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1-17题)第卷第6页到12页。(18-22题)第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涂好自己的考号、考试科目。第卷答在试卷上无效,试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涂黑。第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读音错误的一组( )A、堤(d)沙 罗绮(q) 骤雨(zhu) 淘(to)尽B、故垒 (li) 公瑾(jn) 酹(li)酒 狼狈(bi)C、凝噎(y) 一蓑(su) 萧瑟(s) 料峭(qio)D、玉簪(zn) 舞榭(xi) 巷(hng)道 遥岑(cn)2、下列
2、词语书写错误的一组( )A、薄雾 憔悴 甚倨 佯为 B、渑池 不肖 不怿 吻颈之交C、叱之 窥观 厚赂 汤镬 D、帷幄 乞骸骨 赡养 属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 。(2)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 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3)高三复习越来越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 ,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A轻盈 曲解 急躁B清莹 曲解 浮躁C清莹 误解 浮躁D轻盈 误解 急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
3、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
4、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
5、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C. D.7、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句( )、徒见欺 徒,白白地 、置币遗单于 遗,送给、武复穷厄 穷,失意 、臣请完璧归赵 请,请求8、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夫秦强而赵弱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以空言求璧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9、下列词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 )A、间至赵矣 B、天雨雪C、而相如廷叱之 D、得夜见汉使10、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句( )A、徒见欺 B、
6、而君幸于赵王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皆为陛下所成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每题3分共9分)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 中国的汉唐盛世,却是开放的朝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活跃。汉代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公元前二年,佛教传入中国,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只有今生此世的观念,是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之说,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翻泽有关。随着佛经的翻译,汉语的词汇扩大了,文学观念也多样化了,诸如“空”的观念、“境界”的观念,都与佛教有关。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
7、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禅宗,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于唐代,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形成双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同时也从外面得到很大的补充。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汇的地方。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在八世纪前半叶,人口已经达到百万之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以及留学生、学问僧、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大食、天竺、真腊、狮子、新罗、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使臣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传播。唐太宗设立的十部乐,其中四部来
8、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到了明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足迹远达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密切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成为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壮举。 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双方的文明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对西方文明的伟大贡献已是公认的事实。明末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用科学作为传教工具,激起中国一部分士大夫对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兴趣,这包括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学、生物学、数学、历算,以及美术、音乐、火器、水利、建筑等等。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16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年间,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传入和推广,对中
9、国开发地广人稀的山区,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很可惜,当欧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革命带动西方社会迅速发展之际,中国的统治者却安于现状,闭关自守,以致中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明显地落后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有志之士为了救亡图存,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标志。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种种新事物迅速出现,中华文明开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在继续的历史任务。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唯开放才能吸取其他文明的长
10、处,唯开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节选自2oo6年11月3日中华读书报)11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就是:开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B闭关自守曾使中国发展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C以开放的态度包容不同文化才能铸成汉唐这样的盛世。 D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禅宗。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加强五中国同各国的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B佛教带来的三世之说,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C唐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双方的文化交流。 D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是中国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的一个
11、标志。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放仍然是也必须是我们维护和发展中华文明的神圣历史任务。 B利玛窦在推动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C文明的发展还需要和平、包容、开明、革新。 D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对世界也有借鉴意义。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每题3分,共12分)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
12、,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
13、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卒,年八十。谥正献。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注释: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科格:规章。赇(qi):贿赂。致仕:官员退休。1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 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
14、敕吏函铨法 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 悉:熟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威刑督吏 斧斤以时入山林 B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且三嘏为契丹近亲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尚足与谋国乎!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6以下六句话,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 B C D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
15、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 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二卷(共99分)四完成下面三个试题,满分17分。18.翻译句子(共6分)(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分)(2)见犯乃死,重负国。(3分)19、诗歌鉴赏(6分)渡 湘 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
16、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0.默写(共5分)(1)_,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2)四十三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分)谢希德的诚与真年月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
17、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的回国参加建设。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
18、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倍、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
19、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
20、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憾人心魄的人间至诚。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
21、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22、。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分)()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分)()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满分60分)人生活天地间,和大
23、地一样要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要历经种种苦难。苦难与挫折最能考验人的毅力,发掘人的潜能,甚至能够促使人创造出连自己也惊讶的成就。人生要尽全力渡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要坚信: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请以“苦难与成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2012-2013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6月考试参考答案6、B7、D8、C9、B10、C11D(该项非“启示”,而是举例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12B(“深远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两方面)13C
2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得不出该推断)14D 15B 16D 17C18、略19、(1)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2)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20、略21、(1)BE(2)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22题作文(参考导与练必修三第18页)附文言译文: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殿试中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平遥
25、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时,凤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后朝廷派杜衍到河东路巡察刑狱,在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主持石州,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高继升被捕关在狱中,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分辨案卷,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不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身体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杜衍从政谨
26、慎细密,从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后来杜衍又兼管吏部选授官职。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赂。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全部呈送上来了。” 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他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
27、,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出兵防御。杜衍说:“二国刚刚交战,敌方自顾不暇,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力争,并诋毁(指责)杜衍,言辞很激烈。范仲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归顺大宋,辅政大臣主张很好的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说:“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皇帝最终听从了杜衍的意见,把刘三嘏送回到契丹。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进入七十岁,即上表请求退休,他被加封太子少师退休。八十岁时去世。 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 遗嘱一点不涉及自家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