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二周第一天.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9754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二周第一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二周第一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册 早读材料 第十二周第一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二周第一天夯实基础1朗读兰亭集序第一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癸gu丑 会稽kui j 修禊x 流觞shng曲水 游目骋chng怀2朗读兰亭集序第一段,注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映带左右(映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所以游目骋怀(游,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是日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

2、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所以游目骋怀古义:表凭借,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表原因,的原因。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在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兰亭集序第一段,然后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永和九年,(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拓宽视野1文体知识:“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

3、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2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

4、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3有关传说: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

5、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

6、,就把女儿嫁给了他。4逸事趣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

7、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武则天的陵墓)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