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聚焦一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2016年3月19日,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疫苗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地沟油到塑化剂、“黑心烤鸭”一次次刺痛公众的神经,更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净化经济社会环境,我国政府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九)的施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政府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聚焦二感动中国人物阎肃2016年
2、2月14日,阎肃荣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
3、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阎肃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分析说明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3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
4、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背景材料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的热点话题。它具有时代特征,如2008年的“打酱油”、2009年的“躲猫猫”、2010年的“蒜你狠”、2011年的“小悦悦”及2012年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些热词紧跟社会热点,针砭时弊,并在一夜之间走红网络,折射出当下社会生活的特征和情趣,也在丈量着人们内心及社会的方寸
5、。问题探究(1)请思考这些网络热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网络热词的更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1)二者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热词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及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2)说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知识升华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
6、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而且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发挥作用。2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地位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作用对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7、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典题印证“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A BC D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说法过
8、于绝对;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地位、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基本矛盾运动(1)表现: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9、和变革。(2)地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3)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背景材料材料一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材料二中国要把“蛋糕”做大,就要把经济搞上去,否则无以民富国强。但“做大蛋糕”还不够,还要清楚应该怎么切,怎样把蛋糕分配好。材料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材料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0、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问题探究(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这里所说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指什么?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材料二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材料三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四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
11、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2)这里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知识升华1图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2正确理解人类社会两对基本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
12、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而且服从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3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区别社会基本矛盾(即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联系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基本矛
13、盾是主要矛盾的基础和源泉,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的体现;基本矛盾只能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而解决典题印证(新课标全国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 B C D解析:选A由题意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
14、对上层建筑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故选A项;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并不是由自发到自觉,也不是表明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故排除D项。特别提醒辨别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如何辨别材料考查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考生非常头疼的问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5、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图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背景材料材料一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材料二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1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答案:(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
17、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知识升华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特别提醒区分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18、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典题印证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对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析:选C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项不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错误。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据此回答1
19、2题。1以往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与目前的法治政府及市场经济下的要求不相符,所以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对法治政府建设,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解析:选B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能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故选B项;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A项不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项与题意不符
20、。2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一论述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分别要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来解决A BC D解析:选B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要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正确解释了题干信息。热点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我国发展的
21、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据此回答34题。3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起到了解放生产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是不正确的,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
22、时期,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改革 ()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改革的实质和目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故错误;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错误。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学习目标1把握人民群众的含义。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析说明并自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表现(1)社会物质财富
23、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背景材料材料一有人说,“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24、很小”。材料二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制造的,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生产的材料三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于11世纪集体创作而成的。它以恢弘的气势、高超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族发展的历史。千百年来,我国藏族与蒙古族民众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材料四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亿万农民完成六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农民工进城、农业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探究(1)请你对材料一的观点做出评价。(2)材料二、三、四分别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答案
25、:(1)该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他们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上的主要决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2)材料二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材料三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材料四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知识升华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
26、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特别提醒(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么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不难认为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典题印证(新课标全国卷)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
27、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 B C D解析:选B文艺创作一定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其唯物史观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符合题意。错误,文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错误,形式与风格不一定是统一的。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1)地位:是无产阶级
28、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背景材料“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问题探究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
29、忧、暖民心,体现了我党是如何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答案:可以看出我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知识升华1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关系(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使之坚持下去,付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2)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样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
30、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党的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联系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典题印证
31、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选A材料中“中国梦就是每个人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体现了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的一年,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扶贫攻坚力度
32、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 442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据此回答12题。1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民生改善工作作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舍去。排除含有的A、B、
33、D三项。2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其基本的内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其余三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故选B项。热点二认真践行“三严三实”2016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
34、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据此回答34题。3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的又一项战略决策。党中央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决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把活动抓好。党始终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析:选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党高度重视与
35、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项正确;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A项不是哲学观点。4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 BC D解析:选B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故选B项。 盘点重点知识全面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
36、面掌握:(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有什么要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2)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37、和群众路线。链接社会热点习近平、李克强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材料一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更好、更科学地管理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到“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时”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必须深化已进行30多年并取得重要成果的行政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材料二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
38、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请你思考(1)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有哪些?(2)从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应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透视镜(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要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9、。改革是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政府进行机构改革是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深化改革。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的指导。自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命题室1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更好、更科学地管理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A BC D解析:选B进行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等,符合题意。不是原因。22015年我国政府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政府这样做的历史观依据是()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然后到达质变C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解析:选D题干是要求从历史观的角度思考,A、B两项属于辩证法,C项观点错误,D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