之间的进率是 10。小结: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33 页“做一做”。2.写出下列小数中 4 的意义:4.15()56.024()0.845()0.458()3.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哪些

352、地方看到过小数,分别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小数。【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36 页练习九第 1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 小数的意义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 分米=0.1 米 1 厘米=0.01 米 1 毫米=0.001 米 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的读法 【教学

353、内容】教材第 34 页至 35 页例 2、例 3 及“做一做”第 1 题,第 36 页第 4、5 题。120【教学目标】1.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把握小数的读写方法。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出生活中的小数。【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情景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 34 页情境图,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小结:长颈鹿父亲的身高:5.63 米,小长颈鹿的身高:1.8 米,长颈鹿父亲的身高比小长颈鹿高很多。【新课讲授】知识点 1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说说 5.63

354、和 1.8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5.63(5 表示 5 个一;6 表示 6 个十分之一;3 表示 3 个百分之一。)1.8(1 表示 1 个一;8 表示 8 个十分之一。)2.提问:你们能说出和这两个小数不同的其他小数吗?学生自由发言引出三位、四位 小数:12.3785.023412.887.340990.2175 3.由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提问: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纵向观察思考:1.8、5.63、12.378 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小数点右边第一

355、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这两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再让学生看看三个小数其他位的计数单位及其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明确: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每一位的计数单位。提出问题:你能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整理出一个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吗?1.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2.全班交流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并呈现给大家认为最完善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即教材中的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21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数,如 0.790,3.742,2.897 等,让学生根据

356、刚刚完成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回答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点 2 小数的读法 1.教师出示教材第 35 页例 3。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 米,厚:3.5 厘米,重:41.47 千克。提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小结:0.58 读作:零点五八 3.5 读作:三点五 41.47 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提问: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学生分组讨论。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2.完成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6.5 0.04 6.72 0.058 340.09 小结:整数部分是 0 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

357、有几个 0 就读出几个“零”。【课堂作业】1.填空。(1)0.19 里面有()个 0.01。(2)2.07 里面有()个 0.01。(3)4 个()是 0.04。(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2.读出下面各数。(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 6.772 千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 29.46 年。(3)1 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 0.84 千米。【课堂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今天我们理清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个部分所组成。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并能正确的读出生活中的小数。122【课后作

358、业】1.完成教材第 36 页练习九第 4、5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2 课时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小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35 页例 4、“做一做”第 2 题及第 37 页第 6 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写出小数。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地写出生活中的小数。【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复习导入】1.复习:(1)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2)如何读出小数呢?学生回顾交流。123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读法,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小数的写法

359、。板书课题。【新课讲授】教学例 4.小数的写法 1.出示教材第 35 页例 4.提问: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学生讨论怎么写小数?尤其是含有 0 的小数的写法。写出后交流、总结。师归纳: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 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2.估一估:写出下面的小数。【课堂作业】1.写出下列各数。一点零五 七十七点四一 九点零零六 五点四七八二 三百点七一 五点零六 零点零八九 零点九五九 七十四点零六三 一百点零零八 零点零五 2.完成教材第 37 页第 6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

360、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 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3 课时小数的写法 例 4 124一点四写作 1.4 五点八写作 5.8 零点零九写作 0.09 零点八八写作 0.88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 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点就打上小数点。【教学反思】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第 1 课时 小数的性质(1)【教学内容】教材第 38 至 39 页的例 1、例 2,第 41 页第 13 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361、2.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准备】米尺、数字卡片。【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街时,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呢?能跟老师同学们说说吗?学生分组自由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小结。引导观察下列小数:辣椒:2.50 元/千克充电器:18.00 元 电视机:3680.00 元 提问:2.50=2.5 18.00=18 3680.00=3680,可商店在标价的时候为什么这样标呢?【新课讲授】知识点 1 小数的基本性质 1.投影仪显示米尺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回顾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

362、进率。小结: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逐个将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1)1 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101 米,0.1 米)(2)1 厘米是1001 米,那么 10 厘米是百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10010 米,0.10 米)125(3)1 毫米是10001米,那么 100 毫米是多少个10001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000100 米,0.100 米)1 分米是101 米,可写成 0.1 米。10 厘米是 10 个1001 米,可写成 0.10 米。100 毫米是 1

363、00 个10001米,可写成 0.100 米。提问:0.1 米、0.10 米和 0.100 米的大小是怎样的?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小结:0.1 米=0.10 米=0.100 米 方法一:从观察米尺直接得出。方法二: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观察讨论等式“0.1 米=0.10 米=0.100 米”中三个小数分别是几位小数。从左至右看,从 0.1到 0.10,从 0.1 到 0.100,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呢?学生主动探究,得出结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2.例 2: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成 100 份、10 份,分别将其中

364、的 30 份和 3 份涂成红色和蓝色。让学生说出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学生说,教师板书:0.30、0.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说明 0.3 与 0.30 的涂色部分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学生汇报。小结:0.30 是 30 个1001,也就是 3 个101,而 0.3 也是 3 个101,所以 0.30=0.3。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堂作业】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0800.8()(2)4.014.100()(3)6 角0.60 元()(4)3030.00()(

365、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完成教材 41 页第 1 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说明理由。【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41 页练习十第 1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126 第 1 课时 小数的性质(1)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的性质(2)【教学内容】教材第 39 页例 3、例 4、“做一做”及第 41 页第 45 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366、,并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1.复习:小数的性质是怎样的?学生回顾交流。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如何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呢?3.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2)【新课讲授】知识点 1 化简小数 1.出示教材第 39 页例 3。化简下面的小数。0.70=105.0900=让学生讨论,口答化简结果。0.70=0.7 105.0900=105.09 提问:在 105.0900 中 9 左边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小结:105.0900 中

367、 9 左边的“0”不能去掉,小数的性质指的是小数末尾的“0”。2.练习强化。不改变大小,将下面各数化简。3.00900 10.8000 107.010 知识点 2 改写小数 1271.教学教材第 39 页例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 4.08 3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口答:0.20.200 4.084.080 33.000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商店里为什么将商品的单价标作:辣椒:2.50 元/千克充电器:18.00元电视机:3680.00 元 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商品标签上的标价是精确到分。所以,有时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或在

368、整元的右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39 页“做一做”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并说明理由。2.化简下列各数。0.300 1.80000 0.00004 12.002【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4142 页第 56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2 课时 小数的性质(2)例 3 化简下面各数。0.700.7 105.0900105.09 例 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0.200 4.084.

369、080 33.000【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第 40 页例 5。【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1282.经历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利用知识经验迁移的学习方法。3.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卷尺、数字卡片。【情景导入】1.比身高:在班级中任意找出三位同学,尝试比较他们的高矮。提问: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小结:方法一:比一比,将三位同学聚在一起比一下。方法二:量一量,用卷尺分别量出三位同学的身高。2.提问:比如我们

370、量出:小军 1.37 米,小红:1.40 米,小杨 1.39 米。那么他们三人究竟谁高谁矮呢?高矮顺序怎样排?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板书:小数的大小比较【新课讲授】知识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教材第 40 页例 5 的跳远成绩单(课件)。老师这儿有一张 4 名学生在校运动会上的跳远成绩记录单,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提问:你是怎样排出名次的?请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方法一:3.05 米=305 厘米 2.84 米=284 厘米 2.88 米=288 厘米 2.93 米=293 厘米 因为:30

371、5293288284 所以:3.05 米2.93 米2.88 米2.84 米 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方法二:小明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是 3,比其他人的整数部分大,所以小明排第一;其余三人的成绩的整数部分都是 2,就比较十分位,小军成绩的十分位上是 9,比小红和小莉成绩十分位上的 8 大,所以小军排第二;小红和小莉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字,8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红排第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05 米2.93 米2.88 米2.84 米。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129提问:现在同学们根据排名次的方法想一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

372、小呢?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若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依此类推。提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联系?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相同,都是按数位顺序表,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课堂作业】1.口答下面两个数的大小。6.056.5 2.582.8 0.030.30 1.5691.568 11.811.80 1.041.039 2.课件出示:刘翔 110 米跨栏成绩。破记录:12.88 秒 世界记录:13.

373、01 秒 奥运会:12.91 秒 提问:你认为刘翔哪一次的成绩最好,你是怎么想的?3.比高矮:小军 1.37 米,小红:1.40 米,小杨 1.39,请按高矮的顺序排列,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会了利用小数的大小比较解决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3 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05 米2.93 米2.88 米2.84 米 小明第一,小军第二,小莉第三,小红第四。【教学反思】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 1 课时 小数点的移动(1)130【教学内容】教材第

374、43 页例 1、44 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点的移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情景导入】教师给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讲授】知识点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 43 页例 1 图片,说说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提问:你知道 0.009 米是多长吗?小结:0.009 米9 毫米。学生观察直

375、尺,用手比划,知道 9 毫米有多长。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对了,只见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 0.09米,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提问:你知道 0.09 米是多长吗?小结:0.09 米90 毫米 学生观察直尺,用手比划,知道 90 毫米有多长。提问:90 毫米里有几个 9 毫米呢?(10 个)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 10 倍。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 0.9 米。提问: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知道 0.9 米是多长?小结:0.9 米900 毫米。提问:900 毫米里有多少个 9 毫米?小结:900 毫米里有 100 个 9

376、 毫米,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 100 倍,对吧?2.整体观察 从上往下观察。0.009 米=9 毫米 0.09 米=90 毫米 0.9 米=900 毫米 提问:我们看 0.009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 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结:0.009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 0.09,这个数就扩大了 10 倍。提问:我们看 0.009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 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31小结:0.009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 0.9,这个小数就扩大了 100 倍。提问: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小结: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了 10 倍,小

377、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了 100 倍。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小结: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会扩大 1000 倍。从下往上观察:0.009 米=9 毫米 0.09 米=90 毫米 0.9 米=900 毫米 提问:我们看 0.09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 0.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结:0.09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 0.009,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提问:我们看 0.9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 0.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结:0.9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 0.009,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提问:谁能把我们

378、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小结: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小结: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课堂作业】1.填空:(1)把 10.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2)把 7.2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3)把 302.5 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小数点向()移动()位,得()。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10.8 10.75 43.6 9.0723.完成教材第 44 页“

379、做一做”。【课堂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通过探讨孙悟空千变万化的金箍棒,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的大小变化产生的影响。【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132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点的移动(2)【教学内容】教材第 44 页例 2、“做一做”及教材第 46 页练习十一第 14 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重点难点】应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教学准备

380、】课件。【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的有关知识,你知道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变化吗?学生回顾交流。那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新课讲授】教学例 2.1.出示例 2 情景图。(1)把 0.07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各是多少?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就是将这个数乘以 10、100、1000,133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把 3.2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011001101、各是多

381、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缩小到原来的100011001101、就是将这个数除以 10、100、1000,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完成教材第 44 页“做一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先独立完成后,学生上台板演订正。【课堂作业】1.将 3.025 扩大 10 倍、100 倍、1000 倍分别是多少?2.将 0.2 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分别是多少?3.我最棒,直接填得数。2.8710=3.91000=34.8110=21000=0.67100=12.5100=4.

382、我会填.(1)把 3.6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2)把 3.14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3)把 0.03 扩大到它的()倍是 30。【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小结: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就是将这个数乘以 10、100、1000,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缩小到原来的100011001101、就是将这个数除以 10、100、1000,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46 页练习十一第 14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 小数点的移动(2)例 2 (1)把 0.07

383、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各是多少?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就是将这个数乘以 10、100、1000,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134(2)把 3.2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011001101、各是多少?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缩小到原来的100011001101、就是将这个数除以 10、100、1000,也就是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 45 页例 3、“做一

384、做”及第 47 页练习十一第 69 题。【教学目标】1.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整十整百人民币的兑换。2.在学习使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兑换人民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兑换整十整百数人民币。2.提高学生迁移的思考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技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 元、10 元、100 元人民币、1 美元钞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

385、欢)xx 同学准备去美国旅游。旅游总要买点东西,需要用当地的钱。那么我们就要用中国的钱兑换美国的钱,也就是用人民币换美元,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图上有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师指名回答。学生自由交流。概括:1.我知道了一元人民币可以换 0.1563 元美元,也就是 1 元人民币和 0.1563 元美元一样多。我们的钱在美国买东西不方便,需要换成美元。2.我们需要兑换 1 万元人民币。1353.问题是:1 万元可以兑换多少美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大家分小组交流一下吧。(要注意的是让平时少发言的学生先说。)【新课讲授】1.师生交流兑换的方法。提问:谁说说怎么兑换呢?学生交流发言。可能

386、是:(1)1 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 1 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 0.1563 元10000。(2)也就是把 0.1563 扩大到 10000 倍。(3)这个用乘法我知道,但是怎么算呢?(4)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 10000 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 4 位。(5)老师补充,得数就是 1563 美元。提问:同学们说得对,说明在小组交流时你们“动口动脑动笔”这“三动”做得很好。那如果实际只兑换出 156.3 美元的话,那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是只兑换 1000 元人民币。0.156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3 位就是 156.3,说明扩大到 1000 倍,是兑换了

387、 1000 元人民币的结果。提问:还有办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么?学生讨论后汇报。归纳:1 万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美元 1563 元,如果这是对的话,1 元人民币可以换 1563 的万分之一,就是把 1563 缩小到万分之一。用算式是 156310000,我们把 1563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 4位就是 0.1563。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检验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提问:那拿人民币 10 元、100 元兑换美元,各能兑换多少呢?小组内互相说说吧。(注意平时少发言的同学先说。)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然后师生交流答案。学生交流:10 元人民币就相当于 1 元人民币10,所以能换的美元 0.156310,把

388、0.1563小数点向右移动 1 位就是可以兑换的美元,得数是 1.563 美元。100 元人民币就相当于 1 元人民币100,所以能换的美元 0.1563100,把 0.1563 小数点向右移动 2 位就是可以兑换的美元,得数是 15.63 美元。2.师生总结兑换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如果是 10 元人民币兑换美元,只要将 0.156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1 位就可以了。如果是 100 元人民币兑换美元,只要将 0.156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2 位就可以了。如果是100 元人民币兑换美元,只要将 0.1563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3 位就可以了。我发现钱数有几个零,就把 0.1563 的小

389、数点向右移动几位。其实,这个小数 0.1563 也叫汇率。【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 45 页“做一做”。师让学生独立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做完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材 47 页第 6 题。3.学生独立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做完后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检验自己的136答案的?(了解学生是怎么检验答案的,然后根据反馈情况需要老师多加讲解)【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用吗?今天哪些同学表现优秀?小结:认识了什么叫汇率,学会运用小数点的移动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人民币兑换 0.1563100

390、00=1563(元)小数点向右移动 4 位 检验:156310000=0.1563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 1 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1)【教学内容】教材第 48 例 1,第 49 页“做一做”及第 50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2.让学生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掌握新知识。【重点难点】学生学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情境导入】提问:1 米=()分米=()厘米=()毫米 1 吨=()千克 1 千克=()克 1 元=()角=()分

391、 1 平方米=()平方分米 提问: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新课讲授】137知识点 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 1.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小数。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提问:小红体操得分是 9.25 分,你觉得这个成绩怎么样?提问:小丽的体温是 38.5,你觉得她的体温正常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点评。2.名数的认识。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 15 米,5 厘米,78 平方厘米,12 千克,4 分钟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

392、起来叫做名数。提问: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我们叫单名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我们叫复名数。不同名数的单位之间进率不一样。3.教学教材第 48 页例 1 情境图。请你按高矮的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名数,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小结:把它们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或者把它们都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比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80 厘米=()米 提问:应该怎样改写?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小结:

393、方法一:100 厘米1 米,80 厘米10080 米0.80 米 方法二:100 厘米1 米,其中的 80100 缩小 100 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 2 位,所以 801000.80,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提问:1 米 45 厘米()米 提问: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小结: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提问: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因为 45 厘米0.45 米,0.45 米和 1 米合起来是 1.45 米,所以 1 米 45 厘米=1.45 米。提问:四位小朋友身高的单位统一了,你能给他们按高矮顺序排位吗?小结:1 米 45 厘米1.32 米0.95 米80 厘

394、米。所以高矮顺序是:东东、欢欢、乐乐、刚刚。提问:如何将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138小结:将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要除以单位之间的进率,实际上也就是向左移动小数点。【课堂作业】1.填空。760 千克=()吨 8050 米=()千米 43 分米=()米 350 克=()千克 2.完成教材第 49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小数,能将低级单位名数化为高级单位名数,同时能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 50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小数与

395、单位换算(1)请你按高矮的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队:1 米 45 厘米1.32 米0.95 米80 厘米 高矮顺序是:东东欢欢乐乐刚刚 低级单位名数除以进率高级单位名数【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 49 页例 2“做一做”及第 50 页练习十二第 25 题。【教学目标】1.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将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139掌握将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情景导入】1.填空:45 厘米=()米 700 克=()千克 30 千克=()吨 72

396、分米=()米 740 平方分米=()平方米 550 厘米=()分米 2.说说如何将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新课讲授】知识点 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 出示例 2 中 4 位小朋友身高:提问:上次我们是将低级单位厘米化成高级单位米给他们进行排位的,你能把它们都化成厘米,再来排位吗?学生独立完成,班级汇报交流。提问:0.95 米()厘米 1.32 米=()厘米 1 米 45 厘米()厘米 小结:这是一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应乘以进率。1 米=100 厘米,所以 0.95 米95 厘米。1.32 米=1.32100 厘米132 厘米。1 米 45 厘米=100 厘米+45 厘米

397、=145 厘米。提问:说说如何将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小结:将高级单位名数化为低级单位名数,要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实际上也就是向右移动小数点。【课堂作业】1.填空。3.09 米=()毫米 2.56 吨=()千克 5.3 千克=()克 4.6 米=()分米 0.4 平方米=()平方分米 2.03 吨=()千克 2.完成教材第 49 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单位名数之间的转换,主要是将较大单位的高级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低级名数。【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50 页练习十二第 25 题。140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398、0.95 米95 厘米 1.32 米=1.32100 厘米132 厘米。1 米 45 厘米=100 厘米+45 厘米=145 厘米 高级单位名数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名数【教学反思】5.小数的近似数 第 1 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 52 页例 1“做一做”及第 54 页练习十三第 12 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准确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知道在表示小数的近似数时,末尾的 0 不能去掉,知道在求近似数时,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结果越精确。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到求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

399、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情景导入】明明妈妈去超市买水果,电子秤上显示的总价是 22.398 元,你认为,妈妈应付给超市多少钱?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小结:由于现在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精确到小数点后多位的情况,但我们往往没有必要那么精确,只要求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板书: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新课讲授】知识点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 52 页例 1:1.一个叫豆豆的小朋友的身高0.984 米。这个数倒是不大,但数位太多,不好说不好记,我们可以怎么办?141提问:这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讨论交流。小结:三位

400、小数的近似数可能是两位小数、一位小数、整数。提问:求小数的近似数通常用什么方法?小结: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2.(1)试一试,运用四舍五入法把豆豆的身高用一个最接近的两位小数表示出来。说说想法。小结:0.9840.98 像这样将一个小数百分位后面的数字去掉,就可以说成保留两位小数。提问:说说对“保留两位小数”的理解。说说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提问:保留两位小数和精确到百分位的意思一样吗?小结:保留两位小数和精确到百分位的意思一样。(2)如果将一个小数十分位后面的数字去掉,可以怎么说呢?“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请写出结果。说说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小结:0.9

401、841.0 提问:0.984 保留一位小数时可以写作 1 吗?小结:强调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 0 不能去掉。(3)如果将一个小数整数后面的数字去掉,可以怎么说呢?“保留整数”是什么意思?请写出结果。说说保留整数的方法。小结:0.9841 提问:回顾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精确到十分位位,看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小于或等于 4 就舍去,大于 4 就向前位进 1。3.写出自己的身高,并保留整数、一位小数。通过趣味性的实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结果

402、精确到十分位要更接近实际情况。小结:表示小数的近似数,小数位数越多结果越精确。提问:什么叫精确?小结:小数位数越多越精确。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课堂作业】1.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指名板演)保留两位小数:8.603 15.274 12.957 保留一位小数:7.26 9.88 4.96 保留整数:1.05 7.80 3.59 2.完成教材第 52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

403、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小于或等于 4 就舍去,大于 4 就向前位进 1。142【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54 页练习十三第 1、2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0.9841 0.9841.0 0.9840.98【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 53 页例 2、例 3、“做一做”及第 5455 页练习十三第 3、4、7 题。【教学目标】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404、”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情景导入】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70000 910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400000000 600000000 小结:170000=17 万 910000=91 万 1400000000=14 亿 600000000=6 亿 提问:怎样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小结:把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

405、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 0,再在后面写上“万”或“亿”就可以了。【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 53 页例 2。143课件出示地球与月球的照片 提问: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学生讨论交流、汇报。384400km=38.44 万千米 引导学生小结: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更大的单位的数,就在相应数位右下点上小数点,并写上相应单位。2.教学教材第 53 页例 3。课件出示木星与太阳的图片。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小结: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 778330000 千米。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 778330000 千米,怎样把它改写成

406、用亿作单位的数?小结:778330000 千米=7.7833 亿千米。提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又该如何做呢?小结:因为 7.78337.8,所以 7.7833 亿千米7.8 亿千米。提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1)看清题目,是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的数。(2)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末尾写上“万”或“亿”字。(3)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课堂作业】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04000 7099000 23570000 8300000 470000 506000 380000 4200000 2.把下列各数

407、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080000000 4500000000 39000000000 5700000000 12000000000 60040000000 3.完成教材第 53 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将生活中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根据要求求出它的近似数。【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5455 页练习十三中第 3、4、7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例 2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384400km=38.44 万千米 144 提问:它离太阳的距离

408、是多少亿千米?778330000 千米=7.7833 亿千米 7.8 亿千米【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三角形 第 1 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教材第 6061 页例 1、例 2、“做一做”及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五第 13 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情景导

409、入】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新课讲授】知识点 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 1。1.做一做: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145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2.画一画: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

410、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回答: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知识点 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 60 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学生讨论发言。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

411、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 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 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 ABC。知识点 3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 2 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回答。拉动三角形边框,形状不会改变,拉动四边形边框,形状会改变。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请

412、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课堂作业】1.填空:(1)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2)由三条()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4)三角形具有()。2.标出下面三角形的边、顶点、角,并作出三角形的高。146 3.教材第 61 页“做一做”,学生举例。答案:1.(1)3 3 3(2)线段围成的封闭(3)高 底 4)稳定性【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

413、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能根据不同的三角形作出它的高,标出它的底。【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五第 1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形成封闭的图形。2.要素: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3.高:【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 62 页例 3、例 4 及第 66 页练习十五 68 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引导学生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

414、索与发现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充分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147小棒、纸条、剪刀。【情景导入】教师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3 情景图:提问: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到学校最近?学生讨论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小明上学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小明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小明家学校 第三条:小明家商店学校 小结:多数同学肯定会选择走第二条路,认为第二条路最近,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能告诉老师,并说明原因。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新课讲授】教学例 4 知识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小纸条

415、分别剪成下面的长度拼一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并做好活动记录。小组汇报:148提问:为什么第 2、3 组不能拼成三角形?学生讨论,发表看法。小结:第 2 组两边的长度和是 9 厘米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9 厘米;第 3 组两边长度和是 9 厘米他们长度的和还小于 10 厘米,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2.摆一摆: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什么时候能拼成,什么时候不能拼成?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大家都是用了三根小棒去围三角形,有的可以围成,有的却围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讨论发言。小结:任意两条小棒长度的和比第三条小棒长,才能拼成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

416、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课堂作业】判断下面哪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1)4 3 5(2)2 6 7(3)4 4 9(4)3 9 8 答案:(1)(2)(4)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想一想,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五第 68 题,动手操作后判断。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第一条:小明家邮局学校 第二条:小明家学校 第三条:小明家商店学校 149结

417、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 6364 页例 5、“做一做”及第 6566 页练习十五第 4、5、9、10 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重点难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三角板、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卡片。【情景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请你们仔细观察,并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是

418、按什么标准分的?板书:三角形的分类【新课讲授】教学例 5 知识点:三角形的分类 1.先想一想按角分类怎样分?自己先试着分,然后再 6 人小组交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小组讨论汇报:(1)按角分:按锐角个数分:把有三个锐角的放在一起,有两个锐角的放在一起,分成两类。150按有没有直角分:有一个直角的放在一起,没有直角的放在一起。(2)出示三角形关系图 (3)出示三角形关系表 2.按边分的:(1)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三角形按下列标准分类: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发言。小结:三角形按照边的长度不一,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师出示三角形关系表 (2)有两条

419、边相等的三角形就叫等腰三角形。在这些等腰三角形里,好像有一个三角形长得很特别,你们发现了吗?(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结:红领巾是等腰三角形,交通标志牌是等边三角形 151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分别测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测量,教师个别指导。提问: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汇报。小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 60 度。【课堂作业】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420、()(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20,其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3.按要求把序号填入相应的圈内。4.完成教材第 64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小结:这节课通过大家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分一分,我们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边、按角进行分类,不同的三角形具备不同的特征。【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6566 页练习十五第 4、5、9、10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3 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反思】第 4 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第 67 页例 6、“做一做”及教材第

421、69 页练习十六第 13 题。15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结论,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量角器、直尺。【情景导入】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和了解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请大家说说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学生汇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新课讲授】知识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教学例 6 1.猜一猜:提问: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三角形它们的三个内角和一样吗。2.量一量:请同学

422、们分别量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的内角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代表发言。小结:刚才同学们动手测量,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3.拼一拼:请同学们将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再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实验结果。小结: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再把三个角拼在一起,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提问:平角是多少度?说明了什么?153小结:平角是 180,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提问:老师是怎样折的,你又发现了什

423、么?学生分组讨论。小结:我们通过折一折,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是 180。提问: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我们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课堂作业】1.计算三角形中3 的度数,并判断它是什么样的三角形。(1)1=20,2=70,3=(),是()三角形。(2)1=55,2=45,3=(),是()三角形。2.判断。(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 90。()(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钝角。()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 70,求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4.完成教材第 67 页“做一做”1、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课

424、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我们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教学活动发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 180,理解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能进行相关角的度数计算。【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六第 1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154第 5 课时 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例 7、“做一做”及教材第 69 页练习十六第 4 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知道并理解四边形内角和是 360 度。2.通过学生量、算、剪、割、拼、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3.能运用四边形内角和这一规律

425、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1.知道四边形内角和是 360 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四边形图片若干。学具:正方形、长方形、一般四边形、白纸、剪刀、量角器、三角板。【情景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四边形的美丽图片。师:同学们,人们用各种形状的地砖铺路,请回忆你们所见的地砖有哪些形状?学生交流。师:那你们想一想,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多少度?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好,我们现在来探究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好不好?板书课题:四边形的内角和。

426、【新课讲授】教学例 7 1.提出问题 师:四边形可以分成哪几类?生:可以分成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因为它们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师:那么,其它四边形的内角和与长方形一样吗?2.实验探究 师:我们该怎样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学生分组讨论。生:可以用量角器量。155生:也可以像三角形那样割拼。生:还可以分割成几个三角形来求。师:真不错,那我们来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多媒体出示要求:(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制定计划,组长做好分工。(2)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合作探究。(3)填写好实验表格,并做好分析。(4)小组进

427、行操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剪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按表中所给的方法做一做,并填一填。填表后让学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3.分析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呢?生:我们小组通过测量,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相加的和是 360 度。生:我们小组通过将四个角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周角,也是 360 度。生:我们小组通过分割法,将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两个就是 360 度。师:那你们小组的结论一样吗?生:一样的。师生共同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并板书。测量四边形四个角相加的和是 360 度。将四个角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变成一个

428、周角,也是 360 度。分割法,将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两个就是 360度。4.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刚才证明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360 度,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你们想一想,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怎样的呢?生:分割法,看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就有几个 180 度。师:那么,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生:一个五边形可以分成三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有 3 个 180 度,就是 540 度了。师:真聪明,都会运用本课的知识了,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呢?生: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 板书: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经历的动手探究,加

429、深对知识的理解。156【课堂作业】1.你能求出一个正六边形内角和吗?2.十二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900,则此多边形共有()个内角。4.完成教材第 68 页“做一做”。学生讨论后完成。分析:第 1、2 题,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也可以应用公式直接求解;第 3 题已知内角和要求边数,可以先看有几个三角形,再画图。【答案】1.720 2.1800 3.七【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5 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 测量四边形四个角相

430、加的和是 360 度。将四个角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周角,也是 360 度。分割法,将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两个就是 36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 1 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 72 页例 1、“做一做”及第 74 页练习十七第 14 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157【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情

431、景导入】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新课讲授】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例 1 情境图。数学家故事6.45 元童话选4.29 元 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学生讨论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6.45+4.29=10.74 提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列式:6.45-4.29=2.16 【课堂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

432、.39+0.15 7.7+0.6 3.6-0.8 4.8-3 2.算一算: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 13.50 元,买荤菜花了 52.80 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 32.5 千克,箱重 4.5 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5.完成教材第 72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课堂小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课后作业】1581.完成教材第 74 页练习十七第 14

43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 小数加减法(1)列式:6.45+4.29=10.74(元)6.45-4.29=2.16(元)【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 73 页例 2、“做一做”及第 75 页练习十七第 610 题。【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2.计算下面各题:8.102+15.28 8.52-5.75 1.25+16.7【新课讲授

434、】1.出示例 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 元神奇的大自然8.3 元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159(1)6.45+8.3=14.75(元)(2)(3)8.3-6.45=1.85(元)2.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3 元 5 角+7 元 8 角 7 分=8 千克-4 千克 50 克=提问: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因为:3 元 5 角=3.50 元 7 元 8 角 7 分=7

435、.87 元 所以:3 元 5 角+7 元 8 角 7 分=3.50 元+7.87 元=11.37 元 学生独立完成:8 千克-4 千克 50 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课堂作业】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4 元 5 角 8 分+10 元 3 角=1 吨 500 千克-800 千克=1 米 6 厘米+65 厘米=5 米 4 分米-176 厘米=2.班里要用 100 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 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3.完成教材第 73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

436、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教材第 75 页练习十七第 610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160 第 2 课时 小数加减法(2)例 2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 元,神奇的大自然8.3 元 6.45+8.3=14.75(元)8.3-6.45=1.85(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时从高位借“1”当“10”再减,末尾有 0 要去掉。【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76 页例 3、“做一做”及第 7778 页练习十八

437、第 38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1.口算:7.2+6.3 3.5-2.6 8.7-4.5 1-0.6 9.9-1.5 12.3+5.4 4.9+1.2 18.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325-214+107-89 100-(81-26)+48【新课讲授】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出示例 3 情境图。(1)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并板书

438、。161已知少儿绘画 ABC需 7.45 元,太空漫步5.8 元,海洋世界4.69 元。要求一共要花多少钱?提问:该如何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列式:7.45+5.8+4.69 提问:该怎么计算呢?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小数计算法则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先算 7.45+5.8,再算与 4.69 的和。7.45+5.8+4.69=13.25+4.69=17.94(元)答:一共要花 17.94 元。(2)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付给售货员 20 元,应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觉得应该如何解答呢?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1)20-6.45-

439、8.3=13.55-8.3=5.25(元)答:应找回 5.25 元。(2)20-(6.45+8.3)=20-14.75=5.25(元)答:应找回 5.25 元。学生自己完成解答。【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76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三名学生上台板演订正。2.完成教材第 76 页“做一做”第 2 题。先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第 77 页练习十八第 3、4、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要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

440、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十八第 68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3 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 3(1)7.45+5.8+4.69=13.25+4.69=17.94(元)答:一共要花 17.94 元。(2)20-6.45-8.3=13.55-8.3 162=5.25(元)(3)20-(6.45+8.3)=20-14.75=5.25(元)答:应找回 5.25 元。【教学反思】第 4 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 79 页的例 4、“做一做”及第 80 页练习十九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441、,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2.主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复习导入】1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根据什么。47+125+53+75 112+59+41+88 2.回顾整数加法运算的定律。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3.导入: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新课讲授】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

442、答下面的问题。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32+05 05+32(47+26)+74 47+(26+74)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163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2.教学例 4 教师出示例 4,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

443、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 79页,看例 4 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 06 和 34 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 加 009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3做第 79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做第 l 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做第 2 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

444、,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 80 页练习十九第 13 题。1做第 l 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2做第 2 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3做第 3 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小结:通过练习计算,我们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 同样适用。【课后作业】1

445、.教材第 8081 页练习十九 48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4 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 4 0.6+7.91+3.4+0.09(0.6+3.4)+(7.91+0.09)4+8=12 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教学反思】164 第 5 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探索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体会计算方法的 多样化,体现算法的个性化。3、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重点:算法的多样化。难点:用找准基数的方法简便计算。教学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学过

446、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跳水(一轮次)成绩的统计表(单位分)何 姿 陈若琳 吴敏霞 郭晶晶 周继红 伏明霞 六人总分 9 9.3 9.7 9.8 8.8 9.2 师:大家看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体育健儿跳水(部分)成绩的统计表,是体育运动记录表。那国家对体育健儿有什么方面的鼓励和要求?教师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第二十四条: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第二十八条: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同时给予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经

447、济奖励。那么同学们从小就要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把学习搞好,象体育健儿一样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大家从这张图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要求的是什么?3、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二、新知识探索 1、要求六人的总分是多少?你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指名学生讲出计算过程。自主探索解决方法。方法一:9+9.3+9.7+9.8+8.8+9.2 =18.3+9.7+9.8+8.8+9.2 =28.0+9.8+8.8+9.2 =37.8+8.8+9.2 =46.6+9.2 =55.8(分)除了这个方法,大家还有其它简便方法解决这题吗?大家讨论、交流。(运用我们前面学习

448、过的知识能解决,谁来解决一下。)165方法二:9+9.3+9.7+9.8+8.8+9.2 =(9.3+9.7)+(9.8+9.2)+(9+8.8)(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凑整)=19+19+17.8 =38+17.8 =55.8(分)还可以有方法解决呢?大家讨论、交流。方法三:原式=9+9+9+9+9+9)(0.3+0.7+0.8+0.20.2)(把这些数拆散来加)、凑整。=96+1.8(运用求几个相同的加数,可以用乘法计算)=45+1.8 =55.8(分)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解决呢?大家讨论、交流。看这些数接近那个数,想想。方法四:原式=(10+10+10+10+10+10)(1+0.7+

449、0.3+0.2+1.2+0.8)(这些数与 10 接近)(减去多加的数)=1064.2(运用求几个相同的加数,可以用乘法计算、凑整)。=604.2 =55.8(分)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方法,一个题目有多种计算方法,只要动脑想一想,方法就出来了,今天我们学习了这几种计算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题目。方法一按我们常规做法,从左到右计算;方法二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方法三是把小数拆散再用求几个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方法四是用找准基数的方法计算。大家打开书 104 页例 4,你能做吗?教师指导学生做,学生交流,然后指名 2 生板演。方法一、8.428.468.548.58

450、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方法二、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1717 =34(秒)答:略 2、发现规律 整数的加法定律(加法交换、结合律)在小数中也适用。如 ab-c=a-(b+c)也在小数中同样适用。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 104 页“做一做”和第 1、2 题。【教学反思】166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第 1 课时 轴对称(1)【教学内容】教材第 82 页例 1。【教学目标】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2掌握

451、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重点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情景导入】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师:谁来说说什么

452、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师:(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教学例 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

453、一个图形平均167分成两半。(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说说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课堂作业】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堂小结】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课后作业】1.教材第 83 页“做一做”第 1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 轴对称(1)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的特点和性质是:对

454、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轴对称(2)【教学内容】教材第 83 页例 2。【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会画这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重点难点】168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情景导入】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题 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画完,同位

455、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归纳总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 83 页“做一做”第 2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小结: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关键对称点;连结各对称点。【课后作业】1.教材第 8485 页练习二十第 4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 2 课时 轴对称(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先

456、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再连线。【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图形的平移 169【教学内容】教材第 86 页例 3。【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2.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重点难点】平移的方法。【情景导入】1.移动课本和文具盒(创设感知情景)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移到自己的左边,把文具盒移到自己的右边,使自己面前的桌面空一块位置来。2.推窗户(创设感知情景)师:教室里需要通风,请同学们把窗户推开。师:如果教室很冷,我们得把窗户怎么样呢?生:关上 师:对,请同学们把窗户关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碰

457、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工作。3.移动纸盒(创设感知情景)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大纸箱,现在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中一边)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推、有的用拖、有的用搬,用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把箱子移到另一边去。生活中像我们移动箱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4.出示生活场景挂图(创设感知情景)师:(出示:(1)建筑工地升降机图,(2)观光缆车图,启发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像把课本和文具盒移动、窗子推开和关上、纸箱移到另一边、升降机升降、缆车开动等等现象。这些物体都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

458、的过程只是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就叫做“平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 3 图 170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1.先把箭头向上平移 5 格,具体数格方法是以某一点为准。再向右平移 7 格,具体以某一点为准,向右数 7 格,画出移后的图。2.提问:这两幅图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3.画平移后的图形。4.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5.平移后的图形和原图比较引导学生总结: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形状、大小没有变化。6.继续完成向下、向左平移图形。全班集体评

459、讲。【课堂作业】教材第 86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平移现象,并学会如何画平移图形,知道平移后的图形只是发生了位置变化,形状大小均不变。【课后作业】1.教材第 88 页“练习二十一”。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 3 课时 图形的平移 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形状、大小没有变化。【教学反思】第 4 课时 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 87 页例 4。【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平移的基础上,采取用平移方法把图转变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学会灵活平移变换的方法。【重点难点】171平移变换

460、的方法。【情景导入】复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有什么特点?【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 4 图 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用什么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变换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集体反馈学生的想法。然后教师讲解 如上图把不规则半圆平移后拼在右边,使原图变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课堂作业】教材第 87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学会了采取各种平移办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和周长。【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89 页第 5、6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

461、周长和面积 不规则图形 平移 规则图形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 1 课时 平均数(1)172【教学内容】教材第 90 页例 1、第 92 页“做一做”第 1 题和第 93 页练习二十二的 13 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46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1)四(1)班踢毽子的 4 位选手平均每人 1 分钟踢 50 个。(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 3 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20 厘米。(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 3 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 3 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师:对,(指着 50 个,120 厘米,3 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

463、书课题:平均数)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生:怎样计算平均数?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新课讲授】(一)平均数的意义。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173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二)平均数的求法。教学例 1.出示例 1 情景图。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

464、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师:你看到什么信息?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 14 个、小兰 12 个、小亮 11 个、小明 15 个;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什么是平均?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 11 个,然后将剩下的 8 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 13 个了;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2.方法总结

465、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 4 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生:他们不一样多。师:那怎么办呢?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师:怎样移动?生:将小红移 1 个给小兰,小明移 2 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生:同样多。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法”)174师:还有没有其

466、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师:怎么算呢?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 4。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生:(14+12+11+15)4=524=13(个)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先把他们 4 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 4 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师:52 表示什么?生:4 个

467、人收集瓶子的总数。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 4 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 52 个。(教师板书“总数量”)师:为什么要再除以 4?生:把总数平均分给 4 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 13 个。生:平均分成 4 份,4 表示总份数。师:4 就是总份数,除以 4 表示平均分成 4 份,这 13 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 13 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

468、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92 页“做一做”第 1 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二第 2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469、 1 课时 平均数(1)175移多补少法:将小红移 1 个给小兰,小明移 2 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 13 个。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14+12+11+15)4=524=13(个)【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平均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 9192 页例 2 及“做一做”第 2 题和第 9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 46 题。【教学目标】1.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1.会

470、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2.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师:小明和小刚俩是同桌,小明有课外书 5 本,小刚有课外书 9 本,怎样才能让他们两人的课外书一样多呢?生:可以将小刚的课外书给 2 本小明。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动的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那应该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学生回顾交流。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和平均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那么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2)。【新课讲授】教学例 2.出示例 2 情景图,说说题中所给的信息。1.出示例 2 情景图。男生 176

471、女生 2.分析信息。师: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每个人踢毽的个数。生:男、女生队比较哪个队成绩好?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成绩呢?生:用总个数来比较。生:应该用平均数来比较。师:为什么应该用平均数比较呢?生:因为男生比女生多一人。师:大家讨论一下,对不对呢?生:对。师:怎样求他们各队的平均数啊?生:先求他们每队踢毽个数的总数,再除以每队的人数。3.解决问题。师:谁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呢?两名学生上台演示。男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85517(个)女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因为 1719,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师:通

472、过计算你知道应该怎样比较几组数据的成绩呢?生:用平均数。设计意图:再次回到学生生活信息中,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说一说平均数的意义,亲自求一求平均数,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和求法的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计算的正确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愉悦。【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92 页“做一做”第 2 题。说一说你是如何求平均数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完成教材第 9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177【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如果两队人数不相等,就用两队平均数来进行比较。【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94 页练习二十二第

473、56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第 2 课时 平均数(2)例 2:男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85517(个)女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8+20+19+19)476419(个)因为 1719,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小结:比较哪个队的成绩好,可以求出平均数再比较大小。【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 9597 页例 3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做一做”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和第 9810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1、3、5、6 题。【教学目标】1.能看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

474、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3.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情景导入】1.复习:师:我们学过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那怎样来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呢?178生:画纵轴和横轴;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写类别,画直条。2.导入:师:好,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吧。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75、新课讲授】探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 3 情景图。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生:两个。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学生展示。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画纵轴和横轴;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写类别,画直条。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质疑 师:我要想知道 1980 年这个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人口,看一张图行不行?那怎么看?生:不行,要两张图一起看。师:你觉得这样操作方便吗?生:不方便。师:那你们有什么

476、好办法呢?生:可以将两张图拼成一张图,我在电视上见到过。(2)实验 师:把两张统计图并成一幅图,这个主意真不错,想不想实践一下,把两幅统计图合并一幅统计图。(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读懂你做的统计图的意思。生:尝试动手绘制,师巡视。全班交流,师将收集到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绘制的呢?生:和绘制单式统计图一样,只不过再重复步骤把他们画在一起。179师:比较刚才这幅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生:方便比较、简洁。师:假如给这幅图取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图呢?生:统计图。师揭题:在数学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因为它是竖着画的,又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纵向复式条形

477、统计图 师:大家想一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生相互讨论后交流。小结: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定图例;写类别,画直条;涂颜色;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3)分析 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总人口最多?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师:你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点?生: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97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

478、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2.完成教材第 98 页练习二十三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学生上台板演并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会有多个数据,颜色(或底纹的直线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课后作业】1.教材第 9910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3、5、6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3 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单式条形统计图:画纵轴和横轴;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写类别,画直条。复式条形统计图: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定图例;写类别,画

479、直条;涂颜色;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更直观、清楚、整齐美观、易于比较【教学反思】180 第 4 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教学内容】教材第 9596 页例 3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做一做”绘制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第 9899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2、4 题。【教学目标】1.能看懂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知道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重点难点】1.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绘

480、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练习纸、彩色笔。【情景导入】1.复习: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回顾交流。2.导入: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学生讨论、猜测。师: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新课讲授】探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例 3 情景图。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181生: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年份。师:那应该画几个统计图?生:两个。师:好,那现在你们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单式统计图。师:绘制好了吗?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吧。生

481、:展示。师:小结: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画纵轴和横轴;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写类别,画直条。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能不能把两个横向的单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呢?学生讨论交流。(2)实验 小组合作操作,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大家想想,该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小结:画纵轴和横轴,写上横轴和纵轴的名称;定刻度(每一格表示几个单位);定图例;写类别,画直条;涂颜色;标统计图的名称和绘制时间。(3)分析 师:从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生:哪年的城镇人口最多?哪年的乡村人口最多?生:哪年的城镇与乡村

482、总人口最多?师:那分别是多少呢?生回答。师:你还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这个地区这几年的城镇与乡村人数差距。生:这个地区城镇人口在逐年增加。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和横向,制作步骤一样。【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97 页“做一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2.完成教材第 98 页练习二十三第 2 题。学生完成后交流: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纵轴上分配直条的位置,宽度和间隔;在横轴上确定单位长度;按照数据大小画出直条,并注明数量。【课后作业

483、】1.教材第 99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4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182第 4 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种,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一样。优点:清楚直观、便于比较。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 1 课时 鸡兔同笼(1)【教学内容】教材第 103105 页例 1 及“做一做”、教材第 106 页练习二十四第 13 题。【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

484、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列表法的表格卡片。【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PPT 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条脚。鸡和兔各有几只?)(PPT 展示今意。)2.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好呢?(“鸡兔同笼”问题。)板书。其实,鸡兔同笼问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早在 1500 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们现代人还在研究它,而且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它。鸡兔同笼问题到底

485、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揭开这个秘密。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新课讲授】(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出示“鸡兔同笼”画面。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鸡和兔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理解:相同点鸡和兔都只有 1 个头;不同点鸡只有 2 条腿,而兔有 4 条腿。(二)列表法 183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

486、兔呢?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鸡和兔一共是 8 只。)2.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怎样才能确定猜的对不对呢?(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 26 条腿。)3.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们猜测的数据填在答题卡上。师巡视,可能会出现如下四种情况:随意猜,直到猜对为止;从鸡的只数开始尝试,直到符合 26 条腿为止;从兔的只数开始尝试,直到符合 26 条腿为止;对半分开始尝试,不断调整,直到符合 26 条腿为止。4.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三)直观画图法 1.师:刚才我们同学介绍了用列表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2.生 1:还可以用画图先

487、画好 8 个圆圈代表鸡和兔的 8 个头,再给每只动物先安上 2 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 16 条腿,还剩下 10 条腿。因为每只兔少算了 2 条腿,所以一次增加 2 条腿,这样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 10 条腿安完,就要把 5 只鸡变成兔。所以在这个笼子里鸡有 3 只,兔有 5 只。(指名该生上台演示。)问:你们听懂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3.生 2:我也是用画图法先画好 8 个圆圈代表鸡和兔的 8 个头,但我是先给每只动物安上 4 条腿(也就是都看成兔。),这样一共有 32 条腿,多了 6 条腿。因为每只鸡多画了 2 条腿,所以一次减少 2 条腿,这样一只兔就变

488、成了一只鸡,要去掉多的 6 条腿,就要从 3 只兔的身上各去掉 2 条腿,这样 3 只兔变成了鸡。所以在这个笼子里鸡有 3 只,兔有 5 只。(指名该生上台演示。)师:画图的方法非常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4.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或直观画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生:我认为有局限性,当头和腿的数目较大时,用这两种方法会很麻烦。)5.是呀!假如鸡和兔不是同关在一个笼子里,而是同关在一个养殖场里,鸡和兔共有 1000只,它们共有 2700 条腿。问这个养殖场里的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或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就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新的解题方法。(四)思考交流你还能用什么办法

489、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后交流。A、假设法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XXX 同学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 和 0 是什么意思?(就是有 8 只鸡和 0 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假设笼子里的 8 只全是鸡,那么笼子里就只能有多少条腿?与实际的腿数不符,腿的条数少算了多少条?假设全是鸡,是把 4 条腿的兔当成 2 条腿的鸡,这样每只兔就少了多少条腿?少算的 10 条腿是把多少只兔当成了鸡来算?鸡的只数怎么算?B、列方程解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得到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数

490、+鸡的腿数=26)(课件出示)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 x,184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让我们来试试吧。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或列方程。)(五)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用列表法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吗?【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 105 页“做一做”。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这两道题,然后交流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猜测列表法、假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但数字较大时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课后作业

491、】1.完成教材第 106 页练习二十四第 13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鸡兔同笼(1)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列方程。【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鸡兔同笼(2)【教学内容】教材第 104105 页例 1 及“做一做”、教材第 106107 页练习二十四第 46 题。【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运用假设法和方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情景导入】1.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回忆一下这种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492、?学生回顾交流。解决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2.导入 假如鸡和兔不是同关在一个笼子里,而是同关在一个养殖场里,鸡和兔共有 1000 只,它们共有 2700 条腿。问这个养殖场里的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或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就太麻烦了。看来我们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新的解题方法。185板书:鸡兔同笼(2)【新课讲授】一、假设法: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例 1。出示例 1 情景和表格。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 和 0 是什么意思?(就是有 8 只鸡和 0 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假设笼子里的 8 只全是鸡,那么笼子里就只能有多少条腿?与实际的腿数不符,腿的条数少算了多少条?

493、假设全是鸡,是把 4 条腿的兔当成 2 条腿的鸡,这样每只兔就少了多少条腿?少算的 10 条腿是把多少只兔当成了鸡来算?鸡的只数怎么算?2.假设全是鸡一共就有 16 条腿。实际有 26 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 10 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 条腿呢?(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那把几只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 条腿呢?即 10 里面有几个 2 就把几兔当成了鸡算,5 个 2,用五只兔当成了鸡算,这个五就表示应该有 5 只兔。)3.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4.假设全是鸡:(板书)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

494、一共就有 82=16 条腿。)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 条腿的兔当成 2 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4-2=2(条)(假设全是鸡,是把 4 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 4-2 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 2 条腿。)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 10 条腿呢?就看 10 里面有几个 2 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 102=5 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 只鸡。)5.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生:32+54=26(只),5+3=8(只

495、)。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6.假设全是兔。7.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 0 和 8 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 2 条腿的鸡当成一只 4 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课件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8.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 84=32 条

496、腿。)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 4 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 条186腿是多算了鸡的腿。)4-2=2(条)(假设全是兔,是把 2 条腿的鸡当成有 4 条腿的兔。所以 4-2 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 2 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 6 条腿呢?就看 6 里面有几个 2 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 62=3 就是现在鸡的只数。)8-3=5(只)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二、列方程解 1.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

497、吗?(方程的方法)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通过得到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数+鸡的腿数=26)(课件出示)2.这里我们需要求兔的只数和鸡的只数,共有两个未知数。那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让我们来试试吧。如果我们设鸡的只数为 x 只,根据兔和鸡共有 8 只。那兔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鸡有 2 条腿,所以 x 只鸡就共有 2x 条腿。一只兔有 4 条腿,(8-x)只兔就有 4(8-x)条腿。根据鸡和兔共有 26 条腿,可列出等式 2x+4(8-x)=26。解:设鸡有 x 只,兔有(8

498、-x)只。2x+4(8-x)=26 如果我们设兔的只数为 x 只,根据兔和鸡共有 8 只。那鸡的只数就可以表示成:(8-x)只,因为一只兔有 4 条腿,所以 x 只兔就共有 4x 条腿。一只鸡有 2 条腿,(8-x)只鸡就有 2(8-x)条腿。根据鸡和兔共有 26 条腿,可列了等式 4x+2(8-x)=26。解:设有兔 x 只,鸡有(8-x)只。4x+2(8-x)=26 4x-2x26-16 2x10 x5 所以鸡有 853 只 师: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其中一种动物的只数为 x,然后根据脚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哪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 x 好解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

499、为 x,在解的时候容易一点。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一般利用什么方法更简单?(假设法或列方程)【课堂作业】1.课件出示教材第 105 页“做一做”第 1、2 题。运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这两道题,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并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 106 页练习二十四第 14 题。利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这两道题,然后说一说解题思路,并交流订正。【课堂小结】187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在用假设法求鸡兔同笼问题时,假设全是“鸡”,则先求出“兔”的只数,反之,假设全是兔,则先求出“鸡”的只数。列方程解决中最主要是找准数量关系式。【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 107 页练习二十四

500、第 56 题。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第 2 课时 鸡兔同笼(2)例 1 假设法:假设全是鸡: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 82=16 条腿。)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 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4-2=2(条)(假设全是鸡,是把 4 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 4-2 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 2 条腿。)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 10 条腿呢?就看 10 里面有几个 2 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 102=5 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

501、是鸡的只数,8-5=3 只鸡。)假设全是兔: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 84=32 条腿。)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 4 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 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4-2=2(条)(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 4 条腿的兔。所以 4-2 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 2 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 6 条腿呢?就看 6 里面有几个 2 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 62=3 就是现在鸡的只数。)8-3=5(只)兔 列方程 解:设有兔 x 只,鸡有(8-x)只。4x+2(8-x)=26 4x2x2616 2x10 x5 所以鸡有 853(只)【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