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地理试题2020.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作为图形标识(图),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对图形标识中有关行星的解读,恰当的是( )A. 公转周期相同B. 公转轨道是椭圆C. 公转方向各不相
2、同D. 太阳系有九大行星2. 图中数字和代表的行星分别是( )A. 地球、土星B. 火星、天王星C. 金星、木星D. 地球、天王星【答案】1. B 2.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分布特征。【1题详解】图中行星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不同,公转轨道是椭圆,公转方向相同,B正确,A、C、D错。【2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判断出为地球、为土星,A正确。【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0
3、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探测器到达火星后会被火星引力捕获,然后环绕火星飞行,将为后期设立火星基地提供资料。从卫星绕地、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启程火星,探索浩瀚星空的征途上,中国航天留下了深刻的足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火星基地选址,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有( )火星地形特征火星与太阳的距离火星资源分布状况火星绕日公转的速度A. B. C. D. 4. 与地球相比,月球和火星都没有发现生命存在,主要是因为两天体( )A. 体积、质量太小,大气稀薄B. 距日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C. 气温日较差小,不利于液态水形成D. 距小
4、行星带近,陨石袭扰多【答案】3. B 4.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3题详解】由材料“环绕火星飞行,将为后期设立火星基地提供资料”可知,该探测器可为火星基地选址需要搜集的资料为火星的地形特征和资源分布状况,正确,选B。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和火星绕日公转的速度已经有详细的资料,不需要该探测器收集。【4题详解】月球和火星体积、质量太小,大气稀薄,没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和大气条件,A正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与地球距日距离和距小行星带距离差别不大,B、D错。月球和火星因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C错。【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
5、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有液态水。在太阳大气层的表面有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黑子数目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目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谷年。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太阳黑子出现的太阳外部大气层是( )A. B. C. D. 6. 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平均周期是( )A. 11个月B. 1年
6、C. 11年D. 22年7. 在太阳活动峰年( )A. 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B. 太阳风的强度相应减小C. 全球地震发生的概率增加D. 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答案】5. B 6. C 7.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5题详解】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为光球层。光球层表面出现的黑色斑点,为太阳黑子,B正确。【6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因此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C正确。【7题详解】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辐射较强,光合作用较强,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A正确太出风强度增强,B错。地震能源来源于地球内部,受太阳活动影响小,C错。太阳
7、活动峰年,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大,地球上天气变化不稳定,D错。【点睛】光球层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日冕属于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风就是在这里形成并发射出去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圈层B. 圈层C. 圈层D. 圈层9.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
8、的是( )A. 圈层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 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 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不规则D. 圈层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答案】8. B 9.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8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由材料“震源深度为16千米”可判断出,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图中为大气圈、为地壳、为水圈、为地核,B正确。【9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B错。图中显示,III圈层
9、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C错。图中显示,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
10、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脚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竟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 元古宙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11. 该时期出现的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 )A. 被子植物B. 裸子植物C. 蕨类植物D. 孢子植物12.
11、 该地质年代( )A. 为主要造煤时期B. 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 三叶虫空前繁盛D.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答案】10. C 11. B 12.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10题详解】读材料,注意关键词“恐龙”、“ 1亿2千多万年前”等信息,恐龙是中生代的代表动物,可判断出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11题详解】由材料“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可知该时期为中生代,可判断出银杏、松柏属于裸子植物,B正确。被子植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植物,A错;孢子植物包含有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是中生代以前的代表植物,CD错。【12题详解】由材料“体型较小的食
12、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可判断出,这一时期为中生代,是主要造煤时期,A正确。蕨类植物极度兴盛是晚古生代,B错。三叶虫空前繁盛是早古生代,C错。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点睛】生物演化表:下图示意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箭头代表的含义( )A. 重熔再生B. 冷却凝固C. 外力作用D. 变质作用14. 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13. C 14.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13题详解】图中箭头指向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为外力作用,C正确。重熔再生形成岩浆,箭头应指向岩浆,A错。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13、由岩浆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B错。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箭头指向变质岩的为变质作用,D错。【14题详解】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不可能形成沉积岩,错。只有岩浆能形成岩浆岩,变质岩不会形成岩浆岩,错。错,选D。【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山其中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构成该处石林景观岩石的成因类型是( )A. 沉积岩B. 侵入型岩浆岩C. 变质岩D. 喷出型岩浆岩16. 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14、)A. 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 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C.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D. 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答案】15. B 16. C【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通过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内蒙古花岗岩石林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因此该处石林景观岩石的成因类型是侵入型岩浆岩。【15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图中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形成岩石,最终裸露地表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不属于沉积岩、变质岩和喷出型岩浆岩,ACD错误。故选B
15、。【16题详解】因景观的岩体属于花岗岩,首先要形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属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冷却形成花岗岩,形成之初处于地下,再经地壳抬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再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图示景观“石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三大类岩石对比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图)。石勒喀河南岸分布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形成沙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18. 河漫滩的地貌类型是( )A. 风积地貌B. 流水堆积地貌C. 风蚀地貌D. 流水侵蚀地
16、貌【答案】17. C 18. 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17题详解】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图示河段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8月河流水量大,水位升高,河心沙洲出露于水面的面积最小,C正确。【18题详解】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因此河漫滩为流水堆积地貌,B正确。【点睛】河流堆积地貌:(1)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
17、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2)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3)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 东风B. 西风C. 南风D. 北风20. 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
18、是( )A. 甲、乙B. 丙、丁C. 甲、丁D. 乙、丙【答案】19. B 20. D【解析】【分析】【19题详解】由题可知,抛物线沙丘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所以甲为迎风坡,丙为背风坡。根据图中方向标确定主导风为西风,B正确。故选B。【20题详解】因其两个翼角丁和迎风坡甲为西风上风向,风速较快,坡面沙砾以被侵蚀搬运为主,ABC错误。沙脊线以东为=乙、丙处为背风坡,风速较慢,沙砾下沉堆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根据新月形沙丘特点进行相反分析。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
19、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下图示意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和古海岸线分布及某处贝壳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距今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陆进海退B. 陆退海进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22. 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海浪侵蚀D. 海浪堆积【答案】21. A 22.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海浪堆积作用【21题详解】结合图中的数据可看出,距今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可推测出总体变化趋势为陆进海退,A正确。故选A。【22题详解】由材料“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
20、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可知,贝壳堤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充分利用图和材料中的信息。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万米。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高空跳伞记录保持着起跳的高度所处的大气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高层大气24. 高空跳伞运动记录保持着下落过程中A. 气压越来越低B. 呼吸越来越困难C. 温度越来越高D. 温度先下降后上升【答案】23. B 24. 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1、,要求学生掌握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的特征。【23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根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厚度约为自地面至20km点为范围,平流层厚度为对流层顶部至50-55km之间的范围,平流层以上为高层大气。结合材料信息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万米,为33km,处于平流层中,B正确,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特点,结合上题分析,跳伞运动员自上而下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平流层,然后经对流层,最后达到地面。其中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运动员下降过程中温度先下降后上升,D正确
22、、C错误;随着海拔的下降,气压越来越高,呼吸越来越通畅,A、B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择D。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中国学生讲课,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太空探索热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王亚平讲到,“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星星不会闪烁了”,原因是( )A. 处在对流层,云量少B. 处在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少C. 处在臭氧层,紫外线少D. 远离大气层,没有水汽和尘埃26. 王亚平讲到,“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原因是( )A 大气吸收作用很弱B. 大气反射作用很强C. 大气散射作用很弱D. 大气折射作用很强【答案】25. D 26. C【
23、解析】【分析】【25题详解】在地球上看到星星会发生闪烁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上空气运动使星光发生的折射,而在太空,空气稀薄,接近真空,星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星光不会闪烁,D正确。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中国学生讲课,并不是处在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ABC错误。故选D。【26题详解】地球天空呈现蓝色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光的散射作用,而太空中空气稀薄,大气散射作用很弱,所以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只能看到黑色和明亮的天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吸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7. 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四地气压值相比较正
24、确的是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丙甲丁D. 丙丁乙甲28. 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A. 夜里的海风B. 夜里的陆风C. 白天的海风D. 白天的陆风【答案】27. B 28. C【解析】【27题详解】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可知,甲处盛行上升气流,乙处盛行下沉气流,可判断气压乙甲;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则丙丁,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地气压值顺序为乙甲丙丁。故选B。【28题详解】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据图可知,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吹海风,应为白天。故选C。
25、下图示意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图中四地,风力最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30. 甲地的风向是(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答案】29. D 30.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29题详解】从图中看,两图的比例尺大小相同,两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相同。甲乙所在的图中每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大于丙丁所在的图,因此风力比丙丁大,A、B错。丙的等压线比丁密,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比丁大,风力比丁大,因此四地风力最小的是丁,D正确。【3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甲地风向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
26、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3045,可画出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点睛】近地面风向的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第二步画风向,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3045。南半球向左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地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下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1)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3)分析第二天的昼夜温差比第
27、一天小的原因。【答案】(1)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至日落逐渐减小。(2)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一天弱第二天出现阴天、多云等天气(或大气污染严重),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3)第二天多云、阴天(或大气污染严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故昼夜温差小。【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详解】(1)从图中看,该地8点钟前后太阳辐射开始增加,到12点左右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2)从图中看,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小。可能第二天为阴天,云量较多,或大气污染严重,大气对太阳辐
28、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3)第二天太阳辐射比第一天弱,说明第二天为阴天或大气污染严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也少,大气吸收到的地面辐射也少,因此白天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因此夜间气温比第一天高。白天气温比第一天低,夜间气温比第一天高,昼夜温差比第一天小。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下图),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部分河流阶地是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发育。气候变化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
29、。河流阶地又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分布场所。(1)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分析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2)说明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自然原因。【答案】(1)河水从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长期在此沉积形成厚厚的沉积层;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当洪水位低于沉积层顶部时,就形成阶地。(2)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水源,取水便利。【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详解】(1)由材料“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发育”可知,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抬升有关,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当洪
30、水位低于沉积层顶部时,就形成阶地。沉积层的成因为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长期在此沉积形成。(2)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水源和土壤三个方面来回答。由阶地的形成原因可知,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由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肥沃。靠近水源,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用水。【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1)指出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类型。(2)说明M处发育沟谷的有利条件。(3)分析N处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褶皱不给分)(
31、2)位于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3)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详解】(1)读图可知,N处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右侧火山地区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M处两侧岩层上下错开,为断层构造。(2)M处为断层构造,两侧同一岩层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岩层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发育沟谷。(3)读图可知,图中N处较两侧海拔高,为山岭,但从地质构造看,为向斜,向斜一般形成山谷,向斜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山岭。【点睛】